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新建兰渝铁路夏官营至岷县段在通过静态验收后,于9月9~17日进入动态验收阶段,将分别进行动态检测和实车运行试验,动态检测正线里程全长179.888 km。新建兰渝铁路夏官营至岷县段位于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定西市临洮、渭源、岷县境内。动态验收阶段将进行动态检测和实车运行试验,对验收区段内的轨道、接触网、通信、信号、车辆轴温智能探测(THDS)等系统进行动态综合验收,验证和优化各系统的状态、性能、功能和系统间匹配关系,使整体系统满足正线160 km/h列车运行的安全平稳性要求。  相似文献   

2.
正据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消息,6月2日,兰渝铁路兰夏段在兰州铁路局组织的时速80公里级、140公里级和150公里级动态验收检测中,均已100%的优良率一次性性顺利通过动态验收。标志着该条线路即将正式进入开通运营阶段。由中铁二十一局集团承担的新建兰州至重庆铁路LYS-7标段(兰州东至夏官营段)全长30 km,由二十一局路桥公司榆中梁场承建标段内20座桥梁共计1438片T梁的制运架及桥面系,68单线公里的铺轨及14组道岔的组  相似文献   

3.
<正>11 据新华网报道,据中铁八局兰渝铁路工程指挥部党工委书记陈伟民介绍,兰渝铁路重庆至广元段通车时间可能在2015年。兰渝快速铁路为客货混跑的复线轨道,全长800 km,设计时速200 km,重庆至广元段300 km。兰渝铁路广元至阆中段全长120 km,在广元境内设有羊木、广  相似文献   

4.
兰渝铁路两水至广元段线路经过的主要水系为白龙江及其支流、嘉陵江支流。区域内支沟众多,各支沟流域内山高沟深,沿线暴雨参数取值跨越幅度大,取值分段多。本文用形态调查法验证《壹桥8216》计算手册在该区域的适用性,得出较合理的计算参数,为兰渝铁路两广至广元段沿线桥梁水文设计提供了依据。研究结果可为川陕甘交界区及类似区域小流域水文计算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袁竹 《铁道建筑技术》2012,(Z1):120-121,137
铁路隧道在软弱围岩段施工中经常发生塌方情况。结合兰渝铁路广渝段隧道施工的实际情况,通过软弱围岩段隧道塌方成功处理案例,提出一些可为类似工程借鉴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6.
正7月17日6时55分,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发生4.9级地震,兰渝铁路部分站区震感强烈。兰渝铁路北起甘肃兰州,南至重庆,全长1 171 km。甘肃境内受此次地震影响区段主要为陇南至广元的桔柑、枫相院、姚渡、羊木等四站三区间。地震发生后,兰州铁路局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对兰渝铁路桔柑至羊木区间的104.4 km线路进行封锁,同时成立抗震应急领导小组,启动路局、站  相似文献   

7.
地震灾害对拟建兰渝铁路工程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兰渝铁路兰州至广元段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和四川省西北部,沿线地形陡峻、地质构造十分复杂,不良地质极其发育,同时桥隧等重点工程集中."5·12汶川大地震"危害最严重的北川、映秀、青川、灌县(都江堰)、江油等,均分别位于兰渝铁路通过的青川大断裂(F8)、北川映秀深断裂(F9)、广元江油灌县大断裂带(F10)上.因此有必要研究地震灾害对拟建兰渝铁路工程设置的影响.研究结论:根据地震后现场调查的情况,得出如下结论:地震对线路附近地质构造、地层结构未产生明显的影响;对大型、较大型的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体在短期内的影响甚微;对既有建筑物的影响较大;地震灾害带来的次生灾害影响深远,加剧了原本就非常发育的泥石流的爆发;地震引发的崩坍和危岩落石现象较为普遍,对兰渝铁路的工程安全影响较大,设计中需采取相应措施,加强防护.并提出了针对兰渝铁路线路选线、路基工程、桥梁工程和隧道明洞工程设计的建议,为兰渝铁路的下一步设计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铁道技术监督》2007,35(6):23-23
2007年5月30日至6月1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会同铁道部组织青海省环境保护局、西藏自治区环境保护局等单位对新建铁路青藏线格尔木至拉萨段工程进行了环境保护验收。验收委员会一致认为,格尔木至拉萨段开通运营后环保设施运行良好,管理措施全面落实,环境管理取得成效,青藏铁路工程符合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条件,同意通过环境保护验收。  相似文献   

9.
<正>6月19日,兰(兰州)渝(重庆)铁路最后一座隧道——全长13.6 km的胡麻岭隧道胜利贯通。兰渝铁路途经甘、陕、川、渝三省一市22个区县,北起兰州枢纽,向南经榆中、渭源、漳县、岷县、宕昌、陇南等地后,通过陕西省边界进入四川省,经广元、苍溪、阆中、南部到达南充,再分别经合川、广安接入重庆枢纽,为电气化双线客货共线、双层集装箱铁路,旅客列车速度目标值为160  相似文献   

10.
《铁道技术监督》2007,35(6):44-44
2007年5月30-31日,国家档案局对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建设项目进行了档案验收。验收组经听取汇报、现场检查、综合评议后同意青藏铁路格拉段竣工档案通过专项验收。  相似文献   

11.
围岩的变形控制是隧道工程界的普遍难题,目前在建的兰渝铁路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围岩大变形剧烈,特别是在隧道结构型式复杂的地段尤为突出,严重影响施工安全与工期进度。结合兰渝铁路新城子隧道出口连拱大跨段工程实践,对比分析了中导洞开挖和背靠背开挖2种双连拱段施工方案,综合分析认为对高地应力软岩隧道采用中导洞开挖双连拱,更为安全、可靠。隧道大跨段采用双侧壁导坑法开挖,双层初支和锚索+锚杆联合支护体系能有效控制围岩变形,现场工程实施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兰渝铁路兰州至广元段在局部地段对沿线景观有一定影响。工程设计在景观质量较好的高山区大部分地段设计采用对景观影响最小的一种工程方式(隧道工程)通过,同时对路基、站场、桥梁和隧道洞口等明线主体工程进行各种形式的景观设计或采取工程、生物恢复措施,可以将工程对景观的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最大限度地缓和铁路沿线自然景观与新建铁路景观的冲突.  相似文献   

13.
以兰渝铁路新城子隧道为背景,以确保高地应力软岩条件下隧道特大跨至连拱过渡段的围岩及结构的稳定性为目的,围绕过渡段的快速施工技术展开研究。首先分析了大跨与双连拱的现场监测的变形规律,并基于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变形控制的基本理念,研究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大跨与双连拱过渡段的施工技术。研究得到:提出了"延伸开挖,后期还原,刚柔并济,联合支护,双洞浇筑,整体衬砌"的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大跨至连拱过渡段施工工法;提出了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大跨至连拱过渡段的"十字撑"支护技术。  相似文献   

14.
兰渝铁路精密工程控制测量技术体系的建立贯穿了我国铁路精密工程控制测量标准从建立到逐步完善的全过程。为给类似铁路项目测量方案的设计与实施提供参考和借鉴,结合兰渝铁路兰州至广元段建立的精密工程控制网技术体系,从全线统一的"三网合一"的测量技术体系、基于CGCS2000的平面坐标基准、工程独立坐标系、符合工程实际的水准基点平差方案、地震对测量控制网造成影响的评估、长大隧道洞内CPⅡ控制网建网及其分段测量方法等方面进行研究和论述。研究结论及实践经验对于丰富和完善铁路精密工程控制测量标准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7月初,新建成贵铁路兴文至贵阳段正式启动静态验收工作。此次静态验收包括兴文至白云段和贵阳铁路枢纽相关工程两个部分。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全力开展各项静态验收工作,为线路开通运营打下坚实基础。新建成贵铁路兴文至贵阳段主要工程项目位于云南省和贵州省境内,正线全长约289 km,其中桥梁161座、总长约71 km,隧道106座、总长约175 km,全线新建新街、威信、镇雄、毕节、大方、黔西、卫城北、白云8座  相似文献   

16.
3月15日,河南段第一座牵引站-220千伏郑州东牵引站率先在全线投入运行,开始为石家庄-武汉高速客运专线联调联试提供电力支持,与此同时石武高铁武汉至郑州段进入联调联试阶段,而武汉至许昌段的静态验收也在三月份进入了全面静态验收阶段。准备工作有序进行,为石武高速铁路的开通做着进一步的铺垫,预计今年7月份将先行开通武汉到郑州段,年底开通郑州到石家庄段。  相似文献   

17.
《都市快轨交通》2006,19(5):78-78
我国第一部专门面向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质量验收的地方标准——北京市地方标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质量验收标准第1部分:土建工程》(DB11/T311.1-2005)已于今年5月出版。该套标准由“标准”和与之配套的“验收表格”两册组成。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明挖车站(区间)、盖挖车站、暗挖车站(区间)、盾构区间、防水工程、高架及地面车站工程、桥梁工程、路基工程、轨道工程和钢筋混凝土与砌体工程,基本涵盖了城市轨道交通各专业土建工程的工程质量验收。  相似文献   

18.
兰渝铁路沿线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滑坡、湿陷性黄土、膨胀岩土等不良地质和特殊岩土分布较广,线路方案的选择主要受滑坡和不稳定性斜坡的控制,在详细分析沿线工程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重点对张家庄至杨家川段4个主要方案进行了分析比选:DK方案以长隧道穿行于黄土梁峁底部,工程地质条件相对最好,工程安全可靠性高,D2K、D3K方案次之,D1K方案最差。  相似文献   

19.
《铁道建筑技术》2010,(9):I0005-I0005
<正>2010年5月13日10:38,随着集团兰渝铁路工程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史振春一声令下,总重1800t、全长180m的隧道掘进机(TBM)开始启动,平稳地向洞内步进,这是TBM工地组装调试工作的阶段性胜利,标志着TBM组装调试工作基本完成。兰渝铁路建成后,兰州与成都、重庆的铁路运输距离将由现在的1172km和1466km,分别缩短至836km和820km,客车运行时间由现在的17.5h和22h缩短为7.5h和6.5h。西秦岭隧道全长28.236km,是兰渝铁路的控制性咽喉工程,是全线最早开工  相似文献   

20.
为了科学地指导西宁至成都铁路同仁至甘加越岭段的地质选线工作,采用综合勘察方法,借鉴兰渝铁路的勘察及施工经验,并结合灰色关联法与变权理论,查明三叠系软岩大变形及上新近系砂岩水稳性为研究区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根据岩性、岩体完整程度、层厚、强度应力比、地下水等因素,对三叠系软岩大变形进行风险分级;构建地质选线数学模型对多种线路方案进行定量评价,得出最优方案,为地质选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