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赵丹  刘桂云 《水运管理》2009,31(4):17-19
为论证港口区域化是港口发展的下一个阶段,运用市场动态学原理,以欧洲港口为例,提出港口区域化发展策略及特征,认为在港口区域化阶段,港口实际上就是一个拥有陆向腹地和海向腹地、配有完善的多式联运通道的“大配送中心”;海港与内陆港口、内陆货运中心通过战略联盟、股权或非股权方式交叉参与、合资或合并及市场联合营销或联合促销等形式实现规模优势;在港口区域化策略驱动下,原先的港口城市突破地域界限,向物流功能高度集中的港口网络转变,连续腹地和非连续腹地并存,并形成“物流极”现象。  相似文献   

2.
《世界海运》2009,32(5):5-5
为论证港口区域化是港口发展的下一个阶段,运用市场动态学原理,以欧洲港口为例,提出港口区域化发展策略及特征,认为在港口区域化阶段,港口实际上就是一个拥有陆向腹地和海向腹地、配有完善的多式联运通道的“大配送中心”;海港与内陆港口、内陆货运中心通过战略联盟、股权或非股权方式交叉参与、合资或合并及市场联合营销或联合促销等形式实现规模优势;  相似文献   

3.
区港一体化模式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分析国外港口物流发展模式谈起 ,强调建设港口保税物流园区的重要性 ,并探讨了区港一体化的可行性、建设和运作模式及政策对建立“港中自由港”(临港保税物流园区 )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4.
区域化:长江三角洲地区集装箱港口群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全球集装箱箱港口业所处的物流环境、发展风险和压力,结合长三角集装箱港口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长江三角洲集装箱港口群的建设目标应当是双枢纽型国际航运中心并以上海港为中心建成高效有序的集装箱港口运输体系.为实现这一目标,应当以市场为导向,以资产为纽带通过港口企业间的联合与合作,形成企业主导型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集装箱运输网络体系.港口群应协调港口规划、通过多式联运和物流合作、培育运输市场机制、推进运输网络建设、建设高效信息网络等手段促进集装箱港口群的区域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欧洲港口海运产业集群发展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洲有着众多的港口海运业集群,典型的有以伦敦为核心的英国海运服务业集群、以鹿特丹和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荷兰港口与港口服务业集群和以奥斯陆为中心的挪威航运与航运技术集群.梳理发现,港口海运业集群发展的基本模式为:航运和港口资源的历史累积体现了路径依赖,国家政策革新和企业创新是外部动力,解除路径锁定及生产服务于全球航运市场的垄断性产品或规则是核心动力.港航企业集群发展的关键路径是营造发展环境和蓄积专业性知识,完善专项资源配置能力和功能,通过企业成群、产业成链、市场创新,形成多部门、多层次、协调合作、共同提升的国际港口和航运服务体系,提供迅捷而专业的解决方案,引领国际港航服务发展.中国沿海港口产业和港口城市迅猛发展,应科学认识港航集群,多方联动研发创新,促进中国港口海运集群发展.  相似文献   

6.
港口多元化投融资和多样化经营以及世界港口民营化是当今港口经营管理的趋势。本文介绍了地主港模式的概念、基本形式,阐述了地主港融资模式将在我国港口应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及其应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张利华 《水运管理》2008,30(5):23-25
为探索在不同条件下港口应依托或选择的货源经营模式,通过剖析港口货源经营模式的选择前提、类型、市场适应性,认为港口市场环境不同,所适用的经营模式应不同,而港口的市场地位是由其采用的经营模式来决定的。提出应依托或选择的货源经营模式建议:(1)货源经营模式选择应结合实际;(2)港口企业应在发展其货运代理等服务业的同时,为社会货代中介参与货源经营创造条件;(3)货源经营模式决策要与市场营销理念结合。  相似文献   

8.
王晋 《世界海运》2012,35(4):34-36
立足于厦门港口货物吞吐以及港建费征收的实际情况,将码头公司代收与船代代收的可行性进行比较分析,介绍外贸货物原则上以委托船舶代理代征为主,内贸货物采取委托码头公司以及海事处直接征收的厦门港港建费征管模式。该模式既吸收了船代代收的信息化、管理化、规范化等优点,又保留了码头公司代征的传统征收优势和经验,可为海事部门开展港建费征收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刘桂云  真虹 《中国航海》2007,(3):65-68,72
分析了现代港口合作竞争、区域化、精益化和敏捷化的发展特点,提出了柔性化港口的概念,并研究了其具体内涵。柔性化港口应该能够快速反应运输市场变化,提供敏捷、高质量的差异化服务,促使与港口相关的供应链各环节之间的无缝连接。其内涵可从战略柔性、结构柔性和运营柔性3个层次理解,各层次作为整个柔性系统的组成部分,各自分别反应环境的变化,相互影响和促进。港口在实施柔性发展战略的过程中应该从柔性内涵出发,认真分析环境、仔细定位,实施针对性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0.
孙秋高 《水运管理》2006,28(11):14-17
论述地主港模式的优点及其在港口融资中所发挥的作用,介绍国外著名港口实施地主港模式的运行情况和国内港口尝试实施地主港模式的情况,针对浙江省港口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所面临的难题,阐明浙江沿海港口实施地主港模式所具备的条件,并对浙江沿海港口实施地主港模式的具体策略提出意见。  相似文献   

11.
国外港口管理模式探讨及对我国港口体制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世界著名大港的典型管理模式,对其特点进行归纳和总结,得出地主港模式是目前国外主要实行的管理模式的结论。分析地主港的特点和优势,探索了地主港模式在我国实施的现状和前景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陈斌  王晓 《世界海运》2006,29(2):31-32
地主港模式是世界港口发展的趋势。首先明确了地主港的概念以及实行地主港模式的好处,接着分析了我国建立地主港模式的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发展地主港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熊曦 《中国海事》2008,(1):57-59
文中系统分析了北部湾港口资源的情况,并分析了北部湾港口资源发展存在核心竞争力不强、“铁路瓶颈”制约、港口自身造血功能差等问题阻碍了港口资源的发展,港口资源需要进行整合。在探讨完港口资源整合具备可行性的基础上,进行了港口资源整合目的、定位、范围和模式等方面的思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北部湾港口资源应该突破瓶颈,做到“六个统一”,走体制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4.
介绍嘉兴港探索地主港模式的发展历程,进一步分析嘉兴港实践地主港模式的创新点以及对港口发展的促进作用,针对嘉兴港实践地主港模式中所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并就国内其他沿海港口在借鉴嘉兴港经验的过程中要做好土地所有权分配、港口统筹规划、财政支持及经营模式等方面工作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
LED灯具具有寿命长、安全舒适、节能降耗、保护环境等特点.为节约能源,在港区仓库应用LED灯具.介绍港区仓库的照明现状和LED灯具的优点,着重介绍LED灯具在港区仓库的应用.该应用取得良好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黄勇  高捷 《水道港口》2006,27(6):401-404
港口吞吐量的预测是港口规划过程中最为基础也最为关键的一步,只有对港口吞吐量做出准确、稳定的预测,才能做出科学合理的港口发展规划。由于内河港吞吐量历史数据有限,文中采用GM(1,1)和Verhulst模型的最优组合模型对港口吞吐量进行预测。该组合模型充分利用GM(1,1)模型“少数据,短期预测准确”的优点,又针对GM(1,1)预测量的无限增大趋势,引入了Verhulst模型进行组合修正,进而提高预测值的准确、稳健性。  相似文献   

17.
港口环境承载力概念及其影响因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港口环境承载力作为衡量港口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其概念和影响因素亟待研究。根据环境科学中有关环境容量和环境承载力的相关理论,结合港口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提出港口环境承载力的概念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港口环境承载力受港口的自然条件、软硬件条件、周边及腹地交通条件、社会经济条件、能源资源条件和环境污染水平的共同影响。港口环境承载力概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将为港口承载力的定量评估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章泽昂 《中国海事》2013,(12):54-56
文中分析了港建费稽查工作的意义、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港建费稽查工作流程和相应策略,以及做好港建费稽查工作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9.
许小兵 《港工技术》2021,58(2):72-75
在沿海主要港口铁矿石疏港"公转铁"大趋势下,朔黄铁路沿线地区钢铁企业利用朔黄铁路运输铁矿石势在必行.与目前黄骅港综合港区及天津港朔黄铁路返程运输铁矿石相比,黄骅港煤炭港区开展朔黄铁路返程运输铁矿石管理协调更加顺畅,综合物流成本最低,最适宜开展铁矿石运输业务.  相似文献   

20.
析厦门临港产业及物流业的发展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潜 《航海技术》2007,(6):16-20
通过对厦门港集装箱运输的发展历程、辐射范围、进出口吞吐量等的变化情况分析,并在相关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对厦门港临港产业及物流业的发展现状的分析,提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未来发展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