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集装箱装卸门吊作业是铁路集装箱运输的基础,为提高铁路集装箱装卸效率,在分析集装箱运输效率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综合考虑集装箱在箱区位置、集装箱在车上预期位置及门吊作业顺序,以装卸作业过程中门吊总运行距离最小为优化目标,基于遗传算法建立铁路集装箱装卸作业优化模型并求解。根据集装箱装卸线门吊作业实例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铁路集装箱装卸门吊作业优化模型能够找到集装箱装卸的最优顺序,可以实现缩短集装箱装卸时间、降低装卸成本的目的,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根据目前铁路货场装卸集装箱时普遍使用无动力集装箱吊具,在集装箱作业量大增的情况下所表现出的种种不足,采用成熟技术,研制开发了由电液驱动.箱型结构.大幅度提高门吊起升高度和作业率效的新型吊具。  相似文献   

3.
针对肯尼亚X_(70)型集装箱专用平车自动制动阀损坏故障,分析专用平车的F-TR锁作用原理,指出由于F-TR锁具有较强的锁闭性能,在吊卸集装箱时必须严格执行铁路装卸作业标准。结合现场集装箱吊装作业现场调查,分析导致问题频发的原因是装卸作业人员完全未执行集装箱起吊操作规范。结合当地情况,指出通过相关装卸作业人员培训和F-TR锁锁头修形等技术措施可确保这一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相似文献   

4.
集装箱装卸车作业安全是铁路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提升铁路集装箱装卸车作业安全水平,在阐述F-TR锁的结构、F-TR锁在平车上的布置,以及集装箱装卸时角件在F-TR锁上的运动轨迹的基础上,分析在集装箱装卸车时F-TR锁发生安全问题的原因,按照构建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安全保障体系的管理理念,有针对性地提出铁路集装箱F-TR锁装卸安全管理对策,即建立集装箱业务培训教育长效机制、构建集装箱装卸安全双重防控机制、强化集装箱装卸安全生产过程控制、推进集装箱装卸机械设备安全技术创新等。  相似文献   

5.
集装箱门式起重机的设计研究是提高铁路装卸机械化水平和提升装卸服务质量的必然要求,通过分析铁路中小型货场装卸作业需求,从起重能力、起升高度和跨度3个方面研究确定新型双吊点集装箱门式起重机技术参数,在此基础上提出新型双吊点集装箱门式起重机主要结构设计,结合铁路新型双吊点集装箱门式起重机在郑州铁路局新密货场的应用,验证其在投资成本、使用成本和工况适用性等方面取得的效果,以及在中小型铁路货场集装箱装卸能力和服务水平方面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杨广全  杨旭 《铁道货运》2021,(3):32-36,41
随着铁路集装箱作业的快速增长,集装箱正面吊已经成为铁路集装箱办理站的主型装卸机械.在阐述集装箱正面吊技术发展及铁路行业应用的基础上,对铁路应用的典型集装箱正面吊的技术参数进行比较,通过总结轻型可变轴距技术、混合动力正面吊技术、动力分配优化技术、纯电动正面吊技术等新型集装箱正面吊技术应用情况,提出铁路集装箱正面吊应满足铁...  相似文献   

7.
从装卸流程、集装箱箱区的配置、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3个方面,阐述我国集装箱公铁联运装卸概况。为提高集装箱公铁联运装卸效率,提出可旋转式车厢装卸技术和可平移式车厢装卸技术,从装卸流程、设施配置、装卸效率及适用场合对可旋转式车厢装卸技术和可平移式车厢装卸技术进行分析比较,为我国铁路现代物流基地场站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以运输时效性强、运输质量要求高为主要特征的快运物流市场的快速发展,为集装化器具在快运物流中运用提供基础条件。在阐述我国铁路快运货物装载用小型集装箱基本技术要求的基础上,以1.5 t小型集装箱为代表,对铁路小型集装箱主要结构、技术参数进行设计,通过试制样箱,对其结构强度进行仿真计算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1.5 t小型集装箱的研制,可以解决快运货物两端配送装卸问题,实现快运货物快装快卸和运输安全。  相似文献   

9.
戴宗保 《铁道货运》2021,(1):15-19,24
进一步提高铁路集装箱物流园区信息化建设,优化铁路集装箱物流园区信息管理系统,有利于促进铁路集装箱物流园区向现代高科技物流园区转型.通过分析铁路集装箱物流园区信息管理系统现状,提出铁路集装箱物流园区信息管理系统优化设计.在此基础上,从出入车辆定位、AI人脸识别、装卸设备智能派班、集装箱堆箱区VR电子标签、集装箱装卸车作业...  相似文献   

10.
利用"互联网+设备"的理念,借助传感器、数据采集、数据传输、卫星定位等技术,构建铁路集装箱正面吊安全监管平台总体架构,设计运行状态参数、油耗、轮胎胎压胎温、GPS定位及吊箱计数等数据采集方案,研制车载数据采集终端,开发设计铁路集装箱正面吊安全监管平台,将数据传输到远程数据中心统一管理,实现集装箱正面吊实时运行状态监控、设备管理维护、数据统计分析、运行轨迹回放等功能,为提升铁路集装箱正面吊设备的精准化管理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集装箱装卸作业是现代物流的构成要素和重要环节,也是铁路货运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高铁路集装箱装卸作业的安全性,在阐述集装箱吊装作业F-TR锁脱钩安全监控现状及我国铁路集装箱F-TR锁结构特点的基础上,分析铁路集装箱F-TR锁脱钩安全监控系统需求,通过铁路集装箱F-TR锁脱钩安全监控系统框架和工作流程的设计,经过试点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铁路集装箱F-TR锁脱钩安全监控系统对吊装集装箱F-TR锁可以进行有效的实时监控,避免集装箱作业过程中出现F-TR锁未脱钩事故,为提高铁路集装箱装卸作业安全提供自动化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2.
针对铁路车-货实时追踪及预警系统中车-货全程追踪匹配率不高的问题,对货物运输过程各环节中影响车-货追踪匹配效果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针对性措施;通过整合货运制票信息、货物装卸信息及集装箱装载清单信息,改进车-货匹配算法,建立整车的车-货、集装箱的车-货-箱的匹配关系,将车-货全程追踪匹配率提升至95%以上。系统充分利用既有货物运输数据,通过信息整合和集成运用,为货物运输的调度指挥、分析决策提供更为完整的数据,有助于提升铁路货运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3.
对比分析美国、德国铁路货运系统特点和适用条件,分析我国铁路货运系统存在的问题,构建了一种新型的铁路快运货物运输系统——集装箱旅客化快捷运输系统。该系统根据集装箱便于装卸的特点,让集装箱像旅客一样直接在车站站台候车。始发或经停班列在临近站台到发线(装卸线)停车后,通过正面吊或门吊直接装卸集装箱,作业完成后直接发车。新型系统在既有线基础上构建3级集装箱节点,实现了集装箱运输旅客化、网络化、班列车底固定化、集装箱设备设施前置化、集装箱运输时间快捷化、集装箱托运客票化、货物运输物流化。运输组织脱离编组站,变车流组织为箱流组织,变车流接续为列流接续,能够满足规划型的行车组织要求,保证货物送达期限。该系统可为开展零担、行包等快运业务客运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在目前对集装箱偏载还没有可靠的检测手段的情况下,依据国标对集装箱偏重量的限制,通过分析和计算,得出了几种集装箱箱型起吊时在长度方向两端的高度偏差允许值.在作业中运用这一结果,有利于防止因集装箱偏载而引发装卸事故.  相似文献   

15.
沙晓峰 《铁道货运》2013,31(1):57-60
铁路货场36 t通用门式起重机改造为专用装卸集装箱时,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是起升机构的选型设计,主要要求其实现两个功能:起升机构实现机械旋转功能和实现四吊点功能。通过对门式起重机各机构的分析,确定起升机的选型,即采用双层小车或带旋转功能的集装箱专用吊架实现起升机构的机械旋转功能,以及3种实现四吊点功能的起升机构组成及形式。  相似文献   

16.
为提升铁路集装箱站场装卸作业效率及管理水平,推进自动化进程,充分利用多约束条件智能调度优化算法和装卸路径优化算法,采用传感检测、精确定位、网络通信、智能识别等技术,对铁路集装箱站场装卸自动化远程智能控制系统进行设计,通过系统框架设计、功能设计、关键技术,提出铁路集装箱站场装卸作业控制模式,实现系统远程控制装卸自动化和现场作业"无人化",有效提升集装箱站场装卸作业稳定性、快速性、安全性,为铁路集装箱装卸自动化站场建设提供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铁路货场集装箱装卸搬运工艺的系统分析,为提高铁路货场集装箱装卸效率,以现有40英尺无动力集装箱吊具为母体,进行改进设计,使其成为可同时吊装2个20英尺集装箱或1个40英尺集装箱的新型吊具,并可实现在两种吊装方式下的及时转换。  相似文献   

18.
《铁道货运》2011,29(3)
一、整治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落实<关于加强铁路装卸工作的通知>(铁运函[2009]1404号)和铁道部有关规定为主线,整合铁路装卸资源,规范装卸基础,深化专业管理,强化行业监管,消灭责任一般C类及以上铁路交通事故、责任旅客列车行车事故和装卸机械重大、大事故,消灭责任火灾事故,杜绝责任严重及以上路风事件,装卸机械设备完好率达到96%以上,装卸作业机械化比重同比提高10%及以上,夜装夜卸比重超过50%,装卸队伍和谐、稳定,效率、效益显著提高,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步伐,促进铁路装卸安全发展、集约发展、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轨道式门式起重机在铁路集装箱装卸场应用广泛,其走行轨与铁路装卸线的平面布置对节省投资、提高场地的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阐述集装箱装卸线平面布置,分析装卸线有效长起止里程与车挡、圆直点存在的制约关系,并给出计算公式。基于集装箱车列上第一个集装箱中心与轨道式起重机吊具中心及装卸线最外侧箱位中心三者对齐这一前提,推导出轨道式起重机走行轨与集装箱装卸线有效长平面匹配的机制。经案例分析验证算法的有效性,为科学设置走行轨长度,实现轨道式门式起重机走行轨与集装箱装卸线平面合理匹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根据国外大型矿区对铁路轻油类罐车装卸需求,研制一种下部卸油装置。通过分析国外下卸式卸油装置特点,确定卸油装置结构和关键部件,开展密封性试验并完成研制工作。研制并运用下卸式罐车,对解决我国轻油类罐车装卸存在的问题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