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了阳安线、宝成线开行 HXD3大功率机车后,引起既有电气化铁道牵引供电能力不适应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提升承力索、导线载流和供电线供电能力,更换主导电回路电联接线和牵引变压器增容改造等建议,以满足铁路增吨重载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渝利线是客货共线山区电气化铁路,大牵引负荷是影响该铁路供电系统载流能力的主要控制因素,为了解决山区铁路供电需求,通过采用带加强线全并联的直接供电方式,研究提出了与该供电方式相适应的接触网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3.
京沪、沪昆线电气化改造的主体工程开通运营后,为了配合部分进度滞后的外部电源工程试验和电气化铁路改造的相关工程施工,在电力机车开行对数不多的情况下,沪昆线上已实施过越区供电.确保了电气化铁路的不间断供电。继铁路第六次提速后,为提高牵引供电系统的应变突发故障能力,对京沪、沪昆线的全部牵引变电所已编制了越区供电方案,现将编制预案的体会进行总结,提出如何解决越区供电中的思路、要点和方法,以供牵引供电的技术和管理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4.
既有铁路枢纽站区牵引供电方式复杂,运输生产繁忙,供电设备天窗修组织困难;在发生故障时,波及影响范围大,不利于应急处置,需要进行优化改造。以武汉、襄阳枢纽为例,针对既有枢纽站区引入新线、货运编组站外包线、站线股道供电单元未细分,以及扩能引起的供电能力等问题,探讨相应的优化改造方案,阐述优化改造效能,并总结提出铁路枢纽牵引供电相关优化改造建议。  相似文献   

5.
根据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直流牵引供电系统部分供电区段内频繁出现的I_(max)保护动作问题,以牵引站用电量为分析依据,对变电站之间的牵引供电输出能力的匹配性数据进行了测试和分析,针对站间供电输出能力的不平衡问题进行调整,并对调整后的部分数据进行了测试和对比;有效地解决了直流牵引供电系统存在的部分车站输出能力不足的问题,提高了线路供电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电气化铁道直供供电方式区段,以往供电线采取沿铁路独立布置的方式,本文提出了接触网支柱与供电线支柱采取交叉异侧布置的方案,以及如何避免牵引变电所、分区所的馈线与供电线出现交叉的方法。对类似电气化施工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邢晓乾 《电气化铁道》2018,(2):20-23,29
基于平行多导线原理利用Matlab/Simulink建立牵引供电系统仿真模型,仿真分析加强线对牵引网短路阻抗、接触网载流能力以及牵引网电压水平的作用,得出了加强线与接触网不同的并联距离对牵引供电能力产生影响的结论,对工程设计具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电气化铁道牵引供电方式主要有带回流线的直接供电方式和自耦变压器(AT)供电方式。在带回流线的直接供电方式下,无功补偿回路并联在接触网(T线)与钢轨(R)之间;在自耦变压器(AT)供电方式下,无功补偿回路并联在接触线(T线)和正馈线(F线)之间。对无功补偿系统分别并联在T/R、F/R之间的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兼顾带回流线的直接供电方式和自耦变压器(AT)供电方式下无功补偿系统的应用,为相关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我国常规的复线AT牵引网结线方式为上下行并联供电。所谓上下行反相供电,是指上下行线馈线供电电压有180。相位差,即上行T线与下行F线并联,而上行F线则与下行T线并联。这种供电方式对AT牵引网技术经济指标可产生重大影响。本文对反相供电的特性进行了全面分析,对其可行性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10.
魏锦地 《电气化铁道》2022,(4):65-67+73
对厦门市轨道交通3号线海底地铁隧道机电设备供电设置和运行控制进行应用研究,避免台风气候极端灾害工况引起地铁市电失电造成海底地铁隧道机电设备退出运行及隧道被淹的风险,提高海底地铁隧道机电设备供电能力和运行可靠性,保证机电设备及列车运行安全。  相似文献   

11.
带保护线的AT供电方式较其他供电方式在结构上更为复杂,故障率也比其他供电方式更高.因此能够快速确定故障地点并及时处理故障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首次提出了应用转移阻抗法对带保护线的AT供电方式故障测距,通过保护线和钢轨的等值计算,找到带保护线的AT供电方式故障测距公式中的阻抗计算方法,解决了目前没有带保护线等值电路情况下的阻抗计算问题,最后运用Matlab/Simulink仿真验证了本文提出的转移阻抗法的阻抗计算可以应用于带保护线的AT供电方式故障测距.  相似文献   

12.
介绍一种基于DSP TMS320LF2407芯片的牵引供电保护装置的构成和原理.装置充分利用芯片内部集成的多种外设资源和数据处理能力,集保护功能、测量功能、控制功能于一体.与基于多处理器的牵引供电保护装置比较,该装置硬件集成度高、简单、可靠,已在铁路多条线上投入使用,满足现场需要.  相似文献   

13.
针对地铁车辆辅助供电系统的冗余性问题,宁波轨道交通4号线和2号线二期工程地铁车辆采用并网供电和高频变流技术,并采用4动2拖6节编组方式,由4台并网供电的辅助逆变器提供AC 380 V交流电源,4台充电机为列车DC110V控制电路和直流负载供电,并为列车蓄电池充电。文章阐述了宁波轨道交通4号线和2号线二期工程地铁车辆供电系统电路组成、原理和特点。并网供电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地铁车辆辅助供电系统的冗余性。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供电系统的主要功能需求及联调联试的相关要求。介绍了接触网单边供电模式下和大双边供电模式下单列AW3 (超载)列车测试和多列AW0(空载)列车测试场景及测试流程。以某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为例进行测试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该线牵引供电系统的供电能力设计能够满足线路初期和负载特性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串联电容补偿装置的构成、原理以及在南昆线、成昆线和内昆线的应用情况,提出了适应我国电气化铁道的串联电容补偿装置的构成和应用方式,为我国电气化铁道提高牵引供电能力的措施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6.
段立新 《科技交流》2007,37(2):66-70
结合国内尤其是广州城市轨道交通各线供电设备维护管理模式现状,通过对构成供电设备维护管理自动化系统的设备状态信息检测、维护管理辅助决策、维护管理决策子系统的分析,初步提出了更适合于广州市轨道交通三号线新机场线的供电设备维护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7.
南昆线原有各站道岔转辙机采用单相电,由贯通线电源和接触网电源通过相应的变压器向信号设备供电。车站道岔转辙机采用三相电后,既有的引自接触网电源的单相变压器已无法提供三相电源,车站信号供电只剩下一路贯通线电源。贯通线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故障率偏高,信号供电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根据轨道交通以往建设经验,8B列车采用DC 750 V电压等级供电较为罕见.本文基于北京地铁13A线改造工程,考虑既有线改造外部制约因素较多,从降低改造风险、实现A/B线互联互通及资源共享、节省投资等角度对北京地铁13A线供电方案进行分析,首选与既有13号线相同的DC 750 V供电制式,并在常规变电所主接线方案基础上...  相似文献   

19.
沿铁路线架设的自动闭塞及电力贯通线路,担负着为铁路行车信号、行车控制的供电任务,是铁路电力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供电线路的安全、可靠运行,是铁路列车安全正常行驶的重要保障。为了保证铁路线路的供电可靠性,水电部门已做了大量的工作,如采用自闭线、贯通线双路供电及失压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北京地铁1、2号线原供电系统设备现状和供电方案研究,提出地铁变电所在改造过程中,交流10kV供电网络、直流750V牵引供电系统、低压0、4kV配电系统的过渡方案和应急预案;指出地铁在不停运的条件下,供电系统改造的难点和过渡方案存在的风险性;最后给出了北京地铁1、2号线供电系统改造优化研究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