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我国汽车工业宏观基本面和国内证券市场汽车板块行情运行特点,2004年投资汽车板块仍存在一定的获利空间,但行情波动幅度将明显小于2003年,不会再现2003年股市中汽车板块的大牛市行情。如何对自己“心仪已久”的汽车股票进行投资,来分享中国汽车工业高速发展带来的成果,尤其是如何把握最佳的介入时机,达到投资投机两相宜的目地。笔者认为,投资者应密切关注以下几方面的信息,波段操作制胜。  相似文献   

2.
川页 《汽车与配件》2006,(12):22-24
本土化的中国汽车业能做大不一定能做强关于汽车本土化生产的界定,目前有不同的看法。依据 2004年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第11章第52条“国家支持汽车生产企业努力提高汽车产品本地化生产能力,带动汽车零部件企业技术进步,发展汽车制造业”的精神,认为凡在我国本土本地生产的,无论是国有、民营,还是中外合资, 甚至纯外资,还有多种投资主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世界上潜力最大的汽车市场,德国、美国和日本等国家纷纷在华投资。德国采取投资方式进入中国,其在在华投资战略上暂时处于优势。美国汽车工业1995年才开始与我国建立合作关系,但有善于进行战略性行动和采取技术领先战略等特点。日本汽车工业由于以掌握能满足中方需求的技术自恃等原因,在华投资所处地位暂显落后,在国际竞争中错过了“双赢”机会。在世界汽车工业越来越看好中国汽车市场和国外汽车产业界在中国市场的竞争还将加剧的大背景下,我国应本着“为我所用”的原则,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后我国汽车工业发展规律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8年以来,我国汽车工业出现4次周期性波动,其波动具有与我国经济发展同向、同步,与汽车工业投资增长周期性波动基本相同的特征。第1次(1977 ̄1986年)为我国汽车工业大发展的起步阶段;第2次(1982 ̄1985年)汽车工业发展明显加快,但仍处于“缺重少轻、轿车空白”阶段;第3次(1987 ̄1990年)国家加大对汽车工业投资规模,轻型汽车发展加快,已冲击中型车市场,“缺重”有所缓解,“少轻”并  相似文献   

5.
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现状,发展前景和投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详细地介绍了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现状,以及发展汽车零部件工业的产业政策,资金政策等。分析了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资金来源及经济效益,预测“九五”期间,“十王”期间汽车零部件工业投资需求分别为550亿元。2150亿元,以及2000年零部件工业产值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2004年,中国汽车市场在经历了2002年“井喷”、2003年高歌猛进之后,忽然打了个“结”,一下子跌入冰点。连续半年多的市场低迷,车价的一落再落,最终几乎摧毁了汽车市场的信心,这让汽车生产厂家和消费者的神经都经受了前所未有的考验。2004年汽车市场的持续低迷已成定局。  相似文献   

7.
《专用汽车》2004,(1):40-40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期货证券研究室主任廖英敏日前在北京大学“国际投资高层论坛”上说,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新一轮周期的上升期,这为2004年上市企业的发展创造了机遇,新的经济增长热点如汽车等产业将会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8.
2004年初夏,北方的天气骄阳似火,2004年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更是火爆异常,不仅让消费者感受到“汽车时代”脚步的日益临近,也使汽车厂商暂时忘却2004年国内汽车市场欲振乏力的不快。已早作准备、严阵以待的国内微型汽车厂家给予本届北京国际车展以“空前的礼遇”,微型汽车企业  相似文献   

9.
中国清洁汽车行动的成就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秉刚 《汽车工程》2005,27(6):643-647
1中国清洁汽车行动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汽车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2004年我国汽车年产量达到507.4万辆,已成为世界第四大汽车生产国和第三大消费国。2004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已达到2742万辆,比2003年增长了13%。私人汽车保有量占总保有量的比例已从“九五”末不到40%提高到近60%。摩托车产量和保有量分别达1700万辆和7900万辆。农用运输车产量和保有量分别达200万辆和2500万辆。据有关预测,到2020年我国汽车总需求量将接近2000万辆,总保有量有可能突破1.5亿辆。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激增,我国机动车尾气污染问题更显严重,国家环保中心预测,到2010年我国汽车尾气排放量将可能占空气总污染源的64%。  相似文献   

10.
向阳 《时代汽车》2005,(1):49-51
临近年关岁尾,2004年的中国汽车市场已经全然没有了悬念,在经历了2002年“井喷”、2003年高歌猛进后,中国车市在2004年忽然打了个“结”,一下子跌入冰点。连续半年多的市场低迷,车价的一落再落,最终几乎摧毁了市场的信心,让车厂和消费者的神经都经受了前所未有的考验,今年持续低迷已成定局。2004年是中国汽车企业初尝市场严酷滋味的一年,  相似文献   

11.
李永钧 《汽车情报》2004,(15):19-20
在历史跨入2004年的时刻,中国车市群雄四起、逐鹿中原、问鼎天下,用一汽集团老总竺延风的话来说,叫“乱云飞渡难从容”。汽车产业目前投资空前高涨,各省市地方拟建和在建汽车工程都在大干快上,各地方汽车企业和民营汽车企业都在努力的发展和壮大,与国内的三大汽车集团一起形成了汽车市场繁荣的向好势头,炫目多彩的新车型不断上市,汽车产业一片火红。  相似文献   

12.
韩林 《城市车辆》2006,(4):23-24
我国国民经济1978~2005年一直呈稳步增长态势,GDP增长率在3.8%~15.2%之间波动。2004年我国人均GDP达到1260美元,2005年达到1400美元,且呈现逐年增长态势。GDP的增长助推了汽车产业的增速,自1992年我国汽车产量首次突破100万辆以来的10多年间,汽车产量年均增长达15%,一直高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速,成为其他行业的领头雁。尤其是“十五”期间我国汽车工业属于高速发展阶段。继2004年我国汽车产销双双达到500万辆后,2005年汽车产销量分别实现570万辆和575万辆。可以看出,我国汽车工业发展正在乘势而上。  相似文献   

13.
在过二十多天,就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节日农历春节了。回首充满挑战的2004年,我们感慨万千12004年的中国汽车市场已经全然没有了悬念,在经历了2002年“井喷”、2003年高歌猛进后,中国车市在2004年忽然打了个“急刹车”,一下了跌入冰点。连续半年多的市场低迹,车价的一落再落,最终几乎摧毁了市场的信心。这让汽车厂商和消费者的神经都经受了前所未有的考验,今年持续低迷已成定局。  相似文献   

14.
“2004年是我国改革和发展十分关键的一年”“科学的发展观”“坚决遏制部分行业和地区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是今年宏观调控的一项誊要任务。”温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三句话,是我国汽车公司老总两会期间引用频率最高的话语。中国汽车工业何去何从?也成了两会代表谈论的焦点。在此我们精选了国内几大汽车集团公司掌门人的精彩分析,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所谓“老爷车”.就是指人们过去曾经使用过的.现在作为“历史文物”供人们欣赏、鉴赏乃至收藏的汽车,“老爷车”的出厂日期至少要20年以上.也就是说在2004年提到的“老爷车”,是指1984年前制造的汽车。“老爷车”按出厂的时间早晚又分级,资历老的“老爷车”是指1907年以前生产的汽车。  相似文献   

16.
6月我国国产汽车销售38万辆,其中轿车16.73万辆,同比增长分别为7.25%、4.83%,是2004年以来增长最低的月度。我国汽车市场销售增长大幅度滑落、汽车市场冷寂的原因:老百姓收入低于其他国家,而至今多数车型的车价之高列“世界前茅”停车位少停车费贵,  相似文献   

17.
吴勇 《汽车情报》2005,(9):13-15
2004年国际原油市场波澜壮阔,一路飞涨,给汽车工业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我国2004年汽车市场的状况也间接反映了当今国际市场油价的现状。因而,在我国对汽车工业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的汽车燃油税问题再度成为讨论的热点。自1997年全国人大通过的《公路法》提出以“燃油附加费来代替养路费”,到2004年11月《收费公路管理条例》正式施行,开征燃油税在7年间时隐时现。  相似文献   

18.
肖献法 《运输车辆》2010,(8):I0003-I0003
2010年,是我国汽车工业的不凡之年,这倒不是因其产销量如何如何,而是社会寄望推动其健康快速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法规又要密集出台,且比被称为“汽车政策法规年”的2004年的力度还要大,已引起业界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9.
2004年,由于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加大了对超载车辆的治理力度;银行、保险公司提高了贷款购车的“门槛儿”,使汽车产销量增长速度同比有所回落。鉴于2003年我国汽车市场的火爆行情,2004年各大汽车企业纷纷提高产能,导致产能大于市场需求,库存量明显增加;各企业为促销产品,加大市场份额,掀起了一浪又一浪的降价浪潮,从而进一步加重购车者持币待购的心理。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使2004年汽车产销量的增长速度明显低于2003年,也低于企业的预期水平。  相似文献   

20.
一民 《汽车情报》2006,(1):18-18
经历了2004年的低迷,2005年的调整之后,有专家预测,2006年汽车市场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增幅在10%左右。因此,作为汽车零部件企业来说,也只能在平稳增长态势的“大局”下谋求更大的发展。笔者以为,2006年汽车零部件企业应该抓住以下“机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