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有关海洋污染具体规定的简要分析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海洋环境保护问题是其内容构成中相当重要的部分。《公约》在正式条款之前就非常明确地指出“认识到有需要通过公约……保护和保全海洋环境”,实际上这等于指明缔结公约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保护和保全海洋环境。《公约》中还对“海洋环境污染”做出了明确的定义:人类直接或间接把物质或能量引入海洋环境,其中包括河口港,以致造成或可能造成损害生物资源和海洋生物、危害人类健康、妨碍包括捕鱼和海洋的其它正当用途在内的各种海洋活动、损坏海水使用质量和减…  相似文献   

2.
现实在提醒我们,海洋环境污染的趋势并没有像《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所期望的那样得到遏制。这一方面反应出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深海石油、矿藏开发对海洋环境的影响正日益扩大;另一方面体现的恰恰是对《公约》中保护和保全海  相似文献   

3.
颜海燕 《水运管理》2009,31(7):29-32
介绍《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主要内容、优点及不足,分析该公约的内容框架设计对海洋法发展的影响:使联合国体系机构可参与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完善和对海洋法的编纂与发展工作;有助于促进各国海洋活动的合规性和该公约规定的具体化;对于海洋法发展具有特殊的作用;有利于促进海洋法发展。  相似文献   

4.
现实在提醒我们,海洋环境污染的趋势并没有像《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所期望的那样得到遏制。这一方面反应出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深海石油、矿藏开发对海洋环境的影响正日益扩大;另一方面体现的恰恰是对Ⅸ公约》中保护和保全海洋环境的法律规定执行得不到位。在研究《公约》的第十二部分的过程中,笔者认为有几个问题值得持续关注和探究,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国际实践中,这几个问题的理论发展在相关研究领域具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5.
被世界各国广泛誉为“海洋宪法”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于1994年11月16日开始生效(我国于1996年5月15日批准了《公约》,同年7月7日开始正式对我国生效)。《公约》的生效实施,标志着新的国际海洋法律制度的确立和人类和平利用海洋、全面管理海洋时代的到来。…为各国解决海上争端提供了国际法准则,  相似文献   

6.
认真履行《公约》维护海洋权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文内简称《公约》)于1982年12月10日在牙买加签署,1994年11月16日开始生效。迄今为止,有145个国家批准加入。我国于1996年5月15日批准《公约》,同年7月7日对我国生效。《公约》是至今为止层次最高、内容最全面、规定最明确的一部调整世界海洋关系的根本法,涉及国家主权和海洋权益、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海上交通安全、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科学调研等活动,被世界各国誉为“海洋宪法”。  相似文献   

7.
罗孝学  叶进 《中国水运》2006,4(7):197-198
分析《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产生的时代背景和意义,结合现代船舶对海洋环境所造成的污染,从海事行政管理的角度提出了相关意见.  相似文献   

8.
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196(1)条规定:“各国应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以防止,减少和控制由于在其管辖或控制下使用技术而造成的海洋污染,或由于故意或偶然在海洋环境某一特定部分引进外来的或新物种致使海洋环境可能发生重大的和有害的变化。”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要求国际海事组织考虑制定有关压载水排放的适当规则。2002年可持续发展问题世界峰会要求采取所有级别的行动,加快制定处理压载水中入侵外来物种的措施。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人们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的无节制排放已经导致有害水生物和病原体的转移,对环境、人类健康,财产和资源造成损害或伤害。为处理有害水生物和病原体的转移,[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196(1)条规定:“各国应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以防止,减少和控制由于在其管辖或控制下使用技术而造成的海洋污染,  相似文献   

10.
盗挖海砂等偷盗海洋资源的行为不仅损害国家利益,还会导致海洋地质灾害、破坏海洋生态环境、扰乱正常的捕捞生产等。通过对专属经济区的盗挖海砂刑事案件行使刑事管辖权,可以增强沿海国对海洋权益的保护。《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虽然确认了沿海国在专属经济区的刑事管辖权,但同时也加以一定限制。因此,明确专属经济区的适用事项及适用标准,并与《刑法》相衔接,符合打击全球盗挖海砂犯罪、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