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比分析了国内外铁道车辆线路动力学性能试验的试验方法。从适用范围、试验条件、评价内容、测点布置和测试数据的处理等方面,着重对比了GB/T 5599—1985《铁道车辆动力学性能评定和试验鉴定规范》、UIC 518—2009《铁路车辆的试验与验收依据动力学性能——安全性、轨道疲劳、运行性能》的异同点。最后,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针对快捷货车线路动力学性能试验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铁路货车提速,机车车辆动力学性能评定和试验鉴定需使用改进的试验方法,以提高试验质量。对比GB/T 5599—1985 《铁道车辆动力学性能评定和试验鉴定规范》与GB/T5599—2019《机车车辆动力学性能评定及试验鉴定规范》的异同点,从试验条件、评定指标和测试数据处理等方面,将动力学性能试验数据分别按照2个标准中的试验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对处理后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包括运行稳定性、运行品质、运行平稳性对比分析,并对货车动力学性能试验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弹性轮对车辆—轨道耦合系统动力学模型,对弹性轮对车辆—轨道耦合系统的临界速度及曲线通过性能进行了动力学仿真,并与刚性轮对车辆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和分析。根据GB/T 5599—1985《铁道车辆动力学性能评定及试验规范》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弹性车轮的临界速度及曲线通过性能均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4.
全旁承支重结构的轨道车辆承载摩擦副的性能直接影响车辆蛇形失稳临界速度及车辆曲线通过性能。对于承载摩擦副的摩擦系数测试方法,TB/T 3270《铁道货车心盘磨耗盘》及TB/T 2841《铁道车辆空气弹簧》规定了不同的测试方法,循环次数、载荷条件、试验振幅及试验速度均布相同。本文通过对试验条件变量的对比,最终确定的承载摩擦副摩擦系数测试方法,有助于掌握最准确的车辆动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5.
根据我国轨道车辆运用特点,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轨道车辆用空气弹簧主要标准条款,包括TB/T2841—2005《铁道车辆空气弹簧》、EN 13597-2003《铁道车辆用橡胶悬挂部件——空气弹簧胶囊》和JIS E 4206-1989《铁道车辆用弹簧装置》标准,从试验方法和判断准则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以满足轨道车辆的运行性能和安全需要为目的,指出了国内无摇枕转向架用空气弹簧扭转疲劳试验标准应具有的原则。  相似文献   

6.
王勤忠  曹勇健 《铁道车辆》2000,38(9):20-21,27
针对GB5599-85《铁道车辆动力学性能评定和试验鉴定规范》中对于构架(侧架)力测试方法的局限,提出了一种双桥解耦求导方法,并在线路试验中进行了应用,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TB/T 1335—1996《铁道车辆强度设计及试验鉴定规范》及TB/T 2369—2010《铁道车辆冲击试验方法》不适合160km/h快捷货车抗冲击性能评价的现状,对比分析了现有机车缓冲器及新研制的快捷货车缓冲器的技术特点,并通过其典型工况的理论计算和冲击试验验证得出了关于160km/h快捷货车冲击试验的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8.
长大货物车动力学试验评定所依据的GB/T 17426—1998《铁道特种车辆和轨行机械动力学性能评定及试验方法》发布实施已经20余年,长期的运用实践表明,该标准基本满足我国长大货物车的线路动力学试验评定的需要,但也暴露出振动加速度限度值、轮重减载率限度值、数据处理方法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文章针对有关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修改建议,以期为将来修订GB/T 17426—1998提供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9.
跨座式单轨车曲线通过性能评价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座式单轨车因其结构与传统的铁道车辆存在一定的差异,导致传统铁道车辆动力学性能的评价标准不再完全适用。本文借鉴《铁道车辆动力学性能评定和试验鉴定规范》(GB 5599—1985),根据跨座式单轨车的固有特点及其实际运用经验,提出以导向轮导向力、转向架导向力矩、车体浮心高度、走行轮轮重减载率、走行轮胎侧偏角以及走行轮胎最大垂向作用力等评价指标来对跨座式单轨车的曲线通过性能进行评价,并对各个评价指标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北美铁道协会标准AAR S-4004《制动缸性能试验技术条件》和我国铁道行业标准TB/T2838—2015《铁道车辆旋压制动缸》有关货车制动缸的技术性能与试验要求,从多方面对二者的差异性做了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11.
近日,铁道部运输局会同科学技术司召开了吊盖式活顶棚车样车技术审查会,对中国北车集团齐齐哈尔铁路车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制的吊盖式活顶棚车样车进行了审查。评审组认为,该车在P64GK型棚车的基础上,采用了方便吊装的活动顶盖、密封性能良好的塞拉式车门,并在车体内部设有加固货物用的绳环,加装了通风器;装用了抽取枕内簧的转K2型转向架。该车结构成熟、可靠,方便维护检修,能够满足航天特定物资的运输要求。该车通过车体静强度和车辆动力学性能试验表明,车辆强度、刚度满足《铁道车辆强度设计及试验鉴定规范》和万吨重载运输货车考核标准的要求;动力学性能符合《铁道车辆动力学性能评定及试验鉴定规范》的规定,能够满足商业运营速度120km/h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谈车辆动力学《规范》的修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鞠在云 《铁道车辆》2002,40(5):25-27
随着铁路运输技术水平的跨越提高,针对GB5599-1985《铁道车辆动力学性能评定和试验鉴定规范》在运用实践中存在的汪足,对《规范》中的试验条件,试验要求,评定内容提出修订建议,并介绍了相关的国外标准。  相似文献   

13.
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仿真软件TTISIM及其试验验证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TTISIM仿真软件采用现代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全面考虑轨道结构参振影响及动态轮轨空间接触几何关系。结合近年来国内有关提速、脱轨、新型机车车辆动力学现场试验,对TTISIM软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验证。结果表明,用该仿真软件计算的结果与试验测量结果吻合良好,说明该仿真软件可以用来分析研究各种铁道机车车辆在不同状态线路上运行时的动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4.
建立一个比较复杂的铁道车辆数学模型,能够比较准确地预测车辆在0~50Hz范围内的动力学性能,尤其适用于乘坐舒适性的研究。利用该模型对车辆在不平顺轨道上的动力学性能进行了时域仿真,并用线路试验结果对仿真结果进行了验证。最后,利用该模型对影响车辆乘坐舒适性的几个重要参数进行了灵敏度分析。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比分析EN 12663:2010《轨道交通—铁道车辆车体结构要求》和TB/T 1335—1996《铁道车辆强度设计及试验鉴定规范》,选择更适合接触网检修作业车底架工况的EN 12663:2010进行评价。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底架进行静强度分析和疲劳分析,计算出底架各工况下的应力分布,对底架结构强度不足的部分进行优化设计,预测结构使用寿命,并与静强度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认为底架强度满足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6.
通过车辆—轨道系统1:20缩尺模型振动试验,对系统的动力学性能进行研究.研制了1:20二系悬挂的缩尺铁道车辆和轨道系统模型;在对车辆和轨道系统模型进行参数测试和计算的基础上,进行了车辆模型的运行试验,了解系统的动力学响应.结果表明,缩尺模型与实际尺寸的车辆—轨道结构系统之间在动力学性能方面存在一些差距,但可以对系统作定性的和一定的定量研究.为我国进一步开展轮轨系统的缩尺动力模型试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翟婉明 《铁道车辆》2002,40(2):9-10,25
针对GB5599-1985《铁道车辆动力学性能评定和试验鉴定规范》中轮轨横向力评定标准所存在的缺陷及其在现阶段的不适应性,提出了修订轮轴横向力评定标准的建议方案、实施细则说明及其修订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从青藏线的地理环境特点分析了可能影响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因素。通过对青藏线和兰新线上同一类车型的动力学性能试验数据对比分析,说明了青藏铁路线路条件对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基于现有的试验数据资料,分析了不同气候条件下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变化特征。最后通过总结阐述了青藏线综合环境条件下铁路货车动力学性能的变化特点,并为可能进行的青藏线大件运输或大型军事装备运输的安全监测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翟婉明 《铁道车辆》2002,40(1):13-18
针对沿用16a之久的GB5599-1985《铁道车辆动力学性能评定和试验鉴定规范》中所存在的突出问题,根据国内外有关车辆动力学性能评定标准的最新发展和运用实践经验,并结合现代动力学理论研究成果,提出了相应的修订方案建议,以适应当前我国铁路货物运输发展应用需要。本文给出了防脱轨安全性指标(脱轨系数、轮重减载率)的评定标准之建议方案、实施细则说明及其修订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介绍TB/T2841—2010《铁道车辆空气弹簧》修订的背景及国内外铁道车辆空气弹簧常用标准情况。对照JISE4206:1989《铁路车辆用弹簧装置》、EN13597:2003《铁道车辆用橡胶悬挂部件空气弹簧气囊》及TB/T2841—2005《铁道车辆空气弹簧》,详细说明TB/T2841—2010的适用范围、主要修订内容及主要参数的制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