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市域铁路电力供电方案及可靠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有的地铁设计规范、原铁道部颁布的铁路设计规范等不能完全适应市域铁路的设计需要。为便于指导市域铁路电力设计,结合市域铁路负荷分布特点、负荷性质,分析了市域铁路电力分散就地供电、集中供电,以及组合供电方式的优缺点,并针对集中供电方案中的贯通线和环网供电模式进行了定量可靠性分析和灵敏度分析。提出了市域铁路电力各种供电方案的适用场合,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铁路电力供电系统承担铁路运行调度、维护检修、旅客服务等系统的供电任务,本文针对印尼雅万高铁项目配电网电压等级为20 kV的实际情况,在技术、投资等方面对20 kV电压等级的电力供电系统与我国目前通用的10k V电压等级电力供电系统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采用20kV电压等级的电力供电系统具有技术与经济可行性,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雅万高铁20kV电压等级配电方案的设计,为雅万高铁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根据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及台州市域铁路线网规划初步成果,结合台州市域铁路S2线初步研究的线站位方案,对S2、S3线是否引入台州站作了三个方案的研究,从对规划用地的影响、投资估算、客流需求、换乘便捷性及工程实施的难易程度等方面进行比较与分析,最终确定了市域铁路S2与S3线均引入台州站方案。  相似文献   

4.
根据台州市城市发展及市域铁路线网规划,在分析S1、S2线速度目标值基础上,论述不同供电制式技术特点及影响因素。从台州市域铁路全网角度对140 km/h交流制式和120 km/h直流制式进行技术经济性、适应性综合比选,并推荐台州S1、S2线采用交流制式动车组。研究结果对其他城市市域铁路建设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针对AC 25 kV交流供电制式市域铁路车站电力供电系统的负荷分布特点,提出其6个关键技术:中压网络电压等级的选择、双环网供电及环口的设置、供电系统接地方式的选择、单芯电力电缆金属层接地方式、配电所无功补偿的设置及配电所跨所供电实现方式,并对以上6个关键技术进行逐一详细分析和深入研究,以期为今后市域铁路电力供电系统的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6.
铁路电力贯通线长距离输电存在一系列问题,如在线路轻载时末端电压升高,重载时末端电压下降,严重情况下末端电压将超出允许范围,严重影响供电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影响行车安全。对临河至策克铁路互做布其35k V变电所与额济纳35k V变电所间超长距离贯通线进行分析,提出并联电抗和串联电容相结合的补偿方案,建立仿真模型,分别对集中补偿方案和分散补偿方案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提出的补偿方案能够很好地解决铁路电力贯通线长距离输电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一种市域铁路引入城际铁路的电力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域铁路引入城际铁路工程难点多、外电源及用电负荷情况复杂,现行规范标准尚不适应电力设计需求。结合某项目充分研究市域铁路接驳工程特点,提出铁路贯通线与双环网电力线路组合的电力供电方案。解决了市域铁路引入城际铁路并接驳市内轨道交通的电力设计问题,实现了集约化电力资源共享和运营管理网络化,符合交通一体化的国家发展战略,且对类似工程电力设计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对现代有轨电车的负荷特点进行分析和研究,在明确外部电源供电方式的基础上,对现代有轨电车供电负荷等级的划分提出建议,同时提出4种中压网络接线方案,即双回路10 k V电源直接供电方案、双回路10 k V电源+双环网供电方案、单回路10 k V电源+单环网供电方案、双回路10 k V电源+单环网供电方案,并对其特点和适用范围进行分析。4种方案各具特点,适宜于不同条件的线路,在具体工程实施时,可结合具体情况选择最合理的供电方案。  相似文献   

9.
正据新华社5月17日报道,2016年底,我国首批铁路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示范项目之一的杭(州)绍(兴)台(州)铁路建设正式开工。而就在几天前,浙江省台州市发布了国内首个市域铁路PPP项目预中标公示:台州市域铁路S1线1期项目将采用BOT(建设-运营-移交)运作方式。其中,政府方出资20%,社会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苏州新开发的工业园区率先推广应用20kV电压等级供电,我国部分省市也计划或已经实施简化城市电压等级,减少电压层次,逐步提高配电电压等级,大范围推广20kV配电电压等级,这对铁路电力系统供电方案的选择将产生巨大的冲击。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铁路电力系统实行20kV配电电压等级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以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管内不同典型线路为例,开展电力贯通线感应电综合测试。通过测试架空电力贯通线和电缆电力贯通线上各类感应电压和感应电流,并结合牵引变电所负荷过程同步测试,研究分析电气化铁路电磁干扰及牵引回流对该感应电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感应电压和感应电流受到接触网电压、电流分布、线路结构、牵引供电方式、土壤电阻率、负荷电流等诸多因素影响,为降低电力贯通线感应电压和优化工程防护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市域铁路的功能定位和技术特点均有别于城际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一种新兴的轨道交通发展模式,市域铁路的通道选择往往与城市区域内的既有铁路有着广泛而紧密的联系,同时其线路走向以符合既有铁路功能及市域铁路功能为原则。本文基于温州市域铁路S1线(以下简称S1线)与金温铁路温州西站至温州东站段在城区范围内共通道的情况,探讨S1线对金温铁路通道的利用方式,得出适宜于S1线可采用的合理方案,并归纳出市域铁路利用既有铁路通道的分析要点,以期为相关项目提供参考。研究结论:(1)确定既有铁路在路网中的功能定位是探讨对其利用方式的前置条件;(2)市域铁路对既有铁路的利用方式主要有拆除重建、增建二线和新建双线;(3)在与既有铁路共通道段,需充分结合城市现状及近远期规划等因素进行分析;(4)该研究结论可为其他城市的市域铁路在对既有铁路通道的利用方式选择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温州S1线供电系统尤其是牵引供电系统性能,易受到同相供电装置和沿海地区恶劣天气的影响.为保障牵引供电质量,提出一种基于小单元的循环供电方案.该方案不但可以实现牵引供电从接触网和开闭所进行越区,还可以缩短故障延时,在市域铁路领域具有一定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市域铁路是在城市行政管辖区城内,为中心城市与周边新城或组团之间提供快速、大容量、公交化公共交通服务的轨道交通系统。温州市域铁路S1线参照现有的成熟信号系统方案,结合S1线实际运营需求,最终采用一种增强型点式ATC系统。  相似文献   

15.
科学合理地选择轨道交通系统制式,对建设节约、高效、便捷的交通系统,提高轨道交通的社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介绍市域铁路制式选择的原则和方法,以温州市域铁路S3线为例,从线网规划、客流分析、速度目标值等方面提出合理的系统制式备选方案;从工程造价、旅客换乘、线网资源共享等方面对制式备选方案进行综合对比,得出温州市域铁路S3线应选择方案1的结论,即线路采用市域快速轨道交通制式,车辆采用国产交流市域铁路车辆。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的推进,市域铁路迅速发展。文章以台州市域铁路S1线一期工程为依托,从标准桥梁和特殊桥梁设计2个方面阐述市域铁路桥梁总体设计需考虑的内容,包括标准桥梁结构体系、梁型、标准跨度、桥墩墩型、墩台基础、桥面附属设施的选择及设计,以及净空受限处桥梁、斜交连续梁桥、桥台后设置框架桥等特殊桥梁设计,以期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罗伟 《都市快轨交通》2021,34(3):108-112
温州市域铁路S1线是我国市域铁路先行先试的示范工程.为了给新建市域铁路环评工作提供参考,在S1线开展了环境振动源强的试验研究.研究结果及建议:相比地面测点,桥面测点的测试数据具备更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市域铁路高架线环境振动源强测试建议采用桥面测点;采用ISO 2631-1:1985计权标准,VLz,max的计算值较采用...  相似文献   

18.
温州市域铁路S1线开通运营后反映出客流水平不高、交通衔接不畅等问题,导致人们对S1线建设的质疑,进而对发展市域铁路产生困惑。结合国家对市域铁路的发展政策以及温州对轨道交通的期望与诉求,探讨市域铁路作为组团之间通勤化、快速度、大运量的轨道交通系统,对城市空间拓展、城市用地开发的支撑作用,为今后市域铁路建设提供思路,并针对温州市域铁路的未来发展,提出加快沿线用地开发、优化交通衔接方案、合理安排建设时序、合理制定技术标准以及优化轨道交通网络等措施。  相似文献   

19.
分析市域铁路车辆段站段关系的决定因素,并以温州市域铁路S1线一期工程为例,分析桐岭车辆段和灵昆车辆段的上盖物业综合开发方案和相应方案的站段关系,阐述研究物业综合开发条件下市域铁路车辆段站段关系的必要性,并总结物业综合开发条件下市域铁路车辆段站段关系的选择方法和侧重点,以期为类似项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根据轨道交通以往建设经验,8B列车采用DC 750 V电压等级供电较为罕见.本文基于北京地铁13A线改造工程,考虑既有线改造外部制约因素较多,从降低改造风险、实现A/B线互联互通及资源共享、节省投资等角度对北京地铁13A线供电方案进行分析,首选与既有13号线相同的DC 750 V供电制式,并在常规变电所主接线方案基础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