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兰新高速铁路浩门至民乐区间路基冻害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开展了相关试验研究,分析路基冻胀原因并提出整治措施。路基冻害在路堤段数量最多,过渡段次之,路堑段最少。发生冻害的地段多是低矮路堤和零断面换填路基。冻害区段地表水、地下水丰富,部分区段水位较高,导致路基在冬季负温作用下发生冻胀。建议对边坡及护道表面加以封闭,并设置隔水墙、排水沟、渗水盲沟、蒸发池等控制路基水分,以治理路基冻害。  相似文献   

2.
以某高铁为例,介绍其路基冻胀情况。通过现场踏勘调研、气象资料分析、现场深部钻孔探测、室内土样颗粒分析、含水量测试等措施,认为降雨渗入基床、路基含水率严重超标、路基填料小于0.075mm的细颗粒含量严重超标、地区气温较低且持续时间长是冻胀发生的主要原因。基于原因分析,提出"疏导+封闭+排水+保温"的冻胀综合整治方案,即疏通电缆槽和护肩排水孔、封闭两线间混凝土封闭层离缝、疏排基床表层入渗水和路基本体中毛细水、施作深埋保温排水盲管等措施。该方案可为类似病害整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通过调查兰州至乌鲁木齐高速铁路浩门—大梁区间线路冻害情况,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气象条件,分析涵洞及涵路过渡段冻害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冻害整治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兰新高速铁路浩门—大梁区间位于深季节冻土区,冻害多发生于低路堤、浅路堑、零断面换填路基、涵洞及涵路过渡段,且涵洞和涵路过渡段冻胀量较大;发生冻害涵洞为下沉式小型涵;路基和涵路过渡段基床底层及以下部位多为细颗粒含量较多的B组粗颗粒填料,填料含水率约13. 4%~15. 0%,属于弱敏感~敏感性冻胀填料。可采取设置渗水盲沟、入冬前封堵涵洞出入口等措施防治冻胀。对于冻害严重的涵洞及涵路过渡段可在涵洞内壁铺设保温材料,涵路过渡段中设置纵向疏干排水孔、两侧设置保温护道。  相似文献   

4.
通过理论分析和现场试验等方法开展了路基冻害防治保温技术的研究。分析了保温材料应用于季节性冻土重载路基的适用性,模拟了不同保温板厚度条件下路堤和路堑温度场的分布特征,提出了消除冻害所需的保温材料及其厚度,形成了保温板的施工工艺流程。现场试验结果表明,试验地段的冻害得到了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5.
收集东北地区气象和冻结深度数据,探讨沈阳铁路局管辖内冻害区域分布规律。对丹大、长珲和秦沈客运专线路基冻害情况进行调研,在重点区段展开冻胀监测试验,分析客运专线路基结构形式与冻害的相关性,分析冻害原因,提出具体整治方法。实践表明,基床表层冻害可采取护肩切槽或护肩下铺设无砂混凝土板的方法排出隔断层顶部基床表层积水;基床底层冻害可采取铺设XPS保温板提高路基体内部温度的方法,路堤地段基床底层也可采取跟管掏土将高含水率细粒土填料置换出来的方法进行整治,路堑地段基床底层冻害可采取增设或加深排水盲沟降低地下水的方法进行整治。  相似文献   

6.
以季节性冻土区哈大铁路客运专线路堑路基冻害为背景,通过原位挖探及室内试验,对石质路堑路基冻害成因及基岩冻胀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各项物理指标符合非冻胀性填料要求,无明显冻胀;基岩冻胀是形成石质路堑路基冻害的主要原因;岩体渗透性、地下水、温度及工程条件等是基岩冻胀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设置地下降排水设施、增设防冻层和隔断层等工程对策防治路堑路基冻害。在今后铁路客运专线建设中,建议设计时在岩体等级确定、路基设计冻结深度选取方面应进行必要的修正;在渗水盲沟深度和防冻层厚度确定上应结合地下水位临界深度考虑加上最小距离d,建议岩石类d取0.4 m。  相似文献   

7.
以沪宁城际高速铁路试验段K233+485~K234+586无砟轨道路基翻浆病害整治实践为例,分析了病害产生的原因,针对存在病害情况研究整治方案,选择试验段进行试验研究,并对其进行动静态效果验证,证实CRTS-Ⅰ型无砟轨道混凝土底座与基床顶面间翻浆空吊地段采用注浆、疏排、封堵的综合整治方案,对现阶段处理高速铁路路基翻浆病害具有可行性,且效果良好,其整治技术可以在国内高铁CRTS-Ⅰ型无砟轨道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路基冻害检测与评估技术的有效性和前瞻性,本文分析了寒区铁路轨道不平顺情况与车载探地雷达含水率检测结果的匹配关系,发现二者具有良好的关联度,且含水率越高其关联程度越高。提出了适用于寒区铁路有砟轨道路基冻害的评估指标体系、评价指标权重以及评分标准。通过基于雷达检测的寒区铁路有砟轨道路基冻害评估技术,为铁路路基冻害整治由"事后修"向"事前修"转变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以大(同)西(安)高速铁路高速综合试验段为例,对季节性冻土区路基冻害主要成因、整治措施及其效果进行研究。针对高速综合试验段路基含水量高、细颗粒含量大、所处区域长期低温而导致路基出现冻胀进行分析,采用封闭轨面渗水裂缝、清理电缆槽泄水孔、增设基床表层排水孔和基床底层排水盲沟等措施进行整治。分析对比病害整治区段同一位置的年度最大冻高数据,证明提出的路基冻害整治措施可行并有效。  相似文献   

10.
大同—西安高速铁路综合试验段部分路基冻胀变形特征明显,变形大,段落长。部分路段冻胀量最大达18 mm,冻结深度最大达88 cm。以大西高速铁路综合试验段为研究背景,针对纬度较低的季节性冻土地区路基冻胀问题,分析了冻胀成因,探究了冻胀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了轨道封闭-基床表层排水-基床底层排水的综合整治方案。深入探讨了关键工艺,提出了高路堑段基床底层盲沟渗水和明洞过渡段隔离开槽顺接侧沟排水的整治措施,解决了低纬度季节性冻土地区高速铁路路基结构的冻胀问题。  相似文献   

11.
针对青藏铁路建设中存在的高寒冻土区路基地下水处理问题,系统地论述了采用保温渗水暗沟处理高寒冻土区深路堑、浅路堑、路堤地基等不同地形、地质条件下路基地下水时的相应排水构造、施工方法及注意事项,并阐明了保温渗水暗沟的排水机理和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2.
针对寒区铁路路基冻胀整治难题,以我国一寒区铁路路桥过渡段冻害整治工点为依托,介绍了一种可在运营条件下实施的路基微型盾构置换方法。基于数值计算软件建立了环境-路基-盾构置换层-地基的多层结构水热力耦合模型,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分析路基内部水分场、温度场、冻胀变形场的影响机理及演化规律,验证了盾构置换层所起冷屏障层、水分阻滞层、零冻胀填料夹层等预期效应。综合现场测试和计算结果分析,论证了微型盾构置换方法用于路基冻害整治的有效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高速铁路无砟轨道路基工程变形控制要求极为严格,为保证列车运营的舒适性、安全性,运营高速铁路几乎不允许路基出现任何变形。某高速铁路在运营过程中一段路堑边坡坍滑变形,严重影响其运营安全,针对该段高速铁路行车密度大、行车时速高、施工风险大的特点,提出微扰动非开挖支挡结构与风险管理相结合的处理方案。研究结论:(1)采用钢管微型桩跟管钻进潜孔钻施工后再通过锁口梁连成整体,可以有效遏制边坡变形、提高边坡稳定性,施工过程中对路基边坡扰动小,是高铁变形病害整治的一个重要原则和思路;(2)运营高速铁路变形病害整治施工风险安全等级高,将风险管理理念纳入工程设计领域,对治理方案风险因素进行了识别,并制定了详实的风险处理对策,是确保高铁变形病害整治成功的关键措施;(3)整治工程实施后路堑边坡变形得到了有效遏制,至今路堑变形稳定,实现了行车条件下高速铁路无砟轨道路堑边坡变形病害的整治,微扰动非开挖支挡结构与风险管理相结合的高铁变形病害整治技术可为今后高铁路堑变形病害治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以陇海铁路下行线K1562+180—300段路堑高边坡变形病害整治为例,论述地质概况,分析路堑边坡变形病害成因及其破坏特征,提出路堑边坡整治原则,分析变形边坡监测数据,提出2种整治方案。在对既有铁路黄土路堑边坡变形病害调查、研究和分析基础上,对比和分析2种整治方案,采用方案二对路堑边坡开挖减载并辅以浆砌片石防护进行整治,对类似工程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整治秦沈客运专线路基冻害,采用了微型盾构掘进换填冻害路基的整治技术,并制定了周密的施工计划和施工组织方案,保证了施工安全性,提高了施工效率。采用该技术进行路基冻害整治的施工工法是首次在国内应用,本文对具体的施工工艺、施工计划和施工组织方案予以介绍,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6.
无砟轨道路基翻浆病害会影响线路稳定,造成安全隐患.介绍了某无砟轨道线路存在的路基翻浆病害,分析了病害成因,并提出了注胶、疏排和封堵相结合的整治措施,整治后效果良好,措施对类似工程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以秦沈客运专线为依托,开展了铁路路基冻害微型盾构靶向置换整治技术研究,对微型盾构非开挖方式的整治方案、施工步骤进行了详细介绍,并监控施工过程,分析整治效果。结果表明:该技术直接针对病灶处不良填料进行靶向精准置换,达到了治标治本目的;施工过程中采用基于变形自动监测的信息化动态施工,确保了铁路路基的稳定性与线路的平顺性;秦沈客运专线17个工点的冻害治愈率达94%。铁路路基冻害微型盾构靶向置换整治技术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250 km/h提速区段涵顶路基冻害整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京哈线250 km/h提速区段冻害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冻害是由于路基土体含水量较大、涵洞结构设计不合理造成的,根据冻害形成的特点,对涵上路基冻高超过8 mm的涵洞采取路基平孔排水方法整治,冻高小于8 mm的冻害利用垫板和调高扣件进行日常维修,实践表明整治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9.
晋北地区气候寒冷干旱,广泛分布黄土。结合某铁路路堑边坡冻胀病害工程案例,分析了黄土梁峁地形饱和黄土工程地质特征,对地下水因路堑开挖发生动态变化的过程进行探讨;结合既有工程设置,充分考虑整治措施对既有铁路运营安全的影响程度,提出集引并疏排潮湿土体的病害整治方案;总结勘察设计经验教训,为同类工程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以沪宁城际高速铁路试验段K233+485~K234+586无砟轨道路基翻浆病害整治实践为例,分析了病害产生的原因,针对存在病害情况研究整治方案。选择试验段进行试验研究。并对其进行动静态效果验证。证实CRTS—I型无砟轨道混凝土底座与基床顶面间翻浆空吊地段采用注浆、疏排、封堵的综合整治方案,对现阶段处理高速铁路路基翻浆病害具有可行性,且效果良好,其整治技术可以在国内高铁CRTS—I型无砟轨道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