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列车控制电路设计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文章从列车激活电路、司机室占有电路、受电弓控制、高速断路器控制和列车牵引模式等5个方面介绍了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项目的列车控制和电路设计。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上海轨道变通3号线列车技术参数、列车编组等概况.描述了列车综合管理系统的结构,分为列车级和单元级两级列车监控系统.介绍了监控信息的分类及信息数据结构,并分析了监控信息的三种功能:故障/安全监控功能,非安全性监控功能,所有列车故障和非正常状态的收集、记录、显示功能.  相似文献   

3.
102#列车是在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运营的16列直流传动地铁列车中的一列,1992年在欧洲制造,设计采用直流电机牵引传动系统。与上海地铁现有的其他交流传动地铁列车相比较,它存在牵引/制动性能偏低、能耗偏高、闸片消耗大、进口备件价格高昂、采购周期长、替代困难等缺陷。  相似文献   

4.
针对上海轨道交通8号线列车制动系统EPAC泄漏故障,进行原因分析,分别从提高风源质量、改进EPAC内部中继阀方面提出相应解决措施,从而提高列车制动系统的可靠性,降低故障对运营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2021年1月23日,上海轨道交通15号线开通全自动运行初期运营。该线路是上海首条全线全功能一次性开通最高等级全自动无人驾驶系统的地铁线路。线路运行车辆由中车长客股份公司研制,采用A型铝合金车体,每列车6节编组,四动两拖,最高速度80 km/h。智能化程度高。车辆具有自动实现列车唤醒、准备、自检、自动运行、停车和开/关车门、休眠,以及在故障情况下的自动恢复等功能,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自动化水平最高等级。  相似文献   

6.
在教学实验类铁路运输模拟系统中,需要对列车区间运行以及车站接发车过程进行仿真.本文针对列车区间运行过程进行仿真建模,该模型描述了列车、线路和信号系统的属性、行为特性以及它们之间的交互关系.实际应用表明,该模型可较好地刻画列车在区间的运行过程.  相似文献   

7.
文章介绍了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车辆基本情况和控制电路,总结了实际运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介绍了针对相关问题进行的硬线紧急牵引功能优化方案。硬线紧急牵引功能解决了由于列车网络瘫痪等故障造成的车辆运营效率低的问题,提高了地铁车辆运营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南宁轨道交通1号线试运行以来多次发生列车停车对标不准的情况,文章阐述了列车精确停车原理,对典型故障进行分析,得出影响列车停车精度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思路和相应的整改措施。  相似文献   

9.
上海轨道交通2号线采用分段运营模式,广兰路站以东为4节编组列车运营,以西为8节编组列车运营。在早晚高峰期间,广兰路下行站台调整为4节编组列车折返及8节编组列车通过的交替运营模式。由于原有的列车自动调整系统无法满足如此复杂的折返运营模式,故导致广兰路站下行站台产生了进路触发"慢"、列车晚点到达唐镇上行站台等问题。通过分析广兰路站的复杂站型以及列车自动调整系统中进路触发机制,针对进路触发机制中相关参数、发车表示器点亮时间和区间运行时分进行了优化,有效解决了广兰路站的相关问题,确保了上海轨道交通2号线的正常运营。  相似文献   

10.
基于广州地铁6号线的客运量和满载率情况,从交路匹配、客运需求等角度分别构建了以大交路开行为基础和以小交路开行为基础的列车交路优化方案。经分析得到了折返点位置选取、折返时间、行车间隔、运转周期等两组行车组织参数,为广州地铁6号线的行车组织提出改进建议,为地铁列车的合理开行和车辆配备等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上海轨道交通10号线是上海首次采用综合监控系统、同时也是国内第一条重载型(A型车)采用无人驾驶的线路.以10号线为技术背景,阐述了门禁系统在轨道交通系统中的应用,分析了门禁系统的结构、工作原理、系统集成.10号线门禁系统采用分布式设计,分级控制,统一管理,既提高了自动化程度和管理效率,又为今后发展"一卡通"管理系统打下...  相似文献   

12.
环线在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内的作用非常重要.介绍了上海轨道交通4号线在线路布置、共线运营、简易接轨等方面的概况及其特殊性.针对上海轨道交通4号线的运营实际,结合环线开通后的运营经验,在统筹考虑客流预测、车辆配属、信号约束三方面基础上确定环线行车方案、列车编制原则及运营调整原则.阐述了导向、广播、乘客信息系统,以及末班车组织等方面的客运组织措施.随着网络化运营的逐步深入,运营方不断摸索,积极调整行车、客运组织措施,以求达到环线运营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3.
对上海轨道交通3号线采用的DTC 921数字轨道电路主要部件、工作原理作了较为深入的分析,介绍了3号线数字轨道电路的信号调制方式、SACEM报文的基本形式和分类及模糊区段的处理.  相似文献   

14.
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12·22”列车侧面冲撞事故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从事故经过、事故影响、应急处置、责任认定等四个方面对事故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在系统设计、采购、应急处置、人员培训和乘客信息告知等四方面的事后反思,以期为上海和国内其他城市的轨道交通安全运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上海轨道交通10号线是按照列车全自动无人驾驶模式设计的,系统高度集成、集中监控,运营要求按照快速保障、精简高效的理念。但10号线实现无人驾驶模式后,由于种种原因,其运营管理仍按照有人驾驶模式运作,未体现无人驾驶系统在诸多方面的优势。借鉴新加坡无人驾驶线路的运营模式,立足于10号线无人驾驶的实际情况,从运营保障专业化、服务标准化、管理规范化的运营要求出发,本着精简、高效、实用的原则,提出运营管理组织模式的优化策略,以期为无人驾驶模式的发展和完善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魏英华 《铁道建筑》2020,(2):75-78,115
以北京地铁16号线下穿4号线为工程背景,通过数值计算及现场监测研究城市地铁隧道中新旧地铁间的穿越施工的相互影响,并对既有地铁变形进行了安全评估。研究结果表明:既有隧道沉降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且变化规律一致;隧道穿越施工导致的既有隧道沉降最大值发生在新建隧道的正上方,既有隧道最终累计沉降曲线呈W形;既有区间隧道结构内力变化较小,满足结构承载能力要求;既有区间隧道上下行结构最大累计水平位移变化量分别为0.35,0.39 mm,水平位移均未达到预警值。根据隧道变形的安全性评价提出了相应的施工防控措施,为类似双线盾构隧道下穿既有隧道的变形影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上海地铁十号线屏蔽门与信号系统接口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地铁十号线是全国第一条按全自动无人驾驶设计的线路。在该线路中屏蔽门与信号系统接口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全自动驾驶的下可靠安全运营的需求。该接口含有两个创新的设计。增加了列车在占道情况下才能允许操作就地控制盘打开屏蔽门的功能以及与列车门间的"门对门"的功能。使得线路在全自动运营的情况下能更加安全可靠的为乘客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8.
上海轨道交通三号线正式信号系统投用后不久,就遇到了大量列车Deloc故障。在经过细致分析和排查后,信号设备运维单位的技术人员从看似无关的列车非主控状态下的车载信号设备故障记录入手,找到了造成这一系列设备故障的主因,并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9.
上海地铁1号线运能现状分析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介绍了上海地铁1号线目前的运营状况,并分析预测了其客流增长情况及发展趋势;剖析了运能紧张的状况并就 应对措施进行了探讨,保持当前的列车编组,通过增加上线运营列车数来缩小行车间隔,应是提高上海地铁1号线运能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上海地铁13号线列车视频监控系统采用全数字网络化传输,具备高冗余性以及较强的抗干扰能力,整个系统性能稳定,监控效果良好。从系统技术方案、设备配置以及系统功能方面对13号线列车视频监控系统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该系统选用了区别于普通摄像机的数字全号摄像机,并介绍了数字全景摄像机的拍摄视角、机械结构以及画面处理等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