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9 毫秒
1.
王清海 《路基工程》2010,(4):151-153
为建立合理的岩溶地面塌陷分析评价和切实的防治设计方法,文中通过对铁路路基典型的岩溶地面塌陷模型进行分类和抽象研究,归纳了岩溶地面塌陷的基本模型和塌陷机制,提出了塌陷物质特征、运移与塌陷通道特征、运移与塌陷动力特征三个岩溶地面塌陷基本因素。结合塌陷模型机理和塌陷基本特征对预测评价方法展开讨论,提出了建立岩溶地面塌陷动态预测评价分析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张石高速公路保定段地面塌陷区域的地质、水文和地质构造特征的综合勘察,分析了产生地面塌陷的原因,得出了较为可靠的结论,提出了切实合理的处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周关学 《路基工程》2007,(2):154-155
介绍浙赣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江山岩溶塌陷处理实例,分析大量抽取地下水、水的动力作用和施工破坏,局部顶板等是引起地面塌陷的主要原因;采用高压旋喷桩注浆形成止水帷幕、压浆加固等治理岩溶塌陷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安六铁路DK62+955~DK63+305段位于山间岩溶沟谷地区,轨面至地面高差10 m,该段地下有发育暗河及“V”溶槽。采用物探、钻探、原位测试及室内试验等方法,从工程地质特征和水文地质特征两个方面开展了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调查,结果表明:山间岩溶沟谷地段具有沿断裂带上发育地下暗河,地面岩溶塌陷严重,溶槽内厚层软土沉降控制困难,岩溶注浆加固风险大等特征。通过地面塌陷机理分析,提出以桥梁工程跨越地面岩溶塌陷及地下暗河区,避开各种建设风险,确保铁路运营安全。  相似文献   

5.
针对晋南煤矿采空区地面塌陷风险,应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层次分析模型,归纳了主要影响因素,对塌陷过程进行分析,结合理论分析对采空区地面塌陷进行预测,分析影响程度,作出采空区地面塌陷风险评价,并提出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6.
韩明 《交通工程科技》2002,(4):29-30,38
本文在调查硬石岭车站地面塌陷情况的基础上,对塌陷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整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程鉴基 《路基工程》2012,(1):168-171
广州市地面塌陷频繁发生,近20年来呈波浪式上升趋势,分析和探讨地面塌陷形成类型、分布特征、诱发因素,并提出预防地面塌陷的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8.
在岩溶地区,覆盖层的塌陷成了工程建设的主要地质灾害之一。本从省内三个大型公路建设工程发生的地面塌陷事故出发,概述了三大工程的地貌条件、工程地质条件和水地质条件以及塌陷情况,详细分析了发生塌陷的机理及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发生塌陷的基本条件和影响塌陷的地质因素,按这些因素水平,赋予相应的权重,以此作为预测的依据,探讨在工程实践中如何更有效地对塌陷进行预测。最后,根据发生塌陷的机理,简要地提出在工程实践中的处理措施,达到指导生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孙树珩 《路基工程》2011,(3):133-135
分析了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石棉矿采空区地面塌陷形态及采空区塌陷机理,并应用ANSYS软件对采空区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石棉矿采空区地面塌陷主要形态为采空区塌陷坑伴生地表裂缝、长列式串珠状地表塌坑、碟形和椭圆形塌陷坑及长列式单体塌陷坑。矿柱强度、矿柱数量及矿柱宽高比是引起岩体移动的决定因素。ANSYS软件数值模拟表明,采空区范围变形破坏仍在继续,总体变化趋势较大。建议加强监测,以策安全。  相似文献   

10.
针对湖南省溆怀(溆浦-怀化)高速公路寺前段多处发生地面塌陷,导致工程停工,严重影响工程进度的情况,通过地面塌陷分析,确定其类型为岩溶塌陷;分析该工程岩溶地面塌陷的产生原因,除了地质地貌外,更重要的在于煤矿开采、施工排水改变了水动力条件、地应力场以及岩土结构,其中煤矿矿坑疏干对水动力条件的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1.
某桩基施工击穿溶洞引发大型岩溶塌陷,通过采用地面地质调查、高密度电法、钻探、弹性波CT探测、地下水连通试验、抽芯及孔内摄像等手段进行综合勘察,查明了基岩面起伏特征、岩溶发育特征、地下岩溶管道走向、地下水流速流向及受塌陷影响的部分桩基桩身完整性,为研究岩溶塌陷成因及处治措施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2.
柳南铁路凤凰至来宾段下行线K41+350处发生岩溶地面塌陷,引起铁路局的高度重视。研究小组从工程地质特征和水文地质特征两个方面对其地质机理进行研究,开展了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调查,从物探、钻探、原位测试及水文地质试验等手段研究着手,分析上覆硅质岩风化层厚度达20 m,下伏栖霞组灰岩岩溶强烈发育情况下,在地质构造复杂、地下岩溶水丰富环境中,遭受特别暴雨时,位于向斜轴部低洼处的路堤坡脚积水塘汇聚了大量地表水,地表水向向斜轴部张节理密集带渗透(渗灌)后形成高水压力的集中入渗点,在地下水潜蚀作用下,上部土体沿潜蚀通道流入地下溶洞及溶蚀裂隙内,在基岩接触面附近的软塑状土层内形成土洞,发生了地面塌陷的地质灾害。通过该地面塌陷机理分析,判定高速铁路路堤坡脚200 m范围内抽取地下水会引起岩溶地面塌陷,同时200 m范围内集中排放地下水也会引起岩溶地面塌陷。  相似文献   

13.
浅谈岩溶地面塌陷落浆治理范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探索灌浆能有效的治理岩溶地面塌陷的基础上,为使其更加经济合理,对灌浆的范围,压力,材料等进行探讨研究是必要的。本文就合理灌浆范围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14.
岩溶地区路基土洞成因及处理措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岩溶土洞是一种特殊的岩溶现象,具有埋藏浅、发育快、分布密、易引发地面塌陷的特点,对路桥建设危害大。文中对土洞的形成机理进行分析,介绍路基塌陷区的常用地质调查方法,并提出几种土洞塌陷区的路基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5.
桂阳公路岩溶土洞发育区路基稳定性监测预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的地面监测方法无法较好地监测岩溶土洞塌陷的问题,运用BOTDR光纤传感技术,通过室内试验及实体工程修筑,对桂(林)-阳(朔)路典型岩溶土洞路基段实施了监测,对岩溶路基土洞塌陷实时监测预报技术进行了探索。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岩溶路基土洞(塌陷)监测站。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京九线K1434路基塌陷病害的发生、发展及地质情况的介绍,分析了病害形成的机理及整治措施,确定采用静压注浆进行处理。最后总结了对路基塌陷病害的设计施工及其整治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为保证建筑物地基基础施工时的安全,在查明某商住楼场地岩溶发育情况基础上,采取注浆法对该岩溶场地进行加固处理。施工结束后,采用钻探抽芯法、标准贯入试验、室内土工试验等多种方法对注浆处理效果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注浆法处理后,溶(土)洞充填效果明显,平板载荷试验得到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增长超17.4%,标准贯入试验击数平均值增长17.6%~31.3%,土层孔隙比、压缩模量、黏聚力、内摩擦角等物理参数整体提升5.6%~20.4%。注浆处理对土层加密效果较好,能有效预防建筑场地在地基基础施工过程中发生地面塌陷地质灾害。  相似文献   

18.
我国城市化快速扩张,道路塌陷事故呈多发、频发、复发态势,严重威胁社会安全,造成不良社会影响。在建设韧性城市大背景下,预防道路塌陷,已成为城市建设管理的重要任务。因此,确定有效地进行道路塌陷的探测方法、分析典型道路塌陷的原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某一典型区域产生空洞前后的物探数据对比,确定探测方法的适用性;通过管道内窥检测、道路沉降监测对塌陷发展过程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为道路塌陷防治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9.
李慎奎 《隧道建设》2020,40(7):981-987
隧道穿越沙漏型岩溶地质时,岩溶处理范围直接影响工程安全和投资。为量化计算岩溶处理范围进行岩溶塌陷角的分析和研究,首先,采用模型试验模拟岩溶塌陷过程,验证饱和砂性土渗流液化塌陷机制,定量研究砂层漏失量和塌陷角大小,测算出塌陷角为35.8°; 然后,通过5种工况下的岩溶塌陷过程模拟分析隧道变形形态,结合隧道变形控制标准确定隧道与溶洞的最小安全距离,反算出塌陷角为33.9°; 最后,对比分析模型试验和数值计算得到的岩溶塌陷角大小,得出沙漏型岩溶塌陷角与砂土内摩擦角近似的结论,塌陷角取值可在内摩擦角的基础上加1~3°。将研究结果应用在武汉地铁6号线沙漏型岩溶治理中,取塌陷角为35°计算岩溶处理范围,按此方案实施后盾构顺利穿越岩溶区。  相似文献   

20.
针对岩溶土洞回填后再次塌陷的问题,分析了土洞形成的机理及条件,并推导了土洞形成的起始条件中地下水位降幅的表达式。进行了红黏土三轴试验,得出三轴试验结果与压实度的关系;根据地面塌陷临界地下水位降幅表达式与三轴试验结果,得到地下水位降幅与回填土压实度的关系,并据此确定了土洞塌陷处回填后,避免再次出现塌陷回填土的最小压实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