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析京沪高铁蚌埠工务段管内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砂浆离缝病害产生的原因,阐述其对列车运行及轨道结构造成的影响,并提出整治措施和要求。  相似文献   

2.
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层间早期离缝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现场观测CA砂浆灌注施工时的轨道板温度,得到实测的轨道板温度梯度。建立轨道结构力学计算模型,计算轨道板在实测温度梯度作用下的温度翘曲变形及应力。研究表明:气温和太阳辐射是影响轨道板温度梯度的主要因素;板面温度对温度梯度起控制作用;CA砂浆水化热对温度梯度有一定影响;在1d中,轨道板正、负温度梯度的交替变化引起温度翘曲压、拉应力的交替变化,是产生轨道结构层间早期离缝的最主要原因。因此,在早期温度场控制中,可采用有效的隔热或保温措施控制轨道板板面温度,避免出现较大的轨道板温度梯度,导致产生较大的温度翘曲应力,并根据CA砂浆强度增长规律,尽量延长扣压装置和精调千斤顶的拆除时间,从而有效地减少轨道结构层间早期离缝。  相似文献   

3.
《铁道建筑技术》2009,(5):I0040-I0041
京津城际轨道交通工程是我国第一条设计时速350km的客运专线,全长115km,是我国铁路跨越式发展的标志性和示范性工程。  相似文献   

4.
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系统是我国引进德国技术形成的无砟轨道结构形式,应用于京津城际轨道交通工程.无砟轨道板制造术是该系统中的核心技术之一,经过中铁十七局集团的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无砟轨道板生产技术,实现了工业化生产、标准化作业,生产出了一流的产品.  相似文献   

5.
针对某高铁出现的轨道板上拱离缝现象,考虑车轮动载荷和不平顺序列的影响,对轨道板离缝病害进行仿真分析。利用非线性有限元方法,分析不同离缝下轨道板的变形量以及应力变化,研究离缝对轨道板结构的影响;基于静力学仿真结果利用动力学方法,分析不同离缝下的轨道板、钢轨以及列车的动力学响应,研究不同离缝量对列车运行的影响。结果表明:离缝4~8 mm时会对轨道板造成破坏性伤害,随着离缝范围的扩大至8 mm时,轮轨垂向力及横向力、钢轨位移分别超过极限值170、80 kN以及2 mm;随着离缝量的增加,车辆垂向加速度、脱轨系数及轮重减载率均逐渐超过列车运行的极限值。针对轨道板上拱离缝提出了相应修复措施,通过采用植筋修复方案,使轨道板形变低于2 mm,弯曲应力降低至40 MPa以下,显著改善由离缝带来的不利影响,对提高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充填层离缝是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主要的病害形式。在实地调研我国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充填层离缝病害的基础上,分析了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充填层离缝的主要种类、原因及危害。根据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结构特点,研究充填层离缝修复材料技术要求。结合现场实践给出了离缝修复工艺,并对离缝修复效果进行跟踪考察。  相似文献   

7.
通过七块CRTSⅡ型无砟轨道轨道板的静载和疲劳试验,发现轨道板在开裂前基本处于弹性状态,其控制截面实测应变值与实体单元、板单元有限元模型的理论计算结果较为吻合,而与初等梁理论的计算结果在轨下截面偏差较大;轨道板的静力强度均满足规范要求,但疲劳强度需进一步加强,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预应力工序的控制。  相似文献   

8.
结合京沪高铁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轨道板预应力施工实践,就其预应力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以期为今后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桥上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无缝线路梁-板-轨及层间相互作用机理比较复杂,为研究各轨道及桥梁结构的制动力传递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基于有限元法和梁-板-轨相互作用原理,建立多跨简支梁桥和大跨连续梁桥上无砟轨道无缝线路空间耦合模型,计算列车制动荷载作用下各轨道及桥梁结构的纵向力与位移,并分析多种因素对制动力传递规律的影响。研究结论:(1)制动荷载作用下的轨道结构纵向力由拉力逐渐变为压力,纵向位移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2)需根据不同的检算部件选取最不利的荷载工况;(3)在检算时需考虑轨道板/底座板刚度的折减,且必须保证其施工质量;(4)采用小阻力扣件时轨板快速相对位移的剧增易带动轨下胶垫滑出;(5)固结机构、桥墩/台采用较大纵向刚度,并保持滑动层的良好滑动性能有利于各轨道及桥梁结构的受力与变形;(6)该研究成果可为桥上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无缝线路的设计、施工及运营维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说明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轨道板预制生产中质量控制的重要性,从质量管理和工艺方面对质量控制措施的实施,对轨道板在质量控制方面的创新点进行了阐述,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1.
根据桥上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特性,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采用梁单元模拟钢轨,实体单元模拟轨道板、底座板和桥梁,弹簧单元分别模拟砂浆填充层和滑动层,建立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纵向力计算模型。基于现场测量的底座板厚度资料和桥梁资料,计算出模型中各单元参数值。利用当地气温资料和轨道机车类型,得到最大温升和列车制动力值,计算出温度荷载和列车制动荷载作用下底座板厚度不足处纵向力值。分析温度荷载和列车制动荷载对底座板厚度不足处屈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荷载作用下CRTS Ⅱ型板式无砟轨道底座板受力性能,在32 m简支梁桥上进行底座板拉压模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底座板承受10 000 k N压力时处于弹性变形阶段,加载量等同于现场温度升高约50℃,底座板受压不会发生上拱;底座板承受2 000 k N拉力时,加载量等同于现场温度降低约10℃,底座板产生均匀拉伸,不会产生裂纹。  相似文献   

13.
轨道板敷设是无砟轨道系统的关键,其敷设精度和质量对高速铁路的安全、平顺、稳定都有重要影响。阐述并分析高速铁路桥上CRTSII型板式无砟轨道板粗铺、精调、灌浆等工艺及流程,为相关工程施工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4.
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底座板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中铁二局承担的北京环线特大桥DK17+617.64~DK19+492.35先导试验段底座板施工,详细阐述了无砟轨道试验段的施工组织、施工工艺以及质量控制要点,对京津全线无砟轨道底座板的施工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轨道板与砂浆层层间离缝产生的原因,推导了轨道板在砂浆层或砂浆层和张拉钢筋约束下的解析解,分析了层间离缝产生时轨道板的临界伸缩温度TL.结果表明:轨道板伸缩刚度极大,砂浆层较难约束轨道板的伸缩变形,离缝产生时的TL主要与砂浆层对轨道板约束达到最大时的临界位移有关;虽然中国现场测试所得的轨道板与砂浆层层间摩阻力系数k...  相似文献   

16.
板式无砟轨道结构层间界面为力学薄弱面,在温度和外荷载作用下,容易发生离缝。建立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多层薄板体系全过程三维渐进损伤力学模型,分析服役前界面损伤发生、发展过程和离缝机理,以及服役后考虑历史损伤和损伤累积效应下离缝的动态演化机制。结果表明:单元→纵连(未服役)→服役全过程中,轨道结构在正、负温度梯度,以及整体温升和列车拍打作用下,层间界面不同区域发生主拉伸型、混合型和主剪切型损伤。损伤累积导致层间离缝,离缝主要从主剪切型损伤区域开始,损伤和离缝发展存在继承性。单元状态下,温度梯度较小时界面即出现一定程度损伤,且损伤随温度梯度值的逐渐增大而不断发展,但实测温度梯度多在-40~90℃/m安全温度梯度范围内,此时离缝发生的可能性很小。纵连(未服役)状态下,整体温升+正温度梯度为最不利荷载组合。在整体温升条件下,层间界面离缝产生对应的正温度梯度值显著降低。服役状态下,受列车循环冲击荷载作用,若承轨台下存在既有离缝,轨道板将拍打CA砂浆层,离缝发展成花生壳状。随着冲击次数的不断增加,离缝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随着国内高速铁路的建设发展,无砟轨道广泛应用,各型板式无砟轨道轨道板相关修复施工技术的研究迫在眉睫.总结运营条件下高速铁路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轨道板胀板整治施工技术,对该技术加以分析阐述,为高速铁路养护维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制造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京沪高速铁路沧徐段JHTJ-2(DK252+500~DK335+096)范围内有约24000块轨道板需预制,在总结京津城际轨道板预制经验的基础上,对预制厂总体设计、工艺装备、生产工艺等进行进一步优化与创新。介绍CRTSⅡ型轨道板结构特点,以及模具制造技术、生产工艺及质量管理等。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连续梁桥上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在制动力作用下纵向力的变化规律,以一客运专线(82+128+82)m连续梁为例,建立线板桥墩空间一体化纵向力计算模型,分析制动力作用位置、联合板伸缩刚度和滑动层摩擦系数对轨道结构和桥梁结构纵向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在固结结构处开始制动,制动力分布于温度跨度较大一侧时,联合板受到的纵向拉力和压力最大;随联合板伸缩刚度折减系数的增大,联合板的纵向拉力和压力增大;当摩擦系数从0增加到0.15时,联合板纵向拉力和压力减小,变化趋势明显,而当摩擦系数由0.15增加到1.00时,联合板纵向拉力和压力增大,变化趋势缓慢。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CRTSⅠ型板式无砟轨道病害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整治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