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3月19日,世界首列氢能源有轨电车在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车四方股份")竣工下线,该车是继永磁现代有轨电车和混合储能式有轨电车后,南车四方股份在有轨电车领域的又一重大创新成果。它的问世,填补了氢能源在全球有轨电车领域应用的空白,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掌握氢能源有轨电车技术的国家。该氢能源有轨电车采用氢燃料电池作为动力源,氢燃  相似文献   

2.
<正>10月27日,由中车唐山公司研制的世界首列商用型氢燃料混合动力100%低地板现代有轨电车载客运营。这是全球范围内,氢燃料电池有轨电车首次商业运营,标志着我国在新能源轨道交通领域实现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3.
氢燃料电池是一种新兴的清洁能源,文章从建设、供电、车辆、运营、维护和全寿命周期成本等多个角度对其在有轨电车中应用的技术经济性进行了探讨,指出氢燃料电池最适合的场景是替代内燃轨道车辆而非有轨电车。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有轨电车氢燃料电池系统的散热问题,文章提出一种新型车载氢燃料电池系统通风散热方法,分析了该方法的散热原理和控制策略,并对通风散热结构进行了详细介绍.该车载氢燃料电池系统通风散热方法提高了系统散热效率,降低了散热风机能耗.  相似文献   

5.
氢能源有轨电车是采用氢燃料电池作为动力源的有轨电车车辆,是未来发展的趋势。首先,从供电制式、修程修制方面分析氢能源有轨电车的特点;然后,针对这些特点,分析氢能源有轨电车车辆段的功能、运用检修工艺流程;最后,研究车辆段主要生产设施如停车列检库、月检库、定临修库和加氢站的任务及工作范围与配置,为类似项目工艺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燃料电池供电的铁道车辆是混合动力车辆,利用以氢为燃料的燃料电池以及储存燃料电池电能与制动时再生电能的蓄电池供电驱动。目前有欧洲的阿尔斯通公司公布了燃料电池供电车辆iLINT,美国TIG/m公司开发出搭载小功率燃料电池的有轨电车,中国青岛四方机车车辆公司及唐山轨道客车公司开发出燃料电池供电街道有轨电车等。文章介绍了燃料电池供电车辆的技术动向及待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结合氢能源有轨电车的能源使用特征和运行特征建立了氢能源有轨电车运行能耗的仿真计算方法。首先,将氢能源有轨电车的连续运行曲线离散化;然后,通过各个离散步长内的牵引能耗反算实时牵引电流值;最后,基于氢燃料电池在不同电流值下的能源转换效率函数计算得到氢能源的消耗量。将以上仿真计算方法应用于运营中的佛山高明氢能源有轨电车项目工程,以供氢能源有轨电车项目规划时的车辆配置、场站布局作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4月27日,世界首列商用型燃料电池/超级电容混合动力100%低地板现代有轨电车在中国中车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下线。这是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的重要成果,代表了该领域的世界最高技术水平。氢燃料电池城轨车辆的优势有:零排放、无污染、低  相似文献   

9.
氢能源有轨电车利用绿色环保能源氢气提供动力,与国家绿色环保政策方向一致.文章通过介绍氢能源有轨电车的技术特征及发展,分析其与常规现代有轨电车设计上的异同点,并以佛山市高明区氢能源有轨电车项目为例,阐述氢能源有轨电车的应用实践,以期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3月19日,世界首列氢能源有轨电车在中国南车四方股份公司竣工下线,该车是继永磁现代有轨电车和混合储能式有轨电车后,南车四方股份在有轨电车领域的又一重大创新成果。它的问世,填补了氢能源在全球有轨电车领域应用的空白,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掌握氢能源有轨电车技术的国家。  相似文献   

11.
<正>3月19日,世界首列氢能源有轨电车在中国南车四方股份公司竣工下线,该车是继永磁现代有轨电车和混合储能式有轨电车后,南车四方股份在有轨电车领域的又一重大创新成果。它的问世,填补了氢能源在全球有轨电车领域应用的空白,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掌握氢能源有轨电车技术的国家。氢燃料作为一种新型清洁能源,是当前全球新能源开发利用的主流方向之一。氢燃料电池技术已在汽车业得到商业化运用,而在轨道交通领域尚处早期阶段,未有成熟的应用,尤其在有轨电车领域尚属空白。南车四方股份从2013年开始联合业  相似文献   

12.
<正>2017年9月6日,国内首列自主化氢能源永磁直驱低地板有轨电车在中车四方股份正式下线。中车时代电气负责牵引变流器、辅助变流器、永磁牵引电动机等核心部件研制。该款有轨电车采用铰接型转向架、独立轮驱动以实现100%低地板技术;列车运行全程由氢燃料电池供电,续航里程长,可以实现全线无接触网运行,而且运行全程排放出来的只有水,做到了"零"排放,具有安全可靠、绿色环保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13.
一种利用氢作为燃料发电的清洁动力源——燃料电池正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在日本,家用燃料电池从2009年起上市,燃料电池汽车从2014年开始投入市场。在铁路车辆领域,铁路综合技术研究所(RTRI)正在研究和开发以燃料电池作为牵引动力的铁路车辆。此外,法国铁路制造商Alstom于2015年推出一种燃料电池为动力的铁路车辆。中国中车(CRRC)的一家子公司于2015年研制出燃料电池低地板有轨电车。最近,燃料电池列车的研发工作已经开始启动。文章介绍全球燃料电池列车的开发动向。  相似文献   

14.
设计了一种基于"燃料电池+超级电容+动力电池"的新型混合动力100%低地板有轨电车。针对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系统的特点,进行了新型有轨电车混合动力系统能量管理策略,牵引系统的参数匹配设计,以及余热利用方案设计。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有轨电车的主要技术规格和设计参数,并对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系统、牵引、制动、列车网络等系统主要特点进行了介绍。车辆经过型式试验验证,各项性能指标完全满足设计要求,此新型有轨电车已成功投入运营。  相似文献   

15.
以燃料电池有轨电车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控制的方法,以能耗经济性最优为总体目标,开展基于速度优化的能量管理策略研究。该策略中的上层基于车与交通设施之间的通信(V2I),以驱动能耗最小为目标,考虑交通信号灯的影响,设计基于伪谱法的速度优化策略;其下层基于上层得到的最优速度,以及基于粒子群优化(PSO)算法对燃料电池有轨电车能量进行优化分配。仿真结果表明,基于速度优化的有轨电车能量管理策略能够避免列车的急变速和红灯怠速行为;基于速度优化与PSO算法的插电式燃料电池有轨电车能量管理策略能对动力电池和燃料电池的功率进行优化分配,相比基于速度优化与规则的有轨电车能量管理策略下的燃油经济性提高了3.72%。  相似文献   

16.
以佛山市南海区有轨电车里水示范段工程地下车站为例,分析氢能源有轨电车地下车站的设计方法。从常规设计方面,阐明了氢能源有轨电车地下车站的平面布置、空间布局、造型设计及过轨方式。通过对氢能源特性的分析,提出了氢能源有轨电车地下车站的通风设计、氢气探测、消防疏散和火灾报警等方面的防爆及消防特殊设计。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一种混合动力有轨电车电制动功率控制方法,解决了储能系统无法完全吸收电制动功率的问题,在保证列车电制动减速度的前提下,通过与制动电阻串联的IGBT斩波电路,实时调节消耗在制动电阻上的功率,将电制动功率最大程度地回馈给车载储能系统,同时又不超过储能系统的功率限值,保护储能系统,提高了能量利用效率,增加了车辆续航里程,同时解决了氢燃料电池系统、内燃机发电系统等单向供电系统和车载储能装置混合供电时输出功率响应速度无法满足牵引系统对功率响应速度的需求问题。该方案在氢能源有轨电车项目上得到验证,取得了良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8.
多个氢能源有轨电车工程在国内外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但目前氢能源有轨电车仍面临着相关标准/规范缺失、关键技术空白等问题,故而需要对氢能源有轨电车加氢站的设计及其工艺布局进行深入研究。在介绍2015年至今国内外研发的各种类型氢能源有轨电车及我国已运营/在建氢能源有轨电车线路的基础上,阐述了有轨电车加氢站的组成及氢气加注原理,列出了加氢站的主要技术方案及技术指标,提出了有轨电车加氢岛的设备空间布局方案;选取了两个有代表性的加氢站选址方案,分别为方案一(加氢站与车辆段合并布置)和方案二(加氢站布置于线路末端车站旁),从运营组织、选址条件、占地面积、车辆运营检修流程和经济性等方面对这两个方案进行对比分析,并以佛山市南海区有轨电车里水示范段工程加氢站布置方案为案例进行了说明。研究表明:方案一用地更节省,经济性更好,运营组织更灵活,车辆运用检修也更便利。  相似文献   

19.
氢能源作为动力的有轨电车与常规有轨电车有很多质的不同,其车辆段的设计尚无相应的设计规范可以遵循,在此背景下,本文对氢能源有轨电车车辆段涉氢设施的设计内容作了一些大胆的探索,提出了具体要求与设想,可资类似项目借鉴。  相似文献   

20.
为了降低半独立路权现代有轨电车线路运行的能耗,基于现代有轨电车系统的运行特性和线路特征,提出了半独立路权现代有轨电车线路的区段划分方法;并结合现代有轨电车列车运行模式,推算出了单区段现代有轨电车能耗优化速度曲线。在沿线交叉口已经考虑被动信号优先配时策略的基础上,以区段运行时间、距离、限速及交叉口信号状态等为约束条件,建立了基于站间协调控制的现代有轨电车全线能耗优化模型。选取国内某城市实际现代有轨电车线路为例,对比分析仿真速度曲线与模型求解速度曲线,结果显示该能耗优化速度曲线能有效降低现代有轨电车运行能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