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2 毫秒
1.
站场管道是油气输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国内没有针对性的站场管道的检验标准。针对站场管道的特点,介绍了站场管道的典型损伤模式,分析对比了压力管道常用的腐蚀检测技术、焊缝检测技术、应力腐蚀检测技术和疲劳损伤检测技术在站场管道检测中的适用性,提出了站场管道针对性的检测方法。工程实践表明,该检测方法能够对站场管道进行有效检测,但是由于站场管道的特殊性,该方法仍存在一些局限和不足。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站场管道在线检测的技术手段.建立了以超声导波、超声相控阵、TOFD和管道防腐层及管体外壁腐蚀直接调查等检测手段为一体的站场管道在线检测系统.详细阐述了各个检测手段在站场管道在线检测中的实施及其具有的作用,对输油站场管道防腐层和保温层性能、管体腐蚀情况及管道对接环焊缝质量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几种检测方法的组合使用能...  相似文献   

3.
以管道漏磁内检测器为载体,通过对管体进行在线的漏磁内检测,可以达到量化管道缺陷、避免事故发生的目的。文中介绍了管道金属损失漏磁内检测技术,分析了油气管道漏磁内检测技术原理及漏磁内检测系统组成,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了管道缺陷尺寸对于漏磁场信号的影响,验证了管道漏磁内检测技术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跨海架空管道主要位于浅海区域,检验人员难以接近,大部分检验项目只能采用非接触式检验方法。根据跨海架空管道的特点,介绍了管体腐蚀状况检测及安全评价方法,并提出了具体步骤和方法。该方法可实现对管体缺陷的检测,对检测中发现的超标缺陷进行安全评价,且具有检测时不停输、不去除防腐涂层、实时在线检测的特点。应用上述方法对某跨海架空管道进行了检测评价,通过对管体腐蚀缺陷的检测评价,提出了确保管道安全运行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输油气站场管道敷设复杂,且多数没有实施区域性阴极保护,存在腐蚀风险。选择输油气站场典型腐蚀调查点,通过外观检查、厚度测试、漏点检测、粘结力测试及缺陷点活性评价,对某输油站场防腐层、保温层性能及管道腐蚀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生产区管道防腐层失效严重,管体腐蚀,最大腐蚀坑深2.18 mm;立管出入土界面也存在腐蚀。文中分析了腐蚀原因,给出了站场维护维修建议。  相似文献   

6.
通过引进先进的超声导波检测技术和借鉴现有标准的做法,提出了针对站场管道腐蚀缺陷、外防腐层、区域阴极保护、土壤腐蚀性、杂散电流干扰的综合检测与评价方法,建立了输油气站场管道的腐蚀检测方法体系,明确了油气站场管道腐蚀检测中的关键节点.现场应用表明:该方法体系能够帮助检测人员实现对站场管道的非开挖或局部开挖检测,帮助管理者及时掌握站场管道的腐蚀状况.  相似文献   

7.
文中研究目的是拓展瞬变电磁技术在管道检测中的应用范围,使其由"点测"向"全覆盖"检测方向发展。文中研究了管体缺陷与TEM信号特征之间的关系,并与磁记忆方法进行了对比实验,得出全覆盖TEM检测方法和磁记忆方法在管体缺陷异常的检出和分级上结论相当,只要在连续采集数据时尽可能控制移动过程中的随机误差因素,保证检测灵敏度和重现性,即可达到良好的检测效果。  相似文献   

8.
管道腐蚀检测相关技术主要包括:管道沿线环境调查,管线探测与测绘,管道防腐层完整性检测,管体检测,管道阴极保护系统检测,管道泄漏检测、监测及腐蚀管道的安全评价.管道腐蚀的根本在于管体,埋地钢质管道的腐蚀防护广泛采用施加防腐蚀涂层并附加阴极保护.针对埋地钢质管道防腐层检测评价、管体检测评价这两方面内容,介绍两种管道腐蚀检测...  相似文献   

9.
站场完整性管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道完整性管理技术已经基本实现了工业化应用,然而站场完整性管理作为管道系统完整性管理的一部分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但是站场完整性管理很重要。介绍了基于资产完整性管理(AIM)的站场完整性管理技术概念及特点;接着对比了国内外的发展差距,重点介绍了站场完整性技术核心方法;最后指出了国内开展站场完整性管理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结合完整性检测技术和基于风险的检验技术,介绍了两种确定埋地压力管道检验周期的方法以及在检测项目中的应用情况,并对这些方法进行了对比.第一种方法既考虑到管道失效造成的后果,又考虑到管道的失效可能性,是一种比较准确地确定埋地压力管道检验周期的方法.第二种方法仅考虑到失效的可能性,但计算过程简便,适用于粗略估算.用两种方法分别对相同管道进行了检验周期评价,计算过程还需要在将来的工程应用中逐步完善.这些方法的应用,避免了目前确定埋地压力管道检验周期的盲目性,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减少了检验检测单位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11.
海洋柔性管因其良好的结构性能及经济性能成为海洋油气资源输送的主要设备之一.但由于复杂的铺设环境以及恶劣的运行工况,柔性管损坏因素较多,失效原因复杂.由于柔性管的复杂结构使得柔性管检测以及现场维修相对困难.文中介绍了外观检测、水压试验、超声导波检测、漏磁检测以及涡流检测等一系列检测手段和方法,为作业者检测柔性管道缺陷,了解运行状况,进行完整性管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管道内检测器是集机械、电子、计算机技术为一体的复杂的检测设备,在对内检测技术分析的基础上,研制了超声管道内检测器功能样机,对内检测器的关键技术,如机械结构、超声检测仪、定位技术、保障技术、信号处理及检测数据分析等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设计方案,经试验管道检测证明,腐蚀缺陷检测精度较高,内外定位较准确,应用前景很好.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城市天然气管道所面临的腐蚀风险的阐述,并结合国内外油气管道事故的危害,对管道腐蚀检测的必要性进行了说明.文中提出了腐蚀内检测作为管道信息采集的一种方式,将为完整性管理提供科学有效的数据,并为管道的维修维护提供依据,为管道的安全有效运行提供保障.从工程应用的角度,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对城市燃气腐蚀内检测过程中的难点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解决方法,对腐蚀检测技术服务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传统的管道腐蚀检测技术中,一般采用逐点测量管壁厚度的方法检测管道的局部腐蚀,无法实现管道的全面检测,并且无法对占压、跨越、穿越和未开挖等处的地埋管道进行腐蚀检测。目前,导波技术在国内外压力管道腐蚀检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解决了上述问题的同时,此项技术在应用过程遇到了一些技术难题,特别是管道缺陷信号的提取和辨识。文中介绍了管道导波检测的基本原理和导波应用的案例。  相似文献   

15.
漏磁检测技术在管道检测中的应用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漏磁检测的原理,介绍了基于漏磁原理的检测系统组成,以及在长输管道及工业管道检测中的工程应用。详细分析了漏磁检测技术的主要影响因素。指出国内漏磁检测技术领域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国内管道内检测已进入立法阶段,相关标准的初稿已基本完成,未来漏磁检测技术将在维护管道安全生产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特殊清管器和检测器以及有特殊结构收发球筒的管道难以实施内检测的问题,以某天然气管道为例,详细介绍了在多节检测器安装困难、收发球筒尺寸过短、附件安装位置不合适等限制条件下,采用套筒式收发球方式对管道进行收发球作业,安全顺利完成了管道内检测。结论认为套筒式收发球能够在不进行收发球筒改造的前提下,完成带有特殊结构收发球筒的管道内检测作业。  相似文献   

17.
油田埋地管道防腐层破损点检测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简要阐述了埋地管道防腐层破损点的检测原理,并通过现场检测实例,总结出了影响防腐层破损点检测的几个主要因素,同时提供了解决方法,以提高防腐层破损点的检测准确率.  相似文献   

18.
对防腐层完整性检测尤其是对防腐层破损点的精确定位,及对检出大、中面积破损点开挖修补,是确保土壤跟管道的有效绝缘、提高阴极保护效果的关键。文中分析了常用埋地钢质管道防腐层破损点检测技术特点,结合现场检测实践,综合应用多种技术,能有效检测埋地钢质管道防腐层破损点。根据测量数据可以判断破损点大小以及是否开挖修理,在管道安全运行及检测的经济性之间寻找结合点。  相似文献   

19.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study an economic efficiency for the prediction of additional truck turnaround time and for determining the number of the port security inspection equipment required at a terminal inspection station. The economic efficiency with six base models was developed to assist terminal operators' decision‐making. In addition, this study developed an optimal procedure that terminal operators could use to optimally run in terms of various statistics processes including exponential, deterministic, and others, seeking a solution that was beneficial for both terminal operators and truckers. As a result of this research of the additional cargo turnaround time for port security delay,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 can be drawn and made. The average additional delay time in the inspection station is very dependent on the inspection rate of the lower stage. The higher weighted inspection time based on raising security level allows less number of trucks to be inspected, which will derive high delay in the inspection station. Increase of rate of Green Lane usage will allow a decrease in the arrival rate, which may derive improvement of inspection equipment efficiency and average delay time at the inspection station. In multiple stage model, total number of trucks and delay time very closely follow those of low inspection stage rate and number of inspection units. Free Lane is to be followed by Customs‐Trade Partnership Against Terrorism and standardization of customs, packing, loading and unloading, documents, procedure, and exchange working in each country. Copyright © 2012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