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综合利用雅泸高速公路石棉段大量堆积的石棉尾矿,对石棉尾矿用作水泥稳定基层集料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开辟一条石棉尾矿综合利用的新途径。对石棉尾矿的基本物理性能和路用性能如表观密度、压碎值、磨耗值等进行分析研究,并对其进行了石棉尾矿水泥稳定基层的配合比设计。研究表明:石棉尾矿的表观密度为2.65 kg/cm3,压碎值小于12%,磨耗值小于23%,完全满足水泥稳定基层集料的基本性能要求。配合比设计结果表明:石棉尾矿水泥稳定基层的最优水泥用量为4%,其无侧限抗压强度达到3.17 MPa,满足水泥稳定基层的要求;对石棉尾矿级配碎石形成机理研究,发现其颗粒呈立方体状,能够形成良好的嵌挤结构。因此得出石棉尾矿具有良好的嵌挤性和适宜的抗压强度,是较好的水泥稳定基层集料原材料。  相似文献   

2.
利用室内试验和现场试验路的修筑,研究回收石灰粉作为稳定材料用于路面底基层的路用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掺加适量水泥的情况下,回收石灰粉用于稳定土底基层,在技术与实践上是可行的,从而为电石厂生产电石过程中回收石灰粉的再循环利用提供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4.
石墨矿渣在高速公路底基层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石墨尾矿及其水泥稳定后材料的水温稳定性和抗压强度等物理力学性能的试验分析,探讨了水泥稳定石墨尾矿的可行性,提出了水泥稳定石墨尾矿用作高速公路底基层的施工压实控制标准,指出了合理的水泥剂量为6%。  相似文献   

5.
钢渣底基层在昌金高速公路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钢渣底基层在昌金高速公路的应用研究,对如何将钢渣作为高速公路基层或底基层材料,提出成套的施工技术要求、施工工艺及验收指标作一个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为实现左权铁尾矿资源在国道207路面基层中的应用,研究了左权铁尾矿特性与其对基层材料的路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左权铁尾矿性能稳定,经破碎分选制备的铁尾矿粗、细集料性能均满足高等级重载公路要求,铁尾矿细集料中云母含量高,导致水泥稳定铁尾矿强度低,降低细集料掺量,并采用水泥复合稳定,可大幅提高强度。水泥复合稳定铁尾矿90 d抗压强度、劈裂强度、回弹模量和抗冻、抗收缩性能均明显高于水泥稳定碎石,在国道207线的应用效果良好,经济效益凸显。  相似文献   

7.
惠先宝  鲍祖强 《公路》1991,(10):37-39
一、工程概况沪宜线宜兴至漕桥段改建工程是在原有二级公路的西侧拓宽成为二块板式的24m宽的一级水泥路.其中,拓宽部分设计要求做60cm厚6%剂量石灰土的底层和27cm厚12%剂量石灰土的基层.沪宜线宜漕段石灰土施工路段地处苏南水网地区,全线均属软弱地基,而且阴雨雪天约占总天数的1/3.另外,从工程和工期方面来分析尚有三个特点:(1)由于在石灰土施工前一般路段土方已填足,因此,只能采用半幅施工的施工方法;(2)石灰土工程量大,总工程量达33.1万m~3,石灰总用量达4.1万t;  相似文献   

8.
简要分析废弃磷尾矿的环境影响情况,表明其作为路面基层材料和路基填料是安全的。通过试验提出石灰粉煤灰(简称“二灰”)稳定和石灰粉煤灰水泥综合稳定,以及结合正交设计方法提出掺外加剂的二灰稳定废弃磷尾矿的优选配合比,分析影响混合料强度的诸多因素,并确定其路用性能。  相似文献   

9.
魏茂  赵青林  朱卫东  周巍  周明凯 《公路》2008,(12):149-153
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的测定,研究了钢渣粉固化泥岩碎石用于高等级公路路面底基层材料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水泥稳定泥岩碎石无法达到高等级公路路面底基层强度的规范要求,而采用一定配比水泥-钢渣粉(二组分胶凝材料体系)或水泥-粉煤灰-钢渣粉(三组分胶凝材料体系)固化泥岩碎石,其7 d无侧限抗压强度可达到2 MPa以上,使得钢渣粉固化泥岩碎石可用作高等级公路路面底基层材料.其增强机理主要在于钢渣粉中的游离氧化钙和游离氧化镁能加快和泥岩中SiO_2和Al_2O_3发生火山灰反应的速度,改变泥岩组分的特性,从而提高固化泥岩碎石的强度.  相似文献   

10.
研究基于海排灰的底基层混合料能否应用于季节性冰冻地区的道路建设,并对其应用前景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提出基于海排灰的底基层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首先综合考虑以抗压强度和抗冻性能为控制指标,对混合料进行配合比试验,确定其最佳配合比;然后通过不同氯离子含量的混合料抗冻性能试验,确定海排灰中氯离子含量的临界值。最后以混合料的后期强度为指标进行最佳配合比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只有当石灰含量达到8%以上时,混合料的抗压强度才能满足规范要求;混合料具有良好的抗冻性能应同时满足两个条件:1)石灰含量达到10%;2)混合料中氯离子含量不应超过海排灰质量的1.5%。所以,只要科学合理地进行配合比设计,基于海排灰的底基层混合料即可广泛应用于道路建设并推广到季节性冰冻地区。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磷矿尾矿砂在道路基(垫)层中应用的可能性,对磷矿尾矿砂的来源及工程特性进行最分析,并通过铺筑试点工程,表明磷矿尾矿砂是一种很有应用前景的道路基(垫)层新材料。  相似文献   

12.
为合理处置建筑废弃物并拓宽道路基层料源,对建筑物拆除废弃物再生工艺及再生固化基层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研发,提出了建筑废弃物再生固化基层施工工艺.分析结果表明:该型基层具有高强、耐久和稳固等突出优点;相关工艺强化了废弃物处置功能,大大减少了天然集料用量,具有良好工程应用前景.可供低交通量道路基层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以国道220线改扩建工程为例,针对低塑性砂性土在二灰土底基层使用时混合料强度不能满足设计要求的实际情况,研究了底基层室内不同目标配合比的试验结果和影响因素。详细介绍了现场施工技术要求和质量控制方法,采取了掺加一定比例碎石的措施,提高了混合料的强度,满足了设计要求,有效地解决了低塑性砂土在底基层中使用的难题。  相似文献   

14.
对5种级配的沥青稳定基层混合料进行了控制应变的三分点小梁弯曲疲劳试验,分析了级配、沥青用量、沥青品种和温度对沥青稳定基层疲劳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悬浮密实型沥青混合料的疲劳性能较嵌挤型沥青混合料好得多;沥青用量增加,疲劳寿命显著增长,由马歇尔方法确定的最佳沥青用量并非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最佳的沥青用量;沥青混合料疲劳寿命随试验温度的提高而显著增长;采用改性沥青的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较普通沥青有一定改善。这些规律可以为沥青稳定基层的混合料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磷石膏改性二灰路面基层材料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卫国  姜舰  张丽  王奎  周明凯 《公路》2008,(1):141-145
研究了在二灰中加入磷石膏后对二灰以及二灰稳定粒料的强度、强度发展、水稳性、抗冲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磷石膏对二灰类路面基层材料有显著的改性作用,磷石膏改性二灰早期强度大幅度提高,后期强度发展稳定,水稳性特别是早期水稳性显著提高,改性后的二灰稳定基层的抗冲刷性介于二灰和水泥稳定基层之间,和二灰相比有大幅度提高,是一种性能良好的路面基层材料。  相似文献   

16.
半刚性基层由于具有强度高、刚度大、承载能力强、原材料价格相对便宜等特点,因而目前在国内高等级公路和城市道路建设中被广泛采用。在路面设计时,半刚性基层设计参数的选取、对材料设计和性能的正确把握,关系到道路建设的经济性和安全性。该文通过室内试验和现场试验,对半刚性基层设计参数、材料设计和性能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为路面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提高级配碎石基层使用性能的方法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为了提高路面结构中级配碎石基层的回弹模量,通过材料设计、路面结构组合设计和施工工艺设计,对级配碎石基层的使用性能进行了研究。材料设计的目的是确定出使用性能较好的级配,这是提高其使用性能的内在因素;结构组合设计的目的是以刚性较强的半刚性材料作为级配碎石的底基层,充分发挥级配碎石的强度非线性性能;碾压程序和机具组合设计的目的是形成稳定、均匀的结构层,这是提高使用性能的保证。综合考虑以上因素的试验路模量反算结果表明:级配碎石的强度有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二灰结石组成材料和材料配比的分析,阐述了原材料的质量、配合比的控制、施工方法的选择等因素对二灰结石基层施工质量的影响,并提出了施工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推广柔性基层路面的应用,阐述了级配碎石基层的路用性能,即防裂性、抗车辙性和排水性能.结合试验分析了级配碎石基层材料的基本性能,研究了级配组成设计、质量控制技术.严格材料技术指标,设计科学的级配组成及加强质量过程控制,才是提高级配碎石基层强度和稳定性的有效途径.工程实践效果表明:级配碎石基层具有良好的承载能力,适作为重交通路面结构层.  相似文献   

20.
厚层基材喷播边坡防护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干旱半干旱地区高速公路路基边坡植被恢复是目前的一项技术难点。分析了厚层基材喷播的概念、原理、材料组成及施工工艺。通过项目实践,提出了适宜西宁地区厚层基材喷播边坡植被恢复的植物材料紫花苜蓿、柠条、老芒麦、披碱草、中华羊茅、碱茅等,分析了植物选择的原理及适当配比,并阐述了厚层基材喷播、覆盖、后期管护等重点和难点技术。能有效解决石质边坡生态和植被恢复的难题。特别是为在高大边坡或难施工、难养护地区提供了实践性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