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软土富水城市铁路深基坑施工对周边沉降影响监测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软土富水城市铁路深基坑施工工程,对周边环境沉降进行监测。监测结果表明,软土富水城市铁路深基坑施工在围护结构施工、开挖施工、主体结构施工阶段对于周边环境的影响有别于一般地区城市深基坑施工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围护结构施工期间、主体结构施工期间对周边环境均存在一定影响,同时,较易出现差异沉降,对施工安全影响较大。建议开挖施工前对周边环境进行搅拌桩等形式的加固,同时,加大对不均匀沉降的监控力度,保证工程的安全施工。  相似文献   

2.
北京地铁10号线苏州街车站“PBA”洞桩法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北京地铁10号线苏州街全暗挖车站的施工技术,包括施工工法的选择、工法的原理和特点、施工步序及施工关键技术,成功地解决了受工程水文地质、环境条件、车站埋深及开挖宽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克服了工序转换多、富水软土地层沉降大等缺点,简化了施工步骤,大大降低了施工风险,攻克了施工中的难点和关键技术,保证了该工程施工期间地面交通和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及周边环境的稳定。  相似文献   

3.
以苏州轨道交通5号线某车站深基坑工程为例,研究了软土地层深基坑施工对邻近建筑物的影响规律。通过分析地下连续墙施工及深基坑开挖引起的建筑物沉降原理,提出了多种针对性保护措施,并结合实测数据对建筑物沉降和地面沉降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地连墙成槽后,土体最大水平位移出现在距离地面1/5 H(H为地连墙深度)处,且地连墙成槽阶段产生的沉降约占地连墙施工总沉降的90%;地连墙施工引起的建筑物沉降随施工步骤逐渐增加,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趋于稳定,最大沉降量约为0.98 mm;基坑开挖阶段,建筑物沉降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建筑物最大倾斜值为1‰,满足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4.
以杭州某标段盾构机在复合地层中处理盾构机土仓结泥饼为背景,研究盾构机土仓气密性检测、土仓土气置换、分散剂注入与半气压搅拌浸泡施工技术。结果表明,采用该技术妥善解决了盾构机在不具备开仓条件下处理盾构机泥饼的问题,避免了人员进仓处理泥饼的风险以及因盾构机开仓而造成地面及临近建筑物发生沉降的风险,省略了地面开挖、进场设备旋喷加固、等待强度、施工协调、盾构停工等一系列繁琐工序,确保了盾构机安全、快速施工,缩短工期近3个月。采用的分散剂等材料与传统技术地面加固产生弃浆污染场地相比,更具有节能环保、绿色低碳的优点。同时,该技术获得了业主及业内人士的高度评价,综合效益显著,也为类似地铁施工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超浅埋暗挖地铁车站施工易引起地表的过大沉降,对周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为控制施工引起的沉降和保证市政设施的安全,引入棚盖暗作法的思路并应用于PBA车站,利用顶进钢管形成棚护体系,在其支护作用进行土方开挖。以北京地铁19号线一期平安里站为工程背景,简述棚盖暗作法PBA地铁车站的特点及施工步骤,对不同施工阶段产生的沉降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地表沉降槽进行拟合,由此探讨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规律。研究表明:沉降主要发生在管幕施工及导洞开挖阶段,约占总沉降的70%。针对棚盖暗作法PBA车站的特点,对产生沉降的原因进行梳理,提出加强空洞探测及处理、缩短开挖面封闭时间、加强超前支护的棚护效果、减小管幕顶进扰动土体、合理控制群洞开挖步序等沉降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6.
在地铁修建过程中,采用有效合理的施工措施和技术,避免邻近建筑物、路面和地下管线的破坏,是工程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针对深圳地铁11号线红树湾站—后海站矿山法隧道工程的特点和难点,确定CRD工法施工,并系统阐述在复杂环境条件下CRD工法施工方案,对地表沉降和管线沉降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评估CRD工法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对类似工程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盾构法隧道施工在穿越重大风险源或复杂环境时,必须采取措施控制隧道结构及地面建(构)筑物的沉降。通过在盾体径向注入沉降辅助剂和厚浆法的双重机制,可以有效降低地面建构筑物及管线的沉降,减少成型管片的浮动。文章主要介绍沉降辅助剂及厚浆法的施工原理及在实际工程应用中体现的优势,并结合深圳地铁16号线二期园山站—阿波罗南站区间穿越房屋建筑及河道段的应用情况验证其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有时汛期不得不在周边施工条件复杂的条件下进行深基坑开挖,由于对地层、地下水、地下管线等周边环境在汛期变化情况不明以及控制地下水和地层变形的措施未到位,汛期施工中易造成地下管线断裂、地面塌陷事故,因此从安全角度对汛期深基坑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汛期近邻河道、管线的地铁深基坑开挖,为了保证基坑周边地下管线、建筑物及构筑物正常使用的前提下安全有序地进行,浅析地铁基坑在汛期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源的识别,并提出在汛期基坑施工过程中风险控制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北京地铁9号线北京西客站~军事博物馆站区间属矿山法区间(含两种大断面),水文地质风险、工程自身风险及周边环境风险极大。风险监控中采用建(构)筑物、管线、地表沉降等监测手段,结合每天的现场安全巡视工作和24小时视频监控系统,在监测数据异常或现场巡视出现问题时,及时反馈业主、监理、设计、施工等相关单位,并采取合理措施最终控制了风险,保证了地铁施工的安全。此外,在监测过程中还研讨了水平旋喷桩加固过的矿山法隧道开挖上方的沉降规律,矿山法大断面自身沉降规律及四连拱施工的沉降规律等,为类似工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结合试验工程资料,从地基强度变化、工后沉降控制效果等方面对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法处理路堤软基的加固效果进行评价;对施工过程控制中的合理真空泵配设、停抽真空标准、密封保证措施等进行分析和探讨,提出抽真空不同阶段真空泵配设原则、沉降速率及沉降比值双指标停抽真空卸载标准,指出真空-堆载联合预压应加强对密封膜的保护,并对周边环境的不利影响采取相应措施避免。  相似文献   

11.
地铁施工由于自身条件差,周边环境复杂,为确保施工和周边环境的安全,对结构的沉降(变形)和周边地表、建(构)筑物的沉降等项目进行监控量测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对北京地铁10号线的监控量测人员、设备,监控量测方案,监控量测实施,监控量测异常情况,监控量测过程检查,监控量测资料等六个方面的管理情况进行全面介绍;北京地铁10号线通过严格的监控量测管理,顺利完成了施工任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Peck法是预测隧道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经验法中应用最多、最为成熟的方法,但peck法是基于有限区域实测资料提出的经验公式,对于某一地区的适应性,要根据当地的施工经验总结进行验证。经对南京多个江漫滩地铁区间隧道盾构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实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验证了Peck经验公式在南京江漫滩地区的适应性,对peck经验公式的两个控制参数沉降槽宽度系数i和土体损失率η提出该地区经验建议值,并对该地区地表沉降影响区域进行了分区。通过对江漫滩特殊地质条件盾构施工经验总结,可以实现对周边环境变形进行预测,从而可以提前对周边环境提出相应的监控和保护措施,控制地表沉降。  相似文献   

13.
京沪高速铁路全线以桥梁形式为主,在桥梁跨越既有公路时,必然涉及到对既有公路的影响,为了避免可能造成既有路基的沉降,通过对既有公路的沉降分析结合公路施工的相关规范确定了高速铁路承台施工措施来指导施工,最后通过沉降计算验证得出,所采取的施工措施能有效地防止既有路面的沉降,保证既有公路的安全通畅。  相似文献   

14.
兰新复线五道沟中桥施工中,由于沉井基础抽水沉而影响到邻近的既有铁路桥,造成其中坟沉降。根据基底的土层情况,采用注浆加固既有桥沉降墩的地基,取得满意的效果。文章对注浆的实施情况、施工中遇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作了较为详细地介绍。  相似文献   

15.
高填路堤具有沉降或差异沉降大的特点,影响公路高填路堤沉降因素繁多,极易对路面及整体结构稳定造成破坏性不良影响,而有效地通过沉降监测分析其沉降变形规律,对施工前后的沉降及路堤变形进行对比分析,无疑对于特殊环境地带高填路堤的安全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地铁车站附属工程高程爬升段受施工工期、地面空间不足、既有接驳等条件制约需采用仰挖法施工。通过数据统计分析仰挖施工沉降规律及影响因素,并通过实际案例进行仰挖与俯挖实测分析和数值分析对比研究探索沉降规律。研究表明:①拱部为砂性土时,87.3%的测点沉降量在3~60 mm之间,拱部为黏性土时,59.2%的测点沉降量在3~30 mm,拱部为卵石层时,测点分布离散;②关于沉降槽宽度,黏性土≈砂性土>卵石,黏性土与砂性土沉降槽宽度约为出入口或通道宽度的3倍,卵石沉降槽宽度与出入口或通道宽度相近;③仰挖施工最大沉降量比俯挖施工多大约75%,仰挖施工最大沉降发生于爬坡段约1/2处,而俯挖施工最大沉降更接近于埋深最小处。研究结论可用于初步判断仰挖施工沉降量范围、沉降控制最不利部位。  相似文献   

17.
以北京地铁15号线学院路站为研究背景,通过查阅资料、咨询专家并进行数值模拟等手段,确立了对导洞内土体进行深孔劈裂注浆措施,加固土体并形成隔水层,取代了传统的地面降水,节约了场地,消除了因降水造成地层水土流失而引起周边建(构)筑物的不均匀沉降,也避免了城市地下水资源浪费。将原来柱洞法的6导洞改为8导洞,钻孔灌注桩改为人工挖孔桩,并对车站结构施工工序进行了优化。工程实践表明,修改后的施工方案缩短了工期,提高了施工效率,效益较好。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城市地铁车站施工往往采取明挖法,对环境影响相对较大,因周边环境复杂,重要构造物、建筑物众多。武汉地铁2号线循礼门车站,22 m基坑开挖边界离轻轨桥墩最近仅1.25 m,而轻轨桥作为构筑物,需要满足轻轨运营的要求,对差异沉降极为敏感。因此,需对这一复杂环境下关键区段的施工进行监测与分析,提出解决方案。研究结论:武汉地铁2号线循礼门车站施工过程中,沉降监测数据相对较大,可能干扰紧邻轻轨的运营。本文通过分析基坑与轻轨桥墩的相对位置、土层分布等,调整优化了施工方案,增加了监测点,使相邻基坑的轻轨桥墩在进一步施工过程中,沉降趋于稳定,使轻轨桥墩的绝对沉降与差异沉降得到了控制。  相似文献   

19.
城市中的老旧建筑承受进一步变形和不均匀沉降的能力较差,在盾构侧穿施工时存在安全隐患,特别是地质条件不佳的情况下施工风险极大,因此必须采用一定的加固措施保证建筑物的安全.以太原地铁2号线牛站西巷区间盾构侧穿公交公司家属楼工程为例,对盾构近距离侧穿建筑物引起的沉降及锚杆桩的加固作用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 表明:双线盾构隧道施工时,建筑物沉降和变形主要是邻近隧道开挖造成的;在施工条件受限的情况下,斜打锚杆桩能够明显降低双线盾构隧道施工中邻近隧道施工对建筑物的扰动;锚杆桩布设应靠近隧道,保持与地面较大夹角,这样才能充分发挥锚杆桩的加固作用.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的:大直径管线下穿既有轨道交通地面线为重大风险工程,为保证工程顺利施工和既有线路安全运营,应进行严格的变形监测。本文阐述管线下穿对既有地面线路基、轨道的变形影响及监测,为类似地面线下穿工程提供借鉴。研究结论:受施工影响,既有地面线路基变形基本经历了下穿明显沉降、工后显著沉降、沉降趋缓、沉降稳定的过程,路基沉降量较大,轨道轨顶沉降相应增加,应进行必要的调轨抬升;轨道几何形位变形和线路钢轨位移均较小,未超过控制值;受下穿侧土体扰动和地下水位季节性变化的影响,上地桥出现接近施工侧结构上浮现象,桥与路基间差异沉降增大,类似工程应注意回填土和地下水对桥体的异常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