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乘客动态分布与站台宽度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车站站台上乘客的动态变化,研究“列车到达前-列车到达后”的乘客动态分布图形和相关参数,研究站台乘降区的合理规模以及简易的计算方法和图表,为车站站台宽度计算和设计提供一条新的思路和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城市轨道交通是现代化城市最重要的交通方式之一,车站建筑设计应以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满足城市道路、建筑红线的用地规划要求,妥善处理与城市交通、地面建筑、地下管线、地下构筑物之间的关系.遵循“以人为本”的建筑人文理念,保证乘客旅行安全、使用方便.为乘客提供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及设施,使乘客在车站乘、降及候车时感觉安全、便捷、舒适.为充分体现“安全、可靠、经济、适用”的建设目标,应合理确定车站类型、规模和车站布置形式.在满足乘客需求和运营管理及行车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地形、地貌条件,最大限度地压缩车站规模,使车站设计能体现综合最优的效果.建筑总平面和分层平面布置应便于运营管理,实现客流的合理组织,优化流线,减少客流之间的交叉干扰,保证乘客方便快捷地进、出站.  相似文献   

3.
地铁乘客导向标识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铁乘客导向标识系统主要功能是引导乘客安全、顺利、迅速地完成整个旅程,避免乘客滞留在车站内引起拥塞。在紧急疏散时,导向标识必须能清晰地引导乘客顺利地离开危险区域及车站。通过对乘客导向标识的调研,结合南京地铁的情况,对共线车站、换乘车站、分界车站的乘客导向以及列车的车内外的标示进行全面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4.
针对车站客流量大,工作人员少,无法做到即时服务大量乘客的问题,采用网页实时通信(Web RTC,Web Real-Time Communications)、二维码应用等技术,开发了地铁车站智能服务系统,涵盖二维码服务、扫码直接进行音视频通话、单兵(手持智能终端的工作人员)定位服务等功能,具备站内以二维码为服务窗口、单兵为服务响应主体的“微循环服务”体系、功能扩展和迭代的能力,形成站内服务模式由被动到主动的根本转变。在北京机场线的示范应用表明,该系统有效地降低了地铁车站乘客投诉问题,实现了降本增效的目的,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轨道交通车站乘客及时疏散是保证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行秩序的关键,研究轨道交通车站乘客疏散时间对解决车站疏散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着重要意义。利用排队论基础方法和理论,以平峰时期重庆轨道交通车站为例,明确重庆轨道交通车站不同形态,分析不同形式的服务系统,分析影响乘客疏散的影响因素,建立以轨道交通车站乘客疏散时间为研究对象的计算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乘客疏散时间与车站布设形式,通过站台、通道与楼梯间的时间,使用自动扶梯时间、通过车站出入口时间等有关。  相似文献   

6.
分析乘客对地铁车站无障碍设施的需求,通过对轮椅乘客和盲人乘客的调研,发现地铁车站现有无障碍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由于缺少针对地铁无障碍设计的技术标准,在遇到一些具体问题时常常让设计人员感到为难。为此,结合现行无障碍设计的技术标准,以不同乘客对无障碍设施的需求为主线,讨论地铁车站的无障碍设施,以及与每个无障碍设施相配套的细节设计,并结合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出设计思路和优化建议。希望为新建线路的设计提供参考,以期提高对无障碍细节设计的关注,进一步完善地铁车站的人性化关爱设计,实现真正的“走到哪里都没有障碍”。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城市轨道交通乘客与车站环境的交互作用关系,分析了乘客在车站内的交通行为,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总结了乘客行为的特征.应用针对乘客行为的微观仿真建模方法,构建了不同设施配置及列车接续条件的车站环境.通过仿真试验,研究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复杂条件下乘客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效果,分析乘客与车站环境的交互作用特征.研究结...  相似文献   

8.
地铁火灾乘客疏散的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地铁火灾事故是地铁危害损失最大的事故之一.从火灾情况下乘客行为规律分析入手,运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建立了基于乘客疏散的仿真模型.应用研发的乘客疏散仿真程序(SUBFE),对案例车站乘客疏散的时间影响进行了仿真定量分析.给出疏散2 500名乘客相关的楼梯宽度、闸机和出口条件布设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9.
应用图论中关于无向连通图的算法,用“最短时间法”确定大部分乘客愿意选择的路径;根据乘客选择路径的概率,计算路径分配比例;根据线路提供的服务,计算线路的分配比例。作者建立了一个实用的软件模型,定义了一套系统参数,能够根据轨道交通的运营和发展情况,灵活、合理地给出车站对之间票款的分配比例。  相似文献   

10.
《都市快轨交通》2006,19(3):2-2
北京地铁公司于4月22日凌晨在复兴门站进行了模拟地铁列车突发迫停区间事故、启动地铁应急预案疏散乘客的演练。演练设定情境为:一列车遇突发公共事件迫停区间,车站工作人员配合列车司机迅速、安全地将乘客疏散出站。地铁公司在演练当中启用了针对1、2号线特别研制的“列车紧急疏散乘客车辆专用折叠便携式扶梯”,同时为便于对突发事故现场集中监控指挥,演练中采用了无线视屏监控设备,整个疏散过程历时15min。  相似文献   

11.
相比箱型框架结构地铁车站,无柱大跨拱形车站更为美观大方、空间开阔,可为乘客提供更舒适的乘车体验。分析了装配式车站的应用现状,提出“预制+现浇”叠合拱壳的施工工艺,重点分析了“预制+现浇”叠合拱壳结构体系及其施工流程,并介绍了该工艺在上海轨道交通15号线吴中路站施工中的应用。该工艺是富水软土环境下地铁车站施工的创新尝试。  相似文献   

12.
《都市快轨交通》2007,20(6):40-40
今年年底,申城轨道交通6号线、8号线(一期)、9号线(一期)、4号线环线、1号线北北延伸段等“三线两段”,将投入试运营。上海轨道交通建设指挥部披露,届时申城将新增68座车站和96km线路,与已经投入运营的5条线共同形成8条线、236km、163座车站的轨道交通基本网络雏形。“1条环线+8处换乘+9站共线”的线网布局,让乘客换乘更为便捷。  相似文献   

13.
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人口数量的急剧增长给交通运输行业带来了巨大的运营难度,由此产生的车站、车厢过度拥挤及交通网络延迟等问题已成为我国建设“智慧交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针对城市轨道交通高峰时段大客流组织而导致的站台候车乘客出行安全问题,以单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为研究对象,提出考虑预警机制和开行方案的多车站客流控制方法,为高峰时段的客流控制问题提供理论依据。考虑列车开行方案、车站客流控制及乘客上下车过程等约束,构建以乘客平均延误时间和车站最大平均限流时间最小化为目标的数学模型。其中决策变量为进站乘客数量和车站平均限流时间,并采用线性加权法将原目标模型转化为单目标模型;在此基础上,针对问题特性,设计混合禁忌搜索算法进行求解。数值实验对问题特性进行分析,并通过多组算例与实际案例验证模型的正确性及算法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考虑车站平均限流时间可以提高乘客乘车公平性,缓解全线车站客流拥挤;合理设置站台客流预警等级可以提高乘客出行满意度;采用大小交路和小交路列车不同编组的混合策略可提高运输效率,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成本;针对大规模问题,混合禁忌搜索算法可以在短时间内求解并获得更高质量的解...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加强西安市交通行业疫情防控工作,积极应对复工复产的客流增长,更好地保障市民安全健康出行,根据西安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关于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应用西安市个人电子识别码(以下简称“一码通”)的有关工作安排,西安市轨道集团主动对接市大数据局,积极做好地铁场景应用,截至3月1日,地铁车站、出入口二维码制作、张贴和车站组织流程测试已全部到位。从3月2日起,西安地铁开始全面实行“一码通”乘客扫码乘车,乘客进站前需提前注册西安市“一码通”,使用微信扫描出入口/通道张贴的二维码,向车站工作人员展示生成页面,经测温合格、安检后进站乘车。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当前地铁车站设计现状的分析,指出地铁车站作为复杂的系统工程,设计方案的决策往往受制于主、客观因素,而忽略了乘客的心理需求,故而地铁车站多表现为空间封闭、形态固化、形式单一的特点,将环境行为心理学引入地铁车站的设计中作为理论指导是十分必要的。作为设计者应当考虑地铁乘客的心理行为需求及站内环境对乘客心理行为的影响,从车站空间的塑造、乘客心理及行为的引导两方面出发,探索灵活的车站形式以适应不同的用地条件,合理地将环境行为心理学应用于地铁车站的设计,才能创造出符合人们需求的理想空间。  相似文献   

16.
2003年2月18日9:55大邱市地铁1号线1079号地铁列车在驶入市中心中央路车站时被人纵火,随后对开的1080号列车进站,停在火灾列车旁边的股道上(侧式站台车站),由于控制中心、司机等处理失职,两节列车包括车上约600名乘客罹难,造成至少196人死亡.146人受伤(按《新民周刊》第8期),一些伤伤势严重。  相似文献   

17.
地铁车站空间环境影响着出行群体的心理状态和出行体验。基于乘客心理体验优化地铁站空间设计是提升地铁设计品质的新课题。从阐释地铁车站乘客心理体验的内涵入手,总结了乘客心理体验的四个方面:通达性,便捷性,舒适性,文化性。据此分析了地铁车站空间在乘客心理体验方面的现存问题,继而对地铁车站空间设计提出了对应的优化设计建议,以期为推进地铁车站建设的良性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高峰时段客流需求过饱和与分布不均衡情形下,车站乘客滞留集中效应明显和乘客候车时间过长等问题,提出一种考虑开行部分跨站停列车的多站客流协同控制优化方法.建立以车站与列车安全容量、列车跨站数量、列车追踪间隔等为约束,以车站乘客滞留率方差最小与线路乘客候车时间最小为优化目标的控制决策模型,设计自适应差分进化算法,求解列车跨站停车方案与车站进站客流限制比例.研究结果表明:在时变的城市轨道交通高峰客流需求下,采取本文的协同控制决策方法,能够有效降低案例线路车站乘客滞留率方差60.23%和乘客候车等待时间24.78%.  相似文献   

19.
能力限制条件下的公交平衡配流模型和求解算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道路网络和公交路线以产生便于公交分析的广义网络,它仅由节点和路段组成,节点代表车站和地区中心,路段代表公交路线、步行路段及换乘或下车路段。车内出行费用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乘客数量无关的公交车在路段上的运行时间;另一部分与乘客数量有关的乘客感觉到的不舒适程度。乘客在车站的等车时间也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由公交车间隔决定的等车时间;另一部分是由于能力所限和拥挤导致一部分乘客上不了车而不得不等下一  相似文献   

20.
7月下旬,一段“卧轨自拍”的惊险视频被人贴到了网上,引起网友一片惊呼。此段50秒的惊险视频被各类网站转载,冠以“卧轨自拍”之名的视频以第一人称视角记录了“列车驶来拍摄者跳下铁轨-平躺在铁轨间-列车驶来急停-钻出车底-爬上站台“的全过程。从这段视频的背景来看,当时是深夜,车站站台上几乎没有乘客,远处可以看到一班列车正在进站。当列车驶到距拍摄者10余米处时,从视频上可以感觉拍摄者突然跳到轨道,列车车头灯在镜头前拉出长长的光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