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阐述了管梁元件用作汽车碰撞变形吸能元件的优点,并对管梁元件冲击吸能特性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实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复合结构管的吸能效果最优,曲线比较平稳,可以作为汽车碰撞吸能部件的一种选择;通过改善结构和材料特性可提高管梁元件的吸能效果;通过"比吸能"概念提出了结构的吸能能力与重量之间的比例关系,为汽车轻量化设计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一种以减振器为吸能元件的纵向碰撞、垂直吸能的新型机械缓冲吸能装置,介绍了其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了吸能装置的计算机仿真模型,对吸能装置的工作性能进行了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通过调节减振器的高度、间距、数量等不同的初始条件,该吸能装置能够在台车碰撞实验中复现出多种波形特征的车身减速度曲线,满足汽车安全部件的试验要求。  相似文献   

3.
王笑 《北京汽车》2011,(4):39-41
为提供汽车不同区域的吸能特性与薄壁金属结构匹配的理论依据,一方面应用正交设计理论得到多参数影响下最优吸能特性的薄壁结构水平组合。建立了比吸能与试验参数的二次非线性回归方程并进行了比吸能预测值与试验值的比较,得到理想结果;另一方面,通过不同结构碰撞峰值力与加速度比较,完善了汽车不同区域耐撞性要求下薄壁吸能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4.
针对某型国产汽车保险杠和一种加装缓冲装置的缓冲吸能式保险杠,对其结构的吸能特性用LS-DYNA3D软件进行了计算机仿真模拟研究并通过试验进行了验证,得出缓冲吸能式保险杠具有较好的吸能特性的结论,这对于提高汽车的被动安全性能具有积极的意义,安全吸能型保险杠将是汽车保险杠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本文中基于对拉伸吸能方案优越性的分析,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能有效提升碰撞吸能性能的预溃拉伸吸能结构。首先通过吸能盒的压缩试验和标准拉伸样件的拉伸试验,表明了拉伸吸能具有更高比吸能的优点。随后构建了一种利用吸能杆拉伸吸能的预溃拉伸结构,通过有限元碰撞仿真分析其碰撞形变和吸能特性,并对其板厚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新型结构充分发挥了材料拉伸吸能原理的优势,其比吸能比传统结构高40%,碰撞安全性能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6.
轻型载重汽车正面碰撞仿真及结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轻型载重汽车前部吸能区短,发生正面碰撞时吸能效果差的特点,在建立整车有限元模型的基础上,应用ANSYS/LS—DYNA软件对其进行正面碰撞模拟仿真,分析其安全性能,找出结构设计不足之处。在不改变主要结构的原则下,通过改进保险杠缓冲吸能柱的结构形式,有效地改善了汽车保险杠缓冲吸能区的吸能能力,为提高轻型载重汽车碰撞安全性能的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在汽车碰撞安全技术中需要缓冲吸能结构,如轿车前部的发动机室,使碰撞能量耗散而实现保护乘员安全。但现有的平头客货车缺乏像轿车那样的发动机室缓冲吸能结构,巨大的碰撞力直接作用到在驾驶室上,导致驾驶室严重破坏、司乘人员的严重伤亡。本文提出了提升汽车,特别是平头客货车碰撞安全性能的新方法,即利用杠杆装置或液压加杠杆装置将碰撞能量传递到车轮轮胎上,通过挤压轮胎并利用轮胎的弹性来缓冲吸收碰撞能量,从而达到提升车辆碰撞安全性能,保护司乘人员安全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付锐  陈荫三 《汽车工程》2002,24(4):359-363
基于圆管的吸能原理,采用铝质筒元作为吸能元件,研究筒元轴向与径向承载的不同变形模式,以及不同排列方式筒系结构对被撞横梁的缓冲性能的改善效果。试验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筒系吸能结构能明显降低与横梁碰撞的台车的减速度值,提高横梁的能量吸收能力,缓冲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在汽车碰撞过程中,汽车前纵梁是主要的吸能装置.通过对方管薄壁结构和蜂窝型多胞结构的耐撞性进行对比分析可知,蜂窝型多胞结构杆件具有较好的吸能特性.将蜂窝型杆件应用于汽车前纵梁上进行碰撞分析.结果显示,蜂窝型多胞结构具有更优越的耐撞性能,且碰撞过程的材料利用率也较高.  相似文献   

10.
文中介绍一种新型汽车被动安全系统"车辆正碰及追尾缓冲保护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其性能分析,其核心部件名为内舱总成,包括所有座椅、转向盘、部分仪表板、安全带等。当汽车发生碰撞时,内舱总成可以前后移动并通过其下部的吸能套筒和弹簧吸收能量并缓冲,从而减小乘员碰撞时的加速度,提高汽车的安全性。文中通过MATLAB软件的应用,分别对系统效能以及系统应对不同车况时的安全保护效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波纹管碰撞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波纹管碰撞性能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波纹管的吸能曲线比较平稳,是一个很好的汽车碰撞吸能部件,壁厚对于提高波纹管的吸能效果有很大的作用,动态冲击时的加速度比准静态时要高,且冲击速度越高,其承载能力也越强。  相似文献   

12.
汽车吸能盒是汽车被动安全的关键结构之一,基于磁流变技术的吸能盒能实现对汽车碰撞缓冲过程的半主动控制。通过建立磁流变液在吸能盒中的流动特性方程,理论分析磁流变液吸能盒的吸能特性,实现缓冲过程缓冲力的理论建模。  相似文献   

13.
台车碰撞试验用机械缓冲吸能装置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立波  钟志华  白中浩  刘克进 《汽车工程》2002,24(3):228-230,244
本文介绍了一种用于台车碰撞试验的机械缓冲吸能装置。通过计算机仿真与试验研究,证明该装置可以满足台车碰撞试验要求。  相似文献   

14.
<正>(接上期)4.车身后部框架结构及防碰撞特性对于后碰撞,其理想的碰撞特性与前部相似,一般后部碰撞相对速度较低。由于行李厢和后部车身纵梁等可构成一个吸能结构,并且有较大的压缩空间,所以车身后部吸能设置比车身前部更容易。吸能能力主要与构件的截面形状、尺寸大小和板料厚度的选择等有关,但要注意后悬架支承处(后轮罩)局部刚性的加强。(1)汽车后部行李厢的吸能结构汽车车身的后部,乘员座位离后端部较远,汽车车身后部的吸能结构主要在汽车  相似文献   

15.
针对汽车碰撞中乘员的安全性,对原来汽车车架前纵梁(即碰撞吸能区)进行了改进,设计出一种新型可拆装式汽车用安全碰撞吸能机构.利用模拟仿真ANSYS/LS—DYNA软件对其进行了建模和仿真.结果表明该结构在碰撞时产生合理的塑性变形,能达到有效吸收能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汽车前纵梁薄壁结构碰撞吸能特性及其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汽车前纵梁薄壁结构碰撞吸能特性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现状,总结了板厚、材料性能、截面形状、结构形态和连接方式等因素对其碰撞吸能特性的影响。探讨了前纵梁激光拼焊板各部位板厚的多目标优化设计,并给出设计算例。  相似文献   

17.
通过使圆形钢管的内孔扩胀变形,可以实现很高的吸能效果。有限元仿真分析表明,钢管扩胀变形的单位行程吸收能量大,阻力恒定,对碰撞角度误差不敏感,适合于用作汽车正面碰撞吸能。在某轻型客车上安装钢管进行的碰撞试验验证了其优异的吸能效果。  相似文献   

18.
汽车模拟碰撞试验系统塑料吸能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丽莉  王宣 《世界汽车》1996,(5):18-19,39
汽车模拟碰撞试验系统是评价汽车撞车时乘员保护装置和有关安全件安全性能的一种有效的试验手段,而吸能装置用于控制车的减速度,使其所产生的减速度波形接近实车碰撞时的减速度是模拟碰撞试验系统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个关键的部件。介绍了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CATARC)研制的三种聚氨酯吸能管的材料,结构,性能及产生的减速度波形等情况及在工作中的体会。  相似文献   

19.
由于点阵结构优异的比吸能特性,其在新能源汽车被动安全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中以点阵结构填充吸能盒为研究对象,分别建立了具有不同点阵结构内芯的汽车吸能盒有限元模型,对比分析了不同填充吸能盒与传统吸能盒在多角度斜向碰撞工况下的耐撞性能,阐明点阵结构与吸能盒本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及内芯选择依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虑本体诱导槽对多工况变形模式的影响,开展了基于改进本体结构的点阵结构填充式汽车吸能盒抗撞性多目标优化设计。结果表明:具有正六边形点阵结构填充的汽车吸能盒具有稳定且优异的吸能性,基于改进诱导槽的点阵结构填充式吸能盒优化方案相对于原始吸能盒结构减质量32.05%,在保证最大冲击力小于阈值的前提下,其各项综合性能指标均得到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20.
为了改进某轻型客车的碰撞性能,在保险杠与车架之间装用波纹管吸能元件,对碰撞吸能的波纹管元件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波纹管各设计参数对碰撞吸能效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正交设计方法进行优化设计,从中找出了最佳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