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一、为什么要使用四轮定位专用调整角度零件? 大家知道,车辆在出厂时其悬挂系统的定位角度(基本定位角度有7个)都是根据设计要求预先设定好的。这些定位角度共同用来保证车辆驾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但是,由于车辆在售出并行驶一段时间后,这些定位角度会由于交通事故、道路坑洼不平造成的剧烈颠簸(特别是高速行驶时突然遇到不平路面)、底盘零件磨损、更换底盘零件、更换轮胎等原因而  相似文献   

2.
问与答     
《驾驶园》2009,(4):64-65
问:汽车做四轮定位有哪些好处?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答:四轮定位指车辆出厂时.其悬挂系统的定位角度,这些定位角度部是根据设计要求预先设定好的,以确保车辆行驶的安全性,上述角度指悬吊系统和各活动机件间的角度,保持正确的四轮定位角度可确保车辆的直进性、操控性及转向系统的回复性。  相似文献   

3.
四轮定位角度是存在于悬架系统和各活动机件间的相对角度,保持正确的四轮定位角度可确保车辆的直进性及操控性,改善车辆的转向性并确保转向系统之回复性,避免轴承不当受力而受损及失去精度。更可确保轮胎与地面紧密接合,减少轮胎不当之磨耗及吃胎,确保转弯时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AD 《汽车杂志》2012,(6):306-309
我们经常会在比赛中看到赛车那种外八字的“四轮定位”。其实普通汽车也同样需要“四轮定位”,当达到一定行驶里程数、或车辆在更换避震及轮圈后,都需要进行四轮定位,否则轮胎会出现异常磨耗、车辆直行困难等问题,严重影响行车安全。本期我们就带各位了解四轮定位常见的角度与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四轮定位角度是存在于悬挂系统和各活动机件间的相对角度,保持正确的四轮定位角度可确保车辆的直进性及操控性,改善车辆的转向性并确保转向系统之回复性,避免轴承不当受力而受损及失去精度。更可确保轮胎与地面紧密贴合,减少轮胎不当之磨耗及吃胎,确保转弯时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适用于公交车辆的定位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智能交通系统包含许多研究内容,其中车辆定位技术是目前的主要研究与开发热点之一.本文介绍了各种定位方法,阐述了公交车辆定位的特点,着重探讨适用于公交车辆的定位技术.在分析全球定位技术和站点信标定位技术的基础之上,文章提出了一种新思路--驾驶员辅助定位技术,由驾驶员在停靠公交站点时操纵车载装置,将定位信息通过通讯链路发送给监控调度中心.文章综合此较了全球定位技术、站点信标定位技术、驾驶员辅助定位技术的性能.  相似文献   

7.
一种基于LQI的道路车辆定位方法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设计了一种基于无线网络的,用于特定路段的车辆定位系统。对常用的无线网络节点定位的方式进行了对比分析,结合车用无线定位的特点,选择了基于LQI信号的无线定位方式。在定位算法的设计中,改进了三边测量法,给出了一种基于正方形形心的定位算法。设计了合理的定位模型标定方法,对所设计的定位模型进行了标定。从定位误差的角度对标定的定位模型进行了试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论文给出的基于LQI的无线网络节点定位方法达到了预期的定位要求。  相似文献   

8.
汽车行驶一段时间后,由于各种原因,会出现轮胎异常磨损、零件磨损加快、方向盘发沉、车辆跑偏、油耗增加等现象,而这些现象都是车辆性能下降的体现。要消除这些现象,确保车辆的稳定性能,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做四轮定位,它不仅能提高汽车行驶的稳定性,还能延长轮胎的使用寿  相似文献   

9.
正GPS卫星定位跟踪器在汽车、摩托车中应用相当普及。利用GPS定位卫星,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定位与导航,同时GPS可以提供车辆定位、防盗、反劫、行驶路线监控及呼叫指挥等功能。在现代电子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自行车骑行也完全具备了全球定位的实用性功能。既实现了GSM和GPS网络全天候监控车辆位置,又可以  相似文献   

10.
正车辆在出厂时四轮定位参数都是根据设计要求预先设定好的,这些定位参数用来共同保证车辆驾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但是,车辆在行驶一段时间后,这些定位参数会由于交通事故、道路颠簸、底盘零件磨损、更换底盘零件、更换轮胎等原因而产生变化,一旦定位参数产生变化,就可能导致诸如轮胎异常磨损、车辆跑偏、安全性下降、油耗增加、零件磨损加快、方向盘发沉等故障。  相似文献   

11.
车辆定位技术有多种,无线定位是车辆定位技术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基于RSSI(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可以实现ZigBee的测距功能。由于RSSI存在测量误差,从而产生测距误差,经过误差传递进一步影响到定位精度。本文提出了基于两参考点的组合定位算法,并对不同参考点组合方式下的定位精度进行分析。仿真结果表明通过灵活配置参考点的数量,改变定位算法,组合方式可以明显改善平面区域内各点的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12.
针对麦弗逊悬架结构车辆由于四轮定位参数匹配存在问题导致的前轮内侧异常磨损问题,通过分析实车K&C特性试验结果,结合车辆行驶工况及空满载状态下四轮定位参数值的变化情况,提出通过改变车辆前束拉杆内点坐标以达到改变车辆K&C特性,及调整初始四轮定位参数的解决方案,最终解决轮胎异常磨损问题。  相似文献   

13.
汽车四轮定位分析及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完全四轮定位方法和电脑四轮定位仪可使车辆定位参数得到最佳的测量,从而使车辆保证原设计功能。阐述了定位参数对转向操纵的稳定性,转向控制及轮胎磨损的影响,另外,介绍了四轮定位的优点。  相似文献   

14.
一辆长安之星微车开入维修站,经询问此车需要做四轮定位,故障为前轮轮胎磨内侧。 备注:车辆在做定位前,必须询问车主具体故障细节,因为有的车测出来的每个角度的数据都与出厂时的标准数据都一样。由于每一款车的底盘结构都不一样,在载人行驶的过程中底盘的角度会发生变化,数据也会随着改变,所以一定要问清楚故障再对症下药。  相似文献   

15.
通过前几期对APL四轮定位仪的深入讲解,相信各位读者对四轮定位仪的使用、四轮定位的正规调整操作等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要想把四轮定位服务做到快、准、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维修技师的实际操作技术水平。为了提高四轮定位服务水平,接下来几期将选择在目前市场上占用率较高的代表性车型,深入分析其车辆悬架特性与四轮定位角度调整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车辆在行驶过程中车路状况复杂多变,车载摄像机外参数会发生较大的变化,针对采用传统的基于预先标定外参数的方法进行车辆位姿计算会带来较大误差的问题,研究了一种基于实时三线标定的车辆视觉定位方法.基于三线标定法实时标定车载摄像机外参数,降低了其受到车辆震荡和路面环境的影响.然后利用外参数的实时标定结果,结合射影几何和消失点原理对车辆进行位姿计算,获取车道偏离距离和车辆偏转角度信息,从而实现对车辆的定位.通过在不同的路段架设不同高度的车载摄像机进行真实道路实验,计算车辆的位姿.结果表明,在不同路况下,车辆偏离车道线距离的平均误差为7.3cm,偏转角度平均误差为1.5°.该算法通过实时标定车载摄像机外参数,可以有效提高车辆位姿计算的精准性与适应性,对车载摄像机外参数的标定性能明显优于传统的预先标定法.   相似文献   

17.
过去,用于交通管理系统的设备主要是无线电通信设备,由调度中心向车辆驾驶员发出调度命令,驾驶员只能根据自己的判断说出车辆所在的大概位置,而在生疏地带或在夜间则无法确认自己的方位甚至迷路。GPS定位技术的出现给车辆、轮船等交通工具的导航定位提供了具体的实时的定位能力。  相似文献   

18.
统计表明,世界上75%~80%的中重型车辆车轮和车轴存在着定位不准确的问题,驾驶这样的车辆意味着滑动阻力会比正确定位的车辆要大,从而导致更高的油耗.此外,错误的车轮定位还会加快轮胎磨损,同时定位不准也会让车辆行驶发生偏移,降低行车安全性. 以依维柯6×2加3轴挂车为例,其中全车总质量42t,挂车均为单胎安装(共6条轮胎).正常情况下,如果车辆定位准确,油耗为30 L/100km.车桥存在偏斜但彼此平行(这种情况非常普遍),油耗为31.3 L/100 km,比第1种情形增长4.3%;车桥存在偏斜而且彼此不平行(这种情况不常见),油耗为35.6 L/100 km,相对于第1种情形增长18.7%.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由于摄像头、激光雷达等传感器的更新换代和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科技在汽车领域的广泛应用,汽车智能化的程度越来越高,智能汽车的整体制造近在眼前.第29届国际智能车大会(The 29th IEEE Intelligent Vehicles Symposium,IV 2018)旨在促进全球智能汽车技术发展和国际汽车领域的交流合作.会议整体分为智能车的感知、决策、路径规划和控制等主题,探讨了当前智能车领域的最新技术动态以及未来发展前景.综述了会议报告的热点,从传感器数据融合、智能车定位与导航、激光雷达感知与定位和目标检测与识别等方面对车辆感知与定位技术的发展状态进行了分析,展望了未来车辆感知与定位研究的发展趋势,提出了深度学习方法与基于激光雷达的定位方法是未来车辆感知与定位可能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20.
车辆牌照的自动识别是智能交通系统中的一项重要技术,而车辆牌照的定位又是车牌识别的关键点之一。文章依据二值化图像中车牌区域跳变频率高的事实,提出一种算法来确定车辆牌照在原始图像中的水平位置和垂直位置,从而定位车辆牌照。实验结果表明本算法处理速度较快、便于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