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何首乌中二苯乙烯苷的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建立二苯乙烯苷的流动注射发光分析法。方法 二苯乙烯苷对鲁米诺 过氧化氢发光体系在pH =12的溶液中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且此抑制作用在一定范围内与二苯乙烯苷浓度间呈线性关系 ,借此建立了二苯乙烯苷的流动注射发光分析法。结果 此方法检出限为 6 .0× 10 -5g·L-1,线性范围为 1.0× 10 -4~ 1.6× 10 -2 g·L-1。对 1.1× 10 -4g·L-1二苯乙烯苷平行测定 11次 ,其相对标准偏差为 1.4 6 %。结论 本法简便、快速、准确 ,可作为何首乌中二苯乙烯苷含量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2.
腹主动脉瘤患者血浆MMP-9含量测定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初步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 9(MMP 9)在腹主动脉瘤 (AAAs)致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集 2 0 0 2年 2月至2 0 0 2年 8月德国科隆大学医院血管外科中心收治的 35例AAAs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液标本 ,利用酶联免疫分析方法(ELISA)逐一测定血浆MMP 9含量 ,并检测同期住院的 10例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 (AODs)患者的血浆MMP 9含量作为对照。结果 AAAs患者术前血浆MMP 9含量明显高于AODs患者 [(90 .2 5± 9.12 ) μg·L-1vs.(2 3.5 8± 7.33) μg·L-1,P <0 .0 5 ],治疗后 1月血浆MMP 9含量明显下降 ,与术前相比有显著差异 [(2 8.5 5± 8.35 ) μg·L-1vs.(90 .2 5± 9.12 ) μg·L-1,P <0 .0 5 ],而与AODs患者无显著差别 [(2 8.5 5± 8.35 ) μg·L-1vs.(2 3.5 8± 7.33) μg·L-1,P >0 .0 5 ]。AODs患者治疗前后的MMP 9血浆水平无明显变化 [(2 3.5 8± 7.33) μg·L-1vs.(2 5 .2 8± 5 .78) μg·L-1,P >0 .0 5 ]。结论 腹主动脉瘤患者血浆MMP 9水平的明显升高 ,提示MMP 9与腹主动脉瘤的发病有密切关系 ;动态监测MMP 9含量变化有望成为腹主动脉瘤的早期诊断及术后疗效判断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马洛替酯缓释片人体药代动力学及生物利用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马洛替酯缓释片单次给药和多次给药的人体药代动力学和生物利用度。方法  2 0名健康男性志愿受试者随机交叉分别单次及多次口服马洛替酯缓释片与普通片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测定血浆中马洛替酯的浓度 ,用 3P97程序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单次口服马洛替酯缓释片与普通片 (6 0 0mg)后 ,AUC0~ 2 4分别为 (130 .77± 39.81)和 (135 .4 7± 4 6 .39) μg·h·L-1;AUC0~∞ 分别为 (16 4 .4 9± 5 1.6 9)和 (173.0 3± 6 5 .6 9) μg·h·L-1;Tmax分别为(4.15± 1.73)和 (2 .2 5± 0 .72 )h ;Cmax分别为 (2 4 .2 3± 11.2 3)和 (35 .0 5± 16 .0 2 ) μg·L-1;t1/ 2 分别为 (11.11± 2 .92 )和(10 .5 1± 1.98)h。多次口服马洛替酯缓释片 (每次 30 0mg,每日 2次 )与普通片 (每次 2 0 0mg ,每日 3次 )达稳态后 ,AUCss0~τ分别为 (112 .5 7± 34.37)和 (76 .97± 18.0 9) μg·h·L-1;Tmax分别为 (3.35± 1.2 2 )和 (2 .0 0± 0 .6 5 )h ;Cmax分别为 (2 1.4 6± 7.82 )和 (2 5 .2 8± 7.78) μg·L-1;Cmin分别为 (5 .4 5± 1.2 4 )和 (5 .0 6± 0 .81) μg·L-1;Cav分别为 (9.38± 2 .86 )和 (9.6 2± 2 .2 6 ) μg·L-1;波动度 (DF)分别为 (1.6 9± 0 .4 0 ) %和 (2 .0 8± 0 .6 2 ) %。马?  相似文献   

4.
TGF-β1诱导的大鼠ASM细胞增殖的信号转导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求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诱导的大鼠气道平滑肌 (ASM )细胞增殖的可能的分子信号转导途径。 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大鼠ASM细胞分为 3组 :对照组 (2 0mL·L-1FCS/DMEM) ,10 μg·L-1TGF β1组和 10 μg·L-1TGF β1/U 0 12 6 (1μmol·L-1)组 (U 0 12 6是特异性ERK1/ 2抑制剂 ) ,通过MTT法观察 3组ASM细胞增殖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 3组细胞磷酸化p4 4 / p4 2MAPK(pERK1/pERK2 )表达情况 ,并进行图像分析检测免疫组化染色灰度值。结果 细胞培养第 2天起 ,MTT法检测的 10 μg·L-1TGF β1组A值 (0 .36± 0 .0 4 3)明显高于对照组 (0 .12 6± 0 .0 5 2 ,t=5 .4 4 ,P <0 .0 5 )和 10 μg·L-1TGF β1/U 0 12 6组 (0 .175± 0 .0 5 0 ,t=6 .38,P <0 .0 5 )。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 3组pERK1/ 2表达情况 ,10 μg·L-1TGF β1组灰度值 (6 6 .12± 6 .86 2 )明显高于对照组 (112 .4±11.82 ,t=3.89,P <0 .0 2 )和 10 μg·L-1TGF β1/U 0 12 6组 (14 8.4± 16 .97,t=10 .76 ,P <0 .0 0 1)。结论 特异性ERK1/2抑制剂U 0 12 6明显抑制TGF β1诱导的大鼠ASM细胞的增殖 ,TGF β1可能是通过MAPK信号转导途径促使大鼠ASM细胞的增殖 ,ERK1/ 2是这一过程中重要的信号分子。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SR BI在OxLDL刺激人血单核细胞表达致炎细胞因子mRNA中的作用。方法 用原位杂交方法研究OxLDL、SR A的特异性抑制性配体 Fucoidin、17β Estrogen对人血单核细胞SR BImRNA表达的影响及其与MCP 1、PDGF、bFGF、IL 10mRNA表达的关系。结果 OxLDL(10~ 30mg·L-1)能剂量依赖性刺激SR BImRNA表达 (均P <0 .0 0 1) ,Fucoidin(5 0~ 2 5 0mg·L-1)能拮抗 2 0mg·L-1OxLDL的诱导效应 (均P <0 .0 0 1) ,同MCP 1、PDGF、bFGF、IL 10四种致炎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相一致。 17β Estrogen(1× 10 -9mol·L-1~ 1× 10 -5mol·L-1)抑制上述致炎细胞因子mRNA表达 (均P <0 .0 0 1) ,但剂量依赖性提高SR BImRNA表达 (P <0 .0 0 1) ;在 1× 10 -5mol·L-1时 ,OxLDL(10~ 30mg·L-1)能对抗Fucoidin(2 5mg·L-1)而刺激上述致炎细胞因子mRNA表达 (均P <0 .0 0 1)。结论 SR BI可能不参与OxLDL刺激人血单核细胞表达致炎细胞因子过程  相似文献   

6.
泼尼松治疗甲状腺相关性眼病对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泼尼松治疗甲状腺相关性眼病 (thyroideyedisease,TED)对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影响。 方法  4 0例活动性TED病人 ,甲状腺功能维持正常至少 2个月。给予泼尼松口服 12周或 2 0周 ( 6 0mg·d-1× 2周 ,4 0mg·d-1× 2周 ,30mg·d-1× 4周 ,2 0mg·d-1× 4周 ,以后每周减 2 .5mg)。疗效评定依据NOSPECS分级分度变化及临床活动性评分变化综合评定。于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 2 4h、2周及以后每 4周进行快速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刺激试验至肾上腺皮质功能正常 (血清皮质醇水平≥ 2 0 0 μg·L-1)。于 12周评定疗效时有效病例服用泼尼松 2 0周 ,无效病例改用放疗或手术治疗加用其他免疫抑制剂。结果  2 5例有效 ,有效率为 70 % ,无效 13例 ,恶化 2例 ,所有患者肾上腺皮质功能治疗前均正常 ,治疗结束后 2 4h明显受抑制 ;服药 2 0周者于治疗结束后 2周、4周、8周、16周、2 0周、2 4周各有 1例、3例、6例、4例、5例和 6例恢复正常 ,中位数为 16周 ;服药 12周者于治疗结束后 2周、4周、8周和 16周各有 1例、2例、2例、4例和 3例恢复正常 ,3例退出观察。结论 泼尼松治疗甲状腺活动性眼病有一定疗效 ,但有明显的不良反应 ,包括对肾上腺皮质功能的抑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甲状腺激素对骨发育调节作用的分子机制。本文从体内和体外实验两方面研究了甲状腺激素对BMP 2、IGF 1基因的调节作用。方法 复制碘缺乏大鼠动物模型 ,检测了甲状腺激素缺乏状态下大鼠颅骨中BMP 2、IGF 1基因表达水平。原代培养正常和碘缺乏大鼠颅骨成骨细胞 ,加入T3 观察成骨细胞中BMP 2、IGF 1因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BMP 2、IGF 1基因表达水平在碘缺乏大鼠颅骨中明显降低。 1、14、2 8、4 2、5 6、84各日龄正常组大鼠颅骨中BMP 2mRNA表达量分别为 3.2、4 .0、0 .75、0 .6 2、0 .4 6和 0 .31× 10 -16mol·μg-1总RNA ,碘缺乏组分为 0 .9、0 .5 2、0 .2 0、0 .16、0 .13和 0 .2 0× 10 -16mol·μg-1总RNA ,分别为正常组的 1/ 6 .5、1/ 7.6 9、1/ 3.75、1/ 3.88、1/ 3.5 4和 1/ 1.5 5。各日龄正常大鼠IGF 1相对表达量 (IGF 1与 β actin的灰度值比 )为 1.2 8± 0 .17、1.2 7± 0 .18、1.14± 0 .16、0 .84± 0 .0 7、0 .4 8± 0 .10和 0 .89± 0 .0 8;碘缺乏大鼠分别为 1.0 4± 0 .0 4、1.19± 0 .12、1.16± 0 .0 2、0 .4 5± 0 .0 5、0 .4 0± 0 .0 3和 0 .6 5± 0 .0 5 ,分别较正常组降低了 2 3%、6 .7%、7.5 %、87%、2 0 %和 37%。体外实验中 ,T3 浓度从 0 ,10 -10 ~ 10 -6mol·L-1?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碘化钠对甲状腺细胞膜上钠 /碘转运体 (NIS)基因表达的影响 ,探讨其在甲状腺功能调控和甲状腺疾病发病与治疗中的作用和地位。方法 新鲜甲状腺组织去除包膜并反复洗涤后剪成 1mm左右的碎块 ,以 2 .5 g·L-1胰酶及 0 .3g·L-1胶原酶消化 ,过筛后用含 15 % (体积分数 )小牛血清和适量抗生素的Eagle营养液调整细胞浓度 ,置培养瓶 ,放 37℃含 5 %CO2 (体积分数 )的细胞培养箱中孵育 ,隔天换液 1次 ,5天后以不同浓度 (0、10 -8、10 -6、10 -4)mol·L-1的碘化钠刺激单层培养的甲状腺原代细胞 ,72h后再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技术检测甲状腺细胞NISmRNA含量的变化 ,组间差异采用方差分析 ,用国际通用的SAS系统软件进行处理。结果 碘化钠浓度为 10 -8mol·L-1时较空白对照组NIS基因表达受到轻度抑制 ,但无统计学意义 ;当浓度为 10 -6mol·L-1、10 -4mol·L-1时明显抑制NIS基因的表达。结论 钠 /碘转运体是位于甲状腺细胞基底膜上的一类膜抗原 ,在甲状腺对碘的主动转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碘化钠呈剂量依赖性地降低甲状腺细胞基底膜上NIS基因的表达 ,表明高碘抑制甲状腺细胞对碘的摄取能力 ,在甲状腺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断和治疗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测定莫索尼定 (Moxonidine ,MOX)局部应用后对家兔葡萄膜巩膜途径 (Uveoscle raloutflow ,Fu)房水流出量的影响 ,探讨MOX局部应用的房水动力学机制。方法 正常家兔2 0只 ,随机分为 2组 ,分别采用生理盐水及莫索尼定点眼 ,点眼前及点眼后 3 0min ,测量双眼眼压。点眼后 1 .5h用 0 .1mmol/L异硫氰酸荧光素牛血清白蛋白 (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bovinealbumi,FITC BSA)行前房灌注 ,测定Fu各组织的荧光强度 ,采用改良Suguro法计算各组Fu房水再现量。结果 MOX单侧点眼后 ,点眼侧兔眼Fu房水再现量为 (7.2 1± 0 .988)×1 0 - 1 μL·3 0min- 1 ,对侧眼Fu房水再现量为 (7.5 3± 0 .2 1 4)× 1 0 - 1 μL·3 0min- 1 ,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局部点用MOX可通过增加后路房水流量降低眼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土贝母皂甙(tubei moside,Tu)治疗家兔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erpes si mplex keratitis,HSK)的效果。方法在地鼠肾细胞BHK-21上进行单纯疱疹病毒I型(HSV-1型)SM44毒株复苏,制作兔HSK模型。家兔分为0.2g/L Tu、无环鸟苷(ACV)和生理盐水(NS)3组,采用裂隙灯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眼部病变的变化。结果0.2g/L Tu、无环鸟苷和生理盐水组第6~8天角膜病变分值分别为3.13~3.5、1.75~1.88和3.83~3.88,第14天时为2.07、1.13和2.77,3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0.2g/L Tu可以显著缩小角膜病变面积,促进角膜上皮细胞的修复,其作用优于生理盐水组,但不及ACV组。结论Tu点眼剂治疗实验性HSK有一定的疗效,但尚不及ACV。  相似文献   

11.
研究淫羊藿总黄酮(FEBM)对家兔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FEBM在0.1g/kg或0.4g/kg时,每天两次灌胃,连续3d,可抑制家兔体外血栓形成;在0.4g/kg时可降低2~40s~(-1)切变率时的全血粘度和抑制红细胞的聚集。实验说明FEBM抑制血栓形成的主要因素可能和降低红细胞聚集性及降低全血粘度有关。  相似文献   

12.
选择性PDGF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对兔PVR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一种新的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platelet derivedgrowthfactor,PDGF)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AG12 95对兔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proliferativevitreoretinopathy ,PVR)的治疗作用。 方法 兔结膜成纤维细胞 (rabbitconjunctivalfibroblastscells,RCF)培养 ,用MTT分析法检测PDGF AA和 BB以及AG12 95对兔RCF的增殖状况的影响。建立PVR动物模型 ,玻璃体腔内给予AG12 95 ,用牵引性视网膜脱离 (tractionalretinaldetach ment,TRD)的发生率判断药物的体内疗效。眼视网膜电生理检查和HE染色分析药物的毒性。结果  10 μmol·L-1和 10 0 μmol·L-1两种浓度的AG12 95均可显著抑制由PDGF AA和 BB诱导的成纤维细胞的增生 ,10 0 μmol·L-1AG12 95可减缓兔TRD的发生 ,但其作用仅持续至第 2 1d。在AG12 95治疗组中 ,未发现明显的网膜毒性。结论 PDGF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AG12 95可减缓兔TR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硝酸甘油 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识别心肌梗死部位存活心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 2 9例接受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的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 ,术前行多巴酚丁胺及其合用硝酸甘油超声心动图了解术前室壁运动情况 ,术后 3个月复查室壁运动改善情况 ,以术后相应节段运动改善为标准 ,分析比较术前多巴酚丁胺及其合用硝酸甘油超声心动图判定存活心肌的准确性并评价其安全性。结果 多巴酚丁胺合用硝酸甘油超声心动图判定存活心肌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 90 .9%、95 .6%和 96.2 % ,其敏感性与单用多巴酚丁胺比较虽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但已表现出增高趋势 ,而特异性和准确性则不受影响。术前室壁节段运动指数分析提示多巴酚丁胺 10 μg·kg-1·min-1与多巴酚丁胺 5 μg·kg-1·min-1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而多巴酚丁胺 10 μg·kg-1·min-1合用硝酸甘油较多巴酚丁胺 5 μg·kg-1·min-1级明显降低 (P <0 .0 5 )。且多巴酚丁胺合用硝酸甘油无诱发心肌缺血副作用。结论 硝酸甘油 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识别心肌梗死部位存活心肌比单用多巴酚丁胺更敏感而且更安全  相似文献   

14.
雌激素对离体成骨细胞成骨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验证不同浓度的雌三醇对人类成骨细胞功能表达和体外成骨能力的影响 ,研究雌激素促进成骨作用的机制及剂量效应关系。方法 取成人的髂骨松质骨 ,采用胶原 胰蛋白酶消化法 ,获得松质骨中的成骨细胞 ,进行纯化和培养。在此基础上添加不同浓度的雌三醇 (1× 10 - 11、1× 10 - 9、1× 10 - 7、1× 10 - 6 、1× 10 - 5 、5× 10 - 5 mol·L- 1)并进行培养。用生化法测定细胞碱性磷酸酶 (ALP)活性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细胞培养液中骨钙素 (OC)和细胞间质含钙量。结果 雌三醇对成骨细胞ALP活性和骨钙素分泌的影响均呈正相关 ,即各浓度雌三醇对ALP活性和骨钙素的分泌均有刺激作用 ,并与雌三醇剂量呈正相关。低浓度 (1× 10 - 11、1× 10 - 9、1× 10 - 7mol·L- 1)的雌三醇可促进成骨细胞的成骨能力 ,高浓度时则无此作用。结论 雌激素能增加成骨细胞的ALP活性和骨钙素的产生 ,促进成骨细胞的骨形成能力  相似文献   

15.
培坤胶囊对子宫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培坤胶囊对子宫的作用 ,探索其治疗痛经的机制。方法 常规方法制备离体大鼠子宫标本 ,用己烯雌酚和催产素制造小鼠痛经模型 ,观察培坤胶囊对子宫的作用。结果 培坤胶囊能明显抑制子宫收缩力(11.6 %~ 6 5 .7%)、收缩频率 (2 8.2 %~ 6 0 .2 %)和活动度 (36 .6 %~ 84.6 %) ,其IC50 分别为 0 .6 9g·L-1、0 .83g·L-1和 0 .2 3g·L-1。 2 .0 g·kg-1和 5 .0 g·kg-1的培坤胶囊能延长痛经小鼠的扭体潜伏期 ,减少扭体次数。结论 培坤胶囊能抑制子宫收缩 ,有抗痛经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