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朱俊 《汽车维修》2009,(10):13-13
三、摇臂机构的修理 摇臂机构安装在气缸盖上,它由摇臂、摇臂轴、弹簧和摇臂轴支座等组成,如图6所示。  相似文献   

2.
故障现象我单位有一2001款夏利轿车,配置TJ376Q发动机和4挡手动变速器,行驶里程89336km。该车在运行过程中气门发响,驾驶员到维修店进行检修,检查过程中发现摇臂轴有严重的局部磨损,对配气机构的摇臂、摇臂轴、气门和油封进行了更换,但更换上述零件后发动机怠速高、排气冒蓝烟、机油消耗异常。由于维修厂距离单位较远,没有再去修理厂返修,因车辆陈旧就将  相似文献   

3.
<正> 更换顶置式配气机构的摇臂轴时,只是正确地将摇臂、摇臂弹簧、垫片及开口销等机件装于摇臂轴上是不够的,还要注意下面两个问题,一是摇臂轴上的定位孔偏位使轴有前后端之分,安装时摇臂轴前后两端不可颠倒。二是拧紧支座固定螺母的扭力必须符合要求,否则,易造成配气机构机件的不正常磨损,引起配气机构出现异响,甚至造成摇臂轴折断等不良后果。 在BJ492Q型汽车发动机的检查维修  相似文献   

4.
为了适当调整摇臂机构的设计参数,根据已有的基本型双前桥转向的摇臂机构,用作图法计算出二桥节臂转角β2,再计算出二桥节臂理论转角β2理,根据β2-β2理=δ是否小于1°来判断该机构是否合理;如不合理,通过改变摇臂长度R的尺寸得到合理的数值后,再用三维模型进行了校核,得到了合适的设计数据。此方法缩短了设计周期,为双摇臂机构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基于三维实体模型,运用刚柔耦合理论,把摇臂视为柔性体,采用动态子结构法,建立了某顶置气门发动机配气机构凸轮轴-摇臂-气门系统三维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对其动态特性进行了仿真,得出气门的动力学响应、摇臂动态应力等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该发动机配气机构气门升程曲线连续光滑,凸轮与摇臂工作接触过程中无脱离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6.
周翔 《驾驶园》2010,(7):61-61
配气机构由凸轮轴、挺杆、推杆、摇臂、摇臂轴、气门弹簧及气门导管等一些相关部件组成。  相似文献   

7.
铝合金陶瓷镶块摇臂是最新一代摇臂产品,与目前使用的锻钢摇臂相比,具有更轻的质量和更高的耐磨性,用它替代钢摇臂可明显改善发动机配气机构动力学特性。通过改进铝合金陶瓷镶块摇臂批量化生产中的关键技术———高性能氮化硅陶瓷镶块的制备技术、铝合金压铸时陶瓷镶块的定位技术和摇臂基体的加工技术,实现了铝合金陶瓷镶块摇臂制造的高精度、低成本和高效率,满足了批量化生产的要求。通过台架试验证明,采用铝合金压铸将氮化硅陶瓷镶块与摇臂基体连接的方法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8.
双前轴转向汽车的摇臂机构优化设计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介绍了双前轴转向汽车的转向原理,提出了双摇臂转向机构型式选择的原则与方法,通过确定的8个基本参数和初步设计,建立目标函数和数学模型对双摇臂转向机构进行了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9.
董恩国  张蕾  关志伟 《汽车技术》2012,(8):32-36,53
应用蒙特卡罗方法对某重型汽车双前桥六杆转向机构进行了稳健性能分析。以前、后桥转向梯形机构转角以及中间摇臂转角误差最小为优化目标,以转向梯形机构、中间摇臂的13个结构参数为设计变量,以各机构的转角误差、尺寸限制等为约束条件建立双前桥转向机构数学模型;应用蒙特卡罗方法分析了采用确定性优化方法所得结果的稳健性能。  相似文献   

10.
本田—雅阁汽车的F22B1发动机装备独特的单顶置凸轮轴4气门结构,它的VTEC机构可使进气门正时及升程随工况需求同时改变。 一、结构简介 进气门总成是由主摇臂、副摇臂、中摇臂组成的(如图1a),它们分别由凸轮轴上的3个相应凸轮(如图1b)驱动。低速时,3个摇臂各自动作,但只有主副摇臂是压在气门杆上  相似文献   

11.
张玉杰  孔靓靓 《专用汽车》2010,(11):66-67,69
介绍了起重机转向系统的选型设计,利用MSC Adams软件对转向梯形机构进行了运动仿真,对其转向性能进行了优化,该起重机的道路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转向机构性能符合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转向梯形机构的转向原理,在现有的条件下运用双前桥转向系统的转向特性,建立转向梯形机构的数学模型。最后针对某实车的双前桥转向梯形机构,用ADAMS软件进行了仿真优化,使转向梯形机构的性能得到提高,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应用动力学分析软件ADAMS,从汽车运动学出发,研究了SGA3550矿用汽车转向机构的优化设计。分析了最小传动角对汽车转向性能的影响及最小传动角与转向梯形底角、转向梯形臂长度的关系,建立了以转向过程中汽车外侧车轮实际转角与理想转角差值最小为目标函数的数学模型,并分析了转向梯形底角和梯形臂长度对目标函数的影响。最后,应用ADAMS软件完成了转向机构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4.
麦弗逊悬架转向机构优化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多刚体系统动力学中 R- W方法进行机构运动计算 ,编制了汽车麦弗逊悬架转向机构优化设计通用程序。优化模型中把麦弗逊悬架系统和转向机构作为一个整体系统进行运动分析 ,考虑了车轮跳动对转向误差的影响 ,并根据转向过程中的实际要求计入两个权重函数 ,使转向误差分布更合理  相似文献   

15.
基于电压控制的混合动力履带车辆控制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车辆结构形式和DC—DC变换器控制方法,在功率跟踪控制策略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电压控制的混合动力履带车辆控制策略。并在Simulink/Stateflow环境下对提出的控制策略进行建模,将控制逻辑与整车驱动系统模型联合,得到以加速踏板、制动踏板和转向盘为输入,包含控制策略的混合动力履带车辆模型。在不同工况下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可行并可使车辆具有良好的加速性能和转向性能。  相似文献   

16.
针对汽车转向非线性稳定性平衡点确定问题,提出了求解汽车转向非线性平衡点的一种新方法。建立了汽车转向非线性2自由度模型,采用简化魔术公式轮胎模型描述非线性轮胎侧向力。给出了转向非线性平衡点的表示,对粒子群算法进行了简要分析,提出了求解转向平衡点的粒子群算法。设计了前轮转角、路面附着系数和车速分别变化的3种行驶条件,对3种行驶条件下的转向非线性平衡点进行了求解。结果表明,粒子群算法可以准确求得汽车转向非线性平衡点,适应值小于设置的10-4的精度。  相似文献   

17.
建立了运梁车液压连杆转向机构优化数学模型。考虑车辆在转向时的各种影响因素,以转向机构转向的平稳性、传动性能、利用效率为多优化目标。利用快速的模拟退火算法进行优化求解,以避免陷入局部极值,加快收敛速度。仿真结果显示它使转向机构的综合性能得到了较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自行式可拼接模块化低平板重型运输车独立转向机构的优化设计过程,通过建立优化目标函数及满足转向要求的约束函数,运用MATLAB优化工具箱对转向六杆机构进行优化计算,并对优化结果应用Pro/ENGINEER软件建立三维模型进行机构仿真,仿真结果证明此机构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对某六缸机货汽车的转向系统进行了优化设计。提出了合理性优化设计方案,通过对转向拉杆与悬架导向机构的运动干涉量进行调整,减小由于转向拉杆机构与悬架导向机构运动不协调所造成的跳动干涉;通过转向器的合理选择,优化拉杆折弯形状,提高整车可靠性的同时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