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以在建雅康高速公路前碉3#隧道碎裂岩体强涌水条件下的隧道施工为背景,运用理论分析、数值仿真、现场验证等方法,在对碎裂岩体强涌水及其原因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注浆加固效果仿真分析。进而确定了破碎岩体洞段堵水注浆方法,提出了破碎洞段堵水注浆和破碎洞段防排水施工工艺。实践表明,按照提出的方法及工艺能够明显减小隧道涌水量,具有较好的排水效果,可以保证碎裂岩体隧道正常施工和人员安全,取得了极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分析目前隧道施工斜井转正洞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西铁车2号隧道工程实际,介绍斜井转正洞采用喇叭口过渡、相交处门架、门式小导洞进正洞的设计方案以及相关施工要点,且说明施工注意事项。斜井进正洞过渡段喇叭口形式可显著提高施工工效,减少施工过程中交叉作业的安全隐患,同时,利用断面特点可有效地抵消交叉口处正洞初期支护对斜井的纵向推力作用。  相似文献   

3.
黎冬来 《铁道建筑技术》2011,(Z1):140-142,162
结合大理至丽江铁路仁和至丽江段新关坡隧道工程实例,对隧道横洞进正洞挑顶技术进行总结,重点阐述了膨胀土隧道横洞进正洞挑顶技术的坑道检算、施工工艺及施工要点。  相似文献   

4.
公路隧道行车横洞与正洞交叉连接部的设计简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成绵高速公路分水岭隧道行车横洞与正洞交叉部的设计,对交叉部位的衬砌结构计算模型及荷载确定作了简单介绍,并提出了交叉连接段衬砌配筋设计的注意要点。  相似文献   

5.
长大隧道在实际施工时,往往由于地形地貌、工作面数量限制等因素的制约,需要增设斜井、竖井或横洞,以开辟新的工作面达到缩短工期之目的,因此,研究斜井与正洞交叉处的施工技术就显得特别重要。本文依托中条山公路隧道,介绍了采用"门字型"导洞挑顶进入正洞,展开正洞工作面施工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结合成兰铁路榴桐寨隧道一号横洞挑顶工程实例,介绍一种隧道挑顶新技术——无门架导洞挑顶法。通过优化挑顶交叉段拱架连接,巧妙地解决了挑顶过程中交叉段正洞拱架拱脚落点支撑问题,既保留了门架导洞挑顶法安全、快速的特点,又避免了门架导洞挑顶法的一些缺陷。该技术明显优于隧道挑顶普遍采用的门架导洞法施工技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横通道与大断面隧道交叉口施工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刁志刚 《铁道建筑》2007,(10):35-37
横通道进大断面正线隧道是暗挖地铁隧道设计与施工的难点,通过对三种不同的进洞方案进行对比,对横通道与正洞交叉部位的设计方案、施工步骤、量测结果进行了多方面的比较分析,以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法,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针对某隧道3号竖井进入正洞过渡段软弱围岩地质条件,分析其工程特点及难点。为保证过渡段安全、快速施工,该过渡段施工采用工作面预加固等综合施工技术,分三台阶开挖,采用弱钻爆法顺利通过过渡段施工,形成正洞作业空间。  相似文献   

9.
结合燕山隧道2号斜井与正洞交叉口处的施工实例,介绍双车道斜井(横断面58.97 m2)进双洞单线隧道的挑顶施工技术。在充分了解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制定了详细的超前支护、监控量测和开挖施工方案。重点阐述进正洞的施工方法,对施工经验进行总结,可供同类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0.
沙强国 《铁道勘察》2011,37(3):86-88
新黄土隧道横洞进入正洞挑顶施工采用与线路中线正交的位置进入正洞拱顶,通过挑顶导洞将正洞拱顶轮廓开挖出来,并及时施做导洞临时初期支护,导洞成型后及时施做拱部初期支护,然后再按照三台阶法预留核心土法开挖正洞。施工过程中需拆除的临时支护工程量很小,避免了对围岩造成较大的扰动。工程实践证明,这种挑顶施工方法安全系数高,并能有效地缩短挑顶时间和节约成本。  相似文献   

11.
泾县隧道斜井进正洞施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斜竖井可以加快隧道施工进度,既增加了隧道正洞施工的工作面,也可作为隧道施工出渣与进料的咽喉通道。客运专线双线具有开挖断面较大的特点,软弱围岩段的斜井至正洞的衔接更是大断面隧道施工的薄弱环节,处理不当就会造成塌方。在泾县隧道斜井进正洞施工中,制定了以"短进尺、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早成环、仰拱紧跟"为原则的施工方法,采用了针对软弱围岩条件的斜井进正洞施工工艺和监控量测方案,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鹰鹞山隧道斜井进正洞挑顶施工技术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长大隧道为尽快贯通,设计时一般设置斜井和竖井,以增加作业面形成长隧短打.结合工程实际,介绍斜井进正洞挑项时的施工原则、过渡段的施工及正洞上台阶施工等技术.  相似文献   

13.
并行双洞小净距公路隧道施工技术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小净距隧道是指并行双洞公路隧道间岩石厚度较小 ,一般小于 1 5倍隧道开挖断面宽度的一种特殊隧道结构型式。通过工程实例 ,介绍并行双洞小净距公路隧道施工方法、施工工序安排及关键工艺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受地形、工程地质等环境条件的不利影响,隧道工程洞口段的围岩相对稳定性较差,施工难度和风险较大,一般采用由外而内进洞的设计、施工方式,由内而外出洞的设计鲜有资料。本文结合具体工程案例进行隧道工程出洞的设计研究,能较好地实现隧道工程的出洞施工,并提出隧道出洞的设计方法,总结其优势及应用推广价值,供广大设计与施工者参考。研究结论:(1)隧道出洞设计需要研究洞口位置及洞门设计、施工方案、结构设计、辅助工程措施、洞口坡面处理等方面;(2)应用在工程实例中,验证了隧道出洞设计方案的可行和可靠,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3)该隧道出洞方案具有优势及应用推广价值,尤其适用于中、短隧道或一端不利于进洞施工的隧道。  相似文献   

15.
根据高家屯隧道1号横洞交叉口为软弱围岩、埋深浅且位于偏压段的特点,通过对比分析隧道交叉口传统的施工工艺,结合实际施工情况,充分论证后提出高家屯隧道1号横洞交叉口采用门架结构结合弧形导坑法直接进入正洞的施工方法。实践证明,该施工方法可以加快施工进度、缩短工期、节约成本,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可为同类工程提供技术方案的选择以及安全施工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软弱围岩变形会给施工带来极大的困难,尤其在横洞进入正洞施工交叉口段,应力分布不均情况下更易造成重大变形甚至坍塌,目前,对于该类隧道的施工技术还无现成的技术标准可遵循。通过林家屋基隧道横洞交叉口段软弱围岩的变形分析及处理,提出适合可行的施工技术,另一方面也可为类似隧道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铁路线路向大纵深、偏远地区覆盖,越来越多的长大隧道工程涌现,如何解决长大隧道出碴问题,是提高施工效率的重中之重。本文依托西格二线关角隧道工程实例,针对隧道正线、斜井施工距离长,出碴难的问题,通过出碴运输方案比选,提出了"正洞无轨+斜井皮带机"出碴技术,即正洞采用挖掘机、装载机配合自卸汽车运输出碴,斜井采用井底破碎站、井身皮带机和洞外转运装置出碴运输系统出碴;并重点对破碎站、皮带机设置位置及皮带机出碴运输系统等方面进行分析。现场实践表明,"正洞无轨+斜井皮带机"出碴,在节能环保、进度、安全、成本等方面优势明显,可为类似工程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18.
兰渝铁路杨家坪隧道1号横洞工区大变形成因机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分析成兰铁路杨家坪隧道1号横洞工区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应力场、工程地质条件及工程设置、施工组织顺序等的基础上,研究1号横洞工区大变形产生的成因机制。结果表明:杨家坪隧道1号横洞工区大变形的产生是各种影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复杂的地质构造及高地应力条件和软弱破碎的地层岩性条件为其大变形客观成因,而岩层结构面与洞轴线的不利组合、小间距隧道结构和不合理的施组顺序及左右线不对等的支护措施等不利条件为其主观成因。与大变形的主客观成因相对应,其力学机制主要呈现为应力扩容型的构造应力机制和结构变形型的结构面型机制的混合机制。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西南部交通建设的不断发展,工程中长大隧道不断增多,而往往因工期紧迫需要开辟新的工作面,挑顶施工就显得尤为重要。郑万铁路湖北段罗家山隧道全长10 640 m,为超大断面双线高铁隧道,4#横通道与正洞交叉段为极软弱破碎Ⅴ级围岩。通过对4#横通道转正洞挑顶施工技术和要点进行研究总结,可为类似岩层隧道挑顶施工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客运专线大断面黄土隧道正洞与斜井交叉口施工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郑西铁路客运专线大断面黄土隧道秦东隧道施工,就黄土隧道斜井和正洞交叉口施工方案进行了对比和选择,详细阐述了交叉口施工支护措施,交叉口段斜井衬砌施工方法,斜井进入正洞内的导洞施工方法,正洞落底后及时进行正洞仰拱施工,初期支护与仰拱尽早成环等关键施工技术和措施。在施工监控量测方面介绍了监控量测在大断面黄土隧道正洞与斜井交叉口施工中的重要性和采用的仪器及量测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