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李永军 《铁道勘察》2013,39(2):74-76
王玉庄煤炭储运加工基地工程(铁路部分)建设方案主要有方案一、方案二,在对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征求业主、铁路使用部门意见后,推荐了方案一。该方案无工程、技术难点,征地难度较小,工程投资较少,技术方案可行,能够满足本工程的运输需求。  相似文献   

2.
郭锴 《都市快轨交通》2022,35(1):155-158
近年来,国家政府部门先后出台多个鼓励发展市域(郊)铁路的政策文件。通过解读相关政策文件精神,梳 理总结多个市域(郊)铁路规范标准的异同及特点,结合自身规划设计实践,提出市域(郊)铁路在定义内涵、线路规 划、技术标准、客流效益、运营模式和运输组织等方面的一些技术观点。力求采用经济、适用、高效的技术标准 和建设方案,提供公交化服务,降低建设和运营成本,提高线路的经济效益,促进市域(郊)铁路在我国的长期可 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庐铜铁路是一条地方政府出资为主导的铁路,也是一条资源开发型铁路,其建设方案和政策与地方需求密切相关,技术政策也应结合本项目的特点综合考虑,充分发扬和发掘地方资金建设铁路的积极性,自主铁路建设不能盲目追求高标准。本文结合庐铜铁路经济特征及运量特点,从宏观走向方案、技术标准等要点进行阐述,以期为提升地方主导建设铁路的合理性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研究结论:(1)自主建设铁路项目其线路走向契合资源分布和地方经济的特点,做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目的;(2)技术标准应结合铁路项目的功能定位,不能盲目偏高,但要适当预留发展余地;(3)工程投资应从当地实情出发,调动铁路自主建设的积极性,同时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也推动铁路的建设和路网的完善;(4)本研究结论对以地方投资为主导的铁路项目具有借鉴意义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结合市域(郊)铁路的功能定位、技术途径选择、建设运营模式及车站综合开发,就目前新建市域(郊)铁路可持续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在满足市域(郊)铁路基本客运需求的前提下,考虑富余运力兼顾货运以提高项目收入,采用混合所有制建设运营以减少建设运营成本和延长还本付息期限及车站综合开发方式,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速度目标值是高速铁路核心技术指标,从包银铁路项目的功能定位、客流特点、与相邻路网的协调匹配性、工程条件和投资等方面,采取技术经济比选等方法研究该项目的速度目标值方案。研究结果:(1)包银铁路采用250 km/h速度目标值方案符合项目的功能定位;(2)适应项目的客流特点;(3)与京兰通道其他段落标准相协调匹配;(4)技术可行经济合理;(5)推荐采用250 km/h速度目标值方案。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城际铁路的国民经济和社会效益巨大,但建设投资大,其运营具有准公共性的特点,决定了其运营经济效益不佳的客观情况。如何确保城际铁路可持续运营,成为城际铁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研究结论:(1)确保城际铁路可持续发展是城际铁路设计的总目标;(2)要确保城际铁路可持续发展,应从扩大项目收入来源、节约项目建设成本两条技术路线着手;(3)应按照"五网合一"的理念优化城际铁路线网规划,落实好经济选线、交通衔接、站点周边综合开发等提高项目客流吸引能力;(4)应拓展物业开发、广告等多渠道扩大项目收入来源;(5)应选择适宜的项目技术标准、优化工程技术方案、采用安全且具备可实施性的工程措施、临时用地与永久用地统筹研究、采取适宜的投融资方案以及强化建设阶段投资控制等措施节约项目的建设成本;(6)本研究成果对城际铁路线网规划、勘测设计和建设管理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连云港地区现仅有陇海铁路,2013年底已开工建设的青连、连盐铁路将构建沿海铁路通道,2015年拟建连镇铁路,规划徐连客运专线也提上建设日程,届时连云港将成为衔接徐州、盐城、淮安、日照、连云港东五个方向的关键地区。通过对连云港地区铁路现状分析,统筹考虑该地区在建项目和规划项目,对接轨方案和区间走向方案进行系统研究,从经济技术合理性和建设时机进行比选,提出连镇铁路引入连云港地区的最佳方案,以完善地区总图。研究结论: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连镇铁路可采用直接引入连云港站方案或利用连盐线董集站接轨共线引入连云港站两个方案;(2)综合比较后,最终采用连盐线董集站接轨共线引入连云港站方案,并对该方案远期连云港~连云港东段能力不足的情况采取了增设反向发车线等措施,使方案更加经济、合理;(3)本研究成果可应用于地区总图规划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8.
当前国家十分重视市域(郊)铁路的发展,利用既有铁路发展市域(郊)铁路为优先考虑模式,但当前利用既有铁路开行市域(郊)列车技术标准研究尚未形成体系。基于直接利用既有铁路富余能力开行市域(郊)列车、改造既有铁路后开行市域(郊)列车和利用既有铁路通道新建市域(郊)铁路3种建设模式,应用调研分析、对比分析等手段从运输组织、正线数量、速度目标值、车站分布、车辆编组、既有设施利用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系统全面地梳理了不同设计场景下利用既有铁路开行市域(郊)列车主要技术标准,得出以上6个方面具体设计参数取值或应采用的技术体系,以期为我国后续利用既有铁路开行市域(郊)列车项目建设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建设中吉国际铁路以构筑新的欧亚铁路大陆桥的战略意义、区域路网形成,以及对目前项目技术经济论证中推荐的线路走向方案存在的问题阐述,结合笔者对项目东、西衔接点间地形地势特征的分析研究,参考多年参与类似山区铁路的选线经验,对事关项目建设成败的线路走向(方案)选择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探究,在此基础上提出项目建设线路走向的选择建议,为项目的进一步研究论证与线路走向的最终抉择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市域(郊)铁路建设面临功能定位模糊、建设成本高、客流效益低等问题.基于实践经验与相关案例的分析,总结出市域铁路项目规划设计的关键问题.这些问题包括项目功能定位、线网与线路规划、系统制式与技术服务体系标准、线路敷设方式、运输组织与管理、站城一体化及交通衔接、管理体制机制等.针对规划设计关键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思考,提出了相关...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国内铁路架桥(铺轨)机组车辆的运用、维护现状,结合我国铁路政策、铁路货车检修技术,提出了我国铁路架桥(铺轨)机组车辆日常维护保养以及定期维护保养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2.
据德州新闻网报道,5月16日,总投资150亿元、规划面积6200亩的济南铁路局德州(平原)铁路物流园项目开工建设。该项目是迄今为止山东省德州市建设的投资最大、占地面积最大的综合物流项目。济铁德州(平原)铁路  相似文献   

13.
刘勇 《中国铁路》2022,(2):140-147
利用既有铁路是发展市域(郊)铁路的优先考虑模式。针对利用既有铁路开行市域(郊)列车的项目特征,从城市条件、客流条件、既有线条件和经济性4个方面构建层次化指标体系,基于AHP-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利用既有铁路开行市域(郊)列车基本条件的综合评价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对金华市利用既有铁路开行市域列车的多个方案进行评价,遴选最优方案,结果证明该模型的正确性和普适性,可为利用既有铁路开行市域(郊)列车项目提供决策评价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介绍我国市域(郊)铁路第一批示范项目之一——金山铁路的建设过程和运营管理模式,从客流稳步增长、客流特征鲜明、社会效益突出、财务效益欠佳等方面,分析金山铁路的具体运营情况;阐述金山铁路公交化运营模式、运营效果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市域(郊)铁路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九景衢铁路是<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明确的铁路规划项目,对其主要技术问题进行研究,有助于深入认识和梳理项目建设必要性、主要技术标准、建设方案等重大技术问题.研究结论:(1)九景衢铁路具有较强的区域、地方开发性特征,有助于开发沿线旅游资源和矿产资源;(2)主要技术标准需要重点考虑研究年度与未来发展之间需求差异的问题,建议采用单线预留双线条件,速度目标值为160 km/h预留200 km/h条件的主要技术标准;(3)线路走向需结合地形地质条件、经济据点分布、吸引客货流能力、工程投资规模等多因素进行技术经济比选确定.建议九景衢铁路自既有铜九线湖口站接轨,基本并行九景、景婺常高速公路,引入既有景德镇站,经婺源、三清山,利用既有衢常铁路引入浙赣铁路衢州站,线路全长328.09 km.  相似文献   

16.
王海涛 《铁道建筑技术》2023,(4):167-169+189
市域(郊)铁路可以缩短城市时空距离,引导中心城区人员疏散,缓解中心城区交通压力。本文基于列控系统技术研究成果,阐述市域(郊)铁路列控系统功能需求,提出一种新型列控系统技术方案(STCS)。该方案融合了国铁CTCS和城市轨道交通ATC技术体系,由网络化调度系统、列控及临时限速、增强型联锁、增强型车载控制VOBC、DCS、应答器/LEU、监测等系统组成。VOBC可依据实际采取融合车载或独立配置双套车载方案,具有可跨线灵活运营高效、交路车站自动折返、互联互通、节省土建投资等特点,可供市域铁路列控系统方案参考。  相似文献   

17.
针对利用既有干线铁路开行市域(郊)列车,实现短追踪间隔公交化运营,同时兼顾地铁车辆跨线运营的实际需求,以北京铁路枢纽利用既有东北环铁路增建第二线开行市域(郊)列车典型工程为例,从满足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负责运输管理、支撑公交化运营和国铁干线功能等多个方面对信号系统制式的选择,进行全面分析比选论证,提出采用CTCS-2级列控系统叠加自动折返功能ATO的信号系统设计方案,并对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融合发展的信号系统技术方案进行展望。研究表明,提出的CTCS-2+具备自动折返功能的ATO信号系统方案能满足本线市域(郊)列车公交化运行、保障国铁干线功能、实现北京地铁19号线跨线运营和调度指挥管理纳入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的工程需要,并为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的融合发展提供了一种可供工程实施的信号系统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市域(郊)铁路规划、建设以及运营等角度深入总结我国市域(郊)铁路的发展现状,并分析市域(郊)铁路发展过程所存在的问题。基于此,提出都市圈市域(郊)铁路高质量发展路径,即协同融合、经济高效规划路径,功能合理、财务持续建设路径,互联互通、多元共享运营路径以及体制保障、标准共建政策路径。通过四条路径协同发展,为下一阶段我国都市圈市域(郊)铁路的发展提供一定参考价值,助力都市圈综合交通体系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9.
杭州至衢州铁路(以下简称杭衢铁路)是浙江省"十三五"规划重点项目,其中建德至衢州段(以下简称建衢段)同时也是《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主要线路。论文结合客流特点,根据区域铁路发展规划及与其它交通运输方式的竞争性分析,提出合理的时间目标值;在满足时间目标值、与路网相关线路主要技术标准相协调、符合本线功能定位的基础上,提出250 km/h、300 km/h、350 km/h的速度目标值方案;通过对各速度目标值方案在建设标准、技术经济指标、运行时分等方面综合分析比较,确定推荐路网协调性、时间效益较好的350 km/h速度目标值方案。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的:伴随着新时代铁路建设的深入推进,铁路运输实现了由瓶颈制约型到逐步适应型的历史性转变,轨道交通将更加重视地方性、区域性、城市性铁路布局,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网络化建设成为了新时期下铁路发展的战略重心。在此背景下,本文对城际铁路与市域(郊)铁路的技术特点、功能定位、规划设计中存在问题及未来发展进行系统化解析,以期为城际与市域(郊)铁路高质量融合发展的顶层规划设计提供一定的思路。研究结论:(1)城际铁路与市域(郊)铁路功能定位不同,但存在一定相近之处,在技术属性上各有侧重;(2)目前城际与市域(郊)铁路主要存在规划引领作用尚不突出、建设标准体系尚不完善、投融资模式单一等问题;(3)实现城际铁路与市域(郊)铁路高质量融合发展的规划设计,应在出行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突破层级管理藩篱、分层分类科学统筹、规范完善标准体系、创新投融资模式、强化行业自律等;(4)本研究成果可为城际、市域(郊)铁路相关规划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