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衢州作为浙西地区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旅游城市,具有浙、闽、晥、赣四省边际交通枢纽的区位优势。对接好国家以及浙江省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完善市域内的铁路网布局,对实现将衢州市培育成为浙、闽、赣、皖四省边际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对衢州市铁路网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和梳理,然后探讨衢州市铁路网现状存在的问题,接着确定衢州市未来铁路网发展的目标,提出衢州市铁路网布局规划方案,最后对布局方案进行定性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黄石市作为鄂东南地区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及武汉都市圈区域性中心城市,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交通区域优势。对接好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以及湖北省铁路中长期发展规划,完善市域内的铁路网布局,对实现将黄石市建成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本文首先对黄石市铁路网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和梳理,然后探讨黄石市铁路网现状存在的问题,接着确定黄石市未来铁路网发展的目标,提出黄石市新时代中长期铁路网布局规划方案,最后对布局方案进行定性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欧盟铁路机车车辆制造和运营技术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欧洲高速铁路网的迅猛发展,欧洲委员会致力于机车车辆制造和运营技术标准的编制工作,实现技术方案标准化。铁路企业获得更多的欧共体成员国铁路网的准入权,要在基础设施、设备、机车车辆、管理和运营系统等方面具备运营兼容性。TSI规范中的机车车辆基本要求对实现欧洲铁路系统运营兼容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铁路网是运输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完善的铁路网可以缩短城市间的距离,为区域内的经济发展提供重要支撑。为研究铁路网建设与区域发展之间的关系,从铁路网、区域经济两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建立铁路网与区域经济耦合模型,对2011年、2016年、2021年三个时间节点的甘肃省14个市(州)铁路网与区域发展的空间耦合关系进行研究,分析铁路网对区域发展的带动作用。结果表明:除兰州市外,其他市(州)基本处于中度耦合或勉强耦合状态,铁路网与区域发展的协调作用不强。甘肃省应进一步加快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的铁路建设,提升铁路对区域发展的带动作用,实现"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甘肃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武广客运专线是我国2020年前铁路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北京-武汉-广州-深圳客运专线中的一段,与既有京广铁路构成京广铁路大通道,是我国铁路网的重要繁忙干线铁路.本文主要介绍了韶关至花都段部分复杂地段、特殊地段选线、新技术采用和总体设计中的一些体会.研究结论:本段线路比选了樟市方案、清远站位方案.其中樟市东、中、西3个方案,经从地形地貌、地质条件,环境影响,技术经济等方面进行了比较,推荐樟市东方案;清远站位白家塱站址及洲心镇站址2个方案,经从专业技术和经济两方面比较,推荐白家塱站址方案.同时,该段线路在专业设计时,在轨道、路基、隧道等方面采用了新技术,为铁路客运专线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张唐线位于河北省境内,西接张集线与相关线路连通至蒙西煤炭资源腹地;在承德市与蒙东煤炭下海通道相接,在路网中形成了内蒙古东、西两大煤炭基地下海新通道。张唐线优化了区域铁路网布局,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充分考虑路网规划的基础上,结合大量现场实地调查,考虑到工程投资和技术条件,研究了车站引入和疏解方案。最终推荐张唐线外包引入孔家庄站,设沙岭子西站分场分线格局。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乌锡铁路是“十一五”铁路网规划连接我国内蒙中东部的新通路,结合沿线的政治经济据点和煤炭分布,合理选择线路走向方案,为其他相似工程选线思路提供参考。研究方法:通过分析沿线矿产资源分布、地形地貌和城市规划,分段落对线路走向方案进行选择,采用统计、类比和优缺点评价等方法进行综合经济技术比较。研究结果:分段落选定线路走向方案,实现修建乌锡铁路构筑内蒙古自治区东西通道、开辟蒙东煤炭外运新通路、优化路网布局的目的。研究结论:线路走向方案的选择应根据工程、技术、经济、环境、政治、社会等各方面因素分析研究,实现铁路运输能力、工程投资、运营支出及对社会影响等方面的有机结合,讲求社会、企业、环境的综合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8.
如通苏湖铁路是长三角都市圈城际铁路网重要组成部分,线路引入经济发达的苏州枢纽方案尤为重要,需重点研究.结合苏州枢纽现状及规划情况,兼顾苏州市未来发展和土地集约利用,对如通苏湖铁路引入苏州枢纽的方案进行研究,根据不同方案间主要差异选取评价指标,对如通苏湖铁路引入既有苏州北站方案和引入新建新港站方案进行综合经济技术比选.结...  相似文献   

9.
聂英杰 《铁道勘察》2011,37(2):86-89
铁路网规划的技术评价是铁路路网健康发展和科学管理的需要。针对当前我国铁路路网规划的现状,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建立了铁路网络布局规划方案的技术评价指标体系,为中长期铁路网的规划和发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我国省会城市多处于铁路枢纽,研究省会城市的铁路通达性,对于调整列车运行图方案、改善旅客出行体验、优化铁路网布局、指导远期线路规划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对既有的城市通达性度量方法及其适用性进行分析,结合我国铁路网发展格局和态势,提出一种新的省会城市铁路通达性度量指标—省会城市铁路通达性指数;利用中国铁路客票发售和预订系统(...  相似文献   

11.
沪汉蓉快速铁路是横跨我国东中西部的重要铁路通道。该通道的建设,对完善铁路网布局,提高沿江铁路运输能力和服务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沪汉蓉通道规划成果的回顾和总结,分析了沪汉蓉快速通道建设的必要性;并从规划的角度,分别对沪汉段、汉蓉段的南北线路方案,从旅行时间、工程经济及综合效益等角度进行比较,提出了沪汉蓉铁路快速通道规划功能定位、可行线路方案;对沪汉蓉快速通道运营效果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京沈客运专线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四纵四横"客运专线主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铁路"十二五"规划的重大项目,线路方案的走向受众多评价因素限制。对线路经由阜新市草坪机场方案进行研究,探讨了确定该区段线路走向的评价因素,包括穿越草坪机场净空要求、地形条件、周边构筑物、气候条件、工程经济性等,最终确定草坪机场线路走向及工程类型。  相似文献   

13.
广州—湛江高速铁路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350 km/h沿海铁路客运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线路途经区域机场、城市经济据点星罗棋布,通道内既有广茂铁路为普速单线铁路、深湛铁路为200 km/h客货共线铁路,规划南宁—深圳高速铁路局部与本线共通道。结合沿线经济据点和工程控制因素提出4个宏观走向方案,并从经济指标、吸引客流、规划符合性、路网布局、地形地质条件、线路顺直性、运营时间7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科学合理地确定了整体效益最优的中线方案,并对广东省“十四五”铁路网规划进行了调整。研究思路、方法和成果可为类似铁路项目宏观走向方案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我国西北地区铁路网规模测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路网规模测算是铁路网发展规划和建设决策的重要前提。在综合分析西北地区铁路网现状的基础上,路网规模测算方法采用运输负荷强度法与类比法对我国西北地区铁路网发展规模进行测算研究和比较、修正,得出我国西北地区未来铁路网的合理规模,为科学地规划铁路网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5.
根据滨州市自然条件与经济特征、经济发展规划、铁路网现状和货运量预测结果,针对滨州市既有货运路网存在的问题,在滨州市"两纵一横一弧"主干路网基础上,提出了符合滨州市产业布局及货运需求特征的16条铁路专用线+5个铁路综合物流园区的货运设施总体布局。该布局可扩大滨州市铁路网覆盖范围及铁路货运吸引力,实现公铁、水铁联运的快速转换以及路企之间高效衔接,对满足未来滨州市绿色运输及经济发展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沪汉蓉快速铁路是横跨我国东中西部的重要铁路通道,该通道的建设,对完善铁路网布局、提高沿江铁路运输能力和服务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沪汉蓉通道规划成果的回顾和总结,在简要介绍沪汉蓉通道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沪汉蓉快速通道建设的必要性;并从规划的角度,分别对沪汉段、汉蓉段的南北线路方案从旅行时间、工程经济及综合效益等角度进行比较,提出了沪汉蓉铁路快速通道规划功能定位、可行线路方案;对沪汉蓉快速通道运营效果进行分析。最后通过对该通道规划建设的探讨、总结,并提出相关建议,供今后相关通道研究借鉴  相似文献   

17.
城市群城际铁路网规划中环境影响分析及环保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国家发布城市群综合交通规划之际,以关中城市群城际铁路网规划为研究背景,对城市群城际铁路网规划线路涉及区域的生态、噪声、振动、水、大气、电磁辐射、固废、社会环境等进行环境影响分析,提出城市群城际铁路网规划方案的优化调整建议与明确环保措施要求,指导城市群城际铁路网规划在符合国家环境政策下的优化和规划建设,最大限度减少因路网规划不当和建设失序对所在区域的不利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18.
重空车流径路及多车种空车调配协同优化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现有铁路网结构、车流组织特点和车流运行特征,构建基于树型结构的重空车流径路及多车种空车调配协同优化模型.模型以重空车流的总运行费用最小为目标函数,以重车流量平衡、技术站车流不可拆分、区段通过能力限制以及支点空车需求量和供给量平衡为约束条件.以我国东北铁路网为例,对所构建模型的合理性、可行性进行模拟优化试验.结果显示:采用本模型,可以获得重空车流径路方案、空车调配方案,优化了径路上各区段负荷分布;得到的重宅车流径路及多车种空车调配结果符合铁路车流组织的特点,有利于区间通过能力的充分利用和车辆周转时间的压缩.  相似文献   

19.
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铁路快货运输迎来良好发展机遇。从铁路快速货运现状分析出发,以问题为导向,对快速货运硬件(铁路高速铁路、普速铁路通道,主要运输节点、运载及装卸设备)和软件(运输组织模式、标准化、信息化、智能化等)环境方案进行研究。提出铁路快速货运应依托高速铁路网,普速铁路网的网路优势,在国家综合物流通道基础上,优化完善铁路快运通道布局,着力构建铁路快运运输通道和物流节点,满足市场对快速货运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韩冰 《铁道货运》2021,(5):13-18
梅州至潮州港铁路是潮州港主要的集疏运通道,是赣闽粤原中央苏区便捷的出海通道之一,在赣闽粤地区铁路网中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通过分析梅州至潮州港通道交通运输现状、客货运输需求、工程技术经济条件等因素,研究广梅汕铁路揭阳东站接轨方案和漳龙铁路大埔站接轨方案及线路走向方案,比较分析各接入方案的线路布局方式、工程投资及对城市规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