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殳月根 《上海铁道科技》2013,(1):105-106,113
随着车票实名制的全面铺开,旅客必须持本人有效身份证件购票、进站、乘车、出站。实名制验证检票延长旅客进站乘车的出行时间,同时也给车站工作人员在售票、检票等环节带来了一定工作量。通过对2012年春运上海站实名制验证检票作业的深入研究,提出优化验证检票作业流程上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2.
设计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的铁路实名制进站核验系统,解决人证一致性自动检验的问题。利用人脸识别技术、应用集群技术、负载均衡技术,结合客票系统架构,实现旅客进站票证人一致性的核验,已经应用于多个车站。对旅客进站记录及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表明,人脸识别率达97%,旅客可以在5 s内完成进站核验,满足铁路旅客实名制进站核验业务的效率要求。结果表明,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的实名制进站核验系统技术方案的可行性,为铁路未来实施全面刷脸进站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正郑州铁路局科学技术研究所研制的实名制自助验证验票系统于2017年8月通过了郑州铁路局技术评审,该系统采用"基于人脸特征点的识别算法",通过摄像头采集旅客实时面部特征,并将面部特征转换为特征值,结合系统验票方式,读取身份证图像信息,并将图像信息转换为特征值,与采集的面部特征值进行比对,实现旅客进站人、票、证的一致,并对敏感人员  相似文献   

4.
通过实名制验证和检票环节对旅客进站时间和车次以及检票通道服务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研究高铁车站旅客集散规律;对同一车站不同类别、各出发方向列车的旅客数量进行分析,认为经停同一车站的列车因出发方向的不同,其上车人数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构建适用于高铁车站的最高聚集人数计算模型,并以长沙南站为算例进行计算和分析。  相似文献   

5.
铁路客运专线车站自动售检票终端配置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车站售票机配置数量的主要因素包括高峰小时旅客发送量、发送旅客超高峰小时系数、站内售票机的售票分担率和售票速度、站房设计的售票厅和进站厅的数量等;影响车站检票机配置数量的主要因素包括高峰小时旅客发送及到达量、到发旅客超高峰小时系数、非常规发送及到达客流波动系数、检票模式、检票机的检票速度、站房设计的出站厅布局以及站台数量等。根据铁路客运专线车站自动售检票系统总体方案,基于对上述影响因素的分析,给出车站自动售检票终端设备配置数量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6.
为了实现铁路实名制检票时旅客的人脸图像与其身份证上人脸图像的自动比对,提出1种基于面部不变特征的人脸身份认证算法。以人的面部不变特征为前提,采用改进的尺度不变特征变换算法,提取现场采集的旅客的人脸图像及其身份证上的人脸图像的关键点,将靠近关键点的区域划分为部分重叠的子区域,然后以图像的词包模型差为基元构建人脸差特征空间,对训练图像的类别信息进行建模;对支持向量机(SVM)分类器训练分类的过程进行优化,训练优化的SVM分类器;最后,使用人脸差特征空间和训练好的SVM分类器进行加权投票,确认身份证上的人脸图像与现场采集的人脸图像是否为同一个人,实现旅客身份的认证。实验结果表明,在图像采集的尺度、角度和光照等不可控的情况下,该算法能够达到较高的认证速度和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自2012年我国铁路实行实名制售检票以来,实名制自动售票在全国范围内得以推广,但是实名制下的铁路检票还处于人工查检证件和非实名制自动检票的阶段,本文着重讨论实名制下验证检票的关键技术,并提出解决方案和验证检票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铁路旅客自动检票系统在许多国家的高速铁路运营中得到成功应用,已成为提高铁路运营管理效率和水平的重要手段。根据检票计划和运行参数,铁路旅客自动检票系统实现检票机自动读判磁票电子信息及旅客通行智能监控,允许合法旅客通过,阻挡非法旅客,实现旅客进出站自助检票。1铁路旅客自动检票系统结构和组成铁路旅客自动检票系统由自动检票系统服务器、自动检票机和自动检票管理、监控终端等组成,是一个多层结构的业务系统。从总体结构上分为自动检票设备层、自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新建城际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开行模式及其进站旅客流线模式的对比分析,指出旅客"进站难"痼疾的原因在于客站进站旅客流线设计存在缺陷。分析既有普通铁路客站进站旅客流线的主要模式。以京津城际铁路为例,介绍新建城际铁路开行模式及其主要客站进站旅客流线模式。提出可以借鉴城市轨道交通来优化新建城际铁路客站进站旅客流线的方案,即通过采取全程"通过式"设计,实现旅客先检票后候车,从根本上解决旅客"进站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铁路刷脸检票业务中人脸检测的平均精度,通过研究分析人脸检测算法RetinaFace,针对闸机应用场景制定损失函数,提出了一种基于RetinaFace的人脸多属性检测算法,实现了人脸框位置、人脸是否佩戴墨镜以及人脸遮挡程度等信息的准确输出.算法使用轻量化骨干网络MobileNet-0.25网络结构,移除非必要的分支...  相似文献   

11.
针对"实名制"购票,铁路部门采用人工对人、证、票的一致性进行检验,识别误差率较高,造成旅客在检票口滞留,影响铁路检票的效率。为此,开发一种提高票证查验速度和准确性的全智能验证验票系统,该系统集验证验票功能、人脸识别功能、远程自动化监控功能为一体,主要包括验证验票子系统、服务器端子系统及设备监控子系统,可与旅客服务信息系统及铁路客票系统进行信息数据交互。通过现场试用,证明系统可高速、精确地实现人、证、票的自动识别和比对,确保验证验票工作质量,提高通行速度,提升旅客体验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实名制验证和安检是高铁旅客进站耗时最长的两个环节。以广州南站广珠城际旅客进站为例,根据调研数据建立"先到先服务"的泊松分布排队模型,并由此来测算排队旅客人数。以"零排队通行"为目标,利用AnyLogic软件,针对增加安检设备数量和提高设备服务效率对进站旅客排队情况的影响进行仿真分析。仿真分析结果表明,为满足旅客"零排队通行"需求,广州南站一层广珠城际进站口高峰期至少需要增加4台安检机,此时广珠城际旅客进站服务极限是1 800人/h;与增加安检设备数量相比,提高安检效率对进站旅客排队情况的改善效果有限。  相似文献   

13.
基于排队系统的城市轨道交通进站检票机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进站检票机排队系统特征的分析,建立了进站检票机仿真系统.利用该仿真系统可以得出配置不同数量进站检票机时的能力利用率、乘客平均排队长度和平均等待时间等系统运行指标,进而分析进站检票机系统的能力利用、服务水平和成本状况.提出的优化车站检票机配置的计算机仿真方法,可以为城市轨道交通设计、运营部门在确定车站检票机配置数量时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以进站检票机为研究对象,介绍铁路自动检票机的设计与功能实现.内容涉及系统的总体结构及其各主要功能的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15.
中铁银通卡取号机通过与既有的客票系统和自动检票系统进行通信交互,为持中铁银通卡乘车的旅客打印带有车次、席位和银通卡卡号等信息的凭条。旅客刷卡进站乘车前必须先取得席位号,并在乘车时持乘车凭条和银通卡刷卡进站乘车,对号入座。中铁银通卡取号机投入使用,方便了京津城际站车管理,没有取得乘车凭条的持卡旅客,不能进站乘车。  相似文献   

16.
自动检票系统已成为提高铁路运营管理效率和水平的重要手段。结合青岛客站实际情况,设计适合青岛客站的自动检票系统,为旅客提供优质、便利、快捷、高效的自动检票服务,提高检票效率和质量,适应大客流、高密度旅客快速通行需求,实现高质量的铁路客运服务。  相似文献   

17.
正6月20日,电子客票在全国普速铁路推广实施,覆盖1 300多个普速铁路车站。此次推广实施后,全国铁路有2 400多个车站实行电子客票,将覆盖95%以上的铁路出行人群。国铁集团客运部负责人介绍,至今年5月底,全国铁路已累计发售电子客票超过8.72亿张。购买电子客票后,旅客可通过互联网退票和改签,进出站持有效身份证件实现"一证通行",实名制核验、检票、验票更加便捷,闸机检票速度提高3倍左右,检票  相似文献   

18.
介绍向莆铁路南昌西站概念设计方案情况,阐述南昌西站站房方案的设计理念、总图规划、方案造型、平面布置及旅客流线。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铁路检票系统为基础,在现有的纸制票、磁票、二代身份证、中铁银通卡(IC卡)介质检票的基础上,提出基于人脸识别的刷脸检(验)票方案;该方案利用人脸识别技术、大数据技术,结合12306售票系统、检票系统实现刷脸检(验)票,已经应用于多个铁路局。对使用的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表明,人脸识别率达97%,检票通行率完全符合铁路标准。以中铁银通卡用户刷脸为例,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为铁路全面实施刷脸检(验)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正由郑州铁路局科学技术研究所与北京金宏诚达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武汉翔翼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研制的"非接触式(RFID)铁路电子客票及售检票设备"于2013年12月30日通过了郑州铁路局技术评审。"非接触式(RFID)铁路电子客票及售检票设备"包括采用RFID近场识别技术开发研制的电子客票以及配套的窗口售票机、自动售票机、自动检票机,可以与正在应用的铁路票务系统平台及旅客服务系统平台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