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9 毫秒
1.
目前,国铁在中、高速铁路上采用可动心轨道岔,由于消灭了“有害空间”,心轨处结构固有不平顺降低,利于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平稳性。对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采用可动心轨道岔同样具有行车平稳以及减振降噪的优点。介绍广州地铁直线电机系统用的9号可动心轨道岔线型选择及平面形式、可动心轨辙叉及其他主要结构。经道岔动力仿真计算,验证设计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我国铁路第6次大提速广泛使用的200km/h系列可动心轨道岔采用新型模锻翼轨,主要介绍该模锻翼轨的结构形式和加工工艺过程。  相似文献   

3.
可动心轨辙叉翼轨断面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可动心轨辙叉翼轨断面薄弱这一问题 ,介绍采用有限元结构分析软件对翼轨断面进行优化 ,并得到满足使用要求的翼轨断面 ,实现了翼轨与线路钢轨等强。该断面翼轨已应用在提速和高速的可动心轨道岔中。  相似文献   

4.
列车-可动心轨式道岔空间耦合系统动力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基于可动心轨式道岔结构的主要特点,建立了列车-可动心轨道岔系统空间耦合振动分析模型,并用于分析不同车型的列车,速度,轴重等因素对我国12号可动心轨提速道岔动力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简述了可动心轨道岔和我国现有可动心轨道贫的现状,阐述发展我国可动心轨道岔应从体制上着手,使道贫从产品上升为商品。当前发展可动心轨辙叉,选材应在既有轧制轨件上做文章。  相似文献   

6.
为满足分叉运营的需要,首都机场线直线电机系统首次在国内城市轨道交通领域采用了60 kg/m钢轨18号可动心轨道岔.对分叉处大号码道岔的方案经过多次反复、深入的研究论证,并结合直线电机车辆特点、运营要求、造价、工期、轨道结构安全、养护维修、轨旁设备的接口技术要求等各方面的因素,进行了针对性的改进设计,使安全可靠性更高.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和比较,认为我国高速繁忙干线应发展可动心轨道岔,而轧制特种断面钢轨做可动心轨的翼轨又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8.
为验证国内首组50 kg/m钢轨7号可动心轨道岔的行车安全与稳定性,针对地铁A型车、7号可动心轨道岔,基于多体动力学建立车辆-道岔耦合动力仿真模型,研究地铁车辆的动力响应。研究结果表明:(1)车辆过岔时,在尖轨与可动心轨处各动力学指标均明显增大,脱轨系数、轮重减载率及轮轨横向力最大分别为0.59、0.45和66.23 kN,车体加速度峰值小于0.4 m/s2;(2)车辆侧向过岔时,轮轨横向作用力显著变大,较直向过岔时增大5倍以上;(3)辙叉处无有害空间,车轮由翼轨向可动心轨过渡时不会瞬时脱空。研究成果可为7号可动心轨道岔的工程应用及结构优化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对津浦线发生的可动心轨道岔心轨折断进行了系统分析。通过金相试验、心轨疲劳裂纹源位置、裂纹扩展特点对伤损原因进行研究,通过对该类型道岔在不同工况条件下列车通过时的应力、位移等现场测试,对裂纹产生的原因和该类道岔运营的安全性进行确认,并对今后道岔的设计、维护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一种重载可动心轨道岔,其独特的可动心轨、长翼轨及接头铁的设计使可动心轨辙叉关键部件工作应力大幅度降低,道岔整件性能和使用寿命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1.
应用可动心轨高速道岔代替原有的提速道岔,消除了固定辙叉上存在的"有害空间",提高了列车过岔速度.文章介绍可动心轨道岔换铺施工技术,在指导现场实践工作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所得的结论希望对铺设既有线上的可动心轨道岔有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12.
董光 《铁道建筑》2006,(9):76-78
建立了道岔区轨道结构空间双层弹性叠合交叉梁系力学模型,并着重以60 kg/m钢轨12号可动心轨提速道岔(混凝土岔枕)为例,对道岔转换力计算进行了计算机模拟。  相似文献   

13.
基于有限单元法的无缝道岔计算理论 ,分析在不同轨温变化情况下无缝道岔中钢轨的受力与变形 ,比较不同号码的可动心轨道岔、固定辙叉无缝道岔的受力与变形特点。探讨道床阻力、扣件阻力、间隔铁阻力以及限位器子母块间隙对钢轨受力与变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60 kg/m钢轨12号( Vz200)可动心单开道岔( CZ2516、SC325)是我国干线铁路的主型道岔,经过长期的运营,部分区段道岔出现了短心轨尖端部位轨顶、轨底裂纹病害.经过大量的现场调查,分析了造成病害的原因,提出了更换可动心轨组件、长短心轨组件和仅更换短心轨3种方案,并对新更换的短心轨结构进行优化,同时加强现场养护和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5.
时速350km客运专线铁路60kg/m钢轨42号单开道岔结构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国自主设计研制的时速350 km客运专线用60 kg/m钢轨42号单开道岔,该道岔侧向允许通过速度为160 km/h,是我国目前为止试制、试铺的号码最大,侧向通过速度最高的道岔,也是我国首次采用双肢弹性可弯心轨技术并获得成功的大号码道岔。结构设计中在转辙器部分为减小尖轨扳动力及尖轨后端不足位移设置了12对辊轮,尖轨亦采用了预顶弯技术;在可动心轨辙叉部分心轨前端采用水平藏尖结构,大大提高了列车通过时的舒适性和平稳性,通过下一步的上道使用和试验,还将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6.
齿轨铁路为国内新型制式交通,为解决齿轨铁路运行中岔区股道转换问题,保证齿轨列车顺利通过齿轨岔区,通过对比现有齿轨道岔结构形式及结构特点,基于齿轨覆盖可分式道岔提出一种岔区可动齿轨转换机构。基于该齿轨转换系统结构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利用ADAMS软件对该齿轨转换机构进行动力学仿真,分析连杆机构中各部件的运动受力情况,同时使用ANSYS软件分析该齿轨转换机构的应力分布情况。研究表明:设计的岔区可动齿轨转换机构无死点,在运行过程中安全可靠;可动齿轨运动过程中,转辙机动作杆受力满足最大输出力要求;各连杆机构部件最大等效应力均小于其许用应力,满足机构静力学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7.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段物业开发是大中城市开发“新型土地资源”的重大举措,其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由此带来的环境振动噪声问题逐年凸显,车辆段内轮轨振动与摩擦、钢轨接头及道岔有害空间处的轮轨冲击是振动噪声的主要来源。针对此,基于面向振源的上盖开发车辆段无缝化减振降噪技术理念,研发城市轨道交通50 kg/m钢轨7号可动心轨辙叉道岔,并对试验段进行轨道结构和环境振动噪声对比测试和仿真分析。研究表明:(1)可动心轨道岔消除有害空间,有效降低心轨处轮轨冲击受力,相较于固定型道岔,减振降噪效果明显,随着行车速度的提高,效果进一步增加;(2)车辆通过道岔直股,速度最大为25 km/h时,地面源强处(距岔线中心线7.5 m)减振3.58 dB,轨旁噪声降低4.63 dB(A),环境噪声(距岔线中心线水平距离7.5 m、距轨顶面3.5 m)降低5.63 dB(A);车辆通过道岔曲股,速度最大为25 km/h时,地面源强处减振3.70 dB,轨旁噪声降低4.75 dB(A),环境噪声降低5.87 dB(A)。  相似文献   

18.
分析目前铁路工务系统辙叉更换和道岔、轨排、可动心轨在站场短程运送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液压千斤顶原理,集辙叉更换和道岔、轨排、可动心轨短程运送功能于一体的专用机具设计方案,并对该机具主要受力件进行了强度校验,总结该机具的主要技术性能和特点。  相似文献   

19.
随着18号可动心轨辙叉单开道岔的铺设上道(如专线4223、专线4245)及长期运营发现,轨检车和动检车侧向过岔时曲线尖轨部分经常检测出现轨向Ⅲ、Ⅳ级超限。经计算和现场检查确认,是曲线尖轨线形圆顺度不够、曲率突变造成。因18号可动心轨道岔设计图无曲线尖轨部分支距,为便于日常检查和满足测量精度,建议增设辅助支距点。  相似文献   

20.
针对提速道岔心轨一动单边接头铁拉板在使用中存在的安全问题以及双边接头铁拉板在使用中产生的不足之处 ,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加强改造方案 ,较好地解决了各种类型的钢岔枕、混凝土岔枕可动心轨提速道岔长期存在的心轨一动拉板与长心轨凸缘连接的横向螺栓松动后难以紧固以及双边接头铁拉板旷动影响心轨正常转换和信号正常显示的难题 ,消除了单边接头铁拉板所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同时还对一动拉板的更换方法作了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