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在排放80000km耐久试验前后对车用乙醇汽油和93#汽油的蒸发污染物排放进行对比测量,研究车用乙醇汽油对燃油蒸发污染物排放的影响一结果表明,试验所用的车用乙醇汽油对目前汽车的蒸发污染物排放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2.
乙醇汽油作为缓解石油资源短板和改善环境的一种代用燃料,国际和国内在推广乙醇汽油方面也做了很大的努力,汽油中添加一定比例的乙醇之后,可以改善机动车尾气排放,有效改善环境,但机动车使用乙醇汽油对燃油蒸发污染物排放控制系统提出什么要求呢?本文就乙醇汽油对摩托车燃油蒸发污染物排放的影响进行试验,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轿车燃用汽油-醇类混合燃料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两款车分别使用汽油、含10%乙醇汽油和含15%甲醇汽油进行一系列试验,包括常规排放、非标排放、蒸发排放等。试验结果表明,除蒸发排放要进行适当考虑外,车辆燃用这几种燃料时,其他性能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机技术对乙醇汽油(E10)和汽油蒸发排放物中的化学成分及含量进行了检测分析。在乙醇汽油和汽油的蒸发排放物中鉴定出27种有机化合物,主要是碳原子数为3~7的烷烃和烯烃。研究结果表明,乙醇汽油蒸发排放物的绝对含量随蒸发温度的升高而相应增加,在52℃时的排放是30℃时的近3倍;严格控制蒸汽压后,乙醇汽油与汽油在蒸发特性上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高继东  高俊华  崔正来  冯于久 《汽车工程》2006,28(3):259-261,280
从温度角度出发,采用绝热油箱来降低蒸发源的总体蒸发量;利用炭罐吸脱附时的吸放热原理,提出使用加热空气脱附炭罐以及炭罐远离热源安装的方法,来提高炭罐的工作能力,从而有效地降低整车的蒸发排放。  相似文献   

6.
采用比较的方法,研究了醇类汽油对炭罐工作能力、脱附特性和残存特性的影响;通过对油箱进行昼间呼吸试验,研究了醇类汽油对蒸发排放量的影响;通过整车蒸发排放试验以及色谱分析试验研究,验证了目前的蒸发排放控制系统对醇类汽油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国产汽车在燃油系统中设有多处汽油蒸气向大气排放的通气口,造成了对大气环境的严重污染和能源的巨大浪费。以我国目前在用汽油车保有量为500万辆,每辆车日平均蒸发量为0.15L计,全国每年以HC气体的形式向大气排放的汽油达19.7万T,约合4亿元。因此在1993年国家发布了GB14761.3《汽油车燃  相似文献   

8.
武深秋 《北京汽车》2004,(6):35-35,38,40
汽车排放污染物主要由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HC),氮氧化物(NOx),固体微粒及少量的二氧化硫(SO2)和其它一些有害物质组成。上述污染物中CO、末燃烧的HC、NOx和铅化合物炭烟等,主要来自汽车尾气排放,少部分来自曲轴箱泄漏。其中HC还来自汽油车油箱和化油器中汽油的蒸发与滴漏。  相似文献   

9.
普通汽油与乙醇汽油的蒸发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蒸发性是汽油性能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为了了解乙醇汽油的蒸发性,本文将几种不同混合比例的乙醇汽油与普通汽油进行了馏程试验和饱和蒸汽压试验对比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低比例乙醇汽油的蒸发性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这对推广使用乙醇汽油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一、汽车燃油蒸发污染控制系统 汽车排向大气的污染物包括排气管排放物、曲轴箱排放物和蒸发污染物。其中蒸发污染物是指车辆的燃料系统由于温度变化而蒸发损失的碳氢化合物(HC)。这部分燃油蒸发的HC占汽油车HC的15%~20%。据统计,每年每千辆汽油车油箱蒸发的汽油约为11400kg。若不加处理,这些释放到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国Ⅲ排放法规,以大量的试验数据为依据,阐述了我国现阶段轻型汽油车执行当前排放法规的现状。通过分析整车、零部件以及外部因素对整车蒸发排放的影响,确定了轻型汽油车蒸发排放物的来源、分布以及控制方法。通过炭罐-油箱系统进行了车辆蒸发试验,确定了HC生成的机理和浓度变化过程,为进一步的匹配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国产轻型汽油车蒸发排放现状与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简述了汽油车污染物的来源及控制汽车车蒸发排放的必要性,比较分析了常用的两种蒸发排放测量方法,基于大量测量结果说明了国产轻型车蒸发排放现状,试验分析了蒸发排放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汽油的蒸发排放是汽车碳氢排放的主要来源,为此国六排放法规和车检法规都提出了对燃油蒸发排放控制系统泄漏监测和测试的要求。国六排放法规要求汽油车燃油蒸发排放系统的泄漏量小于直径1 mm小孔的泄漏量,车检法规要求完成燃油蒸发排放控制系统外观检验、进油口压力测试及燃油箱盖测试。基于进油口压力测试和燃油箱盖测试在实际车检中的复杂性,提出将OBD诊断信息使用在实际车检中。根据车检法规中燃油箱压力和泄漏流量损失限值,利用伯努利方程和非稳态气体泄漏的气体压力常微分方程计算燃油箱压力和泄漏流量,并对压力损失测试中的蒸汽体积提出修正。在修正的蒸汽体积条件下,1 mm小孔在不到国六排放法规规定时间120 s造成的气体泄漏就会使得蒸发系统的压力损失达到限值,0.533 6 mm直径的泄漏小孔即会使得燃油的泄漏流量达到国六排放法规限值60 mL·min-1。研究结果表明:当蒸发系统出现大于直径1 mm小孔泄漏,OBD报出蒸发系统泄漏故障时,可认为车辆无法通过进油口压力测试和燃油箱盖测试;燃油蒸发排放控制系统车载OBD泄漏诊断信息可以替代车检进油口压力测试和燃油箱盖测试。  相似文献   

14.
汽车燃油蒸发排放控制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时间角度和排放源位置两方面对汽车燃油蒸发排放进行了探讨;通过对燃油蒸发控制系统的研究以及对国外汽车燃油蒸发控制技术的分析,基于国内汽车的现状,提出了对国产汽车燃油蒸发控制系统进行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简述了碳平衡法原理,并给出了根据碳平衡法得到的甲醇燃料消耗量数学模型。根据甲醇燃料消耗量与相同碳排放的汽油燃料消耗量的计算,得出甲醇与汽油的当量比为2.17。因甲醇汽车燃烧甲醇时的排放低于燃烧汽油,同一台M100甲醇汽车甲醇燃料消耗量与汽油燃料消耗量的比值要低于2.17,即替代比小于且接近于当量比。通过实车检测得出,M100甲醇汽车的甲醇与汽油的替代比在1.9~2.0之间,取1.95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16.
付铁强  陆红雨  高俊华  孙枝鹏 《汽车工程》2007,29(4):337-340,345
通过对大量的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确定现阶段我国轻型汽油车适用国Ⅲ法规的蒸发排放现状。同时通过比较国Ⅱ和国Ⅲ试验数据,计算出2个排放水平之间的差异和数值关系。最后展望更加严格的排放法规以及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7.
钱耀义  马忠杰  李国良  范俊民 《汽车工程》2004,26(3):269-271,358
介绍了汽车蒸发排放技术的发展、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及其控制策略。经过试验证明,该系统设计可以满足法规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苏盛  侯攀  赖益土  吕涛  王欣  葛蕴珊  吕立群 《汽车工程》2021,43(3):345-349,357
为研究不同整车驾驶循环对车辆三效催化器热老化的效果差异,选取两辆配备同款发动机的满足国六排放标准的纯汽油车和油电混合动力车,分别进行AMA、SRC、WLTC和典型RDE循环,利用数据采集系统实时采集车辆运行参数和三效催化器床体温度。基于阿伦尼乌斯公式将不同循环16万km耐久性后的热老化程度量化为热损伤,并以RDE循环为参照基准,将不同测试循环行驶16万km换算成对应的实际道路等效行驶里程。研究结果表明:相同循环下,油电混合动力车三效催化器的16万km热老化程度低于纯汽油车;AMA和SRC循环对三效催化器造成的热老化程度明显高于相同行驶里程下的WLTC循环和RDE循环。纯汽油车以AMA循环或SRC循环进行16万km耐久老化,对三效催化器所造成的老化效果相当于在实际道路上行驶了51.84和60.30万km;油电混合动力车以AMA循环和SRC循环进行16万km耐久老化,对三效催化器造成的老化效果相当于在实际道路上行驶30.44和29.21万km。  相似文献   

19.
炭罐作为燃油蒸发排放的主要控制部件,对蒸发排放测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使试验中的炭罐状态尽可能一致,是保证蒸发排放试验科学准确的必要条件。不同的炭罐吸附状态对摩托车蒸发排放测试结果有明显影响;炭罐老化过程需根据实际情况,对老化次数有所增加;丁烷作为炭罐吸附介质远优于汽油,建议以丁烷作为炭罐预处理及性能试验的吸附介质;环境湿度对炭罐预处理结果影响较大,应注意测试中环境条件的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