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针对目前我国制动主缸性能检测设备测试项目不全面的问题,设计了一套以计算机为控制核心,并采用气动控制技术、液压控制技术及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制动主缸综合性能测试系统。该测试系统可对制动主缸的真空密封性、气压密封性及液压性能进行检测并自动分析处理。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测试功能满足标准要求,各测试项目的试验结果在一定置信度下的置信范围可被接受。  相似文献   

5.
从以往制动主缸试验情况,并结合五十铃NKR轻型货车制动主缸国产化攻关的过程,分析影响制动主缸使用寿命的原因,同时对解决制动主缸使用寿命低的问题的方法进行探讨,经台架试验证明制动主缸的改进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随着使用液压制动车辆的增加,以及使用液压制动车辆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结构的不完善也逐渐显示出来,尤其是加工工艺难以突破,致使使用寿命难以提高,下面介绍的新结构液压制动主缸能较好地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7.
我厂从1984年起研制日本铃木ST90微型汽车的制动主缸、轮缸和调节器,目前已形成批量生产。主缸为串列双腔式,可形成双回路液压制动系统,分别通过两个独立回路上的前、后轮缸及其调节器对前,后轮进行制动,使汽车的制动安全性大为提高。目前也适用于国产“长安”、“松花江”、“吉林”、“昌河”、“汉江”等多种微型汽车。‘一、主要性能指标: 1.制动介质 4604 SY4005—81合成制动液 2.工作温度 40℃~70℃ 3.总泵全行程 28mm 4.总泵空行程 <3mm 5.主缸残留压力 0.05±0.03MPa 6.轮缸回程时间≤1.5s 7.正常制动液压 5~7MPa 8.最大工作液压 8.82MPa 9.密封性能主缸和轮缸在8.82MPa的液压作用下,保持3min、无任何渗漏。  相似文献   

8.
汽车液压制动主缸之所以能连续稳定地工作,正是由于φ0.7小孔贯通了制动主缸孔和进油凸台孔,φ0.7小孔在汽车液压制动主缸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起卸荷作用,可称回流孔;二是起补偿作用,可称进油孔。汽车液压制动主缸一般结构如图所示。  相似文献   

9.
10.
在汽车的液压制动主缸中,有一影响制动性能的部件——残留阀,它位于液压制动主缸制动腔与制动管路之间。在实现制动的过程中,由于脚踏板力的作用,制动主缸内的制动液流过残留阀上的小孔排向管路,通过制动轮缸对制动液压力的传递实现制动;在制动解除后,部份制动液流回制动腔,制动腔内制动液的压力为零,由于残留阀的作用,使轮缸及管路内仍保持一定值的残留压力Pc。残留阀这两个方面的作用,充分地改善了车辆的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有一位车主,想要改善自己的越野车的制动性能,由于他认为换用较大的制动主缸可以帮助其达到目的,所以要求维修人员用缸径为28.6mm的制动主缸代替原来的25.4mm的制动主缸。更换了新的较大的制动主缸后,维修人员  相似文献   

15.
制动主缸作为制动系统的重要执行部件,依靠皮碗实现油液密封,产生制动压力。EPDM(三元乙丙橡胶)材质皮碗经制动液长期浸泡,会逐渐发生膨胀变形。通过浸泡耐久测试,明确了皮碗膨胀的三个相关因素:自身材质成分、使用温度和制动液中矿物油(塑化剂)含量。最后通过整车测试,验证了皮碗膨胀率超过5%后,密封唇部会出现褶皱现象。这些褶皱凹陷与缸体产生缝隙造成内部泄压,最终导致制动失效。  相似文献   

16.
采用104铝加一定添加剂后液态模锻生产轻型汽车制动总泵铝合金主缸,其硬度平均值为HBl05,机加切削性能良好,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与采用压铸工艺生产的铝合金主缸相当;而其机械性能高于采用压铸工艺生产的铝合金主缸,一次性投资低于压铸生产工艺,对产品批量的适应范围比压铸生产宽,成本则比压铸生产低。详细介绍了液态模锻的工艺特点及液态模锻模的结构设计特点。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中心阀式制动主缸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分析了中心阀式制动主缸不建压的影响因素,提出了中心阀式制动主缸不建压原因分析方法;并通过实例说明了其分析过程,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实用,可对中心阀式制动主缸不建压原因分析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针对ZL16压铸铝合金制动主缸孔的加工技术及最佳工敢参数进行了研究,建立了以工件的工序加工成本最低为目标函数,以切削速度、进给量、切削深度为设计变量,切削功率、工件加工精度、加工表面粗糙度等作为约束条件的优化数学模型,采用约束随机方向法得出了最佳加工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9.
20.
本文对三代制动主缸补偿孔式、中心阀式、柱塞式的发展历程、工作原理进行介绍和阐述,也对制动主缸关键零部件、常见故障点进行了分析和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