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何金戈 《汽车与配件》1997,(10):23-23,30
自动变速器的设计和制造经历了全液压机械传动自动变速器和电控自动变速器两个阶段。随着时间的推移,采用电控自动变速器的比重越来越大,关键在于电控自动变速器减少了液压建立这一延迟过程,从而使变速点更准确,变速更及时,锁止减振离合器恰到好处,提高了换档质显,降低了燃油消耗。 无论采用何种行星齿轮机构的电控自动变速器,其控制模块(TCM)不外乎以下8种功能。  相似文献   

2.
廖发良 《上海汽车》2010,(8):36-38,42
文章将神经网络引入到汽车故障诊断系统中,利用神经网络建立自动变速器的故障诊断模型,能更快更准确地分析和排除疑难故障。  相似文献   

3.
梅赛德斯-奔驰车型“功率更大但油耗更低”的成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得益于独特的7速自动变速器7G-TRONIC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孟健  王馨  李函遥 《时代汽车》2023,(11):132-134
自从互联网技术加入到汽车的核心技术中之后,不仅开始引领汽车行业的变革,更让汽车从一个单纯的代步工具进化成了人们的人生伴侣,汽车从工具到伴侣的身份转变,不仅意味着汽车与用户之间的关系变化,更意味着汽车有了与人交流的能力,也就是汽车的智能化程度达到了更高的级别,尤其是近年来,自动驾驶汽车的不断亮相,让人物对智能汽车充满了憧憬和期待,其实相比难度极高的自动驾驶技术,智能座舱技术不仅简单好实现,还能为用户带来真正的伴侣级服务。目前就用户对汽车智能化的体验来说,智能座舱无疑是现阶段用户可以直接体验的智能服务,智能座舱也因其强大的商业落地能力、更强的可自定性,以及更直观的用户感受能力,成为了各大车企竞争的一大重点领域,因此智能座舱便成了各个车企的创新点和打造产品差异化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徐雨 《汽车杂志》2006,(5):166-167
现在由于自动变速车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驾驶这种简单方便的车辆,相对于开惯了手动挡的人来说自动挡更省事,而对于初学者来说自动挡更简单易学。[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吴正权 《摩托车》2006,(8):15-18
二、两级目动离合方式 两级自动离合方式是在单级自动离合器基础上改进而成的,它解决了单级离合器发动机中转速对换挡的影响,在油门控制上无论加油或回油都可以换挡,对新用户来说更易于掌握,操作更方便。两级自动离合方式包括两挡与多挡两种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7.
王致诚 《驾驶园》2010,(3):88-89
电脑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以及现代信息融合技术和通信等高科技与汽车的结合,使未来汽车成为更安全、更方便、更舒适的交通工具。日前,王致诚翻译了全美汽车制造业协会顾问汤姆·R·鲍威尔在《底特律趋势》杂志(2009年9月号)发表的文章。汤姆·R·鲍威尔根据近年来汽车前沿科技研发动态,预测了这些目前研究中的汽车智能技术在家用汽车普及的时间表。原文中部分内容,如智能型GPS系统、全自动泊车系统等本栏目往期曾有过介绍,在此不再重复,编辑仅节选部分新内容刊登。  相似文献   

8.
AMT汽车动态模糊神经网络三参数换挡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动态模糊神经网络三参数换挡控制原理及其控制器训练算法,将该控制器运用到长安羚羊AMT轿车上,进行神经网络三参数换挡控制仿真与试验,并与两参数换挡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采用动态模糊神经网络三参数换挡比两参数换挡更符合驾驶员的换挡经验和习惯,挡位切换曲面变化平滑,比传统计算法求解换挡规律更简便,易于实现,鲁棒性更强。  相似文献   

9.
作为便捷的交通工具,汽车已得到了充分的普及,但是怎样使其驾驶更轻松、更方便、更安全,是人们不断的追求,免去操纵离合器踏板,可以大大减轻驾驶员的劳动强度,提高行车安全性,是一种比较实用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张书恺  陈慧  刘美岑 《汽车工程》2022,(7):1027-1039+1058
本文中基于微分平坦理论的泊车路径跟随方法,将车辆与路径参考点之间的误差进行横纵向解耦,并利用与横纵向误差相对应的控制器进行控制,使得车辆能够以更高精度跟随沿路径移动的参考点,最终完成对整个泊车路径更高精度的跟随。纵向控制上,提出有效距离积分方法,并设定纵向误差修正规则,从而最大程度确保参考点与车辆之间的误差为可受横向控制的横向误差;横向控制上,采用线性二次调节器(LQR),通过将路径曲率变化率与可以加速横向误差衰减的α因子建立联系,使得车辆在定曲率与变曲率路径处均能高精度跟随参考点。仿真对比结果与实车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横纵向路径跟随控制策略可以使全过程更高精度跟随参考点,最终完成整条路径的更高精度跟随。  相似文献   

11.
白杨 《当代汽车》2007,(10):98-99
自动挡的出现,让驾车变得更方便、更轻松。特别是碰到堵车又上坡的时候,自动挡的优势则更加明显。不过在找到轻松驾驶的感觉之余,又不免觉得它在整体性能表现上总是稍逊于手动挡的车,而油耗又比手动挡的高。很多驾驶者初开自动挡车时,由于对自动变速箱的结构和原理不是很了解,行车时经常是-D到底,其间也只是在停车时用N挡和R、P挡,其余的挡位则形同虚设。其实如果能正确地结合路面交通情况适当选择正确的挡位,那么你就可以大大减少自动变速箱的负担。这对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和安全性都是有利的。因此,在驾驶自动挡汽车之前,若能了解它的正确使用方法,这时改善驾驶技术将大有帮助,同时,还能改变你对自动挡车油耗高的偏见。[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自动变速箱越来越多的应用在轿车生产上,对自动变速箱的控制已经成为汽车控制技术中的关键,而对于自动变速箱的换档品质的研究也越来越多的被关注,通常采用的仿真模型中,用过于简单的数学模型来描述发动机和液力变矩器的工作特性,导致仿真结果不够准确。本文将发动机平均值模型和液力变矩器的动态模型引入到变速箱换档过程的研究中,并将建立的仿真模型与忽略了发动机和液力变矩器动态特性的简化模型进行比较分析,从结果上可以看出,本文的模型更合理,更适合应用于自动变速箱换档品质控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自动离合器发动机的离合器由初级离心式离合器和次级片式离合器两部分组成.初级离心式离合器的接合由发动机转速决定,次级片式离合器的操作在变档过程中自动完成,省去了捏握离合器的繁琐操作,因此使变档更方便和易于掌握.  相似文献   

14.
挑战手动挡     
很久以来,手动变速箱一直以简单、省油、富于乐趣来PK自动挡。但现在的电子技术已经能够让自动变速箱比手动变速箱换挡更敏捷,而且还能比手动挡更省油  相似文献   

15.
从排量上看,他们之阃的对垒似乎有点勉强,一个1.6L,一个1.SL,一个1.4L,前后动力上存在的差距让这次对比注定不会在这方面大做文章,而它们的配置都绝对是各自品睥里的贵族,同样都倾注了设计师最完美的想法.在中国市场同样也都拥有各自的三厢产品,他们之间的对话或许更有代表性,更能勾起买车入的兴趣,  相似文献   

16.
现代交通问题面临两大主要挑战:交通安全和通行效率,传统的解决方法是采用车辆安全保障和控制诱导等方法,随着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总量不断增长,交通问题日益严重,传统解决方法处理起来存在很大的局限性,近年来自动驾驶和车路协同技术的出现,为解决交通安全和通行效率提供了根本性解决方案.但目前受制于技术和成本的限制,无法满足多种复杂情况下无人驾驶,而对于一些稍微简单、结构化的场景,借助车路协同技术有望实现无人驾驶,我国高速公路基本属于封闭式道路,相对市政开放式道路来说,人对交通不利影响得到大幅度遏制,相对环境简单;其次是高速公路道路条件优良,相比市政道路路面、弯道、交叉道口来说,高速公路具有更平整的路面、更简捷的线性、更简单的互通结构,最后高速公路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包括收费、监控、通信等机电设施比较齐全,这些条件更有利于车路协同自动驾驶在智慧高速中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论述了基于Simulink建模平台开发汽车发动机控制策略相对于传统手工编写C代码的优势,以及如何使用Real-Time Workshop自动生成代码的过程.以电子节气门控制模型为例,重点解释了嵌入式系统中数据类型定标的必要性,并通过验证证明:如果数据类型设计的更合理,可以将CodeWarrior编译过的变量所占内存减少20%甚至更多.  相似文献   

18.
零部件     
陈杰 《轿车情报》2018,(2):62-63
欧司朗展示了包括自动驾驶以及各种形式的光如何改善整体驾驶体验的高科技。欧司朗所提供的元器件利用生物监测技术测量压力,识别疲劳或分心的驾驶者,同时测量心率和其他重要生命指征以检测驾驶者是否存在突发健康状况,所有这些测量结果都有助于确保更安全的驾驶体验。除了生物检测技  相似文献   

19.
《经济导报》2007,(1):102-103
美卓的新一代自动控制系统定会开创更广、更好的局面。[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设计一种更适于车辆半主动悬挂系统的磁流变节流阀,该阀不仅要具备低阻尼特性,还必须能自动防失效.在传统磁流变减振器磁路的基础上,外加永磁体,使磁流变节流阀内在线圈未通电之前已有一定强度的磁场,该磁场强度所致的库仑阻尼与减振器粘滞阻尼之和恰好相当于传统被动式减振器在同等状态下的粘滞阻尼.然后通过改变线圈通电电流的方向和大小,削弱或加强节流阀处的已有磁场,从而获得更柔和或更强劲的阻尼以更明显地改善车辆的乘坐舒适性、操作稳定性.文章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所设计的结构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仿真与理论分析极为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