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京沪线部分客运机车交路的优化调整,阐明了推行”机车长交路、值乘单司机、乘务区段化”一体化运用组织模式,能更好发挥机车和乘务员使用效率、消除单机出入库安全隐患、提高运输通过能力。  相似文献   

2.
直供电旅客列车机车与车底连挂不及时造成车厢内温度不达标,会影响旅客乘车环境的舒适性,因此需对直供电客车及时供电合格率进行考核。通过对广州站直供电客车作业组织现状分析,从站场设备能力、运行图计划、列车运行秩序等3个方面分析车站直供电客车及时供电合格率长期不达标的原因,从加强作业预想、优化作业方式、强化联劳协作等方面提出车站在现有设施设备条件下提升直供电客车及时供电合格率的措施,并在实际运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可为铁路客运站加强直供电客车作业组织,改善旅客乘车环境,提升旅客服务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车站技术设备及作业组织方法不改变的条件下,列车结构变动是影响车站通过能力的主要因素,对车站到发线通过能力影响的程度主要取决于各种列车占用到发线的时间差。当时间差较大,客货列车占线时间比较小,则增开旅客列车对货物列车的影响较小。在固定作业时间不变的条件下,无调列车比提高对技术站通过能力产生正面影响。通过分析增加旅客列车和提高无调列车比对车站通过能力的影响因子,推导出车站通过能力变化情况的计算公式。以内江车站通过能力为例计算表明,如果车站固定作业时间保持不变,无调列车比由11%提高到30%,则到发线能力较原来提高8.2%,增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为满足我国铁路客运运输发展的需要,需研制160 km/h速度等级的客运电力机车,以具有牵引18~20节快速旅客列车的能力。文章根据列车运用特点,对机车功率、牵引力、制动力等主要牵引特性参数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马令  马驷  赵雪  康兆然 《中国铁路》2011,(7):45-47,50
以近年来全路旅客列车时刻表的统计资料为基础,以历年铁路完成的客运量、列车对数等数量指标及列车速度结构、座席结构、列车运程分布、列车区域分布等结构指标分析铁路客运产品结构及对客运需求的适应性,从供给角度把握需求变化发展的趋势和规律,为进一步优化调整客运产品和提升服务水平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在办理铁路旅客列车始发、终到和途经到达和出发作业的铁路客运车站,其配属的调车机车负责担当车底取送、客技站车辆进行技术作业时的调车作业;由于受车底存放站点、客技站站场及技术设备等制约,影响了调车机车运用效率,本文就此进行分析,并提出在保证车站安全正点接发旅客列车作业的前提下合理运用调车机车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随着200~250km/h等级客运专线的大量修建,为适应既有线机辆模式跨客运专线运营的需要,提出了研发开行时速200km机辆模式旅客列车,以缩小机辆模式列车客专运行阶段时速差,增加客专通过能力的同时,可进一步提高既有线运行速度和旅客输送能力,对缓和路网紧张现状、优化运输组织方案、丰富铁路运输产品、提高线路通过能力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针对客流情况优化春运能力组织方案,努力提升运能。青藏集团公司做好客流集中地区能力安排,对北京、上海、成都、德令哈、格尔木等热门方向普速旅客列车及时加挂车辆增加运能,并在春节前后增加西安北方向动车组重联能力;根据客流情况增开西宁至门源间动车组列车,在春节前后分别增开格尔木、拉萨方向普速旅客列车。  相似文献   

9.
对客运枢纽车站的机车摘挂作业提出了解决方案,根据车站列车计划股道,本务机车出、入库线路,经由股道信息等,由CTC系统自动计算出相关调车进路,并为用户生成该本务机的调车作业单,解决了本务机出、入库调车计划无人编制问题。  相似文献   

10.
普通旅客列车由于机车交路、停站、换向等原因,时常途中在中间站进行机车换挂作业。按照技规第213条,重新组成的列车始发时,需要进行空气制动机性能试验。试验作业时,有的列车由于检修质量、气候环境和机车人员操作素质不高等方面原因,往往会出现车辆空气制动机故障。通过对普通车辆空气制动机出现的常见故障类型、原因及应急处理进行分析和总结,可为同行解决此类问题提供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11.
客运专线网络列车开行方案与运行图综合优化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旅客列车开行方案和运行图的铁路企业运营效益和旅客出行费用,以铁路企业效益最大化为优化目标,以车站整备能力、车辆总数和列车编组辆数等能力资源限制以及列车到发作业相容性为约束,建立旅客列车开行方案与运行图综合优化的双层规划模型;分别基于旅客列车开行方案和列车运行图的换乘网络进行客流分配,将旅客列车开行方案和列车运行图优化有效结合起来,设计了基于模拟退火的综合优化算法。算例分析表明列车开行方案与运行图的综合优化既能保证铁路企业的收益,又能够有效提高旅客换乘质量。  相似文献   

12.
本文依据旅客列车实际的上水,列述了客车上水工作的6个显著特点,针对全路客运的变化及客车上水工作的现状,指出上水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客车上水栓组数、数量不足、流量小,供水系统能力欠缺及管理不善。为达到旅客列车在各上水站列车最大交会时,列列、辆辆同时上水的需要,确保客车经常处于有水状态。本文全面剖析了客车上水设备应具备的能力,尤其对客车上水栓的数量、流量、水压,输水干管及主管直径,旅客列车交会及给水系统能力,均进行了全面的技术论证。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设标准和改进设备能力的技术措施及建设导向意见,并就上水管理工作提出了原则性的改进建议,以弥补现行给排水设计规范的不足。  相似文献   

13.
旅客列车尤其是普通旅客列车库内整备质量的好坏关系到旅客的切身利益,关系到乘务人员的服务效果,关系到铁路的总体形象。通过进一步理顺客车库内整备作业流程,明确作业关键环节和职责,突出作业过程控制,提高库内整备质量,以"车下保车上",能够有效促进客运服务质量总体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兰州车辆段兰州客车技术整备所(客整所)客运普速列车和时速160 km动力集中动车组一体化生产组织情况的实际调研和分析,文章以车辆终到车务调车入库作业、库内平行检修作业(车辆、机务、电务、客运)、车辆始发车务调车出库作业整个生产组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研究对象,阐述了客整所一体化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思路、系统架构及系统主要功能。系统利用信息化、智能化、可视化等技术,实现了一体化作业计划的统一编制、统一审核、统一下发,通过4G-LIE无线专网和智能手持终端设备实现了作业结果实时回填、故障上报、安全卡控、消息预警和作业进度展示等功能。通过在兰州客整所的应用与实践,促进了车务、车辆、客运、机务、电务各专业客整所作业一体化管理模式创新、生产组织模式创新和协同作业模式创新,有效地提升了一体化生产组织效率,规范了一体化作业管理,提升了客运机车车辆运用效率。  相似文献   

15.
列车餐饮服务是铁路客运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旅客列车餐车供餐存在的问题,并对目前铁路供餐企业经营现状调查,分析普通旅客列车和动车组列车供餐企业所处环境和相应的竞争优劣势,提出铁路餐饮供应企业发展的战略模式。  相似文献   

16.
10月1日零时起,全国铁路将实行新旅客列车运行图。新图是为适应运输市场变化,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增加铁路经济效益而编制的。 新图直通旅客列车变化很大,增开34对(其中快速6对,快特8对,直快20对)、调整运行区段31对,变更运行径路17对、提高列车等级19对(其中特快、直快改快速列车13对,直快改特快2对,直通慢车改快车4对),变化之大是历次调图从未有过的。这次旅客列车新图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旅客列车全面提速,快速列车在京哈、京沪、京广三大干线提速区段运行时速达到140~160公里,在非提速区段达到120公里,各干线的旅客列车运行速度都有一定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7.
铁路集装箱客运化系统对于改善我国铁路集装箱运输效率和提升铁路在高附加值货物运输市场的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在客运化系统中,集装箱班列的停站方案与运行图是班列运输组织计划的核心内容,前者确定各班列的停站模式,后者确定班列在各车站的出发与到达时间,二者之间相互影响,共同决定服务质量。因此,为提升运输组织计划编制效率,有必要在基于铁路通道的运营环境下,研究考虑不同运行区段的集装箱客运化班列停站方案与运行图协同优化问题。在满足箱流需求与符合列车运力的前提下,考虑具体的集装箱至列车的分配,将列车停站方案约束嵌入到列车运行图编制过程中,一方面使得停站方案与箱流分配方案相协调,另一方面保证列车在站停留时间能满足集装箱装卸作业的要求。以总列车停站时间最小为目标,综合考虑货物运到期限、车站到发线资源的分配、列车追踪间隔时间以及列车停站时间等约束,构建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并借助优化求解器CPLEX对模型进行求解。以实际中欧班列通道为案例进行实证分析,验证提出方法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客运化系统能够充分发挥网络运输的优势,在仅牺牲部分列车能力利用率的前提下,具有列车开行频率高、运输集装箱数量多以及运到期限...  相似文献   

18.
经铁道部批准,从2001年9月25日开始,运行在广深线的蓝箭高速列车由一名司机驾驶。铁路史上一直由正副司机共同驾驶机车的格局被改变。 “10.21” 实施的新运行图,广深线本线编制准高速和高速旅客列车6O对,基本形成了高峰期平均每15分钟始发一趟特快列车的公交化运输模式,旅客即到即上,上车再买票。据悉,能够单独驾驶  相似文献   

19.
客运专线相关旅客列车开行方案研究   总被引:30,自引:4,他引:26  
通过分析铁路客运专线的相关收益及费用,从铁路运输企业和旅客两方面的利益出发建立了客运专线相关旅客列车开行方案的多目标优化模型,提出了优化旅客列车开行方案的求解方法。所提出的换乘多种类别列车的疲劳恢复时间计算公式、不同消费层次选择不同类别列车的思想、列车开行数量的计算式、列车的吸流原则、确定列车类别的动态规划方法等都贴切反映了铁路客运组织和客运市场的相关规律。该方法在客运专线预可行性研究中得到了成功的应用,求解路网规模为60个车站的旅客列车开行方案仅需100s左右时间,并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提速200km/h的客货混跑线路,客货列车的速差增大,影响旅客列车的扣除系数和货物列车的通过能力。为弥补旅客列车提速对货物列车通过能力的影响,以旅客列车扣除系数为立足点,分析单列旅客列车、多列旅客列车扣除系数的变化,提出了压缩追踪列车间隔时间,提高货物列车的运行速度,旅客列车采用小间隔多列追踪运行等措施,以提高货物列车的通过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