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道岔线路在钢轨、轨枕和扣件轨等方面均与正线存在差异,所以在进行道岔稳定作业时,其作业参数也应有别于正线。为研究道岔稳定作业所需的激振力,即稳定装置应当输出至道岔的激振力大小,首先要明确道岔的轨道横向阻力,但是因为目前无道岔稳定的施工经验可借鉴,通过类比方法,分析和计算出道岔横向阻力,并将稳定作业简化为单自由度振动模型,进一步分析了通过道岔传递至轨枕的激振力大小。另外,还计算了道岔稳定装置各液压缸的工作压强,以保证激振力有效地传递至道岔。  相似文献   

2.
为检验正在研制的道岔稳定装备的作业效果,采用试验方法,对道岔线路进行了捣固和稳定作业,测量了捣固前、捣固后稳定前和稳定后不同状态下道岔线路的轨面高度和轨枕横向阻力。试验结果表明:道岔稳定作业能够使线路均匀沉降,并恢复20%以上因捣固作业而损失的轨枕横向阻力;道岔稳定作业对提高线路质量和列车运行安全有积极作用,但是对于路况不同的道岔线路,仍然需要大量的施工经验积累,通过统计计算提出合理的作业控制参数的指导值。  相似文献   

3.
简要介绍了道岔稳定车网络控制系统的研究开发背景,描述了道岔稳定控制原理与其总体设计思路,重点对稳定装置控制、夹钳控制和下压控制等关键技术进行详细阐述,并对CAN总线关键通信参数进行分析计算。装车试验表明系统运行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4.
刘波  陈兆俊 《中国铁路》2012,(10):82-84
针对非集中区行车作业中存在的薄弱环节,非集中道岔状态监测装置实现了道岔定位、反位及密贴状态等信息的实时监测,并将信息经无线数据传输后用语音播报方式提示作业人员,从而防止因道岔不密贴、错扳道岔或作业完毕忘记恢复定位等原因造成的行车事故.  相似文献   

5.
《中国铁路》2007,(7):72-72
无联锁道岔及线路集中监控系统适用于铁路机务、车辆段内,以及其他无联锁道岔线路的车站、货场等进行机车整备作业、调车作业的安全监控与作业信息化管理。该系统采用分布式结构和模块化设计原则,硬件由道岔检测模块、机车自停模块、股道定位模块三部分组成;软件包括主控机控制软件和局域网客户浏览软件。整个系统由线路控制子系统(上位机)、通信管理子系统(股道下位机)、机车定位子系统、机车信号子系统、道岔子系统、  相似文献   

6.
主要介绍一种基于PLC的铁路机务段道岔集中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硬件结构和软件设计。在软件设计部分,对系统主要模块的程序编制进行了详细介绍。该控制系统能够终结人工手动扳动道岔的低效率作业方式,满足机务段自动化作业需求,大大提高作业效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在传统的道岔管理中,铺设时注重道岔的纵向定位,而在日常的维修保养及大中修作业中,则倾向于注重道岔的横向位置,也就是重视道岔方向的拨正,但在日常的检查及保养作业时,又只局限于道岔的平面几何尺寸,很少去考虑其纵向位置、横向位置及道岔各相关部件的平面位置关系是否布置的恰当合理,如此便造成在道岔维修保养时出现一些顾此失彼、各部件间位置难以兼顾的现象,导致道岔病害频繁发生。如果以整体的眼光来进行道岔的病害判断、分析,并以合理的工作顺序进行检查作业,便可从根源上消除此类问题,使道岔保持良好的平面状态。  相似文献   

8.
贾军 《中国铁路》2022,(7):89-95
从我国铁路道岔打磨策略及标准、打磨技术装备特点及性能比较、打磨作业模式及工艺方法等方面,探讨我国铁路道岔打磨技术装备的现状和应用情况。针对铁路道岔打磨主要采用的大机为主、小机为辅的作业方式,系统性论述以砂轮端面打磨为基础的大型道岔打磨车、中型道岔打磨车、道岔打磨小机、仿形打磨小机,以及以砂轮周面打磨为基础的钢轨快速打磨车、砂轮圆周曲面打磨车的结构特点和技术原理,并分析相适应的道岔打磨作业工艺方法。根据道岔打磨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高速、重载铁路道岔打磨的不同需求,建议进一步研究相适应的打磨技术和装备,摸索更高效的打磨作业工艺。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前道岔在摩擦处采用人工注油,存在维修“天窗”短、在线路上作业难、任务重等问题,研发了远程操控式道岔自动注油系统。通过在道岔附近设置注油分机,从信号集中监测系统或道岔缺口监测系统获得道岔正/反位信息,实现道岔精准注油;采用电力载波传输技术,使用一对芯线进行数据及电源混合传输,实现室内外指令和信息传递,从而达到远程操控道岔进行自动注油的目的。介绍了该系统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和工作流程,以及实现的功能,可为道岔日常维护提供科学有效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道岔的基本结构及研制道岔捣固机的基本依据进行了介绍;根据道岔捣固机的工作特点对道岔捣固机的作业方式、有效能量传递、振动器的选定及作业定位进行了优化设计论证。  相似文献   

11.
由于我国铁路全面提速及高速、重载道岔的推广应用,既有站场普通的直流电动道岔陆续更换为三相交流液压道岔。分析直流电动道岔更换为三相交流液压道岔时遇到的电路设计问题,提出单动直流改交流液压、多动道岔部分改交流液压和多动道岔全部改交流液压几种情况,探讨道岔启动电路、表示电路的设计方法与思路。  相似文献   

12.
在对高速铁路道岔大部件更换的施工组织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减少线路占用、适合高速铁路道岔大部件快速更换的作业工法——本线纵移快速置换法。该方法克服了占用邻线更换方法作业效率低、线路占用多、影响范围大的缺点。针对本线纵移快速置换法展开装备研制,保证在电气化区段安全作业,实现高速铁路道岔大部件的快速更换,对提高我国高速铁路道岔大部件伤损应急处置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非联锁道岔进路显示预警系统“适用于大中小型编组站、区段站的非联锁道岔作用区及手扳道岔密集的铁路专用线、段管线调车作业进路管理。在车站调车作业中还能起到安全卡控作用,极大地提高了  相似文献   

14.
铁路提速后,为解决道岔区的综合维修的瓶颈,研制出了90 min内清筛一组单开12号道岔的道岔清筛机样机,并实现了在大准线集中安排的17个封锁“天窗”内清筛16组道岔的作业任务.  相似文献   

15.
为适应现代铁路运输的需要,提高道岔作业质量是保障列车运行速度、行车安全和旅客舒适的主要任务。制约列车运行速度和影响行车安全的主要因素是道岔作业质量及其结构状态是否良好。为了提高道岔作业质量,保证列车运行速度和行车安全,就如何提高道岔保养质量、保证列车平稳行车、减轻列车过岔时产生的晃车,针对一些病害进行分析并提出整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分动外锁闭道岔智能油润装置的结构特点、控制程序逻辑等,通过对外锁闭道岔的位置采集、道岔转换采集,以及综合气象数据和程序设置参数的计算等,得出油润时机及油润量大小,实现外锁闭道岔的精准油润,达到完全替代人工涂油作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根据电务系统外锁闭道岔密贴调整试验工作实际,提出综合道岔技术标准和设备维护工作方法,使现场道岔施工作业标准化,进而提高现场作业质量,确保铁路运输安全畅通。  相似文献   

18.
1 问题的提出 万吨和两万吨列车的开行对道岔破坏十分严重,特别是侧向通过的道岔,几何尺寸变化快,尖轨磨耗严重,辙叉伤损增多.加之日常养护维修不当,道岔病害逐渐产生发展,特别是转辙部分、辙叉部分病害尤为突出,成为日常养护维修的重点和难点,不稳定因素较多,对行车安全检查造成了威胁.如何对道岔进行加强,延长道岔设备的使用寿命,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GMC-96x钢轨打磨车在客货共线铁路道岔区段打磨作业存在安全隐患:打磨车作业结束点到停车点的距离约180 m,当结束点距道岔小于180 m时打磨车会行经道岔区域,其工作装置可能发生故障,造成部件和道岔伤损。通过对打磨车的工作装置结构、原理、故障予以分析,采取道岔前后30 m只作为起始点而不作为结束点的作业方式,消除了液压系统故障和机械故障的安全隐患。对控制系统故障是否会对偏转油缸和打磨电机产生错误控制的情况进行了静态、动态试验验证。为防止设备的其他隐患和人为操作失误制订了安全措施。该现场试验为打磨车道岔区域作业提供了作业模式。  相似文献   

20.
针对传统道岔滑床板润滑、除雪工作普遍依靠人工作业完成,无法满足时效性和安全性要求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自适应遗传算法的道岔油润除雪系统。将喷油次数、单次喷油量、融雪剂量、摩擦系数等作为适应度函数的评价指标;利用自适应策略调整交叉、变异算子,提高算法的收敛速度。试验结果表明:基于自适应遗传算法的道岔油润除雪系统可以实现对道岔的智能控制和实时监测,减少了道岔转换卡阻问题,提高了道岔工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