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公路平面交叉口安全评价指标及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快速地对公路平面交叉口安全状况进行评价,本文利用冲突指数、交叉口几何设计事故影响系数、安全设施事故影响系数建立了平面交叉口安全评价指标并分别给出了冲突指数、交叉口几何设计事故影响系数、安全设施事故影响系数的计算流程和方法。最后选取平面交叉口指标计算值和专家主观打分均值的相关性分析,对平面交叉口安全评价指标的有效性进...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基于绝对指标的交叉口交通运行状况的评价方法不能普遍适用于我国长周期配时交叉口,评价等级过低,评价结果缺乏可比性.针对这一缺陷,通过探讨评价产生的机理,提出了基于相对指标的主客观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客观指标采用虚拟密度比,主观指标采用主观评分.通过对不同交叉口进行评价,初步验证了该方法适用于我国长周期的配时交叉口,评价结果具有可比性,并为长短周期交叉口交通运行状况评价的统一以及路段评价与交叉口评价的统一提供了新思路.在此基础上,采用模糊集的概念建立了不同交通运行状态的隶属度函数,由此给出了交叉口交通运行状态的分级阈值.  相似文献   

3.
混合交通是我国城市信号交叉口最为显著的交通特点之一. 为了便于研究混合交通信号控制策略,并进行混合交通流仿真,从信号交叉口“时空资源”有效利用角度,提出了信号交叉口混合交通秩序度的概念,并建立了混合交通秩序度模型. 从信号交叉口的“空间资源”利用角度,建立行人自行车聚集群与机动车冲突区域模型;从信号交叉口的“时间资源”利用角度,建立行人自行车与机动车冲突时间模型,可以作为优化混合交通信号控制策略的一个重要评价指标. 最后,以混合交通秩序度和机动车延误作为评价指标,通过仿真的方法,对实际交叉口进行了混合交通信号控制策略优化,经过方案比选得到一个优化控制方案. 研究结果表明,以混合交通秩序度和机动车延误为评价指标优化的控制方案,比以往单一考虑机动车为评价指标优化的控制方案,效果得到明显改善,更能够表征我国信号交叉口混合交通流的运行状况.  相似文献   

4.
�����źŽ���ڻ�Ͻ�ͨ�����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混合交通是我国城市信号交叉口最为显著的交通特点之一. 为了便于研究混合交通信号控制策略,并进行混合交通流仿真,从信号交叉口“时空资源”有效利用角度,提出了信号交叉口混合交通秩序度的概念,并建立了混合交通秩序度模型. 从信号交叉口的“空间资源”利用角度,建立行人自行车聚集群与机动车冲突区域模型;从信号交叉口的“时间资源”利用角度,建立行人自行车与机动车冲突时间模型,可以作为优化混合交通信号控制策略的一个重要评价指标. 最后,以混合交通秩序度和机动车延误作为评价指标,通过仿真的方法,对实际交叉口进行了混合交通信号控制策略优化,经过方案比选得到一个优化控制方案. 研究结果表明,以混合交通秩序度和机动车延误为评价指标优化的控制方案,比以往单一考虑机动车为评价指标优化的控制方案,效果得到明显改善,更能够表征我国信号交叉口混合交通流的运行状况.  相似文献   

5.
从公路平面交叉口交通安全养护需求出发,对平面交叉口交通安全养护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和分析,形成了完整的公路平面交叉口交通安全养护评价体系。基于路基路面、安全设施、管理设施、交叉口渠化、绿化五个方面建立了平面交叉口交通安全养护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评价指标数据采集方法和标准;验证了数据采集的一致性;建立了平面交叉口安全养护评价模型;标定出了模型参数;并选取试验路口利用模型计算值和专家主观打分均值的相关性分析,对建立的模型有效性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充分考虑评价对象的复杂性和评价指标的模糊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公交服务水平的多目标、多级综合评判方法的Fuzzy Logic模型。该模型通过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有效避免因个人主观因素对参数指标权重的影响,避免了传统评价方法的主观片面性。最后以某市公共交通为例,依据实际运营资料,提出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已建立的模型进行了案例分析,分析模型的正确枉及评价方法的可行性,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基于集对论的路面使用性能变权综合评价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路面使用性能综合评价的复杂性,以集对论为基础,进行了同、异、反分析,在确定路面性能评价指标和评价类别的联系度后,建立了集对分析评价模型.从路面使用性能的特点出发,给出了一种局部惩罚-激励型变权确定方法,并与所建的集对分析模型相结合,采用联系数最大原则,提出了变权综合评价方法,使得评价结果更加客观科学.以天津市两条公路的沥青路面性能评价为例,验证了该评价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为了定量描述城市道路信号交叉口进、出口车道的动态平衡性,引入指标动态平衡度。本文对各相住下的进口车道组的交通量与出口车道组的通行能力进行计算,它们之比即为动态平衡度,借助于VISSIM仿真软件量化指标,确定评价标准。最后以南京市北京东路与丹凤街交叉口为例对其各相位下的车道动态平衡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应用动态平衡度对城市道路信号交叉口车道动态平衡性的评价是可行的,借助于车道动态平衡度可以直观地分析交叉口的车道划分及车道功能设计能否满足交通需求,达到高效利用交叉口时空资源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平面交叉口是整个道路网中安全较为薄弱的环节,每条车道都应该能为驾驶员提供足够的视距来保证行车的安全.针对于交叉口视距评价问题,文章阐述了二维停车视距模型和模型的计算方法,给出了不同类型交叉口处的视距评价方法,并利用视距三角形对泰州某些具体交叉口展开视距安全评价,提出了改善措施,可为保障交叉口视距和提高交叉口安全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利用集对分析原理,以危险品道路运输安全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和安全水平分级标准这两个集合构成集对,计算各评价指标的联系度和集对总联系度.进而对集对的特性进行同一性、差异性和对立性分析,建立集对联系度函数评价模型来确定综合评价等级.实例研究表明,所建立的基于集对分析的危险品道路运输安全水平评价模型在考虑等级标准边界模糊性的前提下,简化了联系度中的差异不确定系数的繁琐计算.该评价模型不仅可以明确地反映危险品道路运输安全水平各评价指标所属的等级及相关特征,还具有概念清晰、计算简洁和易操作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在内陆地区借助专用装具模拟海上浮动目标进行射击训练,从而有效地提高现役部队官兵和预备役指战员的实战技能。浮动靶标的研发成功地实现了这一预想。  相似文献   

12.
结合山区地形,按照"以人为本"和"安全、环保、舒适、和谐"的新理念,对典型路段的路线方案进行优化设计、比选分析,最终选择最佳路线方案。  相似文献   

13.
具体介绍了掺加硫酸钠的几种半刚性基层材料的选择和试件成型的方法,以及室内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的方法和步骤,得出了在最佳含水量下的几种含硫酸盐的半刚性基层材料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回归方程。从试验结果可以得出掺加硫酸钠能显著增强半刚性基层材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且含盐量不宜过大;在硫酸盐渍土中,在一定温度条件下,石灰含量、粉煤灰含量、初始干密度、冻融循环次数、含盐量等会对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大小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4.
王繁高速公路太安岭隧道涌水量预测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太安岭隧道为例,利用地下水动力学方法对隧道开挖的涌水量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表明,隧道全线属于弱富水段,根据预测结果提出了隧道施工建议。  相似文献   

15.
通过室内试验对水泥稳定冷再生混合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抗压回弹模量、劈裂强度、抗冻性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同时研究了水泥剂量、旧料掺加比例、温度对水泥稳定再生混合料的影响.研究表明,水泥剂量为5%时,冷再生材料的强度和其他路用性能指标均满足规范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板产生裂缝的原因及破坏类型,对实体工程裂缝进行调查分析,介绍了在旧路加铺改造中采用的针对轻、中、重裂缝的处治方法与施工工艺,通过实体工程应用对其使用效果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刚构—连续组合体系桥梁桥墩的刚度对结构变形和内力状态的影响,结合高薄壁墩的特点,对仁义河特大桥桥墩刚度设计和结构体系的适应性进行分析研究,为同类型桥梁的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已有隧道经常发生二衬空洞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解决这一难题的方法以及如何处理。  相似文献   

19.
基于质量行为与实体质量有着较好的相关性,提出了公路建设质量行为评价指标,并鉴于质量行为评价的模糊性,采用层次分析和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建设过程中的质量行为进行了分析,实现了建设质量行为的科学准确评价,最后依据评价结果对工程建设的监督方式做了初探,从而实现公路工程政府监督的差别化和动态化。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五盂高速公路上跨石太高铁太行山隧道安全性进行分析,提出一些对计算跨越隧道的思路和想法,供大家参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