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兰渝铁路新城子隧道为例,通过现场测试和FLAC 3D数值模拟,对挤压性围岩大跨隧道采用双侧壁导坑法2种不同开挖顺序时的隧道变形和衬砌受力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双侧壁导坑法按常规顺序开挖导洞1~9比依次分层开挖上、中、下各导洞更有利于控制隧道变形,且二次衬砌受力明显较小;挤压性围岩隧道施工中相邻导洞贯通形成扁平洞室会导致大变形,施工中应尽量避免;2种开挖顺序隧道水平收敛均大于拱顶沉降,必要时可加强临时支护。  相似文献   

2.
辅助坑道与正洞相交地段处于复杂的三维受力状态,在复杂地质条件下隧道挑顶施工过程中必须尽快完成支护,尽快控制围岩变形,保证挑顶作业的施工安全。根据新建铁路沪昆客运专线贵州段捧古隧道一号横洞进入正洞挑顶施工的实践经验,详细介绍了隧道挑顶施工工艺特点,安全质量控制措施,并强调了相关注意事项,总结了在泥岩、泥灰岩等软弱富水围岩地质条件下,隧道辅助坑道进正洞挑顶施工的综合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
结合成兰铁路榴桐寨隧道一号横洞挑顶工程实例,介绍一种隧道挑顶新技术——无门架导洞挑顶法。通过优化挑顶交叉段拱架连接,巧妙地解决了挑顶过程中交叉段正洞拱架拱脚落点支撑问题,既保留了门架导洞挑顶法安全、快速的特点,又避免了门架导洞挑顶法的一些缺陷。该技术明显优于隧道挑顶普遍采用的门架导洞法施工技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小间距隧道的工程难点主要是群洞效应以及中间岩柱的稳定性问题,国内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浅埋、城市环境以及一般围岩环境,针对挤压性围岩中的小间距问题研究甚少。基于此,本文以兰渝铁路新城子隧道为工程背景,通过数值计算及数据统计分析的方法,研究挤压性围岩中小间距隧道导洞的作用效果,以期为相关工程提供参考。研究结论:(1)挤压性围岩小间距隧道,邻洞的存在对主洞开挖的影响包括中间岩柱的塑性变形和邻洞的变形释放,两种变形效应叠加产生相互影响;(2)先行洞室开挖的影响范围为掌子面前方1.5B,掌子面后方2B;(3)先行导洞的作用,可以明显减小后行洞室扩挖时对先行洞室的影响,同时本线的位移减小至无导洞的10%~20%,影响范围降至1.5B之内;(4)新城子隧道变形统计分析显示,后行左线变形小于右线11.6%~20.4%,当采用导洞应力释放后,左、右线平均值及最大值减小7%~20%;(5)该研究成果可为类似挤压性围岩隧道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围岩的变形控制是隧道工程界的普遍难题,目前在建的兰渝铁路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围岩大变形剧烈,特别是在隧道结构型式复杂的地段尤为突出,严重影响施工安全与工期进度。结合兰渝铁路新城子隧道出口连拱大跨段工程实践,对比分析了中导洞开挖和背靠背开挖2种双连拱段施工方案,综合分析认为对高地应力软岩隧道采用中导洞开挖双连拱,更为安全、可靠。隧道大跨段采用双侧壁导坑法开挖,双层初支和锚索+锚杆联合支护体系能有效控制围岩变形,现场工程实施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黎冬来 《铁道建筑技术》2011,(Z1):140-142,162
结合大理至丽江铁路仁和至丽江段新关坡隧道工程实例,对隧道横洞进正洞挑顶技术进行总结,重点阐述了膨胀土隧道横洞进正洞挑顶技术的坑道检算、施工工艺及施工要点。  相似文献   

7.
沙强国 《铁道勘察》2011,37(3):86-88
新黄土隧道横洞进入正洞挑顶施工采用与线路中线正交的位置进入正洞拱顶,通过挑顶导洞将正洞拱顶轮廓开挖出来,并及时施做导洞临时初期支护,导洞成型后及时施做拱部初期支护,然后再按照三台阶法预留核心土法开挖正洞。施工过程中需拆除的临时支护工程量很小,避免了对围岩造成较大的扰动。工程实践证明,这种挑顶施工方法安全系数高,并能有效地缩短挑顶时间和节约成本。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西南部交通建设的不断发展,工程中长大隧道不断增多,而往往因工期紧迫需要开辟新的工作面,挑顶施工就显得尤为重要。郑万铁路湖北段罗家山隧道全长10 640 m,为超大断面双线高铁隧道,4#横通道与正洞交叉段为极软弱破碎Ⅴ级围岩。通过对4#横通道转正洞挑顶施工技术和要点进行研究总结,可为类似岩层隧道挑顶施工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以郑西铁路客运专线函谷关隧道横洞挑顶为例,介绍一种新型挑顶施工工艺——垂直挑顶法。该工法适用于大断面黄土隧道挑顶施工,特别当正洞施工采用CRD法开挖时,该方法可以很方便地转换成CRD法开挖。  相似文献   

10.
以兰渝铁路新城子隧道为背景,以确保高地应力软岩条件下隧道特大跨至连拱过渡段的围岩及结构的稳定性为目的,围绕过渡段的快速施工技术展开研究。首先分析了大跨与双连拱的现场监测的变形规律,并基于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变形控制的基本理念,研究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大跨与双连拱过渡段的施工技术。研究得到:提出了"延伸开挖,后期还原,刚柔并济,联合支护,双洞浇筑,整体衬砌"的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大跨至连拱过渡段施工工法;提出了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大跨至连拱过渡段的"十字撑"支护技术。  相似文献   

11.
昆玉铁路宝峰隧道全长7377m,是昆明至河口铁路昆阳至玉溪段重点控制工程,为双线隧道,全隧共设4个斜井,斜井进正洞挑顶段地质均为富水V级围岩。结合在双车道3号斜井挑顶过程中斜交角度的调整与挑顶方案的改进,对挑顶施工技术进行了总结,对同类工程具有参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昆玉铁路宝峰隧道全长7 377 m,是昆明至河口铁路昆阳至玉溪段重点控制工程,为双线隧道,全隧共设4个斜井,斜井进正洞挑顶段地质均为富水Ⅴ级围岩。结合在双车道3号斜井挑顶过程中斜交角度的调整与挑顶方案的改进,对挑顶施工技术进行了总结,对同类工程具有参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鹰鹞山隧道斜井进正洞挑顶施工技术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长大隧道为尽快贯通,设计时一般设置斜井和竖井,以增加作业面形成长隧短打.结合工程实际,介绍斜井进正洞挑项时的施工原则、过渡段的施工及正洞上台阶施工等技术.  相似文献   

14.
长大隧道在实际施工时,往往由于地形地貌、工作面数量限制等因素的制约,需要增设斜井、竖井或横洞,以开辟新的工作面达到缩短工期之目的,因此,研究斜井与正洞交叉处的施工技术就显得特别重要。本文依托中条山公路隧道,介绍了采用"门字型"导洞挑顶进入正洞,展开正洞工作面施工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高地应力软岩隧道的施工一直是工程的重难点问题,针对新城子隧道小间距段,左线采用超前应力释放导洞法进行应力释放,应力释放完成后采用两台阶临时仰拱法扩挖的施工方式;右线采用三台阶临时仰拱法开挖的施工方式,左右线正洞支护均采用双层初支单层二衬结合长锚杆长锚索的支护参数。变形及测试分析显示:右线净空收敛平均值为403.0 mm,左线净空收敛平均值为367.8 mm;接触压力右线平均值175.5 k Pa,左线平均值95.8 k Pa;钢筋应力右线基本在-100~-200 MPa之间,左线基本在-50~-150 MPa之间,表明先行开挖的右线对后开挖的左线具有应力释放的作用。同时对二衬变形速率统计分析表明:新城子隧道钢筋混凝土衬砌采用2 mm/d的控制标准是合理的,衬砌均未出现开裂。本工程的经验可为软岩大变形隧道小间距段落的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函谷关隧道斜井进入正洞施工方案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介绍函谷关隧道斜井进入正洞的施工方案。从过渡方案、交叉口部的加强方案、斜井进入正洞的挑顶方案以及安全、质量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说明,为同类工程施工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大断面黄土隧道斜井进入正洞的挑顶施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郑西铁路客运专线潼洛川和高桥两座大断面湿陷性黄土隧道三座斜井进入正洞的施工,从安全、进度和经济方面考虑,优选出合理的斜井挑顶施工方案。实施的结果证明,所选用方案工程结构安全,缩短了施工时间,节约了施工费用。  相似文献   

18.
结合燕山隧道2号斜井与正洞交叉口处的施工实例,介绍双车道斜井(横断面58.97 m2)进双洞单线隧道的挑顶施工技术。在充分了解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制定了详细的超前支护、监控量测和开挖施工方案。重点阐述进正洞的施工方法,对施工经验进行总结,可供同类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9.
城市隧道辅助坑道斜井受限于周边环境,有时设计以小角度的斜交方式进入正洞.对于埋深浅的软弱地段,斜井与正洞交叉口因其受力复杂,常规的矿山隧道斜井进正洞施工工法难以确保施工安全.本文介绍了晋祠隧道在软弱、浅埋、周边环境复杂条件下,小角度斜交斜井采取棚架套拱挑顶法进正洞施工技术,对目前大规模的城市地铁建设有关斜井的设计和施工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分岔隧道的安全施工技术是隧道工程的重点内容。以杭州紫之隧道工程为依托,针对西线大跨段主隧道与匝道小净距交汇处隧道工程,对小净距隧道和大跨度隧道的安全施工技术进行了研究;针对主隧道跨度大及匝道与主隧道超小净距特点,提出大跨度小净距分岔隧道双向施工技术,包括小截面隧道导洞施工、主隧道导洞扩挖、主隧道反向开挖至小净距隧道施工技术,为类似地层分岔隧道施工提供经验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