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为研究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事故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以2015—2019年发生在我国的1267起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事故案例为基础,比较决策树C5.0、支持向量机和多层感知器对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事故数据的分析性能,并选用表现最佳的模型探索影响3种不同严重程度的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决策树C5.0整体表现最佳.影响仅财产损失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依次为直接事故形态(刮擦、泄漏、火灾和其他),间接事故形态(泄漏)和路段类型(站区);影响受伤事故的发生的主要因素依次为直接事故形态(侧翻、撞固定物、2车追尾、2车相撞、冲出路面和坠车),间接事故形态(泄漏和侧翻),路段类型(普通路段、桥梁、隧道和出入口),道路类型(省道和国道)和时间(07:00—12:00);影响死亡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依次为直接事故形态(多车相撞、多车追尾和爆炸),危化品类别(氧化性物质、气体和易燃固体),间接事故形态(火灾和爆炸)和道路线形(长下坡和急弯).   相似文献   

2.
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数据对管理部门提升道路交通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贵州省某两条高速公路历史交通事故数据分布规律与事故发展趋势,首先利用邻近度与关联性分析方法,完善事故数据;然后分析道路特征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划分连续下坡路段、隧道路段单元范围;最后对路段单元进一步划分为区块,建立不同区块范围内的事故概率与区块位置的预测模型,其中连续下坡路段后半段符合线形关系,隧道进出口段符合二次函数关系,并根据事故分布特征提出改善方案,进而辅助管理者掌握不同特征路段未来可能发生交通事故的路段范围以及改善的优先级。  相似文献   

3.
综合了道路设计阶段3种常用的安全评价方法,针对安全审查清单中的内容提取建立了道路设计因素隐患指标和交通安全设施保障能力指标;通过对运行速度协调性的评价结果建立交通流运行特征指标;基于事故统计资料分析建立了事故评价指标。在此基础上,采用线性加权综合评价模型将上述4个指标综合,建立了道路危险指数指标(RDI)。计算的该指标值是将道路设计中各要素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叠加的结果,以反映道路整体安全状况。通过在山西省大运公路改建工程中应用,将道路全线划分为13个路段,分别计算每段值,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实现不同路段间相对安全性的比较,以便对危险路段采取措施,从而对改进完善设计起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长大下坡路段往往是事故多发路段。本文基于实测数据,分析长下坡路段道路线形设计的交通安全影响因素,总结出下坡路段道路加速度模型,根据加速度变化量与交通安全之间的关系,提出以加速度的变化量为评价道路安全的量化指标,确定下坡路段道路线形设计的评价标准,来评价其安全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数据体量大、类型多、时效性要求高,应用大数据理论深度挖掘数据特征以提升运营安全已成为趋势。为建立交通事故分析系统,集合道路线形、交通流、历史事故数据等,首先采用邻近度技术、关联分析法清洗数据;然后从行车危险度角度,界定并筛选高速公路事故特征路段;最后利用变量柔性的广义负二项分布构建特征路段的事故预测模型。该系统的建立将可以充分挖掘事故数据特征,并辅助道路交通管理者实施决策。  相似文献   

6.
《公路》2021,66(7):184-190
超长下坡与隧道群路段的安全保障研究,对公路交通安全的构建有着至关重要作用。总结归纳了在连续下坡与隧道群路段的事故特征中,驾驶人及车辆、车速、道路条件、气候、光照几个影响因素的特点。根据事故安全影响因素和驾驶模拟实验的结论,提取评价指标进行量化分级,采用模糊评价方法,选择设计指标安全条件、驾驶仿真实验驾驶表现、主观危险判断等3个指标建立超长下坡和隧道群路段的安全评价体系。同时,分别从几何线形设计、配套设施设计和运营管理的角度,对长下坡和隧道群路段需要注意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安全保障措施。对公路超长下坡与隧道群路段的交通安全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结合沪宁高速公路南京连接线改造工程,在已有交通事故统计资料、全线几何设计参数和大量实测数据的基础上,运用事故统计分析、人机工程学理论和运行速度理念等新的安全评价技术对该路段的安全状况进行分析与评价。通过对所得数据的评价分析找出事故隐患路段和事故黑点并提出具体的安全整改措施,为安全评价技术在老路改建中的应用作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8.
深入理解高速公路的事故影响因素是进行安全改善的基础.单车(SV)和多车(MV)事故的发生机理不同,2类事故在空间分布上也存在显著差异,需要分别分析道路几何设计、交通运行和2类事故数的关系.数据异质性导致不同路段上同一变量对事故数的影响不一致的情况存在,仅通过事故分类难以解决,有限混合建模技术通过分组且允许各组数据服从不同分布来捕获数据的异质性.事故数据建模表明,单车、多车事故的影响因素有显著差别,后者的影响因素更复杂.将研究路段分为2组的有限混合模型最优,单车事故模型中划分的2组路段在纵坡变化值上有显著差异,纵坡变化值较小的1组中,随着中央分隔带变窄和大车比例减小,事故数增加;另1组中2个变量对事故数则无显著影响.多车事故模型中划分的2组路段在缓和曲线长度上有显著差异,缓和曲线较短的1组中,随着平曲线半径减小和竖曲线比例增大,事故数增加;另1组中随着变量的变化事故数减少.   相似文献   

9.
李志中  刘兵  王晓安 《公路》2011,(11):122-125
针对目前山区公路危险路段(点)的鉴别方法较少的情况,在分析山区公路交通事故与道路条件之间的关系及现有事故多发路段鉴别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当量事故数鉴别指数非定长分段法,对山区公路危险路段(点)进行鉴别.最后选取云南省昆明至石林高速公路进行了实例验证,验证结果表明,该鉴别方法合理有效,为道路安全审计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公路超高的灵活性设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高设计影响因素较多,具有一定的路段差异性.在阐述超高值与行车安全关系的基础上,分析了各超高设计要素及其影响因素,并结合实例说明超高灵活性设计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将可靠度理论应用于交通安全研究中,得到高速公路安全可靠度计算方法并建立路段可靠度预测模型。定义了高速公路安全可靠度的概念,给出了路段安全可靠度推导方法和可靠度预测模型建立方法。进行案例分析,研究沈大高速公路基本路段的事故数据,得出路段的安全可靠度计算公式;建立日安全可靠度预测模型;结合预测出的缺乏事故数据路段的日可靠度值,对所有路段进行安全排序。研究结果表明:用可靠度理论进行高速公路安全性分析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
陈园明 《中外公路》2013,33(1):298-299
为了改善长下坡路段车辆的交通安全状况,在连续下坡路段设置避险车道是减轻事故严重程度的重要被动应急措施,也是为长下坡路段失控车辆提供强制减速的最为有效的安全防护工程措施.该文通过对中国高速公路长下坡路段事故特征的分析,对避险车道入口设计速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避险车道入口设计速度的取值方法.  相似文献   

13.
针对我国交通事故呈现出的在公路穿村镇路段聚集的趋势,在某山岭地形区域进行了双车道公路的交通事故、交通组成、道路和路侧等因素的大量数据采集,并对公路穿村镇路段的整体安全特性进行了分析,采用负二项模型等事故预测模型和相关检验理论对模型形式,以及公路穿村镇路段全部事故和追尾、碰撞、路侧等不同形态的事故规律特性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公路穿村镇路段的事故时空分布呈一定规律性;交通量、混杂率和道路横坡度为影响公路穿村镇路段交通安全的3个显著因素,且均呈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4.
《公路》2018,(11)
为了研究山区道路长纵坡设计的安全性与合理性,以事故多发区域厦蓉高速和溪路段为例,首先通过定性分析,对事故发生诱因进行梳理分析;然后,基于路线设计规范,在对和溪路段线形安全性进行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国外计算模型,以坡长及平均坡度作为变量对该路段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该路段危险系数极高,存在较大安全隐患。考虑到制动失效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之一,文中在对车辆制动系统温度预估模型进行归纳总结的基础上,结合和溪路段具体道路参数对车辆制动系统温度进行计算,发现车辆行驶完该路段制动系统温度高达528℃,远超极限温度(260℃)。最后,基于制动系统失效预测模型提出一种避险车道合理位置计算方法,并引入制动鼓温度、平纵曲线参数、工程造价等参数,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其权重,构建了避险车道设置位置评价体系。文中研究成果对山区长下坡道路安全评估及避险车道的合理设置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5.
道路交通事故道路条件成因分析及预防对策研究   总被引:35,自引:2,他引:35  
在沈大高速公路、辽宁省和哈尔滨市大量事故数据分析的基础上,系统研究道路线形中平面、纵断面、横断面和交叉口各项参数的设置问题及其对交通事故的影响,并对其影响关系进行规律性分析。提出高路基与陡坡路基会危及交通安全的观点,这在中国高等级公路上尤其突出而又经常被忽视。对现行道路设计规范中对应参数提出安全设计指标值或取值建议,对考虑交通安全的道路条件提出相应的事故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16.
高速公路纵面设计微观事故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以道路高主动权素的安全机理分析为基础,以统计分析为研究手段,针对高速公路纵面设计要素以及相关的要素组合、街镜方式所建立的事故预测模型。该模型体系可为公路安全设计、事故多发路段的甄别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郑斌  邬洪波  廖军洪 《公路》2011,(10):243-247
在对山区高速公路连续下坡路段交通组成、交通事故数据和道路几何线形指标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山区高速公路连续下坡路段的典型车型,应用世界道路协会(PIARC)的温升模型对连续下坡路段的长度进行了界定,分析了道路几何线形指标对连续下坡路段交通安全性和驾驶员心生理的影响,并对连续下坡路段的安全保障措施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相似文献   

18.
为保证京台高速长清段长大纵坡路段公路运营安全,减少事故发生,运用累计频率法对事故多发点进行鉴别并以调研数据为基础对事故成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道路线形以及车辆超速是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研究成果可为长大纵坡综合安全设施设置提供基础数据,事故多发点鉴别方法也可运用于其他相似路段。  相似文献   

19.
为了保证乡村康庄工程的交通安全,提高道路的通行效率,文章结合温岭市康庄工程的交通现状,根据2003~2007年康庄工程交通事故有关调查数据,对事故时间分布、事故时段分布、事故空间分布、事故死亡者年龄分布和事故车辆类型等一系列指标进行了统计,并在对各项指标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有针对性的乡村康庄工程交通安全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通过收集整理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关于乡村公路交通事故的数据和资料,从事故发生的路段和时段、事故类型、事故中的人员和车辆等几个方面对国外乡村公路交通事故形态进行了分析研究,主要得出如下几点结论:第一,乡村公路等级越低,交通事故后果越严重;第二,曲线路段和限速值不低于80 km/h的路段是乡村公路上事故后果比较严重的路段;第三,在乡村公路上周末和晚上的交通事故后果较为严重;第四,单车事故(主要是驶出路外事故)、平交路口事故和正面碰撞事故是乡村公路交通事故的主要类型;第五,机动车驾驶员和乘员、男性、年轻人是乡村公路交通事故中的主要伤亡人群;第六,在涉入乡村公路交通事故的车辆中,以小型乘用车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