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船舶火灾事故调查的目的就是要调查和认定船舶火灾原因,核定船舶火灾损失,查明船舶火灾事故责任,依法处理责任者,总结教训提出安全预防对策和措施,提高灭火效率,为火灾统计、消防管理及消防科研提供基础资料,避免同类船舶火灾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皖江船舶检验局在册营运船舶船型分析和分布调查,了解在册营运船舶的营运状况和经营动态,简要介绍了营运船舶检验经验,为营运船舶检验科学控制人力资源成本,减少船东经济成本,为引导船东建造实用船舶,为船舶管理部门制定相关规定作出科学决策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台湾海峡船舶习惯航线分析与安全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志 《航海技术》2009,(5):10-12
通过对台湾海峡航运船舶习惯航线的调查与分析,总结台湾海峡航运船舶的几种习惯航线及外海航线附近船舶交通流的主要特点,为研究实施俞湾海峡定线制,保证海峡航行船舶的安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老铁山水道船舶交通流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辉 《天津航海》2010,(2):14-15,41
文章通过分析老铁山水道船舶交通流分布情况,建立了交通流模型,揭示了老铁山水道船舶交通流的特点和潜在危险。其调查与分析结果为实施老铁山水道船舶交通管理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台湾海峡船舶交通流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高岩松 《中国航海》2005,(3):37-40,61
采用雷达观测方法获取台湾海峡船舶交通实况,应用自行开发的基于电子海图的观测数据与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台湾海峡船舶交通流分布,建立交通流模型,揭示台湾海峡船舶交通流特点和潜在危险。其调查与分析结果为实施台湾海峡船舶交通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船舶定线制和报告制在我国的实施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为了确定船舶定线制和报告制的实施对船舶航行环境的实际影响效果,本文结合相关调查问卷的情况,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船舶定线制和报告制评价指标的权重,进而利用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对船舶定线制和报告制对船舶航行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价。为进一步在船舶定线制和报告制区域内加强海上交通安全监管,提高船舶航行效率提供可行性参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港口的迅速发展,近几年来船舶交通流量也不断增大,交通流量密集水域事故频发,为了加强交通流量密集水域的船舶交通管理,保障船舶交通安全,防止水域环境的污染,对交通流量密集水域的研究和分析已迫在眉睫.以天津港北航道和主航道交汇水域为例,利用点统计法,对船舶交通流量进行调查与分析,为实施该水域的船舶交通管理措施和通航安全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VDR通过自动记录船舶的航行数据、操纵数据和语音信息等,可再现船舶的历史动态,主要为海事调查提供证据,同时也能为船舶安全航行和管理提供帮助。文章分析了VDR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实际出发,提出了解决的途径和措施,以达到充分发挥其作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文章结合具体案例对当前我国船舶火灾爆炸事故调查与认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为海事人员开展事故调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珠江水运》2008,(3):67-67
今后,一旦在我国管辖水域发生船舶污染事故,事故发生地海事管理机构将派出船舶污染事故调查官第一时间赶往现场展开事故调查。刚刚颁布实施的《船舶污染事故调查处理管理规定》和《船舶污染事故调查官管理规定(试行)》,对我国船舶污染事故调查处理行为进行了规范,统一了船舶污染事故调查处理的工作程序及相关要求,并建立起船舶污染事故调查官及培训制度,为  相似文献   

11.
船舶碰撞的研究始终是航行安全或海上交通安全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介绍了应用船舶操纵模拟器模拟碰撞过程的仿真技术,它是目前进行海上事故鉴定和事故分析的重要技术手段。首先利用仿真技术对当事船舶的碰撞过程进行实时动态仿真,再通过船舶碰撞事故分析软件(船舶碰撞事故分析系统2.0)进行分析,最后的仿真结果对船长、驾驶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也为海上安全主管机关调查处理船舶碰撞事故提供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目前,船舶污染事故调查虽然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支持,但许多问题依然困扰着事故调查人员,尤其是发生水上交通事故后,船舶污染事故如何调查。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已经将水上交通事故与船舶污染事故合并调查的研究列入"十三五"的任务之一。从探讨船舶污染事故调查的目的及作用入手,探讨调查各类污染事故的方法,同时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以期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以内河GIS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融合网络技术、视频监控、GPS、甚高频、电话录音、危险品船舶监控、船舶进出港签证等系统,对上海内河智能交通和应急指挥进行研究并探索建立一体化信息系统,以加强对内河水上交通事故、船舶污染事故、水上交通违法案件、内河水域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置提供决策辅助,并为海事事故调查处理提供必要的信息化服务,为水上交通安全管理及突发应急处置工作提供了现代的管理手段。  相似文献   

14.
随着智能船舶技术的发展,传统船舶的性能测试评估方法已无法充分满足智能船舶的多元化应用需求。在传统船舶性能测试的基础上,智能船舶的测试更应结合用户使用需求,充分考虑如海洋科学调查、海洋考古搜寻等实际作业任务对智能船舶的测试要求。围绕智能航行、智能探测等智能船舶的核心应用功能,对海洋科考和考古搜寻的典型作业任务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一种基于作业任务的智能船舶性能测试场景规划,为构建服务于作业任务的智能船舶性能评估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正确直观地对船舶交通事故进行分析和责任判定,提出了一种基于船舶操纵模拟器的船舶交通事故复现仿真系统的开发方案.在综合分析方案设计原则和关键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现交通事故复现的具体步骤.该系统的研究开发可为海上主管部门对事故的调查和总结的科学性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充分了解湖南省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和处置现状,明晰其中存在的关键问题,通过现场调查的方法,对湖南省船舶污染物治理现状进行分析,总结目前船舶防污染主要存在的问题:相关法律法规衔接不够严谨,导致执行和监管存在真空带;相应的配套设施不完善;船员环保意识欠缺。针对以上问题,提出船舶防污染措施和建议: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供法制保障;建立健全船舶防污染体系;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相似文献   

17.
《航海科技动态》2012,(1):43-43
交通运输部日前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船舶污染事故调查处理规定》。按规定,发生污染事故的船舶、有关作业单位应当在事故发生后24h内向就近的海事管理机构提交《船舶污染事故报告书》。规定明确,国家海事管理机构负责指导、管理和实施船舶污染事故调查处理。船舶污染事故调查处理机构应当自事故调查结束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制作《船舶污染事故认定书》,并送达当事人。重大以上船舶污染事故的调查处理报告应当向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备案。造成海洋环境污染的船舶应当在开航前缴清为减轻污染损害所采取应急处置措的相关费用。  相似文献   

18.
张锡海 《世界海运》2012,35(12):24-26
通过对蓬莱至长岛水域的自然条件、通航环境的调查,结合国家有关规划、政策,从保证船舶通航安全和保护海洋环境的角度分析在该水域实施船舶定线制的必要性,进而对其可行性进行论证,为有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曹俊  孙涛 《中国水运》2014,(1):10-11
近年来,由于船舶自沉事故往往造成巨大的人员和经济损失,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文中基于南通海事局“船舶自沉事故调查要点与技巧研究”课题研究成果,旨在探讨船舶自沉事故的诱因,提升调查人员的调查技巧。  相似文献   

20.
吕航 《中国船检》2008,(2):56-58
2007年底,《船舶污染事故调查处理管理规定》和《船舶污染事故调查官管理规定(试行)》颁布实施。按照规定,发生船舶污染事故后,只有船舶污染事故调查官才有资格组织实施事故的调查处理。没有取得调查官资格证书的海事行政执法人员,只能协助进行船舶污染事故的调查处理。那么这一制度出台的背景是什么?调查官如何管理?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访了交通部海事局船舶处主管这项工作的徐石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