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6 毫秒
1.
以新建叙毕铁路(川滇段)重要节点工程欧家湾隧道进口工区煤与瓦斯突出风险段穿越C1煤层施工过程为背景,利用现场应用对比、数据收集与趋势分析等手段,通过对原有施工技术措施进行不动火工艺改进,并编制石门揭煤专项技术方案,把煤矿井下六大避险系统应用到突出风险段隧道施工中,将现场实时检测的钻屑瓦斯解吸指标K_1和钻孔瓦斯浓度变化趋势作为措施应用效果的分析指标,达到检验防突措施应用效果的目的。实践证明,煤矿安全避险措施在煤与瓦斯突出风险隧道中切实可行且效果显著,能够保障施工安全快速进行,可为类似铁路隧道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以武汉市两湖隧道工程下穿既有武黄城际线、南环线和大花岭疏解线等铁路为背景,对隧道施工中的重大风险源--区间下穿武黄城际铁路等6条铁路线的施工过程进行了三维仿真数值模拟。武汉两湖隧道盾构直径达15.5m,两轨面间的差异沉降不得大于5 mm,对地铁下穿段的施工提出了较高要求。数值模拟的计算结果表明:(1)超大直径盾构下穿铁路路基主要引起的是路基沉降,地层损失率是控制沉降的关键因素。(2)盾构下穿的铁路接触网立柱,沉降及位移明显,以沉降为主,水平向偏移主要表现为向盾构轴线侧倾斜。(3)在隧道开挖面通过路基下方前已发生沉降变形,穿过路基时轨道变形较大,完全穿越路基后轨道沉降几乎不发展。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以福厦铁路站前工程Ⅲ标段过渡段施工为例,阐述了过渡段的施工方法与处理形式,以解决在过渡段处因路基与桥涵、隧道等结构物刚度差别较大,引起轨道刚度突变,和因不同结构的沉降不一致而导致轨面不平顺,从而引起列车与线路结构的相互作用加强,影响线路结构的稳定的问题。研究结果:福厦铁路站前工程Ⅲ标段过渡段施工已基本完成,根据已完成的过渡段的检测结果和沉降观测数据分析显示,路基沉降变形已基本趋于稳定,完全能够保证路基工后沉降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隆(昌)叙(永)地方铁路纳溪至叙永段铁路建设项目,低处四川盆地南部边缘山区,是川、滇、黔、渝四省区结合部和物资集散地,是国家铁路规划四川隆昌至贵州黄桶铁路(简称隆黄铁路)的一段,全长77,599公里。于2003年12月31日经国家发改委批准立项。有大中桥等桥梁72座,隧道19座,桥隧总长19199公里,设9个火车站,近期开通4个,按地方铁路Ⅰ级标准建设,总投资14.5亿元。工期2.5年,计划2008年3月底贯通试运行。该项目由铁道第二勘察设计院设计、西南交通大学监理公司监理。在2004年11月18日举行了开工典礼。  相似文献   

5.
王翱 《铁道勘察》2004,30(4):57-60
株洲至六盘水铁路K4 0 1岩溶路基工点位于株六线K4 0 1 2 4 0~ 6 90段 ,由于该段路基下部岩溶发育 ,安全存在隐患。在处理该工点过程中 ,采用注浆、灌注水泥砂浆、钢筋混凝土盖板等措施 ,成功地整治了病害隐患  相似文献   

6.
《中国铁路》2006,(12):78-78
◆8月1日,精(河)—伊(宁)—霍(尔果斯)铁路开始从精河站向西铺轨。精伊霍铁路是电气化铁路,全长286km,于2004年11月开工。它东起兰新铁路精河站,西至边境口岸霍尔果斯站,全线分布车站21个。工程完成路基土石方2683万m3,桥梁166座,涵洞725座,隧道39座,总工期54个月。  相似文献   

7.
郭坚鸽 《铁道勘察》2012,38(3):38-41
在参考铁路隧道风险评估办法的基础上,按照路堤填高、路堑挖深、不良地质、特殊岩土、既有线等定量及定性指标,初步建立了铁路路基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和风险分级方法,对赣龙扩能路基工点的风险进行了评估,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针对朔黄重载铁路四个典型病害路基工点,进行压实度K、含水率、直剪、N_(10)、K_(30)、E_(v2)和E_(vd)等检测试验,系统地评价路基的压实状况、变形性能和承载力特性。针对既有铁路路基检测试验可行性和代表性问题,忽略新建时碾压产生的残余应力和列车荷载反复作用的影响,建立平面应变有限元模型,分析路基的初始应力状态,为既有路基检测试验检测点代表性问题和室内动三轴试验围压的确定提供参考意见。研究结论:(1)朔黄重载铁路四个典型病害路基工点的压实状况、变形性能和承载力特性不能满足规范的要求,需要进行加固处理;(2)路基的初始应力状态非常复杂,忽略施工碾压和列车荷载在路基中产生应力的影响,距离路基中心线5.5~6.0 m,深0.6~1.2m范围的土体处于K_0状态;(3)进行路基填料室内动三轴实验时,实验加载参数的确定需考虑路基的初始应力状态;(4)该结论可为铁路路基的检测和状态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胶济铁路路基工后沉降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胶济铁路即墨至高密段43.2km双线路基施工及通车一年后的实际沉降情况,对铁路路基工后沉降控制的必要性、主要途径及控制措施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对于今后铁路提速改造以及客运专线的路基工后沉降控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针对处于高海拔寒区的川藏铁路隧道的保温排水问题,本文总结了国内多行业的寒区分类以及国内外寒区隧道保温排水技术现状,通过调研高纬度寒区铁路隧道的冻害情况,分析了高纬度寒区铁路隧道按最冷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的设计分区方法。结合川藏铁路工程特点,提出了川藏铁路高海拔寒区隧道设计分区和保温排水设施的设防标准建议,同时分析了各类保温排水设施的适用条件。结果表明:(1)川藏铁路高海拔寒区隧道按年平均气温和最冷月平均气温可划分为3个设计分区;(2)高海拔寒区隧道洞口段的排水沟槽设计,可结合工点特点,按设计分区采用不同的保温长度和不同的结构形式;(3)保温排水沟的检查井及出水口宜采取保温措施。  相似文献   

11.
结合拟建贵广铁路高培二号隧道出口外路基工点(DK308+500~DK308+560),对基岩(砂岩夹硅质页岩、炭质页岩)中的差异风化现象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差异风化的成因、机理,工程特性及其对铁路工程的危害,并提出了相应的工程勘察、设计和处理措施建议,对类似的路基工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西康铁路软岩和极软岩对隧道和路基工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西康铁路秦岭南段软岩和极软岩的工种地质特征及设计指导原则,具体分析了它们对隧道和路基施工的影响,对该类地层铁路隧道和路基的勘测设计、施工,提出几点建议,作为今后工作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简讯     
正▲国际铁路建设打造合作共赢之路日前,从中国铁路国际有限公司获悉,中老铁路、印尼雅万高铁、匈塞铁路、中泰铁路、拉合尔轻轨等5个境外重点项目正在积极推动当中,进展平稳有序。其中,中老铁路取得突破性进展,全线15座隧道贯通,185段路基工程基本成型,2018年12月全线开始桥梁架设,初具规模的中老铁路已横亘于中南半岛腹地。  相似文献   

14.
合肥-南京铁路试验段改良膨胀土路基沉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建时速200km合肥—南京客货共线铁路的大部分路基为膨胀土地质,对膨胀土质进行改良,对路基填筑工艺和质量进行控制,是合宁铁路建设取得成功的关键。在工程试验段设置了改良膨胀土路基沉降观测断面,通过研究试验段改良膨胀土路基基底沉降、改良膨胀土路基本体压密特性、路桥(涵)过渡段路基压密特性等变化规律,预测工后沉降非常微小,能够满足路基工后沉降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开工兴建青藏铁路格尔木—拉萨段及续建滇藏、川藏等进藏铁路设想作了综合介绍。提出加速贯通上海—拉萨铁路的建议 ,以及建设华南—拉萨铁路设想。  相似文献   

16.
介绍在新建太(原)中(卫)银(川)铁路绥靖段SJS-Ⅲ标段的铁路施工中,采用风积沙作为路基填料,在没有相应的施工规范及检验标准前提下,通过试验段施工,发现碾压设备的选择、填料补水、施工组织等是决定风积沙路基填筑成败的关键环节,并在全标段全面推广施工中加以控制,顺利完成路基施工。经过验收检测,其结果满足了设计和现行验收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为对甬舟铁路金塘海底隧道矿山法段地下水限排标准进行研究,考虑海底隧道“V”形反坡排水需要采用机械强制抽排,隧道排放标准合理选择对海底隧道后期运营成本有重大影响,对已建成的7座矿山法海底隧道防排水模式进行调研。根据二次衬砌是否承受水压来进行划分,可分为3种,即完全封堵型隧道、局部排水型隧道和全排水型隧道,并考虑国内海底矿山法隧道(厦门翔安海底隧道、胶州湾海底隧道)的防排水设计相关经验,揭示甬舟铁路海底隧道矿山法段的防排水模式;分析已建成的7座海底矿山法隧道陆域段限排标准及甬舟铁路海底隧道陆域段各区域限排标准数据,计算出保证甬舟铁路海底隧道矿山法段的总体水平与挪威埃林索伊一隧道的总排放量接近的最大排放量。最终结合依托工程矿山法隧道段的水文地质特点,提出甬舟铁路海底隧道矿山法段的防排水模式。研究结论:(1)建议甬舟铁路海底隧道矿山法段采用排导(限排或全排)模式;(2)基于统计分析与工程类比,建议甬舟铁路海底隧道矿山法段最大排放量为0.43m3/(m·d)。  相似文献   

18.
<正>日前从十堰市铁路办了解到,今年1月份,汉十高铁十堰段完成投资1.65亿元,目前已累计完成35.7亿元。其中,桥梁建设累计完成11 766 m,占设计总长度16185 m的73%;隧道开挖长度累计完成30 369 m,占设计总长度51 550m的59%。此外,汉十高铁十堰段的路基建设同步进行,已累计完成3 030 m,占设计总长度7540 m的40%。十堰北站站房场平工程已正式开工建设。  相似文献   

19.
《铁道知识》2005,(2):20-21
1 、举世闻名的青藏铁路,正式开工建设的日期是: □2000年6月29日 □2001年6月29日 □2002年6月29日 2 、世界铁路第一高隧——风火山隧道海拔是: — □5219米 □4905米 □4510米 3、建设青藏铁路需要攻克世界性的 “三大难题”是: □人烟稀少 □交通不便 □多年冻土 □高寒缺氧 □生态脆弱 4、青藏铁路号称世界高原冻土地段第一长铁路桥是: □拉萨河特大桥梁 □长江源特大桥 □清水河特大桥 5、热棒是多年冻土区路基保护技术的一种,请问热棒的上部称为: □冷凝段 □蒸发段 □保温段 6、 年开工建设的粤海铁路通道,全线开…  相似文献   

20.
探讨山区沿河铁路高填方工点采用桥梁方案 (即以桥代路 )时 ,桥跨布置、桥台与台尾路基连接及桥墩台冲刷防护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