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基于格鲁吉亚E60项目,针对意大利IRD在欧洲标准化体系下提出的桥梁基底岩体质量指标RQD验收标准,结合实际桥梁扩大基础数量众多及传统钻芯测量的RQD值存在一定缺陷的问题,在有限的开挖面上,简化岩体体积节理数Jv测量方法,结合国际工程地质学会提出的J v与RQD相关性研究,提出该项目桥梁基底RQD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2.
针对当前隧道围岩结构面信息获取方法难以满足隧道快速施工需求的问题,进行基于数字摄影测量系统--CAE Sirovision获取岩体结构面几何信息的研究,详细介绍了双目立体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及结构面产状提取方法。针对具体工程,采用全站仪空间前方交会法进行控制测量,以尼康D7000数码摄像机为摄影工具,采用CAE Sirovision系统进行物像关系模型构建; 通过交互式操作方式实现结构面识别及提取,以测线法RQD指标获取方法为基础,针对传统RQD指标仅能反映隧道轴向结构特性的局限,构建隧道径向RQD评价体系; 针对岩体结构空间差异性,提出隧道径向RQD玫瑰花图,实现了结构面获取、RQD分析、RQD直观显示的集成化处理,为隧道数字化施工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针对岩溶隧道围岩分级问题,依据岩溶对围岩岩石坚硬程度Rc、岩石完整程度Kv的衰减规律,提出岩溶隧道围岩岩石坚硬程度衰减值ΔRc及岩石完整程度衰减值ΔKv计算方法,进而得到岩溶发育程度对隧道围岩分级指标修正值ΔBQ_溶的计算方法;由计算得到的岩溶发育程度修正指标值ΔBQ_溶,结合隧道不同围岩亚级BQ值,提出岩溶隧道围岩定量分级方法,并基于隧道主要地质工程条件得到岩溶隧道围岩亚级定性分级方法。最后,以贵阳市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工程及新建九景衢铁路浙江段沿线4座岩溶隧道对岩溶隧道围岩修正分级方法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4.
分形理论在地下工程岩体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分形理论的原理提出了岩体质量评价的一种方法,并把该方法应用到某地下工程的岩体质量评价中。结果表明,分维数D能够较全面地反映岩体质量的特性,可以作为岩体质量评价的一个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5.
刘卫华 《路基工程》2020,(4):25-30,36
针对危岩体稳定性快速评价问题,选取代表性强、现场易于收集危岩体主控结构面倾角、基座情况、地形坡度、凹腔状态、岩体结构和卸荷松弛状态等6个基本因素作为快速评价指标,在评价指标相互作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关系矩阵法半定量地研究了指标之间相互作用对危岩体稳定性影响的权重和指标重要性程度,根据评价指标重要程度和权重大小,建立了定量的危岩体稳定性快速评价方法,提出危岩体稳定性快速评价的危岩体不稳定指数(UMII)方法。据此,对锦屏二级水电站闸址左岸高边坡危岩体稳定性进行了快速评价。  相似文献   

6.
依托奉节地区某试验场地三叠系中统巴东组(T2b)岩体,通过抽样法布点取芯,统计岩芯获得率,并与传统波速测试方法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岩芯获得率与岩体完整程度间关系,评价工程地质勘察中的岩体完整性。根据岩芯获得率指标将岩体完整程度分为5级,结果表明:岩芯获得率法能直观并量化的反映岩体完整程度,尤其对于岩体完整程度变异性大,或岩体完整程度难以判定的工程场地较为适用。  相似文献   

7.
岩体风化程度分带,是常用于区分地壳表部岩体工程地质性质优劣的一种较老的岩体质量分类方法,但由于参与风化带划分的因素中定量指标较少,因而造成分带的误差较大。本文依托广东省清远~连州一级公路升级改造工程裸露边坡特征,以弹性波法为主要方法,获取地层风化速率,以地层时代为依据,较精确地得到该地层目前风化层厚度,所得结果与其他划分方法做以校正、对比,从而对风化岩进行量化分带。较好地将岩体风化分带与岩体结构、岩体工程特性紧密地结合起来,在岩体风化程度的定量划分上做了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对我国岩体分级常用规范《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T 50218—2014)中的BQ分级系统与国外岩体地质力学RMR分类方法、巴顿Q系统分类方法进行比较分析,阐明三种方法在岩体分级评价时的评价过程和评价特性;结合国外在建某高铁项目,对项目某段路堑边坡岩体的分级和强度参数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岩体质量分级(BQ)和RMR分类方法为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而巴顿Q系统分类方法主要为定性分析方法。三种方法对砂岩夹泥岩岩体评价结果分别为Ⅱ级、Ⅱ级和Ⅲ级,对砾岩夹泥岩岩体评价结果分别为Ⅱ级、Ⅲ级和Ⅲ级。在对路堑边坡岩体强度参数进行评价时,岩体质量分级法(BQ)所得岩体黏聚力与最终采用值相近,而岩体地质力学RMR分类法和巴顿Q系统分类法确定的岩体黏聚力分别为最终采用值1.4~2.7倍和0.4~0.6倍;岩体内摩擦角与最终采用值相比分别偏大8.7%~52.2%、偏小9.4%~43.5%。  相似文献   

9.
为促进TBM在掘岩体的智能化识别及安全高效施工,依托朱溪水库引水隧洞等TBM施工工程,现场采集岩渣图像,首先,总结分析岩渣特征与岩体完整程度的对应关系;然后,根据TBM岩渣图像特点,提出基于改进标记分水岭的岩渣图像分割算法,对岩渣图像进行特征提取与分类识别;最后,对现场采集的不同岩体完整程度下的160张岩渣图像进行工程应用,验证方法的准确性。结果表明:A、B、C类岩体对应的岩渣图像分类结果准确率分别为96.3%、94%、86.7%。该方法可以有效实现TBM掘进岩渣的自动分析与识别,可为不良地质TBM安全施工预警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0.
引入可拓学理论,建立隧道围岩质量评价物元模型,采用熵权法计算指标权重,选取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RC、围岩质量指标RQD值、结构面摩擦系数Jf、节理间距Jd、地下水状态W、完整性系数Kv为评价指标,对坪子头隧道左线围岩质量等级进行评价,研究表明,基于熵权法的围岩质量可拓评价不仅取得了与工程地质报告相一致的评价结果,而且能客观反映待评围岩与相邻围岩等级之间的距离,从而提供更为准确的围岩级别,为隧道施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沈小辉 《公路》2004,(12):89-92
水南公路挖方边坡的稳定条件极为复杂,整治工作不仅数量大.而且难度较大。采用系统工程地质学和岩体结构控制论的思想,根据挖方边坡的工程地质基础和实际施工情况.提出了适用于水南公路挖方边坡岩体的分类方法,总结了边坡稳定规律。不仅对一般挖方边坡的稳定性做了定性评价,还利用数字测绘技术和数值模拟技术对全线重点边坡进行了定量评价。最后对边坡整治工作提出了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12.
刘牧 《路基工程》2022,(6):107-112
岩石点荷载强度试验作为一种常见的岩石强度试验测试方法,应用越来越广泛。国内外学者在实践中总结出了大量的经验公式,证明饱和单轴极限抗压强度与岩石点荷载强度指数之间具有线性关系,但由于采取试样受地域、岩性、强度、结构构造的不同,其经验公式有一定的差异。在实践中发现,其相关性受岩石坚硬程度、岩体完整程度、岩层产状等多因素影响,通过采取一定量的岩石试样分别从岩石坚硬程度、岩体完整程度、岩层产状等方面分组对其统计分析,得出各因素对岩石点荷载强度指数和饱和单轴极限抗压强度相关性的影响程度,为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测试驱动型开发是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发展的重要路径,而测试场景作为测试驱动型开发过程的核心要素,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建模和分类方法。首先,从应用层面定义了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场景的三个评价指标;其次,提出了测试场景评价的三维建模与评价方法;最后,结合具体应用案例分析了测试场景三维评价模型的应用场景。提出的测试场景三维评价模型对智能网联汽车的测试与评价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根据隧洞区工程水文地质条件,岩石软硬和岩体完整程度,初步做出定性划分并选出各级有代表性的岩样做室内、外试验测定定量的指标值,以此做为计算岩体基本质量指标分级依据,在此基础上再按地下水大小,地应力高低,主要结构面产状与洞线走向的组合关系对岩体基本质量影响程度进行修正。此法是国际“GB50218-94工程岩体分级标准”在大连市引碧供水隧洞工程岩体分级的初步实践。同围岩工程质量分类法,巴顿Q系统法及比尼  相似文献   

15.
针对支持向量机( SVM)硬判定输出分类结果缺乏定量评价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多分类SVM后验概率建模的改进方法。通过引入D-S证据理论,得到多分类SVM在D-S证据理论识别框架下的基本概率分配,使样本在分类时同时具有定性解释和定量评价。接着,将多源信息送入SVM之后在决策级对多个SVM分类输出进行证据融合,以提高诊断精度。最后,将该方法应用于轴承故障的诊断中。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正确分类采用单源信息时所错分样本,降低识别的整体误差,显著提高故障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通过边坡岩体质量分类的SMR法在评价边坡桥基稳定性中的具体应用,阐述了高边坡桥基形式与桥基位置确定的过程及其计算方法,提出了高边坡桥基设计的基本思路,SMR法具有可行性、简便性好等特点,对高边坡桥基的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岩体质量评价中定性的方法很多,但缺少定量的评价方法。本文介绍了分形的基本概念以及工程岩体的分形特性。通过对野外结构面调查结果的分析统计,采用结构面网络模拟技术,分析了分形维数的计算方法,并给出了用分形维数来评价路堑边坡岩体质量的实例。所得结果与经验公式法所得结果基本一致,认为该方法可以作为定量评价岩体质量的方法。但是该方法现场计算存在一定困难,有待进一步简化研究。  相似文献   

18.
《公路》2017,(1)
四川藏区公路地处高海拔、高烈度地区,公路沿线边坡岩体受低温冻融效应以及构造断裂作用的影响,节理裂隙发育,岩体质量变化较大,为地质灾害高发区。因此选取结构面特性、岩体结构、地层岩性及组合特征、地形坡度、坡体结构、植被发育度、冻融环境特性和构造断裂带这8个因子作为岩体质量分级评价的基本指标,以此为基础建立了高海拔高烈度区公路边坡岩体质量分级评价体系,提出了"岩体质量指数RQI"方法。结合对四川藏区公路沿线边坡岩体质量的调查,运用该体系对四川藏区边坡进行了稳定性评价适用性分析。该评价体系的定量评价与现场的定性分析总体一致,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智能汽车从用户工况到试验场测试工况有效性定量评价的问题,基于行车风险场理论,综合考虑加速系数、危险度覆盖率、最大危险度及危险度分布4个评价因子,提出了智能汽车测试工况与用户工况关联匹配模型和评价模型。关联匹配模型通过"危险度相等"建立了测试工况与用户工况内在的理论关联关系,提出了危险度-工况次数分布尽量一致的原则。评价模型通过"有效性指数"建立了测试工况好坏的定量评价指标。提出了加速系数越大越好、样本危险度覆盖率越大越好、最大危险度越接近用户极限值越好、危险度分布相似性越高越好的4个原则。以车辆跟随场景作为算例对关联评价模型进行验证,3种测试工况的危险度均接近用户危险度,符合匹配模型的要求。计算3种测试工况的有效性指数并按照大小进行了排序,当改变4个评价因子的权重分配时,排序发生了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关联匹配模型能够用于对智能汽车测试工况的有效性进行定量评价,评价因子权重分配会影响有效性指数,可以按需设定。  相似文献   

20.
为了评价伸缩装置破损对自身和桥梁结构的影响,保证伸缩装置功能的正常发挥,定量评价伸缩装置损伤程度和提出破损评价方法,将伸缩装置按照结构特征进行分类,依据各类桥梁伸缩装置损伤模型和损伤实际调查数据,制定了伸缩装置部件损伤程度评定标准。采用层次分析方法,通过专家咨询调查,按照伸缩装置部件重要性程度,得到6类常用桥梁伸缩装置部件权重系数;在统计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引入了交通量影响系数及结构特性系数口,以反映交通量大小和伸缩装置构造差异对评定结果的影响,最后提出了桥梁伸缩装置破损程度定量评价公式。所提出的桥梁伸缩装置破损评价方法,可以定量评价伸缩装置的破损程度,从而为确定其养护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