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沪昆线杭州地区铁路路基地质条件为东海杭州湾八海口沉积泥沙形成,路堤多为粉砂土填筑.由于粉砂土路基在雨季容易被雨水冲刷和遇水软化液动等特点,对行车安全不利。因此,对该地区粉砂土路基的预防和整治措施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2.
正1工程概况京沪高速铁路德州东站站场及区间路基里程DK326+192.25—DK330+090.46,全长3898.21m,路基平均填土高度5.6m。原设计站场及区间共填筑改良土81.3692万m3,其中基床以下路堤填筑掺4%水泥改良土53.7818万m3,基床底层填筑掺5%水泥改良土27.5874万m3。施工中由于取  相似文献   

3.
纤维水泥粉砂土受力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宁夏银川市某道路路基填筑的粉砂性土为试验对象,分别对粉砂土、水泥粉砂土、纤维掺量分别为0.1%,0.2%,0.3%的粉砂土和水泥粉砂土进行了三轴试验研究,分析了纤维对粉砂性土力学参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掺加聚丙烯纤维能够显著提高粉砂性土的抗剪强度,为解决粉砂土路基路面开裂治理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重载铁路路基相比普通铁路和高速铁路路基承受更大的动力荷载,对填料要求更为严格。新建蒙西至华中地区铁路煤运通道(简称蒙—华重载铁路)三荆段(三门峡—荆门)沿线分布大量膨胀土,拟采用水泥改良膨胀土作为该区段路基填料。鉴于目前中国尚无在膨胀土地区修建重载铁路的实践与案例,针对重载铁路水泥改良膨胀土路基填料可靠性研究相对偏弱。为此,首先结合室内动三轴试验,系统探索重载铁路基床底层及以下路堤结构范围内水泥掺量3%和5%改良膨胀土的临界动应力;然后借助现场试验测试路基实际动应力水平,对水泥掺量3%和5%改良膨胀土填料的可靠性进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基床底层水泥掺量5%改良膨胀土填料临界动应力范围148.8~233.1 kPa,大于该范围实测路基动应力水平71.45 kPa;基床底层以下路堤掺量3%改良膨胀土填料临界动应力范围142.5~249.7 kPa,大于该范围实测路基动应力水平25.25 kPa,说明水泥改良膨胀土用作蒙-华重载铁路路基填料动力可靠性满足要求。研究结果对探索重载铁路基床范围内动力水平及水泥掺量3%~5%改良膨胀土填料的可靠性评估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5.
根据京九线粉砂土路基土体特性和病害类型,分析原因,提出瓜子片覆盖边坡、种植香根草加固护道、铺设土工布封闭基床等路基加固与病害整治综合技术并实施,提高了路基土体强度和抗洪能力.  相似文献   

6.
针对京九线路基工程出现的病害问题,对路基粉土物理化学成分、击实性、渗透性及增湿变形规律等工程性质进行试验研究,分析了路基病害产生的主要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固路基,恢复路堤标准横断面,采用高分子聚合筑路剂封闭基床表层等处理方法。实践证明,该套综合整治方法对于粉土路基的病害整治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高速铁路路基-地基系统振动响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推导了有砟轨道-路基-地基系统在轮轨接触点处的柔度矩阵,建立了考虑轨道不平顺的车辆-有砟轨道-路基-层状地基垂向耦合振动解析模型。通过算例分析了单台TGV高速动车引起的路堤本体-地基系统振动,得到路堤本体表面的垂向位移,研究了列车速度、轨道不平顺、基床刚度和路堤土体刚度对路堤本体振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路堤本体垂向位移主要由移动列车轴荷载引起;随着列车速度的提高,路堤振动的"波动性"明显增加;基床刚度和路堤土体刚度对路堤振动影响显著,可通过增大基床和路堤土体刚度来减小高速列车引起的路基振动。  相似文献   

8.
下蜀粘土用作高速铁路路基基床底层填料必须进行改良 ,采用的办法是利用水泥、生 (熟 )石灰作为改良剂改良 ,或用土工格栅加强。文章介绍改良剂掺量、采用改良填料填筑路堤的施工工艺及效果。  相似文献   

9.
基于冻胀变形的基床表层疲劳寿命预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季节冻土区的铁路建设面临着路基冻胀问题,周期性的循环冻融作用将会加剧路基结构的破坏,从而缩短路基结构的使用寿命。根据基床表层冻胀变形结果,建立基于人工变形边界的应力计算模型,并引用半刚性基层材料疲劳寿命计算公式,分别计算不同水泥添加量下的基床表层的使用寿命。计算结果表明:基床表层的最大拉弯应力随着冻胀波长的不断增大和冻胀量的不断减小而呈现增大的趋势,水泥添加量为0、1%、3%、5%时,对应的基床表层冻胀变形所导致的基床表层最大拉弯应力分别为31.2、57.6、69.0、75.1 k Pa;随着水泥添加量的增加,基床表层的使用寿命不断提高,水泥添加量分别为1%、3%、5%时,基床表层的使用寿命相较于不添加水泥的情况分别增加了27%、36%、48%。  相似文献   

10.
粉砂土物理改良配比试验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秦沈客运专线 A14~ A2 0标段沿线广泛分布粉砂土 ,颗粒均匀 ,尤其 0 .2 5~ 0 .1mm含量太大 ,不均匀系数 Cu低 ,无法满足路堤压实标准的要求。为此 ,对粉砂土物理改良配比进行了试验 ,并提出一套改良土施工工艺及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换填法抑制季节冻土区铁路路基冻胀效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沈哈线路基A、B组填料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冻胀试验,研究粉黏粒含量对其冻胀特性的影响.试验表明:路基填料的冻胀系数随粉黏粒含量增加而增加,且增幅逐渐增大;结合沈哈线路基基床厚度及沿线最大冻深,为保证路基不产生冻胀破坏,应确保换填用路基A、B组填料中不含有粉黏粒.采用非稳态相变温度场的数学模型和热弹塑性冻胀模型,进行沈哈线换填试验段冻土路基冻融过程温度场及冻胀应力、变形场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天然地面下2m左右为冻融活动层,是诱发路基土体冻胀的主要因素;用非冻胀性A、B组填料换填基床厚度范围内的冻胀性土层后,路堤填筑土体无冻胀变形产生,路基中的拉应力(拉应变)区域外移到距离路堤坡脚4m以外的天然地表下土体,大大减弱了对路堤的破坏作用,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  相似文献   

12.
沉降观测在胶新铁路路基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胶 (州 )新 (沂 )铁路某特殊地段从施工期开始对软土低路堤、路桥过渡段、采空区、砂土液化区、粉土高路堤进行的现场沉降观测工作及运用多种预测方法计算工后沉降 ,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路堤填筑是高速铁路建设施工中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文章结合某实体工程,详细阐述了基床以下路堤、基层底基层、基层表层和路桥过渡段路堤填筑施工方法,为高速铁路路堤填筑积累了新的技术资料.  相似文献   

14.
结合贵昆线K238段病害路基的整治,采用了砂土夯实桩与土工格室联合作用的基床加固方案。对钢轨中间、轨缝接头不同断面位置在列车重复荷载作用下的长期累积变形进行了观测。测量数据表明,砂土夯实桩与土工格室联合作用能够改善基床的工作性能,减小累积下沉,用于既有线路的基床加固可取得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将红层泥岩用作客货共线铁路路基基床填料在国内还没有先例,红层泥岩是否能作为路基基床填料,其动强度和累积变形是否满足要求是关键因素之一.在遂渝线无砟轨道试验段对红层泥岩作为路堤本体填料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研究红层泥岩的动力学特性,研究红层泥岩用作达成铁路二线的路堤及路基基床底层填料的可行性.本文通过动三轴试验,得出在最佳含水率、一定压实度、不同围压条件下红层泥岩的动强度和累积变形等动力学特性,进而论证红层泥岩用作铁路路基特别是基床底层填料的可行性,为红层泥岩用作铁路基床填料提供重要的设计和计算参数.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有砟轨道道砟嵌入现象及其对基床表层变形行为的影响,开展以道砟碎石-基床粉土双层试样为研究对象的动三轴试验,分析道砟嵌入对基床表层变形行为的影响,探讨基于道砟嵌入指标的基床表层变形行为标准。试验结果表明,道砟嵌入使得道砟碎石-基床粉土试样的粉土表层出现道砟槽痕并发生侧向变形,同时承受动荷载的能力降低;提高动应力水平和增加粉土含水率会加剧道砟嵌入程度;道砟碎石-基床粉土试样的破坏模式可分为剪切破坏型和软化破坏型;基床粉土含水率较低时,道砟碎石-基床粉土试样整体变形主要源于道砟和粉土的压缩变形,而当粉土含水率较高时,道砟嵌入引起的轴向和侧向变形则较为显著;当粉土处于最优含水率时,道砟嵌入速率为2.9×10-5 mm/s时道砟碎石-基床粉土试样达到塑性安定极限,而当粉土处于天然含水率和饱和含水率时,塑性安定极限对应的道砟嵌入速率则为1.4×10-4 mm/s。  相似文献   

17.
高速铁路级配碎石基床表层不同厚度动态大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设计实施了路基动态大模型试验 ,对不同厚度级配碎石基床表层结构的动态特性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 ,填土表面动应力和基床表面弹性变形与级配碎石厚度关系密切 ,随级配碎石厚度的减少呈指数增加。长期动荷载作用下 ,级配碎石基床表层结构动态性能稳定。可根据路堤填料的动力特性及弹性变形限值确定经济合理的级配碎石基床表层厚度  相似文献   

18.
以京沪高速铁路液化土地基加固为背景,利用大型堆叠式剪切变形模型箱,进行了饱和粉土地基和CFG桩桩网结构加固地基的振动台模型试验,分析了饱和粉土地基加固前后的超静孔隙水压力、响应加速度、剪切变形等动力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CFG桩(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桩网结构加固饱和粉土地基能够有效提高地基的抗液化性能。  相似文献   

19.
基于新建黄(骅南)—大(家洼)铁路的工程地质情况,对过渡段路基采用C组土掺P.O 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改良后填筑。从填料选择、施工工艺、过程控制、沉降观测、检测标准等方面探讨了过渡段路基施工质量的控制措施。通过改良土分段集中路拌解决了过渡段填筑质量受地域、土质等影响的问题。黄大铁路过渡段路基填筑施工质量良好,基床表层、基床底层及路堤本体的压实系数、地基系数均满足压实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20.
收集东北地区气象和冻结深度数据,探讨沈阳铁路局管辖内冻害区域分布规律。对丹大、长珲和秦沈客运专线路基冻害情况进行调研,在重点区段展开冻胀监测试验,分析客运专线路基结构形式与冻害的相关性,分析冻害原因,提出具体整治方法。实践表明,基床表层冻害可采取护肩切槽或护肩下铺设无砂混凝土板的方法排出隔断层顶部基床表层积水;基床底层冻害可采取铺设XPS保温板提高路基体内部温度的方法,路堤地段基床底层也可采取跟管掏土将高含水率细粒土填料置换出来的方法进行整治,路堑地段基床底层冻害可采取增设或加深排水盲沟降低地下水的方法进行整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