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虑能源消耗的城际列车运行速度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考虑能源消耗以及城际列车与公路大巴和私家车客流竞争关系的基础上,以铁路运输部门收入最大化和城际旅客出行广义费用最小化为优化目标,以运输供给、列车到发时间以及列车数为约束条件,建立连接2个中心城市的城际列车运行速度的多目标非线性优化模型,并借助Matlab软件实现基于模糊折中规划的求解算法.分析旅客时间价值和最小上座率2个参数的变化对城际列车最优运行速度的影响.算例结果表明:在考虑列车的运行能耗后,城际列车的最优运行速度随旅客时间价值的提高呈上升趋势,随最小上座率的提高呈下降趋势;在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下,列车过高的运行速度并不能减少城际旅客出行的广义费用,反而造成列车运行能耗的大量增加.  相似文献   

2.
应答器传输模块(BTM)在不同速度下接收有效报文帧数的准确预测是评估其速度适应性的关键,因此提出一种基于RBF-DRNN的有效接收报文帧数预测方法,用于定量评估传输系统在350 km/h及以上运行条件下的适应性。首先,采用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建立列车速度与车载设备接收最大、平均、最小比特数之间的非线性回归模型;然后,利用深度递归神经网络(DRNN)建立车载设备接收比特数、误码率、有效率与接收有效报文帧数之间的评估模型;最后,基于RBF模型预测的高速下接收比特数,结合实际误码率、有效率,预测传输系统在更高时速下接收有效报文帧数的变化范围。利用某线路联调联试数据,对模型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当列车运行速度达350 km/h及以上时,评估平均误差为0.45帧,最大绝对误差为0.81帧,可有效预测更高速条件下BTM有效接收报文帧数,为应答器传输系统的高速适应性评估提供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4.
正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通信信号研究所(北京市华铁信息技术开发总公司)研制的自主化应答器传输系统设备包括BTM1-YH型BTM、LKY-LEU1-YH型LEU、LKY1-YH型无源应答器和LKY2-YH型有源应答器。设备采用二乘二取二安全架构和模块化设计,具有高安全性、可靠性和可维护性,便于安装、使用和维护。产品通过中国铁路总公司技术评审,具有SIL4证书、行政许可证书和  相似文献   

5.
列车运行噪声的速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行速度是影响铁路列车运行噪声特性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对列车运行噪声的现场测量,采用统计分析的数据处理方法,确定了基本条件下客运、货运列车运行噪声频谱特性与运行速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通信信号研究所(北京市华铁信息技术开发总公司)研制的自主化应答器传输系统设备包括BTM1-YH型BTM、LKY-LEU1-YH型LEU、LKY1-YH型无源应答器和LKY2-YH型有源应答器。设备采用二乘二取二安全架构和模块化设计,具有高安全性、可靠性和可维护性,便于安装、使用和维护。产品通过中国铁路总公司技术评审,具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提高虚拟应答器(VB)技术在基于卫星定位的列车运行控制中的运用效果,分析常规VB捕获原理,从完善其不足的角度提出1种基于列车运行状态组合预测的新型VB捕获方法。首先,明确新型方法的捕获原理;其次,考虑列车运行状态的复杂性和规律性,采用交互多模型(IMM)结合容积卡尔曼滤波(CKF)的自适应IMM-CKF方法,对列车位置进行滤波估计和短期前向预测;然后,将长短期记忆方法引入列车运行状态预测问题,基于实时数据更新预测模型;最后,得到基于列车运行状态组合预测的VB捕获方法,有效改善常规方法中的VB漏捕获和捕获精度低等问题。基于京沈高铁现场试验数据,对比并验证新型方法和其他列车运行状态预测方法、VB捕获方法的性能。结果表明:尽管周期捕获计算平均用时较长,但新型方法下的VB捕获识别位置与下一个VB位置较近,不仅能保证100%的VB捕获率,而且在VB捕获误差均值上最大可实现70.23%的优化效果。  相似文献   

8.
点式应答器传输模块(balise transmission module, BTM)是中国列车控制系统(CTCS)车载子系统必不可少的设备,可实现车地间信息的传输。文章针对实际车地传输中偶尔会有"丢点"现象,即无法收到地面应答器的报文信号的问题,提出设计开发一套应答器车载设备测试系统,阐述了该系统的原理和软、硬件架构。试验表明,该测试系统较好地实现了对应答器传输过程中上下链路关键参数的考核。  相似文献   

9.
张长安 《机车电传动》2005,(6):70-71,74
阐述LKJ2000型列车运行监控记录装置(以下简称监控装置)的基本工作原理.针对监控装置存在的问题,提出在轨道电路上加装点式信息装置(即地面应答器)的设计思路及具体方法.可实现车载数据校核、列车绝对定位、距离误差校正、确定列车运行方向、自动对标开车、自动进行列车侧线进路选择及支线口的列车进路选择、运行区间线路临时限速等功能.  相似文献   

10.
应答器传输系统由地面应答器、车载天线单元和车载应答器接收单元组成。列车高速移动时,车载天线单元相对应答器产生时空变化,传输信道形成时变特性。基于电磁场理论,解释应答器传输系统的工作原理,阐述其电感耦合的本质。通过研究应答器输入输出随空间变化关系、输出随时间变化关系,分析应答器输入输出特性,得到在系统射频能量传输过程中,应答器和车载天线单元在不同空间位置时的作用过程。通过模拟仿真,反映出应答器传输系统的时变非恒参过程,以及相对距离的变化对传输效能的影响。并以耦合系数S_(21)为研究对象,探讨空间位置对S_(21)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为监测和分析应答器传输系统下行链路传输性能,提出一种适用于铁路现场的基于等效阻抗模型的性能评估新方法。对应答器传输系统下行链路传输过程进行建模分析,给出下行链路传输过程等效阻抗模型,提出评估下行链路传输性能的阻抗测量与误差校正方法,引入六项统计参数对阻抗测量结果进行分析。测试结果表明,静态测试时车载天线输入阻抗的模与下行链路信号磁感应强度为增函数关系,而动态测试由于误差校正方式的改变,使得两者变为减函数关系;仿真结果表明,六项统计参数能够用于分析不同列车运行条件和环境下应答器传输系统下行链路传输性能的变化,验证了本文所提方法的正确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列车运行噪声等效速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调查了铁路列车运行速度的规律。在铁路沿线选择几个测点,实际测量了一千多个列车运行速度的数据,并根据铁路列车运行图计算统计了各测点的运行速度。将两项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用于铁路列车噪声预测的等效速度的概念。既为环境影响评价——噪声预测模式提供依据,又可供铁路环境噪声预测工作者或环境评价工作者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有源应答器下行链路信息传输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应答器系统中有源应答器不能进行双向传输的问题,对有源应答器系统进行修改,实现信息的顺利传输。首先通过建立各个接口的下行通道实现各自的信息传输,进而实现整个系统下行链路传输,并通过对"A"接口建模仿真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具有下行链路信息传输功能的有源应答器系统保留了原有应答器的功能,避免了技术上的大幅度修改,而且能够实现信息的双向传输,也可以代替部分轨道电路的功能。当列车控制系统降级,C1和C2系统仍然能够通过有源应答器进行双向信息传输,保证列车的安全运行,同时为实现双向应答器的产品化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有源应答器是列控系统里非常重要的设备,而既有有源应答器监测装置存在诸多不足.从系统角度出发,论述有源应答器传输通道集中监测系统的结构关系,并分析各单元模块的功能需求和接口设计.  相似文献   

15.
应答器传输单元(BTM)是车载设备的关键设备之一,用于解调地面应答器发送的应答器报文。对天线在恶劣工作环境下接收的FSK信号进行解调,FSK信号解调处理的精度和可靠性是保证BTM安全可靠运行的基础。在大量调研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给出了正交解调的解析原理,并提出了一种基于此解析原理的抗干扰的正交解调方法。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抗干扰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为了使列车运行控制记录装置(LKJ)的数据来源从车载下移到地面,提出采用大容量应答器从地面向LKJ提供控车数据,解决LKJ数据更新工作量大、维护成本高和管理难度大的问题.大容量应答器采用双信道,提高了数据容量,减少应答器使用数量,满足LKJ控车的数据需求.大容量应答器传输系统满足互联互通兼容性、应答器数据安全性、系统抗扰性、可维护性及可靠性要求.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国外既有铁路客货列车运行速度提高的背景主实现的速度目标值。结合我国国情和路情,认为提高我国客货列车运行速度是必要的,且是可行的,并就提速目标,指导思想和实施步骤等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运输效率,须高货物列车的运行速度。为此,开发了两种分别用于货车和机车的新型自导向转向架。这两各围向架具有显著提高直线高速运行平稳性和曲线通过速度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列车运行速度是铁路噪声的重要影响因素。在铁路噪声预测中,确定列车在起动、制动和正常行驶等过程中的运行速度是一较重要的技术环节。笔者总结了依据设计、运行图和牵引计算的3种确定方法,其中重点提出了1种用于噪声预测的简易牵引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网同步、网络级保护、设备级保护和特性功能应用等影响SDH传输系统可靠性设计的4个方面内容.通过对每个方面内容进行深入、系统地分析,提出了一些在不同应用场景下提高系统可靠性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