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近年来经济社会飞速发展,地铁建设如火如荼,地铁密度越来越大,一些道路施工难以避免地遇到下有已施工地铁盾构区间,这就存在道路施工对地铁盾构区间的影响问题。依托某道路项目,研究了沿线与已施工地铁盾构区间共线情况下的道路施工方案设计,通过数值模拟对典型工况进行影响分析,依据分析结果对原方案进行了优化调整,可供类似工程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2.
林够 《隧道建设》2015,35(Z1):19-22
为了使BT模式下的地铁项目能够做到全周期经营、全方位盈利,带动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BT承办方以设计管理为切入点,通过充分发挥自身整体技术综合优势、集团统一协调人财物等资源共享、全线大宗量优惠采购、全线统一质量和安全控制标准以及内部资源统一调配等,实现超越一条线多个标段分散的结算利润。本文介绍了石家庄地铁项目BT模式下的设计管理工作,BT承办方通过前期介入优化初步设计图,项目开工前优化施工图,实施过程中优化技术方案,全过程管控设计变更,达到全线开源节流、缩短工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合肥怀宁路下穿天鹅湖隧道工程垂直上跨地铁3号线,上跨区间地铁隧道覆土埋深约17.4m,与本项目隧道底板竖向最小净距约7.5m,属于临近深基坑工程。主要通过对"门式"框架基坑支护体系和预留核心土开挖施工方法的优化,解决了施工期间地铁隧道上浮问题,为此类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针对西安地铁穿越地裂缝特殊地质灾害地段,采用新型轨道结构——可调式框架板整体道床,可以有效解决西安地裂缝对轨道结构造成的影响。通过工程实践,不断优化设计和创新工艺工法,取得了较好的技术效益。同时通过对各施工工序的科学安排,可弥补可调式框架板道床施工周期长的缺陷,进一步发展了地铁轨道穿越特殊地质灾害地段的轨道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5.
不良地质条件下盾构区间隧道联络通道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君 《隧道建设》2012,(Z1):95-98
以深圳地铁3151标益田站至石厦站盾构区间联络通道施工为例,介绍了联络通道及废水泵房的施工难点,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对方案进行了优化,采用全断面注浆加固地层的方式代替旋喷桩土体注浆加固,重点介绍了全断面注浆加固止水的施工工艺及技术要点。方案优化后,保证了不良地质条件下隧道联络通道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6.
为科学筹划石家庄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地铁建设工期计划管理,从优化设计方案、施工组织设计、前期工程实施方案和关键线路4个方面介绍了工期策划的技术管理,工期总策划分前期调查准备阶段、工期总策划编制阶段、工期总策划分析和论证阶段、工期总策划完善实施阶段4个阶段组织编制完成,对总工期及里程碑节点、土建工程施工工期、施工图供图计划、材料设备采购计划等9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通过地铁项目总工期策划,实现工期计划目标。  相似文献   

7.
小净距重叠盾构近距离侧穿运营隧道施工技术要求高,需要确保运营隧道、成型隧道、周边建(构)筑物的安全。合理可行的施工方案能有效减小施工沉降,降低施工风险。针对昆明地铁首期工程市政通道配套施工项目,在施工中,采用同步注双液浆、渣土改良、成型隧道临时支撑、洞内管片注浆及试掘进段施工参数研究,在昆明火车站站—环城南路站区间实施小净距重叠盾构近距离侧穿运营隧道施工技术方案,顺利地完成了施工任务。  相似文献   

8.
在地铁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为了顺利完成施工,需要对施工过程中暗挖地铁隧道降水施工进行分析和探讨。文章以实际工程为例,对降水施工难点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降水施工方案,并对降水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保证了施工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9.
深圳地铁隧道邻接问题施工力学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深圳地铁2号线新建隧道邻接既有地铁隧道工程,利用FLAC3D软件进行有限元数值模拟施工力学行为研究,探讨了施工过程地层应力的变化幅度及影响范围、结构内力及结构安全性,提出了确保新建隧道施工和既有隧道运营安全的措施和建议,为隧道交叉段监控量测系统的设计、施工方案的优化及安全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宴小玲  欧湘衡 《隧道建设》2006,26(2):61-64,67
深圳地铁某标段区间明挖隧道从密集的高层建筑区内通过,场地十分狭窄,地层上软下硬,施工范围内存在多种地下障碍物,围护结构施工技术难度极大。重点介绍了围护结构施工方案的选用原则及优化方案,并介绍了围护结构的主要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11.
刘欣  朱文明 《隧道建设》2008,28(2):161-164
随着城市地铁的大规模建设,地铁车站环境和地铁火灾引起研究人员极大关注。营造良好的地铁环境目的不仅仅是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乘车环境,更能节省能源,降低建设费用与运行成本,由此计算流体力学软件优化地铁环控设计得到广泛的应用。通过介绍4款在地铁环控系统中应用比较广泛的计算流体力学软件以及研究现状,指出目前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适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赵德刚 《隧道建设》2013,33(7):552-556
地铁工程是百年工程,工程风险防控不仅关系到工程的安全建造,且关乎到投资的合理回报。采用系统分析研究方法,对深圳地铁9号线工程的市场风险、资源风险、工程风险、管理风险、资金风险、外部协作配套条件风险进行系统性分析,提出了工程组织管理措施及技术措施等工程风险防范措施,对重大地质灾害、危险边坡、重大管线改迁、交通疏解风险控制等重大风险进行了专项风险控制方案对策研究,相关研究成果可为国内其他轨道交通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成都地铁岩土工程勘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建强 《隧道建设》2008,28(1):34-39
针对成都地区特殊、复杂的地质条件,结合地铁工程的特点,通过分析地铁工程建设中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分析地铁岩土工程勘察的重点和难点,合理选用地质调查、钻探、井探、物探、原位测试、室内试验等多种手段的综合勘察技术。同时对设计、施工、监测等提出合理、可行的工程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4.
盾构法施工隧道的防水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景沛 《隧道建设》2007,27(5):61-63,66
盾构法已成为现代城市地下铁道或排水隧道等施工的主流方法。而盾构法施工的隧道的防水是一项非常重要而复杂的工作。近些年来,盾构法施工过程中因各种原因,隧道渗漏水非常严重,有上升趋势,某些城市运营中的地铁盾构隧道渗漏水问题也非常突出,甚至影响到了列车的运营。作者根据自己在盾构施工中的切身体会,对盾构法施工隧道的防水进行一下浅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王明胜  徐军哲  倪冰玉 《隧道建设》2007,27(6):52-56,62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盾构施工在地铁隧道建设得到较快的发展和应用,结合工程实践,介绍了广州地铁四号线小新区间穿越新造海(510m)隧道的关键性施工技术,该工程的成功实施,对以后类似过江隧道施工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沈捷 《隧道建设》2009,29(2):194-197
探讨地铁区间隧道组合竖井的设计方案,通过对组合竖井和传统单竖井方案的比较,指出组合竖井方案不仅可减少竖井工程数量、缩短建井周期、降低建井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而且符合国家关于地下空间设计及施工的相关安全法规的规定。结合这种思路,给出一座出碴、进料主井、一座专用逃生副井和一座提供通风、供电、供水等设施的服务副井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7.
华福才 《隧道建设》2012,32(3):341-345
结合已开工建设的青岛地铁一期工程(3号线)的工程实际,针对青岛城市特色及地铁工程特点,对地铁线路埋深进行了分析总结思考。依据不同的规范及理论公式进行地铁隧道覆跨比推算,并进行横向对比分析,得到一个相对合理的量化理论值。针对3号线工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技术及非技术难题,从施工技术、环境影响、工程经济、功能需求和出入口的设置等角度对花岗岩地层中地铁隧道的埋深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定性分析。采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手段,充分利用青岛地铁既有硬质花岗岩自身良好的自稳条件,从降低施工难度,减少对周边环境影响,节约工程投资等角度出发,建议青岛市后续地铁线路宜选择适当埋深、暗挖方法,地铁隧道覆跨比选择对于车站隧道采用0.9~1.1,区间隧道采用0.5~0.6比较适合青岛地区隧道工程。  相似文献   

18.
针对城市地铁沿线地质条件变化较大、现场勘察难度较大的特点,引入地质3D数字建模技术,进行城市地铁沿线地质条件分析方法的探讨。以北京市在建地铁8号线二期南段为例,进行地质3D数字建模技术的应用,应用结果表明在城市地铁跨越多个地貌单元条件下,所提出的分析方法能够较全面地分析复杂的地质规律,进行合理的地层条件统一划分。为地质条件复杂的北京地铁8号线二期南段施工设计提供了便捷的参考依据,同时也为一般性的城市地铁沿线地质条件分析工作提供了一种弥补性方法层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刘延晨 《隧道建设》2014,34(4):339-342
在线路调线调坡阶段,由于缺乏简单实用的软件,设计人员主要依靠手工计算的方式进行线路调坡设计,但该方法会影响地铁设计质量和工程进度。针对此问题提出双边控制法,结合测量、地铁限界和桥梁资料,系统地介绍了地铁高架线、隧道线的双边控制线的确定方案,并将地铁线路设计软件应用到地铁调坡设计中,实现了地铁调坡设计自动化、可视化,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该方法已成功应用于南京地铁机场线调坡设计中,也可为类似工程线路调坡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杨壮志 《隧道建设》2011,31(4):470-473
依托沈阳地铁一号线第三方监测工作实践,结合北京、深圳等地第三方监测实施经验,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阐述地铁建设第三方监测实施过程中有待完善的若干要点,并给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1)通过分析第三方监测项目选择的依据、目的等内容,确定了现场安全巡视、地表沉降监测、雷达探测等合理的实施项目; 2)通过对地表沉降值的对比分析,给出具体调整沉降控制标准的建议; 3)采用新技术、新设备发挥第三方监测先导作用; 4)加强对施工监测的指导,推进施工监测全程标准化等内容,以期更好地发挥第三方监测工作在安全建设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