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分析道砟层对路基水热状况的影响,在青藏铁路北麓河试验段南侧布置监测断面,分别对天然场地、无道砟覆盖路基、有道砟覆盖路基下部一定范围地温、水分、热通量进行监测。结果表明:道砟大空隙、灰白色碎石覆盖层能有效阻止外部热量进入路基;有道砟覆盖路基比无道砟覆盖路基融化期短20d,5cm深度处有道砟覆盖路基比无道砟覆盖路基年平均温度低2.3℃,道砟层起到良好保温隔热作用;道砟覆盖层对水分有润湿和蒸发作用,有效减少大气降水入渗,保持路基水分相对稳定;夏季短期、高频次降雨有降低地表温度的作用,短期内对道砟层下水分和热量有明显影响,但降水几乎全部蒸发,未能在路基内形成水分累积,有道砟覆盖路基下部50cm深度处温度和含水量基本不受降雨影响。  相似文献   

2.
多年冻土区铁路通风路基室内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介绍了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通风结构路基内模型试验的研究结果。分析了模型路基典型部位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及整个路基2个典型断面在最低负温,最高正温和融化期结束时的温度场特征。通过对不同周期内对应时刻温度场的对比分析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路基土体的温度有明显的降低,最大融化深度有逐渐减小,这说明通风管路基结构形式能够有效地为路基提供冷能,发挥保护冻土,维持路基稳定性的作用。沿着风向方向,路基温度场呈不对称分布;通过通风管中心的断面和位于两根通风管中间的断面温度场在同一时刻非常相似,说明在路基的横断面上温度分布是对称的。  相似文献   

3.
结合工程实例,介绍多年冻土地区公路路基施工中,确保路基稳定的施工方法以及多年冻土地区不良地质的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4.
多年冻土地区铁路工程地质选线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通过分析多年冻土的地质特征及多年冻土的不良地质现象,结合青藏铁路和青藏公路沿线多年冻土地段的病害,浅谈多年冻土地区铁路工程地质选线及多年冻土地区的工程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5.
高原多年冻土区铁路路基结构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铁路路基病害作了预测。对地基类型进行分析,提出适合各种不同地基类型的铁路路基结构。  相似文献   

6.
多年冻土区铁路运营初期路基工程状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由于温度和水分的介入以及运营条件的诱发,使运营期间冻土路基工程状态的研究变得更为复杂。通过对运营初期多年冻土路基工程状态的现场调查和监测,从路基变形、地温变化、水热环境三个方面研究运营初期多年冻土区路基的工程状态,提出路基裂缝病害的解决措施,为铁路安全运营和养护工作服务。研究结论:(1)多年冻土区路基工程在运营初期,路基变形总体呈衰减趋势,已经趋于稳定。(2)路基大多数断面多年冻土上限上升和上限形态趋于稳定,地基冷储量增加,多年冻土上限上升是在降低土体温度的基础上实现的。(3)路基工程状态变化首先是地温场的变化改变了发生变形的土层位置和厚度,同时地温场的不对称造成变形差异,诱发裂缝发生,水热环境的变化导致裂缝发展。(4)采用热学不对称的路基结构,能减缓上限形态的不对称性,从而减小路基横向差异变形,抑制路基工程裂缝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浅谈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铁路路基运营养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目的:针对青藏铁路特殊的高原地质地理、水文条件、路基状况等,分析了青藏铁路路基病害发生的可能性和引起路基变形的多年冻土现象.研究结果:文章提出了多年冻土地区铁路的病害特点,同时根据高原多年冻土的特殊性,提出了相应的路基养护措施和养护工作的内容,并对一些路基病害提出了应急预案;最后就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铁路路基的养护措施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多年冻土区铁路路基养护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多年冻土区铁路路基的特点,设计开发的多年冻土区铁路路基养护管理信息系统,其设计思想及总体框架,实现路基动态信息管理的电子化、可视化,建立路基状态评价及预测模型,完成软件的开发.经青藏铁路公司工务段现场测试,该系统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9.
介绍针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地质、气候特点的铁路路基排水系统设计原则与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10.
青藏高原清水河多年冻土区铁路路基沉降变形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通过埋设在青藏铁路路基中2个断面内的共6条沉降观测管3年来的地基沉降变形资料,研究高原多年冻土区铁路路基的沉降变形特征,分析填筑铁路路基对下伏多年冻土融化变形的影响。研究表明,由于受到填筑路基时赋存在路基填料内的热量的影响,铁路路基下伏多年冻土上限在施工初期会有一个明显的下移沉降,铁路路基也随只有一个较大幅度的工后下沉变动,随着时间的推移,路基下降速率会逐渐下降,但在短时间内不会停止下来,而且由于太阳辐射和路基边坡形状的影响,路基向阳面与背阴面的变形有较大的差别,且在近南北向展布的路基上表现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
铁路路基防护技术是多年冻土区铁路工程建设的重要研究方向。介绍青藏铁路多年冻土路基出现的病害原因及其特征,归纳出4种常见病害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总结了青藏铁路常用的通风管、碎石护坡等7种路基防护措施的研究成果和现状。在青藏高原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分析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和需要解决的新问题,并对未来研究方向和趋势进行展望。研究成果可对多年冻土区工程防灾减灾措施研究提供理论指导,也对高原走廊内新建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和输油气管道等工程方案的设计、施工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2.
13.
我国正在建设中的青藏铁路,是党中央、国务院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标志性工程。由于要穿越海拔4500米以上的550多公里的地质条件复杂的多年冻土区,这项工程将成为人类挑战极端自然条件的雄伟壮举。  相似文献   

14.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热棒路基设计计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结合青藏铁路试验工程,在分析热棒路基热周转特性的基础上,建立热棒路基热工计算模型,阐述热棒路基的设计计算过程,讨论设计计算中基本参数的选取,热棒产冷量的计算,产冷量与间距、蒸发段长度、散热面积的关系,安全系数的选取。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清水河试验段热棒路基的设计计算结果表明:采用直径76 mm、散热面积3.27 m2、蒸发段长度5 m的热棒,能够很好地起到保护多年冻土的作用,其产冷量达1 900 MJ。热棒的合理纵向间距应在3.5~4.0 m;安全系数在1.1~1.2。相比之下,散热面积、蒸发段长度对产冷量的影响较明显,热棒直径的影响较弱。  相似文献   

15.
高原多年冻土地区路基施工及其质量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高原多年冻土地区的冻土特性,论述了在青藏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及其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6.
多年冻土地区路基冻害分析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多年冻土地区铁路路基冻害的主要类型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介绍了多年冻土的地温分区和冻土分类及多年冻土地区路基设计原则及应用范围,提出了多年冻土地区铁路路基病害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回顾总结了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地区路基成套关键技术,在可靠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青藏铁路保护多年冻土的成套路基关键技术应用于高速铁路路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为解决青藏高速铁路多年冻土地区路基技术问题提供了途径与方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地区热管路基三维数值分析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考虑多年冻土中水的相变,采用有限元进行热管保护多年冻土路基效果的三维数值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热管能大幅度降低路基土体的温度,提升路基冻土上限,增大路基抵抗外界温度变化的能力,保证路基的长期稳定。考虑路基工程所在冻土区段气候和冻土条件,研究热管的有效影响范围,得出结论:热管的有效冷却半径为1 7m左右;在年平均气温为-5 2℃,冻土年平均地温为-1 0℃以上的高温冻土区,热管埋设间距宜取2 8~3 3m,可抬升路基冻土上限0 6~0 8m;在年平均气温为-6 3℃,冻土年平均地温低于-2 0℃的低温冻土区,热管埋设间距可加大到3 3~3 8m,路基冻土上限可抬升0 8~1 2m。  相似文献   

19.
刘道雄 《铁道勘察》2005,31(5):82-84
分析了积雪与路堤坡度、高度,积雪与路堑深度、坡度的关系,总结了积雪地区铁路路基设计的基本原则。路堤设计:在技术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边坡越陡越好;路堤高度应高于积雪面60~1 500cm。路堑设计:从设计上预防雪沉积的关键是增大路堑边坡上的临界储雪量,减少路堑上风面的移雪量。也就是说,路堑越深越好,坡度越小越好。  相似文献   

20.
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路基热防护工程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目的:我国青藏铁路的修建充分考虑了对多年冻土的保护,在路基热防护措施中采用了热棒路基,碎(片)石护坡、块石护坡、片石气冷等关键技术。文章对青藏铁路各种路基新结构的地温进行研究,通过地温值计算得出最大融化深度,从各年最大融化深度的对比分析,研究这些措施对保护多年冻土,保证线路安全的作用。研究结论:通过对实测数据的分析得出热防护措施能使路肩下最大融化深度减小。路基新结构的应用对保护多年冻土、降低地温、稳定路基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