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营业态     
<正>2014年国家铁路预期发送旅客22.7亿人1据中国铁路总公司提供的消息,2014年,国家铁路预期发送旅客22.7亿人,同比增长10%。2014年,铁路部门将站在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加快铁路企业自身发展的高度,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加大客运组织改革力度,巩固扩大客运组织改革成果,并牢固树立"以服务为宗旨,待旅客如亲人"的理念,以"开拓客运市场、方便旅客出行"为重点,对列车开行、售票组织、服务手段  相似文献   

2.
正10近期,中铁快运股份有限公司着力创新快运产品,在铁路春运重点地区24个高铁站推出便民托运服务"高铁顺手寄",让旅客体验更美好。"高铁顺手寄"由中铁快运公司携手顺丰速运有限公司共同推出,可为旅客提供便捷、高效、安全的"站到门"托运服务,目前在北京南站、上海虹桥站等24个高铁站开通。在开通服务的高铁站,旅客的个人物品、站内购买的土特产品及不便携带进站上车的  相似文献   

3.
<正>2019年6月30日,京沪高速铁路(以下简称"京沪高铁")实现持续安全运营8周年,累计发送旅客10.3亿人次,年均增长17.9%,有效满足了广大旅客的美好出行需求,有力推动了沿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服务水平提升。京沪高铁于2008年4月18日开工建设,2011年6月30日开通运营,是当时世界上一次建成里程最长、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开通运营8年来,京沪高速铁路股份有限公司积极协同中国铁路北京、济南、上海局集团有限公  相似文献   

4.
正8月1日,京津城际铁路开通运营整整10年。10年间,京津城际铁路发送旅客2.5亿人次,真正成为助推京津双城协同发展、拉动经济社会进步的有力引擎。同时,京津城际铁路于2018年8月1日全部更换为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给旅客更美好的出行体验。京津城际铁路是中国首条设计时速350 km的高速铁路,开通运营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考察,对建设和运营成果给予充分肯定。外国政要到访中国,乘坐京津城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塘沽站树立"让旅客享受现代人文关怀"的服务理念,以提升车站客运服务质量为基点,结合本站实际生产作业情况,推陈出新,从服务理念、候车环境、团队建设、文化内涵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进,为铁路高铁站运营管理提供样板。  相似文献   

6.
资讯     
《中国铁路》2012,(7):86-87
龙厦铁路开通运营6月29日,龙(岩)厦(门)铁路开通运营暨动车组首发仪式在福建龙岩举行。龙厦铁路是《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组成部分,也是福建省"一纵两横"快速铁路网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一条以客运为主、兼顾货运的I级双线电气化铁路干线,线路全长169 km,其中新建双线电气化铁路约111.349 km。龙厦铁路开通运营后,龙岩-厦门间铁路运输距离可缩短80 km,旅客列车运行时速将由65 km提高到200 km,时间将由5 h缩短至90min。  相似文献   

7.
<正>宁波至余姚城际铁路(市域列车)6月10日试运营,开通试运营期间,在宁波至余姚间将采取一站直达、两端对开模式,每天开行8对16个班次,每天首班于6:04从余姚出发,末班于20:05由宁波驶出,全程运行时间约35min。为了方便旅客购票乘车,宁波至余姚城际铁路将采用地铁模式,旅客可刷卡进出车站。开通试运营初期,车票  相似文献   

8.
1996年9月1日,一个普通而又特殊的日子。中国铁路建设史上规模最大、投资最多、一次建成双线最长的大干线——京九铁路,全线胜利开通运营!作为一个有志乘车走遍全国铁路的铁路爱好者,我自然不会放过这个企盼已久的一天。当我匆匆从东北赶到北京时,京九首列105次快车已整装待发。情急之中,我找到北京西客站客运车间王主任,他破例为我买到一张车票,使我有幸登上这具有非常意义的首列快车。 北京西客站——京九铁路的龙头,这一天装扮得分外漂亮。一条“热烈庆祝京九铁路开通运营”的大标语格  相似文献   

9.
<正>10月19—20日,粤海铁路有限责任公司召开动员会,积极做好新建海南西环铁路开通运营准备工作。新建海南西环铁路自海口站至三亚站,全长345 km,设计速度目标值为200 km/h;2013年9月29日开工建设,2015年6月30日完成全线铺轨,2015年10月13日开始联调联试。按照中国铁路总公司的总体部署,粤海铁路有限责任公司接管这条线路的运营管理。自2014年11月起,该公司分批组织了客运、车务、机务、电务、工务5个专业共计300多人参加中国铁路总公司、广  相似文献   

10.
信息     
"铁路旅客运输管理信息系统需求"通过铁道部需求审查2012年12月18日,铁道部运输局营运部在北京召开"铁路旅客运输管理信息系统"业务需求审查会。该项目由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电子计算技术研究所承担,审查组认真听取了汇报,并进行了质询和讨论。审查组认为该系统是集客运乘务管理、站车交互、旅客服务于一体的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对于提高客运管理效率及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8月9日,京雄城际铁路(北京段)首列联调联试测试车从北京西站出发开往北京大兴站,标志着京雄城际铁路(北京段)开始为期27天的联调联试,开通运营进入倒计时。8月8日,京雄城际铁路接入京九铁路李营站4号、22号道岔施工开始,标志着京雄城际铁路正式接入京九铁路。工作人员在前期完成工程静态验收和相关问题整改并  相似文献   

12.
2010年10月20日,地处中部地区的江西省首条城际铁路——昌九城际高速铁路迎来了开通运营“满月”吉日。昌九城际高铁开通运营以来,来往南昌与九江的旅客如梦幻之旅,乘坐着250公里时速的动车组,享受着和谐快乐的生活,因其带来的快捷速度,积聚效应,使南昌与九江这两座城市似两颗耀眼的明珠,引擎昌九工业走廊跨越发展的美好明天。据了解,昌九城际高速铁路是中国第二条开工建设的城际铁路。该线路总投资58,32亿元,全长135公里,设计时速为250公里,2007年6月28日始开工建设,2010年9月20日正式开通运营。全线共设九江、庐山、德安、共青城、永修、南昌6个客运车站。  相似文献   

13.
据《人民铁道》报道,3月23日,首趟巴中至成都K9394/9391次列车满载旅客缓缓驶离巴中站,标志着广元至巴中铁路正式投入客运运营。广巴铁路由广元至普济、普济至乐坝、乐坝至巴中3段组成。  相似文献   

14.
设计具有铁路出行特色的互联网订餐平台,利用数据库读写分离技术、大规模并发处理技术、分布式文件存储技术,结合客票系统架构,为铁路出行旅客提供在线预订车厢自营商品和沿途社会餐饮商品的服务。该平台已平稳运营近600天,累计接单300多万张,基本满足了铁路旅客在途用餐需求,解决了铁路出行旅客在途消费受时间、空间限制的难题,提升了旅客出行体验,改善了客运服务质量,为其他客运延伸服务的互联网经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中国高速铁路客运服务系统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詹子宁 《中国铁路》2010,(12):67-69
随着高速铁路的快速建设和发展,中国铁路逐步形成由高速铁路及既有线提速线路组成的大规模快速旅客运输网。适应高速铁路特点,为旅客提供安全、舒适、便捷、高效的服务,建设功能完备的高速铁路客运服务系统至关重要。在分析中国高速铁路运营特点及其需求的基础上,对中国高速铁路客运服务系统的总体技术架构、主要设计特点、工程应用等关键问题进行综述,并对系统的未来建设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6.
4月1日零时起,中国铁路开始实施新的列车运行图,作为这次调图的两大亮点.两条时速250公里的铁路客运专线(合肥至武汉,石家庄至太原)定于当日开通运营。新图实施后,全国铁路客运列车总数达1551对。客运能力将增加10.6%以上。这是继2007年4月18日第六次大面积提速调图之后,铁道部再次对列车运行图进行较大范围的调整。新图将使旅客运输能力得到提升、动车组开行范围明显扩大、客运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主要城市问旅客列车运行时间大幅压缩、运输效率得到新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蒙内铁路是"一带一路"早期收获成果,由于肯尼亚的政体国体、人文习俗、民族风情不同于中国,给海外铁路运营安全提出了较高要求,安全管理工作已成为决定我国铁路"走出去"的关键因素。立足肯尼亚国情及国民意识形态,以我国铁路运营安全管理经验为基础,结合蒙内铁路运营安全管理现状,提出海外铁路运营属地化安全管理对策,为我国铁路走出国门、行稳致远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铁路客运标识作为铁路客运站段生产运营管理现代化的重要实现手段,为旅客在车站范围内提供各种信息服务,帮助旅客进行路线判断、实现空间位置转换,顺利到达出行目的地,它对提高客运服务质量,实现人性化服务,让旅客获得更美好的出行体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铁路客运标识系统为研究对象,针对目前铁路客运单位在标识管理及现场运用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剖析,找准成因,提出建议和改进措施,旨在进一步发挥铁路客运标识在提升铁路客运服务质量和综合效益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京津城际铁路开通运营2008年8月1日10时45分,在剪彩仪式后,随着第一列时速350公里动车组C2001次列车缓缓驶出北京南站,北京奥运会重点配套工程,中国第一条时速350公里客运专线——京津城际铁路正式开通运营。2008年8月1日起执行的京津城际铁  相似文献   

20.
针对铁路运营管理模式进行分析,着重阐述铁路旅客服务信息系统的特点和主要功能,以及客运服务信息系统的组成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