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驾乘人员的角度出发,深入分析山区高速公路线形安全系统各组成要素,选取影响公路线形与安全协调度的指标,并引入群层次分析法建立山区高速公路线形安全协调度评价综合指标体系,且通过统计高速公路设计专家的咨询结果来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为山区高速公路线形设计进行有效的安全性评价奠定了基础,具有较好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禹彦荣  徐倩 《交通科技》2011,(3):114-116
山区双车道公路由于地形、环境以及投资等具体条件限制,在线形设计时采用较多极限指标,不利于行车安全。采用模糊数学理论,建立线形安全评价体系,确定评分标准、建立隶属函数,对各指标赋权,最终评价整体线形的安全等级,遴选出不安全路段,提出针对性的改善对策以提高整体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3.
公路线形安全性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建立线形安全性评价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公路线形安全性的模糊评价方法,对其评分标准、隶属函数的建立及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等进行了深入讨论,并结合高速公路设计项目对所提出的线形安全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4.
针对高速公路连续下坡路段交通事故频繁发生,而设计规范对该类路段线形设计又没有制定特别标准的状况,通过分析高速公路连续下坡路段线形指标的特点构造线形质量评价参数,通过收集国内多条高速公路10个连续下坡路段的线形几何指标、交通事故数、交通量等数据,应用统计分析方法,建立了连续下坡路段线形评价参数与亿车公里事故率之间的关系模型,通过分析线形评价参数与亿车公里事故率之间关系曲线的拐点及事故多发的阈值,确定了线形质量评价参数的行车安全区间,为高速公路连续下坡路段线形设计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5.
余萌  马向南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5):43-45,M0007,M0008
传统的道路线形设计方法难以实现平面线形、纵断面线形之间的动态关联,且忽略了平、纵线形组合的影响,不能全面评价道路线形安全。鉴于此,首先分析了BIM技术在道路线形设计中的应用优势,并确定了将Civil 3D作为BIM建模平台,随后结合某高速公路为工程依托,探讨了三维曲面建模、道路平面线形、纵断面线形设计的实现方法,最后基于BIM技术提出了车辆运行速度和到位空间三维视距的安全评价方法和标准。  相似文献   

6.
高速公路线形安全评价综合指标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李欣  丁立  何玉川  刘文章 《公路》2005,(7):154-158
提出采用改进德尔菲法建立高速公路线形安全评价综合指标体系。利用该方法确定出的27个高速公路评价指标,对高速公路设计专家、熟练驾驶员和高速公路交警等人员进行了两轮咨询。在对咨询结果进行统计处理的基础上。得出道路安全评价各个指标的权重。该指标体系的建立为高速公路设计进行有效的安全性评价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高速公路平纵线形指标与事故率的关系,引入线形影响因子,提出了基于线形影响因子的高速公路基本路段安全评价方法。首先,应用回归分析的方法,确定了平曲线半径、平曲线偏角、直线段长度、竖曲线半径及纵坡坡度与事故率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弯坡组合、平竖曲线组合以及长大坡组合路段上的事故率。进而,结合事故率与线形的关系,以线形影响因子表征几何线形指标对高速公路事故率的影响,据此评价高速公路的行车安全性。案例分析结果表明,基于线形影响因子确定的危险路段与由实际事故率确定的危险路段具有极高的一致性,达到了81%。   相似文献   

8.
《公路》2017,(6)
为了合理地评价高速公路的线形设计安全性,减少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基于多因素综合分析,建立了高速公路线形安全性评判多级指标体系,基于可拓理论建立高速公路线形安全性综合评价模型,利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系数,将公路线形安全等级划分为优(1级)、中(2级)、差(3级)三个等级,计算各指标对评价等级的综合隶属度,合理评价公路线形安全性等级。并将该模型应用到某山区双车道高速公路,对该公路部分路段线形进行了安全性评价,验证了评价方法的可行性,并提出针对性的工程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9.
为减少农村道路交通事故发生、改善农村道路安全环境、建设美丽乡村,文中通过分析农村道路的设计线形、路面质量、交通设施等因素对其交通安全的影响确定影响农村道路安全的指标,建立农村道路条件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按照模糊层次评价理论构建农村道路条件安全评价数学模型,并利用工程实例对该模型进行验证,分析其可行性、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
为提升隧道洞口路段的安全性,分析路线线形要素对隧道路段行车安全的影响,基于线形一致性安全评价原理,结合规范对隧道洞口内外各3 s行程范围内平、纵线形的一致性要求,提出隧道洞口线形一致性评价指标,并通过运行速度预测模型和安全评价方法,得出隧道洞口不同安全水平的评价标准;以甘肃省某山区公路上海甸峡长隧道为实例,对其工程可行性研究方案进行安全评价,得出隧道进出口安全水平,并对不良线形进行优化处理,提出隧道洞口线形优化方法和安全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目前双车道公路安全平面线形安全设计与评价缺乏科学可靠的方法问题,从几何设计标准以及双车道公路平面线形指标与交通安全的关系出发,提出以平曲线半径和曲率变化率作为平面线形安全评价的几何指标,通过运行速度反映几何指标与事故关系。基于双车道公路不同平曲线半径下大量运行速度实测数据,利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得到了运行速度分布规律,建立了双车道公路运行车速预测模型。基于运行速度一致性评价标准和跟驰理论,将曲线间直线长度区分为独立直线和非独立直线,对于非独立直线,曲线与曲线的关系是安全评价的控制因素;对于独立直线,直线与曲线的关系是安全评价的控制因素。提出了基于运行速度和直线独立性分析的平面线形安全性评价程序,可用于指导双车道公路安全设计与评价。  相似文献   

12.
安全服务水平用来描述道路的交通安全状况和道路为交通参与者提供交通安全服务的一种质量指标.为了客观评价低等级公路路段的交通安全状况.提出了路段安全服务水平的基本概念,分析了影响路段安全服务水平的因素,选取线形、路侧危险度、交通量、货车比例及大小车速度差作为评价指标,将路段安全服务水平划分为4个等级,建立灰类白化函数,确定相应阈值,运用灰色聚类评价法评价路段的安全服务水平.应用灰色聚类法评价实际低等级公路路段的安全服务水平,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基于几何线形指标的山区高速公路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交通事故与几何线形的相关关系,提出了基于几何线形指标的山区高速公路路段交通安全评价方法。首先应用统计分析原理,建立了事故率与平、纵线形指标的关系模型,根据该模型确定具有不同线形条件的各类路段的基础事故率;然后利用各类路段的基础事故率,提出了单一线形的事故率系数及组合线形的综合事故率系数概念,并给出了系数计算公式和取值方法;最后利用综合事故率系数并基于统计分布原理,提出了基于几何线形指标的路段交通安全评价方法,并进行了案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从几何线形指标的角度评估山区高速公路各路段的交通安全状况。  相似文献   

14.
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线形指标权重的分配,用改进的德尔菲法建立了评价矩阵,结合模糊评判法,计算出高速公路线形安全性的状况,此法对选择公路线形指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公路线形是影响公路运营安全的根本因素,线形优劣的判别及评价是指导线形设计和优化的关键问题。该文从评价模型、评价标准及评价结果等方面对现有公路线形评价方法的工程实用性进行了剖析,讨论了目前中国评价方法中所采用的二维拆分式路段划分、经验回归式运行速度模型和单一的评价指标在实际工程运用中所存在的不足,并对此提出了基于三维的线形评价方法改进思路。  相似文献   

16.
路线线形选择是公路工程设计的基础。线形确定不仅与地形、地质、生态、人文等条件有关,而且修建以后又反作用于自然和人,尤其对车辆运行安全产生直接的影响。结合美国公路线形设计的理念,研究路线设计的安全性影响因素,将安全设计融入到公路选线过程中,提出了安全性评价的指标、检查的标准和检查的程序,使线形在设计阶段就处于合理状态,避免通过大量的交通安全设施的设置来达到提高道路交通安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公路》2015,(6)
线形连续性是公路线形设计最基本的准则之一,线形连续性评价是高速公路线形适应性评价最主要的方面。文中在线形连续性以及现有评价方法分析的基础上,将灰色理论引入到连续性评价中来,并与单车车速差|85ΔV|指标相结合,建立了线形连续性灰色评价模型。同时,将模型运用于鹤岗高速相关路段,表明应用该方法是可靠的、准确的。  相似文献   

18.
从心理学和工学相结合的角度,以行车实验为依据,通过驾驶员心率的变动规律,用定量分析的方法研究山区道路线形同驾驶员心理压力和生理负担间的相关性,并建立定量性的评价指标。以山区双车道公路线形的行车舒适性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道路平纵断面线形与驾驶员心率变动的相关性,探讨了山区双车道公路线形设计指标的确定。  相似文献   

19.
提高线形设计的安全性是减少公路本身内在安全隐患的主要途径,而如何快速准确对其进行评价是公路线形设计工作中经常面临的难题.阐述了公路线形设计中进行安全性评价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引入了以运行速度协调性为核心的线形安全性评价指标,讨论了其评价标准,给出了以分段计算模型法为核心的运行速度计算方法和具体公式,在此基础上结合纬地HintV85软件提出了进行公路线形安全性评价的交互式建模方法,最后进行了实例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一方面可以有效地提高公路线形设计安全的可靠性,另一方面可以促进交互式公路安全设计.  相似文献   

20.
基于运行安全的公路隧道进出口线形设计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提高公路隧道进出口区域的运行安全,对该区域的线形设计进行深入研究。针对隧道进出口区域的运行环境过渡特征,基于隧道进出口前后5 s设计车速行程范围的平纵面线形要素的科学组合,构建了隧道进出口线形过渡技术指标,用于衡量隧道进出口区域线形设计的安全性。鉴于我国目前隧道进出口事故资料的统计尚不完善,选用运行车速差作为中介指标采用间接分析法进行研究,提出了基于运行车速差的隧道进出口区域运行安全性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实测隧道进出口线形和运行车速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建立了隧道进出口线形过渡技术指标与运行车速差的二元回归关系模型。据此提出了基于运行安全的隧道进出口区域线形设计的建议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