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根据实测资料论述了土压平衡盾构机在软弱地层掘进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分析了盾构掘进时的管片、地表沉降规律,并对影响地表沉降的关键因素,如土仓压力、同步注浆量和时间、出渣量等与沉降的关系作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2.
广州地铁“越~三”区间盾构工程地表沉降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论述了采用复合式盾构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的主要因素,沉降范围,结合实测资料分析了沉降量及沉降范围与开挖掘模式,地层性质,土压仓压力及注浆方式,注浆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针对黄土地层中盾构施工引起地表沉降问题,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方法,探讨了盾构隧道地表沉降机制,分析了盾构隧道地表沉降预测解析方法,研究了等代层模量与土舱压力对地表沉降槽宽度和最大沉降量的影响。研究表明:盾构隧道施工工艺中,土舱压力和等代层是主要影响地表沉降的因素,然而,盾构施工地表沉降预测方法中未考虑这两个因素的影响。土舱压力与等代层模量对地表最大沉降量影响较大,对地表沉降槽宽度和范围影响较小。在实际盾构隧道开挖施工过程中土舱压力应在0.8~1.2倍静止土压力之间,对地表最大沉降影响较小。研究成果对完善盾构施工地表沉降预测方法和施工工艺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4.
浅析地铁盾构隧道的施工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宏权 《隧道建设》2005,25(5):65-67,75
以南京地铁南北线一期工程许府巷-玄武门区间隧道的盾构施工为例,介绍了地铁盾构隧道的施工测量的特点以及测量的内容及方法。  相似文献   

5.
张文超  伍肖  程涛 《路基工程》2017,(1):146-150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新建隧道施工临近既有已运营隧道的情况越来越多。以某工程中新建盾构隧道下穿既有已运营隧道为背景,运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BAQUS对盾构下穿施工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了既有隧道的应力和位移以及不同地层损失、不同覆土厚度和隧道间距对既有隧道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建隧道盾构下穿施工使既有隧道的应力分布发生变化,并使既有隧道产生向着新建隧道的位移,最大位移发生在新建隧道下穿位置;地层损失、覆土厚度、隧道间距对既有隧道沉降的影响较大,在设计、施工过程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根据武汉地铁2号线范汉区间直接穿越瓦斯储气层的情况,分析瓦斯对盾构隧道施工的影响及危害,以及国家规范尚未对地铁盾构隧道的掘进技术做出量化的情况下,对在瓦斯隧道掘进中施工参数做出主动调整,重点研究控制盾构螺旋出土、盾尾密封、同步注浆及二次注浆质量等方面的技术措施,总结出了1套较为成熟的盾构瓦斯隧道掘进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广州地铁二号线盾构隧道同步注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Chong 《隧道建设》2002,22(3):15-21
近年来随着大量盾构隧道工程的兴建,盾构隧道施工正在朝着长距离、大直径、大埋深、复杂断面和高度自动化方向发展,各项施工技术也逐步趋于成熟和完善。本文以广州地铁二号线越秀公园站-三元里站区间盾构工程为例,对盾构隧道同步注浆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鲁志鹏 《隧道建设》2010,(Z1):172-175
在纵向等效连续刚度模型的基础上,考虑环缝影响而得出修正模型,并将其应用于已建成盾构隧道长期运营过程中的安全评估。确立隧道纵向安全评估的安全体系,在运营期前提出有利于控制隧道纵向变形的方法,并在运营期对隧道的纵向安全进行合理评估。  相似文献   

9.
叶康慨 《隧道建设》2007,27(6):39-42
沈阳市地铁二号线北起北陵北部,终点在浑南新区的21世纪大厦前的世纪广场,线路正线全长19.245km。五里河—奥体中心站区间下穿500m宽的浑河河道,根据隧道穿越地层的地质条件和水文条件,介绍了过河区间隧道盾构的选型、刀盘型式、刀具布置、刀盘开口形式、岩石破碎机、盾构的工作模式等主要设计特点与性能,同时论述了在施工过程中拟采取的开挖面稳定措施、泥水处理系统布置思路、换刀措施、联络通道施工思路、盾构施工接口、端头地层加固设计等。  相似文献   

10.
地铁盾构隧道桩基托换施工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丁红军  王琪  蒋盼平 《隧道建设》2008,28(2):209-212
 城市地铁盾构隧道在从地面建筑物下穿越时,会对既有建筑物的安全稳定造成影响。如何合理控制由于隧道施工引起地面建筑物的倾斜、地基沉降,是地铁工程设计和施工时必须考虑的。以广州地铁五号线盾构区间建筑物桩基托换为例,详细讲述桩基托换设计、施工全过程,给类似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介绍上海轨道交通9号线(东延伸)工程9标碧云路站—平度路站区间隧道施工时,为减少马家浜、防汛墙等重要建构筑物的沉降,施工前即进行了针对性的盾构机改制,穿越施工过程中进行精细化管理,均衡施工,穿越后进行二次注浆加固的技术措施,保证了建构筑物的安全,顺利完成了区间隧道的施工,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佘才高 《隧道建设》2016,36(1):58-65
以南京地铁3、10号线过长江隧道为背景,针对其距离长、风险高、施工难度大等特点,在国内地铁行业首次提出采用单洞双线大直径盾构隧道的断面形式。分别从设计与施工难点及采取的措施出发,通过工程类比、仿真计算、现场试验等研究手段,确立了11.2 m外径的单管双线三层内部结构的地铁过江大直径盾构隧道横断面,解决了地铁大直径盾构隧道衬砌环分块形式,提出了利用隧道顶部富裕空间的纵向通风模式。实践证明,在直径为10~12 m类大直径盾构隧道的常压换刀的应用中是可行的、安全的。研究成果可为城市大断面越江地铁盾构隧道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关于地铁盾构隧道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洪开荣 《隧道建设》2003,23(1):4-6,10
结合我国城市地铁盾构隧道设计与施工的相关情况,就目前我国地铁盾构隧道规划与管片设计、盾构始发与到达安全、盾构施工难度较大的软硬岩地层的掘进以及合理降低盾构隧道造价的有效途径等一些可能会影响我国盾构建筑市场发展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观点,以供参考与探讨。  相似文献   

14.
地铁隧道盾构施工地表沉降的预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总结并分析了地铁区间隧道采用盾构法施工中引起地表沉降的规律、过程及原因,同时介绍了以经验法为主且目前广泛应用于变形分析的peck沉陷槽预测公式,并结合我国某城市地铁隧道的修建过程中产生的地表沉降现象,验证了该分析方法的实用性和可借鉴性。  相似文献   

15.
软硬不均地层盾构隧道纵向差异沉降相似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晓坚 《隧道建设》2019,39(Z1):57-64
为探明不同海水水位、地层损失作用下穿越软硬不均地层盾构隧道结构纵向变形与发展,依托厦门地铁2号线跨海区间隧道工程,采用相似模型试验,以堆载模拟上覆水位荷载、漏砂法模拟下卧地层损失,分析上覆荷载、下卧地层损失下隧道沉降和曲率半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 1)上覆海水水位荷载下,隧道纵向沉降呈“勺形”分布,沉降过渡区范围为20环,原型长度为30 m; 2)随上覆荷载增大,沉降过渡区差异沉降呈二次函数增大,曲率半径呈指数形式减小,当上覆海水水位荷载为7.50 kPa时,原型水压为60 kPa(历史最高水位6 m),曲率半径最小,对应原型曲率半径为156 450 m,远大于《规范》控制值(15 000 m); 3)下卧地层损失下,隧道纵向沉降呈“高斯”分布,沉降槽范围为24环,原型长度为36 m; 4)随下卧地层损失增加,沉降槽差异沉降值呈三次函数关系增大,曲率半径呈三次函数关系减小,当地层损失率为4.57%时,原型沉降槽曲率半径达到《规范》规定控制值(15 000 m)。  相似文献   

16.
以某地铁工程区间隧道为例,采用通用的FLAC程序对盾构区间隧道施工在不同注浆压力条件下引起的地表沉降及围岩变形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根据该分析结果,综合考虑在工程地面条件允许的沉降范围内,提出了合理的盾构施工同步注浆压力及相应的控制沉降措施。  相似文献   

17.
针对西安地铁一号线盾构隧道下穿朝阳门段城墙及朝阳门门洞具体工程,通过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分析了盾构掘进过程中的沉降机理,对古城墙受力进行了理论分析,预判出古城墙及附近地面的沉降值,并制定出了针对性的加固方案。数值模拟及工程实践表明:1)在工法、线路和埋深已优化的前提下,采取的加固方案可使古城墙的沉降和变形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2)数值模拟结果基本符合盾构施工期间地层和城墙沉降的基本规律,计算结果偏于保守;3)提出的城墙沉降控制标准也满足实际施工和文物保护要求,这一标准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从宁波地铁1号,2号线现场实测数据的peck、Sagaseta公式及其公式修正的角度出发,揭示了滨海软土地铁单线和双线隧道盾构法施工地表横向沉降槽的形状、最大沉降量及其影响范围,分析了地表测点纵向累计沉降量与盾构推进距离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以修正的peck和Sagaseta公式拟合曲线的相关系数和拟合精度均有提高。通过ANSYS软件模拟了宁波滨海软土地铁单线和双线隧道盾构法施工地表横向和纵向沉降规律,并与实测数据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模拟值大于实测值,模拟结果偏于保守。  相似文献   

19.
杨建烽  郑余朝  陈强  严石友 《隧道建设》2019,39(Z2):385-392
为探究既有区间在新建隧道盾构下穿过程中施工沉降控制方法与既有结构沉降变化之间的关系,依托深圳地铁10 号线岗厦北站—莲花村站区间(以下简称岗莲区间)左线隧道盾构下穿既有2 号线工程开展既有结构变形监测,结合现场监测数据,建立模拟隧道施工的计算模型,分析得到既有结构在下穿过程中变形与下穿施工控制方法间的关系。研究表明: 1)同步注浆等施工控制方式对既有结构初期变形影响较大,二次注浆对变形稳定时间及大小影响较大; 2)下穿过程需重视盾构土舱压力的维持,并采取保压措施,在较高水平上维持土舱压力,保持刀盘前方水土; 3)管片脱出盾尾后及时二次注浆,充分充填壁后空隙,在既有结构沉降较大时应及时二次注浆进行补救。  相似文献   

20.
盾构隧道施工地表沉降数值分析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隧道施工引起的地层损失所导致的地表沉降变形预测和控制,是隧道工程领域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以盾构隧道开挖引起地表沉降变形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数值分析软件模拟盾构隧道施工过程,分析盾构隧道引起的土体应力场、位移场变化,对比分析不同的地层损失、不同的土体本构模型、土体排水和不排水条件下隧道施工引起的地袁沉降变形规律,并进行了不同影响因素的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地表沉降槽近似正态分布曲线,地表沉降的主要影响因素依次为隧道埋深、内摩擦角、压缩模量、粘聚力和泊松比;提出了盾构隧道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计算模型,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减少地表沉降,减小对周围环境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