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从理论上对重型汽车悬挂系统主销轴承的失效机理给予详细的剖析,述导出轴承的密封性、疲劳剥落、材质、应力曲线、保持架整体性能等参数的趋势和不足是造成轴承失效的关键因素。对长寿命主销轴承的设计进行了学术上的探讨,结合相关学科理论,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途径,辅以工艺论证和关键工艺技措的革新;使优化设计的重型汽车主销轴承的性能远优于旧结构轴承指标,满足用户对轴承性能的新需求,达到预期的经济目标。  相似文献   

2.
随着对车用柴油机功率密度和使用寿命要求不断提高,柴油机主轴承轴瓦背部由于长期承受较大交变载荷,会产生微动磨损,对零部件和整机的使用寿命产生较大影响。针对一款车用柴油机的主轴承-机体过盈接触面进行微动磨损研究,模拟实际工况载荷,对机体-主轴瓦接触副进行1 000万次动载加载试验,获取主轴承-机体接触面微动磨损情况,并对比不同螺栓预紧力对微动磨损的影响。建立机体-轴瓦接触仿真模型,结合微动磨损的Archard模型分析主轴承-机体的微动磨损规律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仿真结果与试验吻合,最大磨损位置出现在上轴瓦边缘,增大螺栓预紧力会增大上轴瓦磨损同时减小下轴瓦磨损。进一步对螺栓预紧力和主轴承过盈的方案分析表明,最大磨损位置与螺栓靠近轴瓦导致应力应变过大有关,在一定范围内增加过盈量可以显著降低微动磨损。研究结果为减小轴承微动磨损提供了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重载车辆传动系统摩擦副在接合/分离过程中,摩擦片内齿与内毂外齿为啮合状态,由于动力输出的非平稳性,使得啮合齿部处于非线性高频冲击振动,其振动及冲击损伤特性将影响着传动系统的性能和使用寿命。为能正确预估高频冲击损伤对传动系统使用寿命的影响,对摩擦片齿部冲击碰撞应力变化规律和疲劳损伤理论的应用研究,提出了一种非线性冲击损伤计算的新算法。采用疲劳累积损伤原理和门槛值计算方法,分析了非线性冲击应力特性,引入了喷丸强化因子,并将代表当前损伤状态和应力状态对疲劳损伤发展影响的无量纲因子引进模型,得到了非线性冲击总损伤的数学模型。对摩擦副齿部进行了瞬态和稳态的应力试验测试,获得了1.5 mm齿侧间隙下10 s时间段的累积损伤值,利用新算法理论计算方法,推导了摩擦片全寿命周期总损伤值,获得了疲劳寿命预估值。经计算,其有效使用寿命周期为25.56 min。为对比不同边界条件下的损伤影响状态,对常用的不同齿侧间隙(0.75,1.25 mm)摩擦片齿部疲劳寿命进行了试验测试和总损伤值计算,分别获得了不同间隙条件下的使用寿命预估,其有效使用寿命分别为100.78,25.96 min。该方法能够通过实测应力状态,获得有效时间段累积损伤值,并通过计算,获得总损伤值及全寿命疲劳失效损伤的定量预估。该算法对摩擦片齿部高频冲击疲劳失效损伤的定量评价研究具有可操作的现实指导意义,也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冲击碰撞损伤并准确量化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清洁度是汽车变速器检测的重要控制指标,固体杂质颗粒的多少是清洁度的具体表现。变速器中固体杂质颗粒的存在会造成齿轮、轴承和油封等零件的磨料磨损,直接影响变速器的使用寿命。固体杂质颗粒的粒度、硬度及数量对变速器寿命会产生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佛开高速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破损情况,应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对超载作用下水泥混凝土面层板的应力分布、纵向边缘最大应力等进行计算分析,从理论上探讨超载车辆对路面的受力特征和疲劳寿命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针对加热炉步进梁在升降过程中发生连杆断裂的事故,通过对步进梁连杆的现场应力实测,绘制了加热炉满载时连杆的应力记录曲线;结合应力记录曲线与历史数据,绘制了连杆应力载荷谱并对连杆进行了疲劳强度校核。分析得出,连杆的疲劳寿命满足要求。断裂是由连杆铰接处轴承的附加弯矩造成,通过改善该轴承的润滑条件可以显著降低此附加弯矩;同时在连杆靠近铰接轴承处加设筋板,使连杆增大抗附加弯矩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轴承是摩托车关键部件的重要配套件其品质和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发动机和整台摩托车的性能品质。轴承的使用寿命是用户关注的重要质量指标之一,对于安装在一定位置上的轴承,其寿命不仅取决于材料、设计和制造工艺,也与其使用条件和使用方法密不可分。以下主要从轴承的运转和环境条件方面作简要分析。一、轴承的运转条件一般而言,高速运转时,轴承较高的滑动速度以及搅扰力所产生的  相似文献   

8.
以ZL50装载机动臂关键部位实测的应力谱和16Mn焊接头疲劳试验数据为依据,建立了随机载荷下结构疲劳寿命计算的概率模型,根据该模型对装载机动臂进行了可靠疲劳寿命计算。预测结果与实际使用寿命取得一致,为动臂疲劳强度评估及结构改进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锥轴承单向承载,通常需要成对布置,成对锥轴承则需要轴向预紧。预紧量会影响锥轴承应力、寿命、效率以及刚度等各项性能,其中应力是最关键的指标,也间接反映其他性能水平。文章基于带刚度矩阵的某变速器差速器左、右锥轴承模型,分析了该对锥轴承的最优预紧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左、右锥轴承的最优预紧量随径向力和轴向力的增加呈近线性增加的变化规律,随刚度增加呈非线性减小的变化规律;右锥轴承的最优预紧量始终小于左锥轴承的最优预紧量。  相似文献   

10.
冶金工作者和轴承的设讦、制造及使用部门的共同任务是提高轴承的接触疲劳寿命。因此,对轴承钢的内部组织、化学成分均匀性、所含非金属夹杂物、碳化物颗粒大小和分布状态、脱碳程度等要求十分严格,否则,这些缺陷会显著缩短轴承的使用寿命和材料的可应用性。对轴承材料的要求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轴承钢的纯净度轴承零件的疲劳剥落与钢中非金属夹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