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讨论了μC/OS-Ⅱ在ARM7上移植过程中中断处理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介绍了通用中断处理的过程和一般方法,并给出了在基于ARM7内核的LPC2000系列芯片上移植μC/OS-Ⅱ部分代码.  相似文献   

2.
在将嵌入式操作系统μC/OS-II成功移植到LPC2129的基础上,给出了基于ARM7内核的LPC2129汽车CAN总线硬件电路,详细阐述了基于嵌入式操作系统μC/OS-II的智能节点软件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3.
在将嵌入式操作系统μC/OS-Ⅱ成功移植到LPC2129的基础上,给出了基于ARM7内核的LPC2129汽车CAN总线硬件电路,详细阐述了基于嵌入式操作系统μC/OS-Ⅱ的智能节点软件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4.
详细的分析了μC/OS-II的中断机制,并提出将中断堆栈从任务堆栈分离出来,同时提出对通用寄存器进行有选择保存的改进方案.它大大减少了中断服务的内存需求、缩短了中断响应时间,提高了系统实时性.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远程嵌入式设备以无线方式接入Internet的问题,需要实现Embedded Internet(EI).EI的实现有多种方式,其中在基于ARM硬件平台的微控制器中引入能够处理多个内部task和多个外部输入源数据传递的嵌入式操作系统-μC/OS-Ⅱ是一个较好的选择.文中介绍了实现EI的关键技术,包括基于ARM的EI的硬件设计技巧、嵌入式操作系统μc/OS-Ⅱ移植、μc/OS-Ⅱ中实现GPRS和SMS技术的编程技巧和其他应该注意的问题.文中还给出了解决软件调试过程中发生的典型问题的方案.  相似文献   

6.
嵌入式操作系统uC/OS-II在DSP上的移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研究了源代码开放的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uC/OS-II在目前比较流行的DSP(TMS320LF2407A)上移植的方法.解决了在uC/OS-II移植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并对移植后的系统进行了裁剪.该移植在TMS320LF2407A实验板上实现,在该环境下的多任务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稳定可靠.经测试,其多项性能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7.
详细的分析了μC/OS-Ⅱ的中断机制,并提出将中断堆栈从任务堆栈分离出来,同时提出对通用寄存器进行有选择保存的改进方案.它大大减少了中断服务的内存需求、缩短了中断响应时间,提高了系统实时性.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一种基于CAN总线的车辆网络通信协议SAE J1939,设计和实现了基于μC/OS-II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协议栈,能够发送和接收J1939报文。该协议栈支持分布在车辆各个不同位置的ECU之间的具有实时闭环控制功能的高速通信网络。最后,在采用标准SAE J1939协议的汽车仪表上验证了所设计的协议栈,很好地实现了车辆ECU之间的高速通信。  相似文献   

9.
嵌入式平台ARM-uClinux的构建与应用开发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介绍了ARM处理器以及嵌入式操作系统uClinux的特点.将uClinux操作系统移植到ARM7上,构建了ARM—uClinux嵌入式平台.以此为基础完成了一种车载GPS接收机的软硬件设计.GP2015作为接收机的射频前端,内嵌ARM7核的GP4020作为接收机的数字基带处理器.此接收机消除以往处理器数据处理的瓶颈效应,解决了体积小,功耗低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为满足水上勘查和作业人员需求,应用以ARM为核心的嵌入式芯片S3C2440A和Linux操作系统开发了水上勘查、作业定位与导航系统,完成了系统的硬件设计、软件开发、交叉编译环境的建立、引导程序的移植、内核的移植和根文件系统的建立,实现了系统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U-Boot在S3C2410上的移植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介绍了一款优秀的嵌入式BootLoader-U-Boot,详细讲解了它的运行原理,着重讨论了其在S3C2410上的移植过程,并对移植结果进行了测试.  相似文献   

12.
基于802.11b标准的无线视频监控系统前端设备,采用ARM920T内核的S3C2410处理器,与剪裁后的Linux2.6.14内核组成系统平台,移植了相关外设的驱动程序.应用层程序使用Video4Linux提供的API函数进行视频采集,并对视频数据按照MPEG4标准进行编码,用socket接口实现网络传输.整个系统建立在嵌入式系统架构上.  相似文献   

13.
基于MT6225平台硬件、软件结构的分析,提出在MT6225平台上增加一款超低功耗PAL/NTSC移动电视接收单芯片TLG1100,以实现手机电视的应用.分别从消息处理、状态转换、按键处理、中断处理、历史记录管理和异常处理6个方面对手机电视软件架构MMI部分进行了详细设计.并在菜单、NVRAM和进入播放界面中给出了实现过程.同时设计了通过在屏幕上的手势滑动来调节频道和音量.  相似文献   

14.
针对传统微机保护装置存在的不足,围绕一种以ARM和uC/OS-Ⅱ为核心的微机保护系统这一课题进行研究,介绍了该系统的总体设计、uC/OS-Ⅱ在ARM处理器上的移植,并对微机保护的数据采集程序设计作了详细阐述。实践证明,引入了RTOS的微机保护具有更好的实时性、可靠性和可扩展性。  相似文献   

15.
主要研究了源代码开放的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uC/OS-Ⅱ在目前比较流行的DSP(TMS320LF2407A)上移植的方法.解决了在uC/OS-Ⅱ移植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并对移植后的系统进行了裁剪.该移植在TMS320LF2407A实验板上实现,在该环境下的多任务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稳定可靠.经测试,其多项性能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丙泊酚对肺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相关的分子机制。方法将HCC827肺癌细胞接种于培养板中培养,密度为1×106/mL,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5组:正常组(C组),脂肪乳组(10μg/mL,E组),低剂量丙泊酚组(1.5μL/mL,P1组),中剂量丙泊酚组(2.2μL/mL,P2组),高剂量丙泊酚组(3.2μL/mL,P3组)。丙泊酚处理后6、24、48h收集细胞,进行细胞增殖和凋亡检测;实验处理6h后,收集细胞,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进行Nrf2mRNA和蛋白的检测。结果与C组相比,E组细胞抑制率和细胞凋亡、Nrf2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C组和E组相比,P1、P2和P3组的细胞抑制率和细胞凋亡、Nrf2的mRNA和蛋白表达大量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促进其凋亡,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复发和转移。这一过程可能与激活细胞内的Nrf2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馈线终端装置(FTU)作为馈线自动化的基础控制单元,对实现馈线自动化乃至配电自动化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分析FTU的基本特性,提出了基于数字信号处理芯片(TMS320LF2407A)和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uC/OS-II)的FTU 软硬件设计方案.实践证明,这样的设计方案不仅提高了装置的可靠性和实时性,而且有利于系统的进一步改进与升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晶状体后囊膜混浊(posterior capsular opacification,PCO)过程中转化生长因子-β2(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2,TGF-β2)诱导晶状体上皮细胞(human lens epithelial cell,HLEC)凋亡的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TGF-β2(0、0.1、1、10μg/L)处理HLEC后,Western blot检测TGF-β2诱导的线粒体途径依赖的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5μg/L TGF-β2诱导细胞凋亡的具体形式,以及5μg/L TGF-β2处理细胞36h对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 TGF-β2可明显增加Caspase3的表达(P<0.001),促凋亡蛋白Bax与抑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比例失调(P<0.001)并呈浓度依赖性,激活内源性线粒体途径的Bax/Bcl-2-caspase3通路的凋亡。5μg/L的TGF-β2可以诱导HLEC发生凋亡(P<0.05),处理细胞36h后可导致G1/S周期阻滞。结论 PCO过程中伴随TGF-β2诱导的线粒体途经的细胞凋亡,可能参与了PCO的形成过程,将为PCO发病机理及药物开发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设计了一个基于GPS的防盗系统,该系统采用ARM7芯片LPC2131为控制核心,将GPS模块传送过来的数据包进行解析,并对解析出的数据(经度、纬度、速度等位置信息)进行处理和判断.然后在液晶屏上显示相应位置信息.如果判断到汽车可能处于被盗时,则声音报警,并通过SIM300模块,向车主发出报警信息.  相似文献   

20.
不同移植方案在不同获卵数患者中的临床结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不同获卵数患者2枚第3天(D3)胚胎移植和单囊胚移植的临床结局,为临床移植策略的选择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科行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VF/ICSI)治疗的患者,根据获卵个数分为3组,A组获卵个数为5~9枚卵子,B组为10~14枚卵子,C组为≥15枚卵子。每组患者均有4种不同的移植方式,移植2枚D3胚胎(a)、移植1枚囊胚(b)、复苏移植2枚冷冻D3胚胎(c)和复苏移植1枚冷冻囊胚(d);比较3组患者卵子的2PN受精率、可移植胚胎率及优质胚胎率;比较各组患者4种移植方式的胚胎种植率、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多胎率和流产率等差异。结果 1A组、B组和C组分别有667、573、479个移植周期,其中A组患者IVF的2PN受精率和可移植胚胎率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03/P<0.001);2A组患者4种移植方式的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和流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的种植率明显低于a和d(P=0.027/0.020);B组患者中d的种植率明显高于a和c(P=0.005/0.001);C组患者中d的生化妊娠率和临床妊娠率均明显高于a(P=0.048/0.027)和c(P=0.003/0.001),且囊胚移植的种植率均明显高于D3胚胎(P<0.05);33组患者单囊胚移植多胎率较胚胎移植明显降低(P<0.05)。结论对卵巢高反应人群(获卵数≥15枚),单囊胚移植在保证高种植率和妊娠率的同时,明显降低了多胎率;而获卵数为5~9枚和10~14枚的患者,D3胚胎移植的临床妊娠率和单囊胚移植相似,但多胎率明显增高;D3胚胎培养囊胚后择期移植具有较高的临床妊娠率,对于获卵数≥10枚患者是最佳的移植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