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平头卡车在安全气囊开发方面的问题卡车按照驾驶室种类可分为长头卡车和平头卡车,在上世纪90年代之前中国的所有卡车全部为长头卡车;随着卡车技术的发展,货厢容积利用率更高的平头卡车在上世纪90年代已经成为中国的卡车主流,目前在中国轻型、中型、重型卡车当中的平头驾驶室所占比例能够达到98%。随着中国卡车技术的发展,为了减少卡车碰撞事故当中的伤亡率,很多公司都计划在平头卡车上匹配安全气囊,以满足国内市场和海外出口的需求。目前国外各大品牌的卡车都匹配了安全气囊(图1和图2),其安全气囊装车率已经超过了40%。VOLVO公司在卡车气囊匹配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并且VOLVO公司拥有800t的壁  相似文献   

2.
中国目前没有全面应用美国长头重卡的原因是中国的道路状况。从技术本身而言,长头重卡有安全性、风阻系数小、可维修性等等优点,长头重卡要远远超过平头重卡,美国走了一条从平头重卡到长头重卡的道路,而中国却在1990年之后从长头中型卡车向平头卡车转变,从此奠定了平头驾驶室的统治地位。作者就此事向相关法规制订部门询问,目前中国还没有放开整车总长  相似文献   

3.
美国一度也曾经是平头卡车的天下,但是却由于国家法令对安全性的更高重视,一纸文书使得平头车在一夜之间消失得无影无踪,长头车成为市场霸主。这一幕,能在中国重演吗?近日,卡车行业内有好几条消息,若隐若现地和长头车有一些关系,开启了中国卡车人对长头卡车的记忆。一个传言是,美国福特汽车  相似文献   

4.
2005年7月18日,东风柳汽隆重推出了新一代重型长头牵引车--东风龙卡.近年来,国内卡车市场一直被平头重卡垄断,主要卡车生产企业以及新加盟者,都集中于平头重卡的开发和生产.东风柳汽公司根据这一实际情况,在分析世界各国重卡发展状况后,充分借鉴国外长头牵引车的先进技术,开发并推出"东风龙卡",成为中国重卡市场上第一个平头重卡挑战者."东风龙卡"能否在中国重卡市场上掀起红色旋风,能否引领长头重卡的发展潮流,我们拭目以待.  相似文献   

5.
庄严 《商用汽车》2011,(12):69-71
目前在中国,由于受日本和欧洲卡车技术的影响,平头卡车成为市场的主流,而曾经作为新中国第一批汽车代表的长头卡车却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本刊记者希望通过本期介绍来自美国的肯沃驰T800、C500工程车辆底盘,希望通过一个缩影让读者了解美国卡车,同时也希望唤起读者对中国长头卡车的回忆。  相似文献   

6.
于占波 《商用汽车》2011,(19):82-83
在近期纳威司达(中国)举办的一次媒体交流会上,刚刚上任3个月的公司总裁万如意形象地用自己的鼻子比喻着长头卡车与短头卡车的差异。在美国,长头卡车是长途货运行业的主宰,而在中国,平头卡车则是从事道路运输的主流车型。造成如此巨大反差的原因,绝  相似文献   

7.
<正>对载货车总质量和车身总长有对应限制的欧洲标准《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GB1589-2004)标准一直延用至今,三十多年来平头卡车依旧成为中国中、重卡车的主流。发展历史上世纪五十年代,我国生产的第一辆长头卡车——"老解放" CA10、第二代长头卡车解放系  相似文献   

8.
车主访谈     
<正>中国长头卡车或将迎来"春天"近日,工信部联合多部委发布了GB 1589-2012《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征求意见稿。在这份征求意见稿中有多处修改和新增内容,其中,对长头卡车长度最大限值的改变引起了业内广泛关注。之前,GB 1589-2004对整车长度的限制一直是长头卡车发展的瓶颈,国内高速公路上行驶的卡车像欧洲一样,绝大部分都是平头车。此次征求意见稿中,特别将长头铰接列车单独提出,并规定"长头铰接列车的车长最大限值为18 100 mm",较原长度限值增加了1.6 m。如此一来,长头牵引车的半挂车长度和平头牵引车的半挂车长度十分接近,基本能满足实际运输需求,使长头车装载货物能力得到提高。标准的修改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长头卡车复兴,但市场最终能否认可,还要看用户的态度。本期车主访谈中,记者就该问题采访了数位车主,看看他们是如何  相似文献   

9.
车主访谈     
选择长头卡车,"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国内重卡市场中,绝大多数是平头卡车,不论是厂家的产销量还是道路上所能见到的车辆,长头重卡总是相对较少。而眼前的这辆"龙卡"却恰逢其时地出现在我们的面前,等不及犹豫,我  相似文献   

10.
1大众途锐安全气囊系统的组成大众途锐安全气囊系统主要由驾驶侧安全气囊(图1a)、前乘员侧安全气囊(图1b)、前部侧面气囊(图1c)和头部安全气囊(图1d)等组成,其在车上的分布情况如图1e所示。车辆后座区域没有配置侧面安全气囊,后排乘员通过延伸到整个车辆  相似文献   

11.
针对某重型载重汽车保险杠开展低速碰撞安全性研究.利用Hypermesh建立有限元模型,再用LS-DYNA显式动力分析有限元软件求解分析.分别建立重型汽车保险杠系统与刚性墙低速正碰,与摆锤偏碰2种工况,得到保险杠的变形、加速度等参数,分析了某重型汽车保险杠的低速碰撞性能.根据碰撞能量相等原理进行了保险杠与刚性墙正面碰撞的台车试验,验证了仿真模型的正确性并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试验和仿真结果表明,该型汽车保险杠在低速碰撞时变形较小,对前围部件起到了较好的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2.
汽车的碰撞安全问题是汽车行业一直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开展汽车结构的耐撞性设计已成为提升车辆碰撞安全性的重要手段。文章对国内外汽车结构耐撞性设计与优化的研究成果进行回顾与总结,鉴于碰撞过程的强非线性与众多设计准则相互耦合等特性,重点对近似多目标耐撞性优化方法及其应用进行综述,并分析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汽车制造厂会根据市场需求对现有车型进行改进。改进车型的开发周期一般比较短,通过CAE模拟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本文以奇瑞公司某款车型的改进为例,介绍了针对汽车正面碰撞性能的设计,建立LS-DYNA的有限元模型模拟车辆正面碰撞刚性墙,优化车辆前部结构,将LS-DYNA运算输出的车体加速度作为MADYMO的输入条件,分析对比乘员保护效果,保证了原有安全气囊与改进后车型的匹配性。  相似文献   

14.
车险作为我国第一财险险种,费率厘定不够精准一直是行业发展的痛点。在国外发达保险市场上,汽车碰撞安全等级及其修复性一直是重要费率厘定因子,并设有相关机构进行汽车碰撞测试。为了弥补我国在这方面的空白,中保研汽车技术研究院和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在中国保险协会的指导下跨界合作开展低速碰撞测试,模拟事故常见的正碰和追尾,从耐撞性、维修经济性、维修比、维修费用、气囊是否直接起爆等 5个维度进行汽车耐撞性及经济维修性测评,构建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C-IASI。通过引入C-IASI的9项指标,并建立泊松-伽马模型和Tweedie模型,探究汽车自身耐撞性和维修经济性导致的不同赔付差异与机动车辆保费的适配性。实证结果表明,加入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C-IASI后,商业车险纯保费预测效果有明显提升,泊松-伽马模型和Tweedie模型预测效果接近。  相似文献   

15.
载货汽车防护装置最佳离地高度和刚度的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朱西产  程勇 《汽车工程》2002,24(5):419-421,425
在大型载货汽车与轿车的碰撞事故中,轿车钻入载货汽车下部是十分可怕的死亡交通事故形态。前下部防护装置,后下部防护装置能够有效地防止钻入碰撞事故。此文分析了下部防护装置的离地高度和刚度对钻入碰撞防护效果的影响,下部防护装置在确保阻止钻入碰撞功能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多地吸收碰撞能量,以减轻轿车在碰撞中的伤害。以上述原则计算出了不同离地高度的下部防护装置的最佳刚度。  相似文献   

16.
汽车正撞吸能部件改进的计算机仿真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张维刚  钟志华 《汽车工程》2002,24(1):6-9,36
本文为了改进某一整车的前碰撞性能,应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对该车的前碰吸能部件进行了碰撞仿真改进研究。由改进前后的整车有限元模型碰撞仿真计算结果与改进前后的实车碰撞试验结果的对比表明,部件的碰撞仿真设计是确保设计车辆具有良好碰撞性能的一种重要的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7.
唐波 《汽车与配件》2009,(36):23-25
本文对安全气囊匹配试验与实际交通事故进行对比分析,寻找两者之间的差异和导致安全气囊“该爆却不爆、不该爆却爆”的原因,以及消费者对安全气囊的误解。  相似文献   

18.
The main goal of crashworthiness is to ensure that vehicles are safer for occupants, cargo and other road or rail users. The crash analysis of vehicles involves structural impact and occupant biomechanics. The traditional approaches to crashworthiness not only do not take into account the full vehicle dynamics, but also uncouple the structural impact and the occupant biomechanics in the crash study. The most common strategy is to obtain an acceleration pulse from a vehicle structural impact analysis or experimental test, very often without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effect of suspensions in its dynamics, and afterwards feed this pulse into a rigid occupant compartment that contains models of passengers. Multibody dynamics is the most common methodology to build and analyse vehicle models for occupant biomechanics, vehicle dynamics and, with ever increasing popularity, structural crash analysis. In this work, the aspects of multibody modelling relevant to road and rail vehicles and to occupant biomechanical modelling are revised. Afterwards, it is shown how multibody models of vehicles and occupants are used in crash analysis. The more traditional aspects of vehicle dynamics are then introduced in the vehicle models in order to appraise their importance in the treatment of certain types of impact scenarios for which the crash outcome is sensitive to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and alignment between vehicles. Through applications to the crashworthiness of road and of rail vehicles, selected problems are discussed and the need for coupled models of vehicle structures, suspension subsystems and occupants is emphasized.  相似文献   

19.
文章应用整车碰撞有限元模型与THUMS人体模型,对该车低速碰进行了气囊匹配分析,分析了该车在25kmph、28kmph、30kmph、32kmph的低速碰撞情况的人体伤害情况,得出了该车在30kmph时,且气囊在35ms起爆时,人体伤害最小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由于正面小重叠率碰撞交通事故的频发,美国高速公路安全保险协会(IIHS)于2012年发布了一项新的测试工况——正面25%重叠率碰撞试验,以此来进一步提高车辆的正面碰撞保护性能。分析正面小重叠率碰撞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总结了IIHS正面25%小重叠率碰撞评价的测试以及评价方法。选取IIHS小重叠率试验结果进行比较研究,利用正面全宽的测力墙数据分析了小重叠率区域内构件的吸能特点,解析了小重叠率碰撞试验中约束系统的作用以及假人伤害,初步探讨了应对IIHS小重叠率正面碰撞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