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以济南市轨道交通历山北路站为例,综合考虑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线路敷设方式、地上及地下周边环境、换乘量等因素,并重点研究管线迁改、交通疏解以及周围既有建(构)筑物对车站建筑方案及换乘方案的影响,对车站平行换乘、同站台平面换乘、站台上下平行换乘、站台间的"十"型、"T"型、"L"型换乘及通道换乘等换乘形式进行比较,选取最优方案,从而实现轨道交通功能的最大化,并为其他轨道交通换乘车站研究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2.
北京地铁白石桥南站换乘方案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白石桥南站为北京地铁9号线与6号线相交的换乘车站,通过对此换乘车站方案的分析和探讨,提出换乘车站的设计思路及一般设计原则。并重点对"侧—岛换乘方案"、"T形岛—岛换乘方案"及"L形岛—岛换乘方案"3种典型换乘形式进行比较分析,据此选择合理车站位置及换乘方式。另外,对白石桥南站6、9号线资源共享设计进行总结,提出几种资源共享的方式,阐述了车站采取资源共享的优势,指出换乘车站实施资源共享的合理性及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随着各大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的不断加密,居民乘坐轨道交通日常出行的比例越来越高,乘客对地铁车站服务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依托2019年年底开通的成都地铁5号线的成功经验,以对比分析为主,从长编组线路车站布置方式、车站换乘方式与楼扶梯布置、车站人性化设计、站点物业开发与后期地块开发预留条件等方面进行论证。研究发现:中部交叉型楼扶梯布置与十字形换乘型式、单向换乘流线与台到台换乘方式、加大换乘节点处侧站台宽度等措施可有效提高长编组线路地铁车站的换乘水平;长编组线路高架车站体量大,宜优先考虑路侧侧式站方案,路中方案宜优先采用鱼腹岛式站台、中部单通道进站,提升与周边环境的适应能力;地铁站点与区间隧道宜适当预留后期沿线地块开发建设条件,释放沿线地块开发价值,降低开发建设成本。  相似文献   

4.
结合金义东市域轨道交通工程与国铁换乘车站的设计方案,通过论述不同建设时序、不同预留条件下换乘方案的比选及优化过程,总结得出换乘设计应结合工程实际合理布置站位,并通过切实可行的方法优化换乘节点及换乘流线、尽量缩短换乘距离并降低换乘高差。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苏州轨道交通3、5号线换乘站星港街站工点投标方案的比较分析,得出带联络线6B编组"T型节点换乘"车站采用"二穿三"的站位布置方案不合理,在设计中应尽量避免,设计中应采用"三穿二"的合理站位布置方案。  相似文献   

6.
德国斯图加特市轨道交通车站公交衔接的布置案例剖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公交衔接效果同其周围的公交线网与换乘通道的布设方法有密切关系.按一定的逻辑关系分类列举了斯图加特市轨道交通车站的公交线网与换乘通道布置的典型案例,并对这些案例进行了剖析.提炼出4条可借鉴的经验:① 当轨道交通车站的公交线路较多时,按单向循环线设置这些公交线路的走向比较有效,可以减少公交车之间的交织行为,提高车站附近道路的通行效率.② 在轨道交通车站布设公交单向循环线的方法很多,除了利用公交车、出租车及自行车站外,还可利用街坊、轨道交通车站周围的小型公共设施、绿地道路、道路及交叉口加宽、立交桥下空间等实现公交单循环线. ③公交车站与轨道交通车站出入口的距离应尽量缩短.④公交车站与轨道交通车站出入口的换乘通道尽量避免与车流和其他人流交叉.  相似文献   

7.
虹桥综合交通枢纽轨道交通五线工程换乘方案浅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目的:根据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地铁西站引入5条轨道交通线路,且轨道交通运最较大的特点,对5条线路的换乘方案进行分析和比选,确定换乘方案,为开展综合交通枢纽内多条轨道交通线路车站及其换乘设计提供条件.研究结论:通过对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地铁西站工程及其换乘设计的研究,得出大型综合交通枢纽设计应从换乘客流大、换乘需求强的交通方式着手,掌握该交通方式所服务的客流来源及去向,明确各股客流的换乘需求,使设计更加合理,实现"无缝衔接和零换乘".  相似文献   

8.
长沙轨道交通3号线洋湖垸站换乘方案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轨道交通车站建筑换乘方案设计与周边城市景观的协调,对交通疏解、管线改迁的影响以及对居民既有生活的影响等,越来越成为项目建设的重点。通过对常用地铁车站换乘形式的研究,对建设时序相差较远的换乘站推荐采用L形通道或T形连接站厅换乘形式。以长沙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工程洋湖垸站为例,对车站方案换乘形式的选择及相应的设计思路进行分析介绍。  相似文献   

9.
上海轨道交通车站乘客走行时间函数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经验表明,按照乘客在车站内的走行特征来合理布置步行设施,可以有效缓解车站内的拥堵现象。通过对上海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内单向换乘通道、上行楼梯和下行楼梯3种步行设施乘客的走行速度和流量进行调查,分析了轨道交通车站乘客走行时间函数。分析表明,换乘通道的走行速度比楼梯快,上楼梯的走行速度低于下楼梯;对于上行楼梯,其自由流下的走行速度仅为换乘通道相应流量走行速度的54%。收集的数据和建立的函数可以用来改善上海等城市的乘客仿真模型。  相似文献   

10.
从大客流运营角度谈地铁车站的建筑布置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地铁车站的设备和管理用房布置原则、影响乘客行进的站内设施布置要点以及换乘车站的换乘设施设置等方面,对地铁车站的建筑布置进行了探讨,力求使地铁车站的建筑布置真正体现大客流交通建筑的特征。即:设备区布置紧凑、方便管理,公共区保证乘降安全、舒适,客流疏导通畅、迅速。  相似文献   

11.
根据几种平行换乘车站布置形式各自的特点,结合施工进度,提出隧道通风系统具体布置形式,在各种平行换乘车站具有相同客流的前提下,经过对车站公共区负荷进行分析,结合运营工期,简略提出车站通风空调系统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2.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早期车站在客流持续增长的情况下,面临的车站结构及设备设施布置无法满足现场客运组织需求的现状,依据车站结构、设备布局及客流分布特征,明确"仿真-分析-优化-评价"的研究思路,利用AnyLogic软件对武汉轨道交通1号线宗关站进行仿真分析,基于客流分布密度等分析结果提出设备布局优化方案,并设计量化评价体系,综合评价优化方案对车站拥堵情况和流线通畅程度的改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优化思路及方法可行有效,优化后车站面积利用率提高,换乘瓶颈被消除,站厅客流交叉减少,站内拥挤现象得到有效缓解,流线通畅程度明显提升,对早期轨道交通线路老旧车站的布局优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结合上海轨道交通12号线工程中的部分换乘车站的设计实际,总结归纳了有预留节点的换乘车站的换乘方案,并分析了采用多种换乘方式的优点。详细介绍了4座无预留换乘节点换乘车站均只设置通道换乘的具体原因。分析了有无预留换乘条件对换乘站换乘方案设置的影响,并对车站是否应该预留换乘条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武汉市轨道交通4号线二期工程穿越武汉主城区,与线网规划中的多条地铁线路进行换乘。由于经过的城市区域尚处于开发时期,地铁工程多处与规划或在建的市政工程协调。本文通过对武汉轨道交通4号线二期工程换乘车站方案的介绍,论述了各个换乘车站的控制因素及方案形成的过程,以及方案形成过程中与规划的市政工程协调关系,以工程可实施性和乘客的换乘便捷为出发点,兼顾城市发展规划的需要,为换乘车站设计提出清晰的思路。研究结论:(1)地铁换乘车站设计除了在满足换乘功能外,还要与密切的相关市政工程同期设计、同期实施,应从城市发展的高度统筹协调处理;(2)处于开发阶段的城市区域可利用地铁建设的契机,完善强化城市地下空间的建设,使得区域性的交通组织得到相应的改善。  相似文献   

15.
巴黎市域轨道交通线路及车站布置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巴黎市域轨道交通(RER)线的发展建设过程和线路特点,并重点研究了市域轨道交通线的几种主要车站布置形式。折返站布置能适应一端折返,且能满足列车越行的需要;终点站的折返能力和存车能力加强;换乘站合理设置侧线、渡线和相应的连络线;分岔站的布置应尽量避免主线和支线间的行车干扰,方便乘客换乘。这些市域轨道交通线线路、车站设置的特点对我国市域轨道交通线的规划、建设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根据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际轨道交通规划批复意见,结合广州白云机场总体规划,遵循"以人为本、服务旅客"的宗旨,研究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引入方案,实现白云机场集航空、城际、地铁、公共交通为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功能。研究结论:(1)城际轨道交通引入机场等大量客流集散区域,方便快捷、安全正点是重要的服务要求。车站设置、车站建筑、列车交路、换乘和旅客流线等规划设计中应处处体现人性化要求。(2)提出城际轨道南北方向引入T1、T2、T3航站楼并均设置车站,实现与其他交通方式便捷换乘的规划建设方案。(3)结合线网项目建设时序,提出近远期结合的运输组织分期方案。(4)本研究对于大型综合性机场交通组织规划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从换乘枢纽定位、设计思路、地下空间方案、换乘客流组织及与周边建筑结合等多个方面,详细介绍了上海轨道交通南京西路站三线换乘枢纽的规划设计方案;并提出新建车站的工程资源共享方案、换乘枢纽机电设备共享方案、换乘枢纽工程配套设计方案等复合协同发展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8.
为实现客流仿真技术在轨道交通换乘车站评估中的合理、高效应用,基于轨道交通换乘车站特点及评估指标体系设计原则,构建换乘车站客流仿真评估指标体系,并明确各项指标计算方法、评价范围及评价标准。最后,通过北京地铁安华桥站客流仿真实例,验证换乘车站客流仿真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标准的可行性、全面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总结现代城市轨道交通成网条件下,换乘站设置成综合轨道交通枢纽和2—3座小型换乘站的趋势及各种换乘方式的优缺点;对重庆轨道交通目前运营线路中换乘车站的设置进行分析,结合最具代表性的牛角沱、红旗河沟站换乘方式的具体分析,提出采用混合换乘方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我国既有的轨道交通走廊规划出现了功能搭配不合理、换乘不便等问题。如何科学地规划这些轨道交通走廊上的线路以充分发挥其综合效能是目前面临的一大问题。以日本京都至大阪轨道交通走廊为案例,收集了其设计及运营资料,对该走廊上的各条线路的设计特征、运营特征及线路之间的换乘关系等进行分析,得到了轨道交通走廊上线路车站分布、列车行车组织、线路间换乘方案等方面的经验,供我国轨道交通走廊的规划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