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TYJL-ADX型计算机联锁操作显示界面为基础,依据标准性技术文件《车站计算机联锁操作显示技术规范》内容,结合联锁系统既有操作显示界面特点和规范要求,对比分析了既有操作显示界面与规范内容相对应部分的差异性,阐述了依据规范标准优化的联锁系统操作显示界面。界面效果验证表明,优化的联锁系统操作显示界面符合规范内容的规定和要求,在铁路行业推行技术规范标准的同时,采用界面优化设计的TYJL-ADX型计算机联锁系统能够适应铁路发展和安全运营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中国铁路总公司印发《车站计算机联锁操作显示技术规范》,目的是统一并规范计算机联锁设备的操作显示界面。在对TYJL-ADX型计算机联锁操作显示界面进行对标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新界面软件的设计,并从工程数据的角度提出新界面软件编制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最后对新界面软件的影响进行分析。新界面软件的实施将有利于信号系统互联互通、全程全网的发展,并对车站行车作业和运营维护规范化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综述车站计算机联锁操作显示规范的意义、形成背景和主要内容,给出规范中界面标准化的基本要求,分析和总结了规范在站场图区、报警和预警、进路按钮设置、按钮操作及其他辅助功能等方面的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4.
鉴于车站计算机联锁仿真试验平台的局限性,开展计算机联锁接口测试方法的研究。在指出车站计算机联锁接口测试意义、主要研究内容的基础上,详细说明进路信息、开关量信息的测试方法。提出计算机联锁测试平台环境、接口模拟软件显示界面方面的技术要求。通过测试技术的研究,解决了计算机联锁接口测试不规范、不统一的问题,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联锁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5.
主要介绍了计算机联锁培训系统平台的研制开发。系统依靠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网络技术,完全模拟计算机联锁设备的显示界面与操作方法,做到与现实设备操作一致,使操作人员如同亲临现场,从而达到使电务工作者能进行培训、演练和开发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JD-1A型计算机联锁技能培训系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JD-1A型计算机联锁设备技能培训系统,依靠计算机技术、总线技术、网络技术,完全模拟计算机联锁设备的显示界面与操作方法,做到与现实设备操作一致,使操作人员如同亲临现场,达到电务人员学习、练功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界面操作的效率,改善自动化办理的程度,结合上位机界面的显示规范,提出了一种基于OpenCV的计算机联锁上位机界面图像分析法。所提方法通过对上位机各类信号设备的几何特征的量化处理,完成了信号设备屏幕坐标的提取,实现了通过图片输入自动获取站场信号平面布置概况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计算机联锁自动化测试能够节省软件测试阶段的人力成本,而实现自动化测试的前提是需要提供可靠的站场信息。文章以上位机界面显示规范为主要技术文件,提出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图像分析与文字识别技术提取计算机联锁软件上位机界面信息的方法,该方法通过挖掘可量化的信号设备和功能按钮图元特征,以及二者在界面内名称的字符特征,实现基于上位机界面截图的站场信息提取功能。以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连江口车站计算机联锁软件为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为自动提取站场信息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以重庆轨道交通2号线延伸段工程采用的TYJLIII型计算机联锁系统为研究对象,对该计算机联锁系统的联锁逻辑软件和操作显示软件进行发码特殊功能研究。提出了在不影响既有软件结构基础上新增发码模块的设计实现方法。测试验证结果表明,新增发码模块不影响既有计算机联锁系统软件结构,并满足设计需求。车站现场使用情况表明,采用这种发码设计方法的TYJL-III型计算机联锁系统能在保障既有计算机联锁系统可靠性和安全性前提下,更好地满足重庆轨道交通的工程设计和运营要求。  相似文献   

10.
计算机联锁系统的操作显示界面需完整显示所控制对象的站场形状,对于规模较大的站场,单台显示器的显示效果较差,图形、文本紧缩,不便于操作和识别。通过将AMOS-6000工控机的多屏显示硬件高清视频接口(HDMI)修改为视频图像阵列(VGA)接口方式,针对DOS系统,采用基本输入输出系统(BIOS)驱动和基本图像接口(BGI)文件,实现多台显示器组合显示图形。该方案在京沪既有普速铁路线的工程实践中得到应用,满足铁路枢纽车站、编组站等大型站场的操作显示需求。  相似文献   

11.
作为信号系统关键设备,计算机联锁与CTC设备接口的通信稳定,是行车安全和提高运输效率的重要保证。当CTC与计算机联锁系统通信中断时,会对现场运营产生较大影响。就某站计算机联锁系统与CTC通信异常,导致车务终端站场界面失去表示的故障进行分析,并制定针对性解决措施,现场实施效果良好,相关解决方案提高联锁与CTC通信的稳定性,确保现场设备的安全运行。同时也可为其他站处理类似故障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对计算机联锁系统调试试验步骤及方法进行了系统阐述。通过计算机联锁调试试验对计算机联锁系统的联锁控制、显示、记录存储和故障检测等功能进行检验,以提高联锁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确保铁路行车安全,进而提高运营效率。  相似文献   

13.
DS6Ⅱ型计算机联锁系统的硬件系统采用分布结构,由控制台、网络通信、联锁子系统和输入/输出接口电路组成。软件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应用软件由6个软件包组成:控制显示软件包、监测软件包、网络通信软件包、联锁软件包、输入输出软件包、安全监测软件包。其中控制软件包没有对控制台操作人员进行合法性检查。这对于控制列车进路的计算机联锁系统来讲,将是一个严重的弊端。  相似文献   

14.
车站计算机联锁是一种将车站道岔、轨道电路和信号机,用计算机进行集中有效控制和管理的重要行车设备,是车站值班员赖于组织行车必不可少的工具,同时也是一种在设备发生故障或人为错误操作时能够将故障倒向安全的保安设备。车站计算机联锁不仅继承了继电联锁的全部功能,而且以其先进的数字化技术、综合功能优势显示出广阔的发展前景。可以认为随着技术的进步和铁路运输现代化要求的不断提高,车站计算机联锁设备将成为继电联锁的换代产品。我国计算机联锁技术在经过全面整顿、规范上道之后,其技术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安全运用有了保证,因此车站计算机联锁技术迎来了春花烂漫的发展时期。 我国车站计算机联锁的发展概况 我国计算机联锁技术的研制开发工作起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其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起步阶段(1984~1989)。1984年1月,通号总公司  相似文献   

15.
为了验证联锁系统与TCC、RBC以及邻站CBI之间通信接口数据的正确性,在联锁仿真测试平台上开发了接口模拟软件。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对接口模拟软件架构及通信模块、接收模块、发送模块进行详细设计,包括图形化的操作显示界面,定义了通用的配置数据格式。在实验室仿真环境下进行通信接口的数据测试,起到了保证联锁软件安全性的作用,并能减少返工、提高效率。  相似文献   

16.
在计算机联锁得到很大的发展,CTCS2型列控系统大规模应用的同时,要注意划清计算机联锁系统与列控系统的界面,集中联锁系统安全输出要得到有效的闭环检查。  相似文献   

17.
调度集中系统(CTC)与计算机联锁系统通信良好、信息交互完整,是车站有序办理行车作业的安全基础和效率保证。为提高EI32-JD计算机联锁系统的稳定性,降低因计算机联锁系统导致CTC控制台显示异常的故障率,通过分析典型的故障案例,提出对应的改进措施。首先,在完善联锁软件逻辑方面,采用优化操作机和联锁机倒机参数的方法,解决因计算机联锁系统单系设备故障造成CTC控制台信息异常的问题;其次,在完善联锁硬件设计方面,对具有远端操控方式的计算机联锁系统提出2种优化方案,即将本地端冷备操作机升级为热备,或将本地CTC和远端操作机通信连接的串口光电转换器由2套升级为4套;最后,通过优化运维管理措施规范现场设备的日常维护和管理。经现场测试,提出的改进措施应用效果良好,有效提高了计算机联锁系统与CTC系统的通信质量,可为同类型设备故障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我国铁路计算机联锁发展的启示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铁路计算机联锁的研究与应用,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随着我国铁路实施第六次大提速,对计算机联锁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铁道部制订了一系列规范、标准、要求和规定,实施制造特许证、制式合格证和产品合同证的三证管理,并不断完善和提高计算机联锁系统功能。我国铁路计算机联锁按照系统工程理论进行设计,实现“设备集中,结构合并,功能模块,信息共享”的一体化,强化“计算机联锁系统技术标准”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提高计算机联锁系统智能、自检、互联能力,积极开展安全评估认证工作。  相似文献   

19.
本次坡头站进行技术改造,由原6502继电联锁改为计算机联锁,区间由三显示自动闭塞改为四显示自动闭塞,但区间改造不在本次施工范围内,计算机联锁软件无过渡版,按照四显示设计。  相似文献   

20.
针对多种制式计算机联锁系统并存的现状,提出了同时具有铁科、通号院和交大等多种操作界面,基于局域网构建教师机监控下的多学生机联网的车务仿真培训系统设计方案。在此基础上,研制了操作表示界面、联锁逻辑及行车仿真一体化的学生机软件;研制了基于以太网监控学生机并为之设置灯丝等现场故障的教师机软件。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车务培训系统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