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长株潭城际铁路是长株潭城市群城际铁路网的骨架线路和核心部分,主要承担着长沙至株洲、湘潭间城际客流运输并兼顾主城区城市轨道交通功能。结合既有及规划的铁路客运设施布局、城市发展规划,从既有及规划铁路资源利用、城际铁路与城市发展相互促进等方面,研究4个引入长沙铁路枢纽研究方案。通过对吸引客流能力、工程可实施性、与其他线路衔接情况、点线能力和工程投资等因素分析,建议长株潭城际铁路引入长沙铁路枢纽采用引入长沙站方案。  相似文献   

2.
建成后的宝鸡南站将成为以铁路客运为中心的综合客运交通枢纽.通过宝鸡南站铁路综合客运交通枢纽规划的设计实践,对铁路综合客运枢纽的交通设施规划布局及与各种交通方式的换乘衔接方案进行分析,结合站型旅客流线特点及周边用地条件进行分析,统筹站区道路系统规划、各种交通设施布局规划、各种交通方式的衔接及换乘设计,使以铁路客运为中心的综合客运交通枢纽发挥最大的综合效能,为铁路综合客运交通枢纽规划的各种交通方式的衔接、流线组织、换乘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新建郑州东站是郑州铁路枢纽主要客运站之一,为将郑州东站建成集铁路、公路、轨道交通等多种方式于一体的综合性交通枢纽,实现各种交通系统的无缝对接,最大程度地方便旅客换乘,设计从交通组织、换乘设计、设施布局等方面对客流集散系统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按“分层布设、立体换乘、分区组织、公交优先、以人为秘的原则研究了郑州东站综合交通枢纽的规划方案。  相似文献   

4.
火车站综合枢纽城市配套交通设施规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火车站综合枢纽交通设施分类的分析,将主要的交通设施分为3类,即铁路设施、城市对外交通设施和城市内部交通设施。以城市内部交通设施为论述重点,详细阐述火车站枢纽铁路旅客车站与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的换乘及布局;总结并研究火车站与城市公共交通的关系和换乘特征,重点研究公交车场和出租车场的各类规划布局形式,简要阐述火车站综合枢纽的个体交通的规划。旨在为火车站综合枢纽城市内部的各种交通方式的衔接、布置形式以及换乘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建设进程加快,两条线路交叉形成十字共站的情况越来越常见。为了研究十字交叉型综合客运枢纽的换乘设施布局特点,本文分别从平铺式布局、立体式布局和混合式布局三个方面,分析国内外典型十字交叉铁路客运枢纽的布局案例,总结布局规划思路和方法,最后通过实际枢纽规划案例对布局方法进行验证,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对方案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铁路客运站的功能定位和空间形式也发生巨大改变,原本的交通规划理论和方法不能完全满足未来客运枢纽规划的需求。本文将分四部分重点论述铁路交通枢纽的换乘体系规划。首先介绍现阶段铁路枢纽概况,提出待解决的两个问题。其次通过对日本京都站和深圳北站铁路枢纽的案例研究,归纳总结其规划要点和不足;然后系统论述铁路枢纽交通的相关理论,提出绿色换乘理论的概念及其换乘原则;最后由客流分析、换成体系构成、交通场站布局和交通流线组织四个方面论述换乘体系的具体规划方法。  相似文献   

7.
城际快速铁路交通枢纽规划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随着我国城际快速铁路的快速规划和建设,传统的规划方法较难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为使新的交通枢纽适应并引导城市及枢纽周边地区发展,对城际快速铁路枢纽的交通特征、交通设施布局等若干重大问题展开分析,并结合成灌快速铁路都江堰站交通枢纽的规划案例,提出新的城际快速铁路枢纽交通规划应进行枢纽客运量及设施规模预测、将交通功能放首位、让内部交通组织和交通要素高效集中、对外部交通影响最小才能实现枢纽交通的综合化、立体化、人性化规划实际要求。  相似文献   

8.
南宁枢纽总图与北部湾经济区铁路建设布局的综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通过对南宁市及北部湾经济区产业布局的综合研究,提出适合广西自治区经济发展的南宁铁路枢纽总图规划和北部湾经济区铁路建设布局。 研究方法:根据南宁市及北部湾经济区城市规划、产业布局规划、枢纽现状和路网规划,综合分析研究南宁铁路枢纽总图与北部湾经济区铁路建设布局。 研究结论:北部湾经济区铁路建设布局与南宁枢纽综合研究是北部湾经济区经济发展、城市群建设和铁路运输生产力布局的必然要求,最终确定枢纽衔接3条干线、3条城际铁路,6个行车方向,客运形成环型通道,货运形成以南环为主的“T型”通道,客货分线的“环+T型”枢纽格局。  相似文献   

9.
滇中城市群城际铁路网客流预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基于对滇中城际铁路网客流的现状分析,将城市群内交通划分为区域内交流、对外交流、过境客流三部分,以区域内交流为重点,将客流以不同的交通方式划分为公路客流、铁路客流与航空客流进行分析。采用改进的四阶段交通需求预测理论,以实际客流数据为基础得到2015年不同交通方式与全方式的客流OD表。运用弗雷特法(Frator method)计算未来各规划年不同交通方式与全方式居民出行城际客流和旅游客流分布。建立滇中城市群各城际通道方式划分Logit模型,得到滇中城市群城际铁路客流OD表,成功得到未来各规划年的客运交通分布预测、客运交通方式预测与主要通道客运交通预测。  相似文献   

10.
基于铁路上海西站枢纽的最新规划方案,在充分虑上海西站改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城市综合交通枢纽成及上海西站南广场地块开发的背景下,从地下和地上空利用、设施布局、交通组织等角度,提出了一种新的上海西南广场综合交通枢纽的一体化规划设计方案.其设计理是:以轨道交通为核心,各种交通方式之间无缝衔接、复合同发展的铁路车站站前广场.  相似文献   

11.
以邢台东站为例谈既有站综合交通枢纽规划与改造提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既有站成为综合交通枢纽,需要对其进行规划和改造。以邢台东站为例,通过概况分析、客流量与规模预测,归纳邢台东站综合交通枢纽现状核心问题;通过思路比选,提出推荐研究思路,说明其规划设计要点,总结既有站综合交通枢纽规划改造的工作要点。  相似文献   

12.
铁路客运枢纽物业开发探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阐述随着铁路建设由计划性向市场性的转变,传统的铁路客运枢纽建设开始逐步引入物业开发的理念。通过借鉴国内外交通枢纽开发及运营的经验,并分析我国实际情况,提出铁路客运枢纽物业开发需求与商业策划、交通流线设计、建筑空间设计密切结合,提出将铁路客运站与周边城市空间整体进行物业开发规划设计,成为城市经济的增长引擎。  相似文献   

13.
孙军先 《铁道建筑》2020,(5):139-144
规划年度(2030年)合肥枢纽将形成衔接9个方向、13条线路的大型放射状枢纽.但随着沿江高速铁路建设的提前,沿江高速铁路与既有沪蓉铁路在枢纽内共通道能力是否满足需求、枢纽的客运系统布局和客运站分工是否合理、引入车站站型方案是否最优是面临的关键问题.本文根据研究年度(近期2035年、远期2045年)的枢纽客运量及车流特点,结合既有沪蓉铁路的功能定位及分工调整,对枢纽内主要客运站和区段能力进行分析,对引入车站站型进行研究.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从契合城市总体规划、运输组织的便捷性、线路平面条件、工程实施难易度、工程建设条件、投资等多方面综合比选,优化了枢纽的客运系统布局和客运站分工,确定了合理的枢纽引入方案.  相似文献   

14.
分析我国综合交通发展现状,基于各交通行业信息系统建设和发展的现实情况,提出交通信息"一张图"的系统信息联通架构,以及多式联运"一张票"的内涵。根据大型枢纽节点、空铁联运和铁公水联运的发展情况,分别提出大型枢纽节点城市接驳、空铁联运、铁公水联运的旅客智能出行技术方案,这些方案可为提高旅客出行的便利性和提升各交通行业的资源利用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赣深客运专线引入深圳枢纽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赣深客运专线是京港高速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深圳枢纽既有客运布局、客运量及客流分析,结合深圳市发展规划,研究深圳枢纽第三主要客站选址问题,提出赣深客运专线引入深圳枢纽的西线、中线和东线方案,通过技术经济比较推荐赣深客运专线西线引入深圳枢纽方案,推荐方案布局合理,吸引客流范围大,符合城市规划,将极大带动沿线经济和深圳市前海中心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城际铁路新建客运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探讨城际铁路引入特大、大中城市需要新建客运站时,面临的车站站址方案选择、站型确定、站场设备布置以及站区综合交通枢纽规划设计等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研究方法:从新建城际站的站址选择、车站布置、站区规划等角度开展研究,并以新成都站设计为例阐述相关研究内容。研究结果:提出城际铁路新建客运站的站址选择原则和方法,系统的阐述了车站布置要点,讨论了站区道路规划、交通衔接、换乘设计等站区规划问题。研究结论:城际铁路新建客运站规划设计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城市交通和铁路客运双方的需求,通过优化车站布置和站区规划实现铁路客运与城市交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针对高速铁路枢纽车站内旅客换乘时缺乏准确的综合交通信息的问题,设计高速铁路综合枢纽车站换乘引导信息服务平台,描述其技术架构、结构与功能.通过采集与融合与高速铁路枢纽车站接驳的各种交通工具的多源交通数据,该平台可为旅客提供准确、便捷、较为全面的换乘引导信息服务,有助于提高旅客在高速铁路枢纽车站的换乘效率,缓解车站旅客疏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